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苍南  > 苍南概况  > 苍南百家姓

蔡 姓

  • 发布日期:2008-10-10
  • 浏览次数:
  • 字体:[ ]

蔡姓始祖——蔡叔度

周武王灭商之后,于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五弟叔度始封于蔡(即上蔡县)而居于卫地。卫为姓之蔡的故地,所以姬姓之蔡取代了姓之蔡。这样,叔度成了今天蔡姓的始祖。周朝刚建立不久,发生了一次内乱。在这次内乱中,蔡叔度受到牵连,封国被取消,“囚蔡叔度于郭邻”(《书经·蔡仲之命》)。不久,“蔡叔度既迁而死”(《史记·管蔡世家》)。蔡叔度之后,其子姬胡“率德驯善”,被摄政当国的周公荐为鲁国卿士。鲁国大治,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祀,是为蔡仲。

 

蔡姓的起源与演变  据《通志·氏族略》载:“蔡氏,文王第五子(一说第十四子)叔度之国也。自昭侯以下,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为楚所侵并,子孙以国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初大分封,有蔡国。但是蔡叔度因随同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后改封其子蔡仲(名胡)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春秋时,常受楚国的逼迫,数次迁移。蔡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省)、昭侯迁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国人离散,以“蔡”为氏。又,南北朝时,后周曾将蔡氏改赐姓“大利稽”氏(鲜卑族三字姓),隋代恢复原姓蔡氏。

构成汉族蔡姓主要有三大支: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蔡氏源自姞姓。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历经尧舜夏千年,到商朝时蔡国一度比较强盛,商朝的蔡国位于今河南中牟县北,后北迁于河南北部长垣县东北的古祭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位于商都城朝歌的姞姓蔡国也一并灭亡,姞姓蔡人被迫北移,迁徙到河北邢台北的蔡河地区。另一支姞姓蔡人则南迁于湖北黄梅西南的蔡山。姞姓蔡氏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

第二支蔡氏源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蔡国在今河南中牟县北的古祭国地,也是姞姓蔡国之地。周成王初,蔡国与管、霍二国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为周公旦所平定。周成王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蔡国一直受楚国的压迫,多次迁移,春秋初南迁于河南东南部的新蔡,春秋末蔡国东迁于下蔡,即今安徽凤台县。蔡国的其中一支因国内乱政,南奔楚国于湖北枣阳西的蔡阳城。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楚国迁蔡人于湖北汉川东南的蔡甸,国人遂以蔡为氏。姬姓蔡氏的历史也有3000年,普遍使用蔡姓是在国亡之后,这也有2400多年的历史。

第三支主要来自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蔡姓中流入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盛兴于东北地区。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

济阳郡

济阳郡,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从陈留郡分出。在今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

祗德堂

祗德堂的由来可追溯到蔡叔度之子,蔡氏二世蔡仲侯,名胡,不计前怨,率德驯善,克庸祗德,周公举为鲁卿士,出治鲁国有方。因此,周成王复封于蔡,以奉祀其父。周成王在其钦命“蔡仲之命”中,表彰蔡仲“克庸祗德”成为“祗德”一词之出处。以后蔡姓族人即以“祗德”为堂号。旧时结婚大典时,迎娶新娘的花轿前的“高灯”,及厅堂的大彩灯都有“祗德”堂的大红字。

苍南蔡姓迁徙

苍南蔡姓,系历史悠久的家族。据史志资料和《苍南蔡氏通志》记载,确认入迁苍南的蔡姓系蔡叔度苗裔。由于年远代湮,清初又遭“奉旨迁界”,致世系鸿支俱难查考。但后经反复调查可证基本上理清苍南蔡姓乃入闽始祖蔡用元次子蔡直待(名瑾)、三子蔡直衙二支后裔,于五代、明、清时期入迁定居,分布全县36个乡镇,今将收入部分迁徙概况分述于下。

