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也能申请到福建老家的低保,还不用我本人过去。”不久前,常住苍南县马站镇的福建籍钟女士收到了一笔低保金。今年3月,她因病陷入困境。苍南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日常排查中发现后,帮助钟女士完成入户调查和家庭经济核定工作。整个流程仅用5个工作日,较以往跨省救助时间缩短75%以上。
浙闽边界人口流动频繁,省际社会救助存在政策、数据、执行协同难的问题。苍南县社会福利与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李赟介绍,以“家庭经济情况省外协查”为例,从福鼎市到苍南县调查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加上其他程序,耗时会更久。
去年7月以来,苍南县联合省内平阳县、龙港市、泰顺县、文成县及福建省福鼎市,构建浙闽边界“两市四县”社会救助一体化机制,通过“轮值协作+数据互通”等方式实时沟通,统一制定《跨省救助申请材料清单》,取消12项重复证明,破除省际救助障碍,实现“一地调查、跨省互认”。
材料更“轻便”的同时,因地制宜的代办模式也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温州五地通过“浙里办”代办救助事项,福鼎市实行申请材料代办、EMS快递报送,部分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超80%。苍南县专门开通了“跨省救助代办专窗”,民政部门派专人受理材料、转办事项,帮助边界困难群众实现“异地申请、全程代办”,避免群众多地奔波。
此外,六地构建的“收入—资产—支出”三维评估模型,对浙闽边界实施动态监测2.3万人次,实现跨区域数据实时比对和动态更新,努力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除了日常救助,紧急事项也能快速办理。今年5月,福建籍居民费女士因每月治疗开支过大,向属地福鼎市民政局申请医疗临时救助。其丈夫在苍南县务工多年,福鼎市通过浙闽边界“两市四县”社会救助一体化机制,请求苍南县民政局协助核查其丈夫工作及收入情况,苍南县快速响应,实现紧急事项24小时内办结,费女士及时领到了临时救助保障金。
截至目前,六地已联合开展救助服务1800余人次,解决23项跨区域救助难题。(潮新闻记者 王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