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精准施策勾勒出新时代共富图景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苍南答卷”

  • 发布日期:2025-05-21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五月的苍南乡村,春耕与产业生机交织,勾勒出新时代共富图景。从山区到沿海,一系列精准施策让振兴果实惠及百姓,苍南实践彰显着民生保障与产业升级的探索智慧。

在南宋镇,“折股量化”模式激活产业动能。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芭蕉坑农庄,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运营,年分红4万元惠及7村,民宿与农家乐带动50余人就业。全县28个此类项目带动2200多户农户,预计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实现“输血”到“造血”质变。岱岭畲族乡的温州特早熟蜜柑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打造“甜蜜产业”,2024年带动全乡低收入农户人均增收3800元,印证“乡土特色+市场逻辑”的力量。

破解因病致贫,织密医疗保障网。《“医保纾困·携手共富”行动方案》落地,困难群众参保100%财政资助,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提至80%以上,特困人员救助不设上限。“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缓解高额费用,2025年为超1.8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人均150元医疗补充保险,累计救助372万元。去年某低保户突发重疾,医保报销85%、基金补助10万元,个人负担不足5%,见证机制温度。

教育与技能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我县586名低收入家庭子女获“雨露计划”资助,175.8万元助学金托举“知识改变命运”。灵溪镇乡贤黄祖勇捐资120万元修公路、建礼堂,带动乡贤集资500万元打造登山步道,新建的东阳村文化礼堂成为留守儿童基地,2024年惠及200余名学生。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年均培训超3000人次,2024年助1200名低收入者就业,人均月收入4500元,构建“培训—就业—增收”链条。

苍南实践启示:产业振兴在“特”字上找切口,民生保障在“实”字上解痛点,人才培育在“活”字上谋突破。当农庄游客如织、病有所医、学有优教,这片土地正以细微改变诠释共富内涵。春耕的汗水终将凝成秋实,苍南的探索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着可借鉴的“苍南答卷”。(赵嘉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