蔡直待支派  后裔支分:灵溪蔡宅、灵江染布基、渡龙白鹤脚、龙江垟心蔡、望里北茶寮、钱库蔡里、繁枝元店、矾山东山下、矾山白岩、龙沙沙坡、澄海岙内、沿浦三茆、渡龙埭头前河、灵江埔边、云岩山前、石砰内外湖、龙沙岙底、大龙方竹坑、云岩瑞岩、灵江四大、云岩鲸头、赤溪白湾、大渔大岙心、云岩山前、龙沙石塘、中墩、湖里黄泥岙、挺南小东湖、湖前朱家站、赤溪石门、郊外夏八美、腾垟湾底、云亭墩头、蒲城城内、南坪长沙、沿浦大姑、信智湾、南坪水门宫、渔寮高垟、渔寮冷水窟、沿浦鼻头、沿浦新塘、魁里浪通湾、澄海葫芦敢、埔坪岭脚、埔坪水浚内、埔坪街、括山河西、矾山陈家宅、南宋垟坑、南堡中岙、马站街、渔寮关头、城门大岗、大渔小渔、老城戴家堡、炎亭燕窠、金乡南水门、信智北岙、南宋小溪垟、南宋古楼、南宋顶隔脚、灵溪双台、灵溪坑塬、澄海山崖、灵溪邦溪韩头汇、云岩瑞岩朝北厝、望里儒家岙、钱库垟西等地。

蔡直衙支派  后裔支分:括山蔡家堡、夏口后裔、龙港江口、龙港李家垟堂东、老城东山蔡、沪山前蔡、沪山后蔡、桥墩三十七、郊外夏八美蔡家处、望里溪头蔡家堡山、郊外冯店、湖里前堡、湖里杨府岭、炎亭西沙、金乡城西门、郊外夏八美蔡家堡、艚老台、大渔深湾、大渔大岙心、炎亭蔡家、城门大岗东岭头、芦浦河坭桥等地。

繁枝流石支派  后裔支分:繁枝元店、藻溪小心垟、藻溪香姑寮、昌禅华岭脚、大渔大岙芦竹湾、昌禅大心垟、湖里彭家山、繁枝下应龙、繁枝下应、炎亭北岭脚、繁枝白墓乌石岭岭北、望里岗头、灵溪互助宫(相骂宫)、藻溪吴家园、渡龙前垟、桥墩云仙等地。

属于平阳、瑞安蔡氏祠堂在苍南支派  后裔支分:中墩南头、芦浦林家院、莒溪田寮、莒溪上村、浦亭燕头、灵江新桥、金乡仓桥、芦浦街等地。

苍南蔡姓人口

苍南蔡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平阳县蔡姓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统计,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蔡姓约77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蔡姓约130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蔡姓约358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蔡姓约180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蔡姓约1850人。清顺治十八年(1611)统计,因平阳县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蔡姓约90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蔡姓约10000人。民国9年(192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蔡姓约14000人。

据有关资料公布蔡姓人口,蔡姓为当今中国第44大姓,人口约100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在南方人口中占比例较高:台湾超过60万,居全省第八位;四川占人口总数的1.819%,居全省第11位;福建占总人口数的1.68%,居全省14位;上海占总人口数的0.67%,居全市第35位;广东占总人口数的0.94%,居全省第27位。

20047月苍南县公安局统计资料,全县蔡姓在籍血缘人口为25046人(未包括龙港堂东蔡氏),占全县总人口的2.15%,居全县第10位。人口比较集中,在千人以上的有灵溪、龙港、金乡、钱库、望里、矾山、藻溪等7镇;在五百人以上的有大渔、龙沙、霞关、赤溪、昌禅、沿浦、括山、石砰等8个乡镇(1992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从原72个乡镇调整为36个镇)。

