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媒 创新出圈 灵溪这个工坊解锁共富“密码”

  • 发布日期:2025-03-14
  • 浏览次数:
  • 来源:今日苍南
  • 字体:[ ]

在灵溪镇建兴路,有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创新融合的工坊——长生老号·共富工坊。这里,不仅是一处中医药与非遗传承的交汇点,更是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

“记好工序,一步一步来。”走进长生老号·共富工坊,只见工人们正在跟随相关指导,进行非遗中药制品的工作。作为集中医药、非遗传承、康养文旅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综合体,长生老号·共富工坊不仅激活了本地传统工艺的活力,更通过“品牌带动+产业融合”模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乡村人员就业,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成为灵溪镇推动共同富裕的标杆项目。

非遗创新,是长生老号·共富工坊的一大亮点。依托苍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工坊将传统手工艺剪纸、锡器、酿酒、制茶、中医药传承等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合,与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建“苍南百艺”传统工艺工作站。

在这里,“五肾茶”制作技艺、“九制黄精”制作技艺等二十多个非遗项目得到了深入研究与创新发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工坊以中医药产业为基础,将九制黄精与传统月饼、肉燕进行创新融合,开发出黄精月饼、黄精肉燕等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这种创新,不仅让非遗技艺焕发了新的活力,也让传统工艺企业实现了从“技艺”到“经济”的华丽转身。

家门口就业,是长生老号共富工坊的另一大特色。工坊深入挖掘本地中医药、茶产业资源,推出“共富茶园”公益项目,采用“企业+专家+基地+农户”共建模式,以高于市场价20%的保护性收购价格,惠及茶农,实现定销促产,让茶农们受益匪浅。

同时,工坊还整合苍南现有茶产业链,创新研发出温州凉茶、九制黄精、中药饮片及含茶化妆品等“中医药+茶非遗”衍生品,提高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本地茶产业的提质增效。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不仅带动了集体增收,更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文旅融合,是长生老号·共富工坊探索出的又一条新道路。作为国内少有的乡村博物馆,中医药(参茸)博物馆以“参茸文化+非遗体验”为核心,设立了苍南“参”事、百草园、研学体验区等10余个主题展馆,集中展示了20余项省市级非遗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

馆内推出的“我是小小中医师”“制陶小玩家”等研学课程,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互动体验,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及游客前来参与,年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游客们在这里既能了解灵溪镇作为“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的产业优势,又能亲手制作锡器、月饼等传统非遗项目,还能带动周边业态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生老号·共富工坊,以非遗传承与创新融合为核心,通过品牌带动、产业融合、文旅融合等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出了一条特色路径。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共生,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