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县卫计局紧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线,带领卫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在综合医院改革、人员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2018年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回顾总结
(一)深化综合医改先行先试,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县人民医院率先启动DRGS工作,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正逐步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录入医院精细化管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二医、县三医分别已开展临床路径113、20、25、14个病种,路径管理占出院比分别为38.1%、24.63%、2.83%、7.92%,完成路径管理率分别达82.09%、83.4%、93.06%、62.69%。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县级医院实有病房总数227个,开放床位1782张,开放优质护理服务病房23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床位970张,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床位占50%,其中县人民医院达100%。
二是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形成。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4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每家分别联合1-2家中心卫生院,3-4家一般卫生院,以医疗业务的统筹管理为重点,开展松散型和紧密型等不同模式的办医合作,县级医疗单位共与27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全面覆盖19个建制镇医疗单位。充分利用和发挥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的资源优势,依托县人民医院探索建立苍南县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等共享平台。全县中级以上医师549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协议服务天次为7448天,门诊服务9754人次。另外省市级专家下层1560人天次数,门诊诊疗2510人次,开展手术36台。县域内医疗机构出院175036人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3%,县域内基层诊疗率为68.1%。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实时刷卡报销功能,切实发挥流动社区卫生服务车功能,成为服务圈建设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夯实、巩固了“20分钟医疗服务圈”建设。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3家卫生院经过市级复评、省级复核,完成向国家申报任务。做好中心镇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全年下拨县级配套资金408万元。经市卫健委评审考核,我县宜山、马站中心卫生院分别在全市26个中心镇卫生院中名列第2、6名。积极开展特色专科建设,4个卫生院通过市级特色专科建设评审。
四是信息化建设惠民利民。建成卫生专网、移动互联网、医院局域网“三网合一”的卫生信息平台,全县公立医院数据实现共建共享。5家县级医院已全部接入市级诊协同信息平台,全年共实现号源下沉65557例,转诊197例,有效签约2456例。所有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数据实现增量上传,已经建成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的区域影像系统和区域检验系统,共实现远程诊断28595例,检验报告895例。建成转诊协同信息平台,转诊服务系统实现100%全覆盖。
五是社会资本办医成效明显。2017年全县民营医院完成投资额1.118亿元,完成率为112%;召开社会办医联席会议2次,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比达23.94%;全县目前共引进社会资本办医项目15家,目前正在投资建设的有四家分别为龙城中医院二期、海西中山医院、康宁医院二期、苍南佑康医院二期。
(二)加快健康苍南建设,公共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国卫创建走在前列。国家卫生县城正式命名。创建省级卫生乡镇10个,市级卫生乡镇11个。创成省级卫生村8个,市级卫生村17个,市级先进单位31家,市级无烟单位28家,市级健康促进医院3家,银牌学校4家,铜牌学校7家。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68%,提前3年实现目标。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达50元。居民电子健康建档率达88.76%,动态使用率57.17%;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0.05%;录入网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043人,检出率4.38‰,规范管理率66.06%;肺结核患者管理率为98.98%,规则服药率93.75%;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龄儿童中医药服务管理率分别为54.65%和52.65%;全县法定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485.3/10万,报告率达100%,报告及时率99.95%,处置率100%;超额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第四轮窝沟封闭项目。
三是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执法新模式,认真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全年共被抽取427户执法对象,执行率100%,立案调查19起,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62份。全力开展护卫“健康苍南”系列专项行动,全年立案处罚144起,罚没款32万余元。推进并规范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行分片负责并责任到人。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站10个,全部通过省级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站验收,规范化率100%。
四是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实现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强化H7N9联防联控,全年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成17起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建成13个标准化院前急救站(点),院前急救出车12556次,同比增幅47.44%;救治病人10104人次,同比增幅56.00%。全县无偿献血人数12301人次,同比增长3.8%。
(三)狠抓计生转型发展,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面深化
一是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2017年全县当年出生15902人,比2016年同期减少957人,其中一孩出生6403人,占比率40.27%,与2016年相比减少374人,二孩出生8793人,占比率55.29%,与2016年相比增加472人,增幅5.37%。2017年是“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施第二年,也是政策效果完整显现的一年,我县人口出生数量和人口出生结构总体仍保持平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含往年补报)96.25%,比市下达责任指标(95%)高1.25个百分点。全年度国统性别比为113.84,比上年同期下降1.16个比值,达到省市指标要求。
二是计生管理改革深入展开。全县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全部完成,设乡镇卫计办和卫计服务中心分别为19个和10个。创成7个计生优质服务乡镇,创成率达36.8%。公共场所建成母婴设施10家,建成率达62.5%。创建市级优生优育优教指导中心4家、市级精品计生协会4个。各级计生协换届完成率达100%。修订完善856个村居(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率达100%。
