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下降到这个程度,建议去医院查查认知

  • 发布日期:2025-03-1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卫健局
  • 字体:[ ]

记忆力下降、重复做同一件事、前言不搭后语……这些往往被误认为衰老的正常表现,甚至有人认为“老了就一定会糊涂”。


尽管高龄是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但如果尽早识别、干预,完全有可能逆转认知功能下降或保持稳定。


什么样的记忆力下降需要警惕?《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教你识别记忆力下降的危险信号。


记忆力下降≠老年痴呆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记忆力下降不等于老年痴呆症。


出现健忘症状可能是生理性记忆力下降,也可能是病理性记忆障碍,大家可根据一个表格简单辨别。


一表区分生理VS病理记忆力减退


比如,只是丢三落四,不一定属于疾病范畴;但若经提醒,仍无法回忆起发生过的事,或只能记起一部分,提示可能有痴呆风险。


老年痴呆症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近事记不住,远事忘不了。刚说过的话就忘了,刚做过的事记不起来,而远期记忆力未受影响;还常伴有时间、地点、计算能力的障碍。


如果记忆力减退等认知衰退症状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或者有持续加重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记忆体检”。


原来记忆也需要“体检”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需要到医院进行“记忆体检”:


怀疑自己记忆力下降;被家属发现记忆力明显衰退;本来熟悉的事情突然不会做了;对时间、地点认知模糊,例如把上午当成下午;判断力下降;伴有情绪、心理或睡眠问题等。


与躯体疾病的体检不同,“记忆体检”的检查工具不是仪器,而是访谈式量表。


专业评估者会通过对视空间结构、执行、命名、记忆、注意、计算、定向、语言、抽象等能力的考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


“记忆体检”可以发现潜在的记忆与认知问题、危险因素,评估痴呆风险,提出早期的预警与健康管理计划,延缓痴呆症的发生与进展。


8件事延缓大脑早衰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报告数据,全球每3秒钟就有1名痴呆症患者出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认知下降的重中之重。


做好8件事,有助减慢大脑衰老的速度,保护认知。


健脑饮食


均衡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适量的谷类主食和坚果、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禽肉类,可以大大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具体来说,建议每天摄入250克绿色蔬菜(生菜、菠菜等),250克非绿叶蔬菜(胡萝卜、金针菇等),200~300克全谷物主食(全麦、燕麦、玉米等),20克坚果(花生、核桃等)。


每周要吃100克鱼虾,200克禽肉(鸡肉、鸭肉等),300克豆制品(豆腐、腐竹等),250克浆果(草莓、蓝莓等)。


每周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摄入量限制在300克以内,甜品摄入频率应在4次以内,油炸类食物最多1次。


益智活动


“读、玩、练、学”4类活动有助锻炼大脑,延缓认知衰退。


阅读书籍、报纸或杂志,可以刺激大脑思考,增强记忆力;玩围棋、象棋、扑克、智力拼图等,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练手指操、编织、剪纸等,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创造力;学烹饪、摄影、音乐等,不仅能增加兴趣,还能激发大脑活力。


主动社交


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痴呆症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主动社交是一个不错的应对途径。


建议与家人保持联系,家庭聚餐、电话、视频通话等至少每周一次,网络社交软件可以跨越地域限制,与更多人建立联系。


参加社区活动,比如健康讲座、志愿者服务、兴趣小组活动等;参加团队运动,如广场舞等,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还能结识新朋友。


认知训练


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认知训练方式,推荐几类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每周训练3~6次。


记忆力训练


包括记忆游戏(使用图片、数字或卡片进行记忆游戏)、复述购物清单(尝试回忆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回忆力锻炼(依据物品联想过去的经历、相关的事情)。


智力训练


包括数学练习(如加减乘除计算)、填字游戏(完成报纸或书籍中的填字游戏)、推理问题(猜谜语、数独游戏)。


语言交流能力训练


如朗读练习、看图说话等;注意力训练包含冥想练习、观察训练等。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和饮酒会使痴呆症的风险增加3倍左右,最好戒烟限酒。


有效睡眠


进入深睡眠期,大脑的“排污系统”才能高速运转,把脑内的代谢废物清理出去。


深睡眠往往集中在前半夜,如果能做到的话,建议大家每晚10点前上床睡觉,尤其是老年人。


保证每天至少7小时睡眠,睡觉时卧室要安静。睡前避免过度饮食、过度活动,可以选择泡脚、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控制慢病


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痴呆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同时存在的慢性疾病数量越多或者发展速度越快的人,痴呆症的发病风险越高。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为痴呆症的早发现和早干预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