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发布5个方面50个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优秀实践案例。我县《肉燕“小工坊”,撬动共富“大动能”——矾山镇为唐公肉燕·共富工坊》入选项目进村类优秀实践案例。
为唐公肉燕·共富工坊位于矾山镇福德湾景区,是一家以“支部+企业+农户”为运行模式的定向招工式工坊。近年来,该工坊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共富机制,持续发挥矾山肉燕产业优势,聚焦“扩中”“提低”重点群体,打造400平方米肉燕手工坊体验中心,创造5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农户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党建引领,凝聚共富组织力量。工坊构建“党建+工坊”工作机制,精心挑选并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助企服务团队,全方位为工坊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落实党建联建机制,形成“支部 + 企业 + 农户”模式,建立党员联系农户帮带制度。企业还定期到联建村居开展产业帮扶,建立“就业农户意向库”,已有50余人入库,充分激发村居的共富活力。
提质增效,打响共富品牌。工坊依托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肉燕制作技艺”,坚持纯手工、高标准制作,建立无菌车间和阳光厨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连续荣获“浙江省名小吃”“温州老字号”等荣誉称号。借助电商平台的东风,打通线上销售渠道。
工坊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投资100余万元改建体验中心,打造“产文旅”一体化运营模式。在这里,游客既能品尝美味肉燕,观赏制作技艺,还能亲自体验制作过程,将生产过程变成特色“产品”,通过产文旅融合实现工坊增收。
多方共享,释放共富牵引力。工坊与县农业农村局携手成立矾都肉燕培训机构,打造市级“乡村振兴合作创业培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定期举办肉燕制作技艺培训班,年均培训学员100余人,让周边农户也能掌握这门手艺,以技术帮扶带动就业创业,扩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
此外,工坊坚持就近取材,与当地农户签订旱藕粉、红薯粉、猪肉等原材料的长期供销协议,有力刺激了当地种养殖产业发展,帮助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群众就业迎来新选择。工坊提供灵活就业岗位,让那些需要在家照顾老小的农户,能利用闲暇时间上班,每月收入2000 - 4000元。技能培训发挥大作用,帮助农户就业创业。
企业发展展现新面貌。通过持续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业与文旅业融合发展,工坊每年受邀参加省市农博会、创博会、非遗展会等数十次长三角各类大型展会,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如今,它已成为福德湾景区必去的打卡点,年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成功实现从小作坊到年销售过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华丽转身。
农户增收有了新途径。通过与当地种养殖农户签订长期定价的购销协议,改变了过去农户议价能力低、行情不好就赔钱的局面,实现创收100万元以上,为当地农户打通了“致富路”,让产业链上游的农户也能共享工坊发展的成果。(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