三是计生家庭发展深化促进。全县奖扶、特扶、公益金三项制度惠及3692人。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困难家庭190户。成立4个“向阳村”工作室,创成1个四星级工作室。率先全省实施新家庭计划项目,覆盖社区率达30%,开展活动446场,惠及4万余人。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幸福促进和爱心助学行动,帮扶困难家庭119户、寒门学子119名。新建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基地2个,开展活动52场,受益群众达0.32万人。
四是妇幼健康服务成效显著。实施妇幼分级管理制度,强化系统管理源头管控,全县围产儿死亡率达1.5‰,孕产妇死亡率达6.51/10万,稳控在省定指标内。建成市级妇幼健康管理中心。产前筛查率达92.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率连续多年保持99%以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9.99%;“两癌”筛查0.72万例,完成率达105%。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构建药具“10分钟免费服务圈”。
(四)统筹推进各项卫计工作,保障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资源要素快速提升。2017年,全县5家县级医院业务收入121505.7万元,较2016年(100845.2万元)增长20.49%,业务支出125936.2万元,较2016年(111038.3万元)增长13.42%;36家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42281.1万元,较2016年(37969.9万元)增长12.91%,业务支出42873.7万元,较2016年(37133.08万元)增长15.46%。全县千人医生数2.22人,同比增长1.83%;千人护士数2.25人,同比增长1.81%;千人床位数3.98张,同比增长25.16%。
二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加强基层卫生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积极申报温州市中医药特色中心卫生院,金乡中心卫生院通过创建验收;积极开展2016-2017年度中医馆创建,目前,金乡、宜山、矾山、赤溪、莒溪、望里中心卫生院,灵溪镇凤池、龙港镇芦浦卫生院等10个中医馆已全部完成创建。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和基地,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服务,积极开展中药饮片服务,全年共开中药饮片处方100659张,647148贴,帖均费用为28.67元,98.04%的处方帖均费用小于50元。
三是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率先在全国推出“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于2017年7月被国务院写入《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中,在全国打响了“苍南品牌”。2017年我县共有27名毕业生进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我县已累计规培定向培养毕业生68名,业务培训全科医生400余人次。
四是作风建设和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加强。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作风建设文件精神,在全县卫计系统部署开展 “强基固本铸铁军、破难提效促发展”作风建设活动,重点排查卫计系统干部职工存在的作风问题,实行落实整改措施。共排查在职干部职工4285人,排查各类问题243个,列入重点解决问题5个,包括治理在编不在岗、基层执法不规范、民生工程落地缓慢等问题。目前,已全部完成问题整改,特别是重点解决问题也已完成整改。借助“互联网+”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理程序,推进网上审批、承诺转即办、上门现场服务等措施,合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审批“零次”跑。
五是教育宣传亮点纷呈。充分利用节日、专项活动,广泛宣传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普及服务对象知晓,开展调查摸底,准确掌握服务对象信息,及时告知,确保资格条件准入和奖扶、特扶当年兑现率达到100%。积极向国家、省市等网络媒体平台投稿。全年被市级以上各类媒体录用新闻信息300余篇,其中国家级2篇。
二、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部署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好群众对健康新需求和目前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目标,以建设健康苍南为引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计生管理转型发展,努力再造深化改革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推进健康苍南建设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推进健康苍南战略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深化综合医改先行先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新时代干事创业担当意识,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卫生计生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
二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建设健康苍南。按照“全人群覆盖、全周期管理、全领域推进、全方位突破”的要求,推动建设健康环境、提升健康素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等五大体系建设。加强健康苍南领导小组办公室能力建设,创新协作联动机制,加快建立决策部署、组织管理、融合共建和考核奖惩的大健康工作体系。制定健康苍南考核实施方案和2018年考核指标细则,全面落实《健康苍南2030行动纲要》和《健康浙江考核评估体系》,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启动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系列工程建设。
三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开展医养康养试点建设。一是加快特色学科发展和人才计划实施。创新学科建设激励制度,推动多学科共建共享诊疗平台建设,大力培养培育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提升重点学科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和医疗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对重点学科考核机制,启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和人才评选活动,加大规培管理力度,努力开展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培育。二是试点开展康养项目谋划和建设。落实《健康苍南2030行动纲要》,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康养中心”建设为平台,加强与民政等部门合作,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矾山、赤溪、莒溪等中卫生院和苍南颐和医院医养、康养结合试点工作,所有医疗机构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养老机构100%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乡镇卫生院能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三是引导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社会办医项目建设,协助推进苍南康宁医院、海西中山医院、龙城中医院建设进程。全县全年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15亿元。
(二)以深化医改先行先试为主线,培育苍南综合医改新样板
