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120余个国家地区,年产值近百亿 从布角料重生看产业逆袭

  • 发布日期:2025-09-29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宜云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温州市首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苍南望里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化”试点,日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审核验收程序,正在等待正式发文公布。

这项试点工作起始于2024年1月18日。此次验收,与其说是“结题考试”,不如说是一次区域传统产业蜕变的“加冕礼”。因为,曾经被“喊打喊杀”的再生棉生产,如今挺直腰板走上台前,实现“名利双收”。

从废物到资源

一块布角料的重生

走进位于望里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园,苍南县宜云纺织有限公司五层楼高的厂房里,各道工序的机器各司其职、忙碌运转。一捆捆来自全国各地服装厂裁切下来的废弃布角料,经过开花、纺纱、织布等一系列流程,被赋予“第二次生命”,成为崭新的帆布。

“再生帆布可广泛用于劳保用品、沙发、鞋材、帆布袋等终端产品。”宜云纺织公司董事长黄景铁带领记者参观厂房时介绍,他们公司是国内研发制造再生帆布的开拓者,也是积极推动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与落地者。

该公司生产再生帆布除了作为原材料供应给下游企业外,还用于自身的主打产品——帆布袋。公司展厅内,五颜六色、设计时尚的手提帆布袋,在展柜暖色灯的衬托下,犹如一件件流行文化的艺术品,格外吸引眼球。

“这些帆布袋看似简单,却融入了我们公司参与或主导制订的多项行业标准。”黄景铁说,以前因为没有脱毛率行业标准,各生产企业乃至自家企业不同批次产品,掉毛、起球程度都不一样。自从被列为“标准化”试点项目核心企业后,他们经过反复实验,主导制订的《再加工纤维制品脱毛率实验方法》,总结出再生帆布中棉与涤纶的配比关系,有效解决易起球、掉毛的行业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配合标准化生产,公司近两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100多台喷气式织布机,联动提高产品质量。

从2022年至2024年,宜云纺织公司年产值分别实现5000万元、8000万元、超亿元的大步跨越,成为望里镇首家工业产值达亿元的企业。今年1至8月,公司累计完成总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39%。

“跟在别人后面走路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企业壮大了就需要通过参与制订行业标准去引领市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鞭策我们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黄景铁如是说。

从被动到主动

一家企业的转变

黄景铁的弟弟黄景盛,同样投身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黄景盛经营的温州市鹿腾棉纺有限公司,被当作减污降碳典型案例,并在今年9月17日发布于“中国环境”网站。

“再生棉在纺织领域具有重要使用价值,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又可以减少因种植原棉而产生的碳排放。”黄景盛说,他们公司2024年8月获评“产品碳足迹证书”,2024年11月“年处理7000吨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再利用项目”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减污降碳重点培育项目名单。

根据专业测算,每回收利用1千克废旧纺织品,可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鹿腾棉纺公司年处理7000吨废旧纺织品可以减碳2.52万吨。2022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为415万吨,其中200万吨在苍南被重新利用,占全国近50%,相当于减碳720万吨——45万亩碳汇林才能吸收的碳量。

黄景盛记忆犹新:2024年3至4月,一家堪称全球最大服装代工制造商之一的针织企业,连续3次主动找上“鹿腾棉纺”,洽谈其废弃布角料的消纳业务。因为国际大企业有环保社会责任的要求,而“鹿腾棉纺”又是《织物用循环再利用纱》国家行业标准、《循环再利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帆布)》地方标准等5项标准的起草者,具备规范化处理废弃布角料的能力。

“我们望里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以前缺乏标准和绿色认证,经济和社会价值没有被充分认可,只能被动地求生存,现在标准化生产不仅推动产品质量跃升,更因为顺应绿色低碳潮流而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让企业在市场上渐渐变得更有主动权了。”黄景盛说。

从无序到规范

一个产业的逆袭

苍南县拥有2400多家纺织生产企业,望里镇是苍南乃至全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重要基地。曾经,因为无序发展、污染环境,该行业饱受诟病,一度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而大整顿。

望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林昭煌介绍,去年望里启动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一批头部企业加入制订行业国家级强制标准和地区、团体等标准,为产品、设备及工艺等多个方面建立一套全面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一年多来,望里镇企业参与制订、申请认证28项有关“标准”,包括参与起草发布了《温州市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10项产业相关标准,完成9项绿色低碳综合认证、8家企业获得GRS国际认证。

“‘标准化’试点为望里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带来了健康发展的重大利好。”林昭煌说,试点工作不仅让当地这一产业堂堂正正“抬起头”,而且有效增强其市场话语权与国内外影响力,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试点实施后,2024年望里镇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历史上首次突破20亿元;“宜云纺织”“鹿腾棉纺”“佳发罗纹科技”等3家企业年度工业产值各首次超亿元;新增规上企业5家;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同比提升近15%,产量总体增加15%以上;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绿色低碳认证,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5%。

2025年1至8月,望里镇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63亿元,同比增长8.8%;研发费用投入5466.5万元,同比增长20.44%,强度达4.01%;宜云纺织、鹿腾棉纺、佳发罗纹科技等龙头企业产值持续保持强劲增长趋势。

来自五湖四海的废旧纺织品(布角料),在苍南被加工成再生棉纱后,进一步制成衣物、清洁用品、宠物用品等商品,畅销至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高达近百亿元。

记者手记

标准化,不仅是技术路线,更是发展哲学。

苍南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的蜕变背后,是政策精准赋能与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机结合。试点为传统产业提供了转型升级契机。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停留在文本制订层面,而是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系统推进,通过标准化制订和实施,促进技术革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绿色发展。它让企业意识到,标准不是约束,而是竞争力;低碳不是成本,而是新机遇。

机遇从不辜负善于把握运用的人。除了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近年来,苍南聚焦“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县域试点,推动传统塑编产品嫁接溯源功能,为产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把握浙江三澳核电落地发展的契机,闯出一条以“千亿核电”“千亿风电”为引领的清洁能源产业大道……

苍南凭借机遇不断重构自身发展格局充分证明,敢于走进“试验田”,才能收成“示范田”。在区域经济竞争的赛道上,政企各方要主动争取政策机遇、勇闯产业风口,将自己推入试验田的“炼丹炉”,或迎风而动,或倒逼升级,在发展洪流中踏浪而行。(温州日报记者 林乃鹏 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