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苍南,产业发展的热度与气温同频共振。从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团队,到人才科技大厦中加速孵化的创新企业,再到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项目施工现场的热火朝天,这座城正以科创为“智核”、招商为“引擎”,在“工业强县”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为“强城”建设注入坚实的产业力量。
科创赋能,筑巢引凤,激活产业“新引擎”。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苍南持续发力,成果斐然。目前,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30亩土地正加速平整,即将启动建设一条千吨级多孔碳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这一关键落子,未来将“链”起汽车电池、储能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助推苍南清洁能源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如今,中心孵化的企业已与周边清洁能源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批量样品测试,万吨级电池负极碳材料生产基地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苍南锚定科技创新赛道,通过打造科创平台、建设孵化载体、创新引才机制,持续激活产业发展的“智力密码”。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地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等7家高能级科创平台,近三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速达17.50%,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2;新增大孵化器空间面积39.6万平方米,建成孵化载体20个,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人才科技大厦作为苍南集聚创新资源的核心载体,正成为高端人才与优质企业的 “引力场”。大厦周边联动城投大厦、维融大厦打造产业人才集聚区,专门配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已吸引峰飞航空、纵横飞空、拼便宜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未来可集聚创新企业100家以上。依托与省人才集团合作成立的县人才集团开展专业运营,同步配建百菲乳业食品实验室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构建“创新研发—产业集聚—人才服务”完整闭环,加快打造两创融合、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县域标杆。
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苍南在人才引育上的机制创新。在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苍南近年来实现了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引进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已有8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全职在苍南工作。2024年,苍南首轮“政聘企用”已为重点民营企业引进硕博人才9人。“政聘企用”引才机制实现“编制保障+市场薪酬”的双重优势,有效解决了过去企业引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实现了“政府、企业、人才”三方共赢。
招商破局,机制创新,按下项目“快进键”。
如果说科创是苍南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那么招商就是激活产业活力的“外部加速器”。
当前,苍南县平行进口车总部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力争今年10月正式开业运营。作为集整车进出口贸易、汽配研发、品牌汽车销售、维修服务、汽车美容、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服务大楼,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苍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地标,进一步完善苍南汽车产业服务链条。
在平行进口车总部项目的落地过程中,苍南驻点招商的优势尽显。近年来,苍南通过“建立驻外招商新机制”“实行捆绑考核”“出台招商引资项目促落地攻坚实施方案”等创新举措,在“招大引强”战场上屡创佳绩。近三年已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5个,1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4个。
除了优化驻点招商机制,苍南还创新基金招商、国企直投等模式,主动出击引进优质项目。其中,招引落地的重塑能源实现港股上市,填补了温州氢能产业空白;快消品B2B领域龙头平台拼便宜的入驻,带动当地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100%,力争5年内销售额达50亿元;奶茶头部企业霸王茶姬与冰勃朗乳业深度合作,成为霸王茶姬首席供应商,推动传统乳业升级。
如今,科创与招商的双轮驱动,已让苍南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凸显,优质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苍南,正以坚实的步伐,向着“工业强县”目标稳步迈进。(记者 徐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