一要完善医改联动机制。开展“深化医改落实年活动”,履行医改办牵头职责,推进“三医”联运改革,全面迎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考核。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要求,深化药品耗材联合采购试点、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等联动改革,科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二要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医院综合改革,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应对新一轮县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落实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全面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医院选人用人及分配自主权;实施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意识;深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严格后勤管理制度,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三要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双下沉、两提升”机制建设,加快建立县域医共体之间上下联动、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积极探索机制,制定出台“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考核办法,积极争取经费保障,全力推进共享中心建设和乡镇覆盖水平,整合“晋升人员下基层”的资源规范医务人员在19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及辖区的覆盖水平,确保每天有10名县级医院专家下沉到基层卫生院,在原有的4个医联体中努力各开展1个符合省要求的“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的医共体试点工作。大力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县域就诊率巩固在88%以上,基层就诊率达56%以上。二是加快补齐基层服务短板。实施新一轮基层标准化建设提标达标工程,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95%以上。加快17个中心镇卫生院建设,逐步建成县域医疗技术分中心。加强村级网底建设,农村地区中心村卫生计生室规范化率达40%以上。三是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指标要求认真落实规范签约服务,全面推进有效签约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积极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考核并有效落实工作经费。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人群和贫困农民的签约服务,全县规范签约率达3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65%以上,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签约率达70%,完成15000名农民的有效签约,计划生育特殊人群的有效签约率达到100%。
四要加快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根据《温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规范信息化管理办法,建设苍南特色智慧医疗,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完善县域卫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注重信息化成果转化运用。深化县级转诊协同信息平台功能,医技转诊覆盖80%二级以上医院,有效签约系统覆盖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智慧卫计综合监管平台,推进行业日常性、数字化、动态式监管,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
五要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大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县中医院、县第二、第三人民医院、龙城中医院要全面推广DRG应用医院精细化管理,借助大数据开展医疗服务和质量绩效评价,促进不同等级医院明确功能定位;推进县人民医院病种结构调整,提升疑难重症病人和三四级手术比例,强化重点学科和专科病诊治能力建设,降低重大疾病外转比例。有重点的加强口腔、血透、院感、病历等医疗质量管理。加强临床技术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规范临床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强化实施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督查,积极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和处方点评工作,积极推进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工作。
六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出台《苍南县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整合全县中医药资源,提高县中医院的中医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民营中医院的作用,巩固并提高10家卫生院中医馆创建成果,计划在南宋、钱库、藻溪等乡镇卫生院推进中医馆创建工作,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与0~6岁儿童全面推进中医管理,探索建立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全县中医药卫生服务和供应体系。
(三)以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为目标,增强公共卫生综合保障能力
一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保持在75%以上,稳步提高使用率,到2020年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逐步提高到90%,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要达到67%。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各乡镇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做好慢病患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保持在60%以上,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90%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服务管理达4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由目前的75%,到2020年逐步提高到80%以上,确实提高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要完善疾病综合防控体系。县疾控机构设施配备达国家标准,通过计量认证项目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加强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强化疫苗管理和接种服务。推进中盖电子药盒项目,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艾滋病检测人次占常住人口要达16%;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保持在4.35‰以上。完成学龄儿童窝沟封闭x万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率达1件/千人口。
三要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做好重大活动应急保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健全H7N9防控长效机制。探索三位一体快速救援模式,完善城乡院前急救布局,提升急救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采供血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用血安全。
四要加大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力度。推进县、乡两级卫生计生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能整合。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常态化,推进跨部门联动。以打击非法行医等为重点,持续开展“护卫健康苍南”系列行动,无证行医案件查处率、涉嫌非法行医罪案件移送率继续保持100%。推进在线监测、在线视频、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卫生计生执法信息化建设。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稽查,探索培训新模式,提升卫生计生执法能力。狠抓医疗废物联动监管,推行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收集模式。
