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专家学者齐聚矾山出谋划策

  • 发布日期:2025-05-21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日前,2025温州矾矿工业遗产主题现场会在矾山镇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2025年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助力温州矾矿申遗及“矾文化之乡”创建,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温州矾矿作为世界上储量最丰富、开采历史最悠久的明矾矿遗迹之一,采炼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其遗迹集矿业技术、历史文化、工业景观于一体,是中国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曾摘得“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荣誉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荣誉34项。2024年12月,温州矾矿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本次活动以“赓续工矿文明,谱写矾都新章”为主题 ,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嘉宾参与。现场会期间,大家实地考察了矾矿遗址,其保留程度之完整、规模之大,让一众专家学者连连称奇。“从工业的角度来讲,它是可以反映中国从手工业时期向大机器时期生产的一个侧面。” 天津大学徐苏斌教授说。“在我们已经记录的300多处遗址里面,它实际上存在非常复杂的时空结构,从生产结构上来说,它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属难得。”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学者赵淑红说。

“我认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宝贵资源,矾矿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技术史的见证,第二是经济史的缩影,第三是社会史的档案。”省社科院副院长许军高度肯定了温州矾矿的价值。

在主题现场会上,众多专家学者以全球化视野为矾矿申遗把脉定向,围绕中国工业遗产概况、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申报、矾山遗址全域调查之后的再思考、关于矾山镇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前沿观点与研究成果,并针对矾山当下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提出了思考与见解。

“运用数字化方法阐释和展示工业遗产价值的最终目标仍是服务现实世界,通过价值重现,更好地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从而为工业遗产迈向可持续活化提供路径。”来自北方工业大学的学者朱兆阳提出了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和展示的数字化方法,他从管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参与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等5个方面给出建议。

“完整的程序和多样化产业结构在特定地理范围集中留下来,这是很重要的强项。”天津大学青木信夫教授说。在主题交流环节思维碰撞,十余位专家学者从矾矿概况、申遗课题与建议、工业遗产价值探析、申遗之路、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多个角度展开交流,共同探讨矾矿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路径,为推动温州矾矿申遗出谋划策。

据悉,该活动由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文物局指导,市社科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县委宣传部主办。(记者 秦子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