苍南县分乡镇蔡姓人口统计表

统计资料)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灵溪镇

695

江山乡

511

渡龙乡

723

南堡乡

350

灵江镇

1033

湖前镇

54

繁枝乡

567

马站镇

155

沪山乡

760

钱库镇

309

挺南乡

187

沿浦乡

502

凤池乡

8

芦浦镇

296

桥墩镇

254

南坪乡

152

渎浦乡

150

望里镇

1126

观美乡

64

渔寮乡

190

浦亭乡

87

仙居乡

44

南水头乡

231

蒲城乡

112

对务乡

39

新安乡

52

黄坛乡

27

云亭乡

297

大观乡

47

陈东乡

21

莒溪镇

278

霞关镇

239

龙港镇

1022

项桥乡

34

五凤乡

18

城门乡

127

沿江乡

14

夏口乡

774

碗窑乡

32

魁里乡

81

龙江乡

35

括山乡

745

腾垟乡

161

岱岭乡

73

白沙乡

23

金乡镇

2418

大龙乡

133

澄海乡

235

海城乡

19

艚乡

220

天井乡

赤溪镇

82

宜山镇

176

大渔乡

688

矾山镇

633

龙沙乡

644

铁龙乡

78

石砰乡

462

华阳乡

28

半垟乡

34

平等乡

166

新城乡

124

昌禅乡

472

凤阳乡

7

凤江乡

75

炎亭镇

478

埔坪乡

345

中墩乡

137

云岩乡

327

藻溪镇

565

南宋乡

372

信智乡

342

苍南县蔡姓人口分布表

20047月统计资料)

乡镇名

人数

公里人数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灵溪镇

4790

55.38

蔡家处、横支染布基、灵溪蔡宅、埭头前河、灵江浦边、渡龙白鹤脚、坑源、渎浦、相助宫、灵江四大、双台、邦溪韩头汇、渔湖、渡龙前垟、宕丰本宕、岩头、龙渡、灵江金福等地

龙港镇

2828

34.08

江山垟心蔡、湖前朱家站、龙江李家垟堂东、龙江江口蔡家街等地

金乡镇

2399

55.09

金乡彭家山、郊外夏八美、老城东山蔡、蔡家、戴家堡等地

藻溪镇

1489

19.67

繁枝元店、繁枝下应、下应龙、挺南东湖、青山内、香菇寮、繁枝岭北、小心垟、牛栏头、九堡、流石、白坟岭北、毛徐、龙船坑、草白等地

矾山镇

1507

28.46

深垟白墓、陈宅、铜沿坑、埔坪柯岭脚、埔坪岭脚、埔坪水浚内、南堡金斗垟、埔坪、白岩、顶村东山下、中岙、坑仔内长岭脚、杨子山、内坑、甘茶陈家宅、矾山街、水尾、赤家山等地