五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创建成果,做好国家抽查评估和省级综合评估迎检。国家卫生乡镇创建通过市级考核推荐6个,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提升农村卫生环境,按照国家卫生镇和省级卫生镇要求省级卫生村达到30%和15%比例完成省级卫生村创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争取提升到98%。无烟单位、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按市级要求下达任务要求完成创建。
(四)以打造生育友好城市为契机,促进计生服务管理转型升级
一要深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乡镇级党委政府统筹领导、卫生计生办协调指导、妇幼计生服务机构(卫生院)服务保障、村(居)卫生计生室和卫生计生服务员协助落实、计生协会共同参与”的基层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建立“两非”专项打击常态机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目标下降0.5个比值。全县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成10家。
二要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充实乡镇(街道)妇幼保健人员。加快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救治中心”建设,确保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5/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5‰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8‰以内。启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国家试点项目,继续实施城乡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各3.5万例。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8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加强免费避孕药具管理规范化建设,育龄群众免费避孕药具获得率达90%以上。
三要强化计生优质管理服务。按照“强化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的优质服务发展思路,今年将出台《苍南县开展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各医疗单位要做好免费四项手术,同时各卫生院要落实避孕节育随访等工作,使免费四项手术获得率达到95%以上,免费计划生育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药具服务随访率达到70%以上。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率。强化计生“六化”高质量服务,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深化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争创国家、省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和学校各1家、健康家庭10户。开展青春健康培训活动80场,受益群众0.8万人次。新建企业、流动人口计生协3家以上;创建基层计生协精品协会4个以上。探索计生协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开展计生家庭维权试点工作。
四要增强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关爱计生特殊家庭群体,全县奖扶、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及时率达100%。做好农村计生家庭参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各项利益导向政策衔接工作。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推进新家庭计划项目,覆盖社区村居率达50%。推进“向阳村”工作室建设,在巩固现有“向阳村”工作室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向阳村”工作室创建活动。深化计生困难家庭幸福促进行动和生育关怀·爱心助学行动,帮扶困难家庭205户以上。
(五)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努力优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环境
一要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继续开展“三亮一树”活动,抓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系统“四化”支部创建率达70%。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对八项规定和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规定的执行督查。继续做好“万人双评议”活动,开展监督巡察“回头看”和专项巡察活动,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二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要求,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办事事项和指南,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理全覆盖,网上办理、“零上门”办结比例进一步提高,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将“最多跑一次”理念引入医疗服务,推进预约诊疗、诊间结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三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三医的整体搬迁,加快推进县二医迁建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危旧房建设,开工建设霞关、大渔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启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依次轮转搬迁。同时2018年上半年计划开展一次乡镇卫生院危旧房大排查,对该拆除的危房坚决拆除,该加固的要及时加固。
四要全力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各卫生计生单位要根据上次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会议要求,迅速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尽快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单位实际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局内部审计科要以突出问题,重点问题为导向,对卫计系统各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各单位一定要积极主动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审计调查材料准备。
五要强化舆论宣传引导。重视卫生计生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利用各类媒体和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 等平台,围绕建设健康苍南和综合医改先行先试,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倡导,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入挖掘卫计领域先进典型,多渠道、全方位向社会宣传卫计正能量。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构建卫计大宣传格局。
六要统筹做好其他各项工作。提高卫生计生治理能力,做好依法行政和普法教育。创新干部保健工作,打造“智慧保健”创新品牌。推进政务公开,抓好【】综治维稳、医疗安全、消防安全、信访、机密保密等工作,统筹推进各项卫计事业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