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临时救助”为困难群众撑起暖心伞

  • 发布日期:2025-07-23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为切实提升临时救助精准度和时效性,县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构建“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工作模式,通过多维度发力、全流程优化,让临时救助政策精准惠及每一户困难家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织密“主动发现网”,线索捕捉无遗漏。打破“等申请”被动局面,构建多渠道、立体化困难线索捕捉机制。一方面,深度融合省大数据平台,打通医保、人社、公安等部门数据壁垒,通过高额医疗费用预警、社保信息异常等数据监测,精准锁定因病返贫、失业致困等潜在救助对象,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启动介入程序。另一方面,激活基层治理力量,组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入户摸排+动态跟踪”,实时更新困难群众信息库,确保“隐形困难”早发现、早介入。

严把“精准识别关”,救助资源用对处。以“精准”为核心,建立科学规范的识别机制,确保救助资源用在“刀刃上”。严格对照政策标准,对申请家庭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致困原因+困难程度”三维评估,综合考量住房、收入、负债等关键信息,杜绝“人情救助”“错保漏保”。针对复杂个案,创新推行“一事一议”评审制度,组织村民代表、村干部、民政干部共同参与评议,通过集体决策确保识别结果公平公正,让每一分救助金都精准投向真正需要的群众。

激活“快速响应链”,急难问题速解决。聚焦“急难型”救助需求,打造高效便捷的响应机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在乡镇(街道)预存专项备用金,对遭遇突发急难(如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的家庭,简化审批流程,实行“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确保救助资金24小时内直达困难群众账户,实现“求助即受理、受理即处置”。

截至今年7月,全县已通过该模式临时救助815户1588人,发放救助金414.23万元,其中9户急难家庭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获助,1户复杂个案经“一事一议”精准落实救助。这一创新模式既让临时救助更具温度,也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切实为困难群众撑起“暖心伞”。(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