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绘就“两山”实践新画卷

  • 发布日期:2025-08-27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日前,CCTV-13《新闻直播间》以《昔日“毛竹污染”今朝碧波重现》《一条路激活一片海 生态红利惠渔村》双题聚焦苍南,将镜头对准苍南这座浙南滨海小城,讲述苍南如何凭借生态重塑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沿海地区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写下生动注脚。

从“毛竹之困”到“玻璃钢变革”,紫菜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苍南,紫菜是刻进渔民基因里的“生计密码”,全县紫菜养殖面积5.8万亩,主产区赤溪镇养殖面积就高达3.5万亩。在这个依海而生的小镇,紫菜是沿岸渔民的“钱袋子”,却也成了海洋的“负担”。传统的毛竹插杆养殖方式每年至少需要砍伐30万根毛竹,而且毛竹的使用周期只有一年,时间短、易腐蚀,蔚蓝的海水变得浑浊不堪,肥沃的滩涂淤塞发臭。

从2021年开始,我县开启了一场紫菜产业的“绿色革命”,投入1.7 亿元,全面推广玻璃钢插杆养殖技术。这种插杆使用寿命达8—10 年,有效避免紫菜在台风天受灾,让养殖户看到了实际的产量提升,用“科技赋能”破解了“靠天吃饭”的难题。

截至2024年底,全县玻璃钢插杆养殖达到2.1万亩,一根根“生态杆”织起了海洋的重生之网,海水水质持续改善,海洋重焕生机。从过去“向海要利”的粗放发展,到如今“与海共生”的可持续模式,苍南用行动证明:守护好生态,就能激活发展动能。

168黄金海岸串“珠”成链,生态颜值变共富价值。

当海洋重焕澄澈,苍南的自然禀赋也有了“用武之地”。苍南坐拥204.76公里大陆岸线和274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自然人文资源丰富,168黄金海岸有着这两年刚打造的环海公路。游客自驾这条线路可将青山、海岛、古镇等自然人文景观尽收眼底。苍南的历史文脉,也绵延在这条168公里长的海岸带上。

虽然风景宜人,但此前因交通不便,沿线28个村缺乏完整公路串联,最远村落到县城需要近两个半小时,分散的景观如同 “散落的明珠”,难以形成旅游合力,阻断了游客的整体体验。

2023年初,我县决定用一条环海公路,将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串珠成链、“抱团”发展。经过全员奋战,2023年5月,全面整治后的168黄金海岸实现全线贯通,串联起沿途海岛、沙滩、渔港、古村、海防遗址等58个网红打卡地和9个交通观景驿站,游客可以一站式打卡,充分享受沿途风景。

现在,从赶海拾趣的亲子体验,到帆船帆板的海上竞技,从渔家乐里的地道海鲜,到海洋文旅的多元业态,苍南的“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海洋经济的红利实实在在流进了渔村的每一户人家。

两年多来,苍南在168黄金海岸投入超2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旅 IP,这份 “生态投资”成效显著,2024年苍南文旅总收入近100亿元,沿线28个村借势实现乡村振兴。以园屿村为例,闲置小学改造的“咖啡 + 民宿”运营火爆,暑假期间持续爆满,文旅产业还吸引众多20多岁年轻人返乡,村集体收入也从五年前的 5 万多元增长至 60 多万元,村民赚钱门路不断拓宽。

从“卖紫菜”到“卖风景”,苍南绘就“两山”实践新画卷。

从 “毛竹染海”到 “碧波粼粼”,从 “散落珍珠”到 “黄金项链”,苍南的蜕变,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鲜活诠释。生态的“蓝”回来了,共富的“金”也铺满了这168公里。昔日被污染困扰的海岸,如今成了撬动百业的“黄金杠杆”。(记者 李虹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