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办家” “矾凤基地”托起残障人士“共富梦”

  • 发布日期:2025-09-12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在矾山镇的凡馨肉燕店里,服务员小兰和小李正在热情地为客人推荐本店特色,遇上外地的顾客,他们还能生动的讲解肉燕的故事。事实上,小兰和小李均是残障人士,从“闷声不响”到“大方待人”,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的关爱。

苍南县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由苍南人卢爱姿创办。该机构以全方位的关怀体系和创新的就业帮扶模式,成为当地残疾人群体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重要平台。通过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综合性服务,真正让残疾人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

近日,记者走进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一探究竟。学员们正专注地进行手工穿袋、茶叶包装等轻体力劳动。工作间环境舒适,配有空调、电视,劳动氛围轻松愉快,仿佛一场日常的社交活动。学员老黄笑着说:“这里上班有钱赚,生活都很好。”学员老张也表示:“吃的用的都很好,老板很关心我们。”

开头提到的小兰和小李因智力上的残疾常常受人歧视。家人也因为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他们一度陷入自卑。别说工作了,常年窝在家中无所事事、不敢开口,也让他们的生活始终蒙着灰暗。来到基地后,他们不仅能接受针对性的培训,负责人卢爱姿还亲自教他们发音、说话,并耐心地鼓励他们与人交流。如今,他们“上岗”了服务员一职,不仅能够顺利地与人沟通,还能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大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

卢爱姿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深知残疾人的不易。近年来,她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收获了一些心得,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残疾人。2024年8月,她创办了矾凤残疾人之家,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教育培训室、康复健身区、辅助性就业工疗室等功能专区,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的照料。今年,她又利用自己的资源,创办了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进一步延展残疾人之家的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就业支持。

“我们这有好几位残障人士因为智力缺陷、疏于管教,刚来的时候非常邋遢,全身臭烘烘的,现在成了业务骨干,干净利落、自信满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提起自己培养出的学员,卢爱姿满是欣喜地说。创办之初,她挨家挨户去游说,招收学员,如今,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慕名而来。

在基地里,学员们不仅能够接受技能培训,还能参与趣味运动会、集体观影等各类文体活动,每逢过年过节,还有各类公益组织、志愿者前来服务。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大学“燕青π”团队多次跨城前来开展志愿服务,苍南县人民医院提供定期上门义诊,县委组织部、县残联等单位积极协助对接政策与企业资源,老干部大学“银耀玉苍”志愿服务队也常年来陪护帮扶……让基地真正成为残障人士温暖的“家”。

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卢爱姿又筹资创办了温州凡馨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实训基地之一,推行“前店后厂”模式。前店面向消费者销售矾山特色肉燕,后厂则为残疾人提供肉燕包制、料包装配等岗位。“通过我们的技术培训,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包出非常合格的肉燕,并且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的工资。对他们而言,这里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实现自食其力、体现生活价值的重要平台。”卢爱姿颇为自豪地说。与此同时,凡馨食品公司的营收又能为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优基地注入运维资金,实现“自我造血”。

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现有学员30人,经过针对性、专业化地培训,有的成为肉燕包制熟练工,有的走上文化讲解岗位,还有的通过轻体力劳动实现灵活就业,逐步实现从“受助”到“自强”的转变。此外,卢爱姿还积极通过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搭建平台,招引各类企业、实训基地进驻,为残疾人寻找匹配的就业方式。除了在凡馨食品,基地已有10余名学员成功在其他企业入职。未来,机构将完善长期就业登记与定向培训、企业对接与人才下派、产品销售制作一体化培训、直播带货一对一指导等服务,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路径,继续照亮更多残疾人的梦想之路。

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是苍南社会力量助力残疾人事业的一个典型,为特殊群体搭建起“有温度、有机会、有尊严”的成长平台。记者从县残联了解到,我县共有残疾人之家21家,大部分提供的仅是日间庇护的服务,资金来源多为企业捐助和政府兜底,县残联按照《苍南县残疾人之家项目补助办法》给予相应补助。矾凤残疾人之家凭借自身力量,拓展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是目前全县唯一实现“就业”+“产业”双轮驱动的机构。苍南县残联理事长梁坡告诉记者:“矾凤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的可贵之处是,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出路,有效串联企业需求与残疾人就业意愿,通过岗前培训和社会适应支持,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显著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记者 陈薇拉 吴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