钱库镇

1262

60.67

蔡里、后蔡、钱库街、垟西等地

望里镇

1159

35.77

北茶寮、溪头、雅家岙、港头等地

沿浦镇

865

25.45

大姑、三茆、云亭墩头、云亭贡尾、牛乾青山后、白蓬岭菖蒲垟、木林石牌、虎鼻头等地

括山乡

778

33.42

蔡家堡、河西等地

龙沙乡

754

22.85

百步岭、半山、玉沙、沙坡、岭门山岙底、三叠岩、蔡家山、石塘、后陇岭、烟墩等地

大渔镇

689

43.06

小渔、大岙心、深湾底、大岙等地

霞关镇

640

18.58

岙内蔡厝、路尾、十五亩、陈家坪、松柏林蔡厝、深湾大坪、三星等地

昌禅乡

558

15.95

大心垟根竹坑、华岭脚、三条溪等地

赤溪镇

517

10.34

信智北岙、流岐石门、白湾、园屿湾等地

石砰乡

504

50.40

内湖、外湖等地

桥墩镇

496

6.17

方竹坑、三十七街尾等地

炎亭镇

450

32.15

燕窠、西沙等地

南宋镇

422

19.18

垟曹坑、顶隔脚、小溪垟、古楼山、大埔山、溪光、石门坑松柏脚、石门岭等地

艚镇

352

19.56

镇内

马站镇

338

9.4

马站街路、城门大岗、魁里浪通湾等地

云岩乡

337

25.93

山前、瑞岩朝北屋、鲸头、士金等地

宜山镇

301

23.30

宜山街、芙蓉村等地

莒溪镇

299

5.92

上村、田寮等地

芦浦镇

264

44.00

林家院、河坭桥、芦浦街等地

渔寮乡

193

11.35

关头隔、交椅宽高垟、冷水窟等地

中墩乡

164

16.40

尖礁、中墩、南头下厝等地

腾垟乡

161

8.05

塆底等地

蒲城乡

114

12.67

城内等地

浦亭乡

101

3.70

观湖村大湖、燕头村等地

观美镇

89

2.10

香菇寮

岱岭乡

80

4.00

朗腰八亩等地

新安乡

69

8.42

仙居乡

41

5.13

李家垟头、湖广店等地

五凤乡

19

0.65

凤池乡

14

1.00

凤阳乡

3

0.14

   

一、蔡姓在历史上分布和迁移

蔡姓是中国第四十国位姓氏,尤盛于东南沿海各省份。蔡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46%,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蔡的人至少有46个,总人口大约在550万。

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认为唐、宋、明、清时期,黔桂湘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时蔡国的后代。秦汉时期,蔡姓主要的活动地在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著名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西晋末,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到唐朝初期和末期,中原两次移民福建,蔡姓为主要姓族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到宋朝时,蔡姓已经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经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蔡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六位。福建为蔡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蔡姓总人口的21.2%,占福建总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山东、河南,这三省蔡姓占蔡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苏,这五省的蔡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闽赣浙苏东南沿海区域、鲁豫冀鄂中原地区两个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蔡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蔡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600年中蔡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2万。浙江为蔡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蔡姓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16.4%)、福建(13.8%)、江苏(12.4%),这四省蔡姓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这两省的蔡姓又集中了15%。宋、元、明期间,蔡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特别是向江浙闽沿海地区移民。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苏蔡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蔡姓的人口已达552万,为全国第四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蔡姓人口由46万增到552万,达12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蔡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000年蔡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台湾、安徽、福建,这五省又集中了32%。广东居住了蔡姓总人口的13.7%,为蔡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些区别,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向西以及东北的移民。

二、当代蔡姓的分布

蔡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东北大部,每平方公里的蔡姓人口达到1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人以上。其次在广东中部、湘黔北部、云南东部、四川西部、甘宁青大部、豫陕南部、山东东南、内蒙古东部、冀辽交界地区,每平方公里的蔡姓人口达到0.5—1人。蔡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1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9.2%,蔡姓人口大约270万;0.51/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7.1%,蔡姓人口大约196万;不足0.5/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3.7%,蔡姓人口大约86万。

蔡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蔡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蔡姓在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广东东端、内蒙古东北角,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0.9%以上,尤其在台湾南部,有的达到3%,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7%。广东中部、江西东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广西西南、海南、云南东部、陕川交界地区、河西走廊、吉林中部,蔡姓频率在0.45%0.9%,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其他广大地区,蔡姓频率不足0.4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83.3%,其中频率在0.25%以下的占国土面积的50%

三、蔡姓历史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蔡姓历代名人219名,占名人总数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十六位,蔡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五位;蔡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3%,排在第四十一位。

蔡姓家族历史十分古老,几千年中先后涌现在无数名人。历代重要人物有:战国秦相蔡泽,西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大孝子蔡顺、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名儒蔡千秋、才女诗人蔡琰(蔡文姬),东晋名臣蔡谟(蔡姓南渡始祖),北宋书法家蔡襄,金文学家蔡、蔡松年,南宋学者蔡沈、理学家蔡元定、画家蔡斌,清朝画家蔡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