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04/2024-95667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县科技局以高水平打造创新型县为目标,紧扣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联动抓好大孵化器集群建设、科创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核心指标提升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紧抓重点指标提升。完成2023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申报数10.77亿元,同比增长23.84%。2024年1-5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申报数3.75亿元,同比增长16.33%,研发投入强度3.4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2.85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市排名第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3%,全市排名第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79亿元,同比增长9.9%,全市排名第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94%,全市排名第12;技术交易额4亿元,全市排名第8;新增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11人,全市排名第8;新增大孵化器集群建设空间面积4.02万平方米,完成率50.25%,全市排名第10,新增入孵企业50家,全市排名第9,新增青年创新创业人才401人,全市排名第10。
(二)培育科技企业森林。全面排摸2024年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拟培育清单,拟申报企业36家;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目前已成功认定21家;推荐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8家,目前已通过备案13家。
(三)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印发《苍南县民营企业“科技副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企业,选派21名“科技副总”到重点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5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7项。分不同产业领域组建8支科技轻骑队,常态化入企送政策、征需求、解难题,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51家次,排摸人才、技术需求106项,实现有效需求合作12项,申报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
(四)科创平台提质赋能。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获批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1项,举办瓯江科创慧主题沙龙之核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合作签约仪式,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6家科研院所及浙江龙德医药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签约,揭牌成立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浙南工作站”、“浙南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研究与赋能中心”等。挂牌成立苍南县GM2D和碳足迹研究院,由国家级人才领衔,推动RFID技术的体系化创新及产业快速发展,该研究院研发的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浆料综合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高质量射频材料的垄断,与温大化材学院成立射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以华能(苍南)海上风电先进输电技术创新中心、浙大·苍南县中医药联合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抓手,推动生命健康、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启动四季柚汁、海上风电低频输电示范工程、新型有源滤波装置研发等项目,招引投资10亿元特变电工换流阀等清洁能源装备项目落地苍南。
(五)孵化集群拓面提质。补齐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全链条,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建成罗美特智能科技园,围绕智能制造、仪器仪表等产业领域,以“龙头企业+孵化基地”模式,招引仪器仪表相关上下游企业入驻该园区,科技赋能推动苍南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科技金融”招商模式,招引仝干医科、诺安百特等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强化招引链长链主企业,打通生物医疗、器械产业链上下游,打造苍南生物科技产业园。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省级高新区建设。聚焦清洁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依托苍南经开区、绿能小镇和金乡镇,规划创建总面积为11.67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育一批高端人才和产业项目,提升县域创新能级。
(二)聚力核心科技指标提升。对标省“315”科技创新晾晒考核体系,常态化实行科技指标专班督导机制,紧盯重点企业和时间节点,开展联合走访服务,鼓励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创新。紧盯高新增加值、技术交易额等落后指标,加快推进金炻工程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罗美特、远景轴承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做好我县智能装备、建筑等重点领域项目情况合同排摸和登记指导工作。力争2023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62%,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1亿元、增速1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3.7%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亿元,高新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以上。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科技型企业100家、省市研发机构15家以上。
(三)聚力科创平台建设。①浙大·苍南县中医药联合创新中心引进高层次院士团队1支,推进黄精等中药材开发汤剂、丸剂类产品3款,助力华宇药业申报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同圣吗哪食品等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推动“冰勃朗”等新研发产品产值超1亿元。②苍南县GM2D和碳足迹研究院推进射频研究实验室建设,开发应用测试与应用认证系统,引进市D类以上人才1人。支持国润茶叶有限公司联合悉尼科技大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专团队成立苍南县国润茶叶研究所,开展茶叶种质资源、加工以及茶叶衍生产品等技术研究工作。③华能(苍南)海上风电先进输电技术创新中心完成海上风电友好并网分析实验室二、三期建设,重点攻关新型谐波治理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开发新型谐波治理自主可控平台,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柔性低频输电关键技术》,推进海上风电低频交流送出规划设计方案。④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引进“放射医学长江学者”克鲁姆教授、工信部“启明计划”人才(市B类人才)薛峰和印度籍专家克里斯,筹建克鲁姆教授实验室。⑤温大苍南研究院推动苍南仪器仪表公共及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射频法含水测试仪等6项新产品试制工作,实现“四技服务”收入300万元。⑥落地苍南新材料国际院士创新中心,开展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助力我县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四)聚力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出台民营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提升入园的孵化项目质量和孵化企业技术水平。加快高品质孵化空间建设,引导全县小微产业园、电商园等向孵化载体转型升级,完成苍南数字大厦、星海学校等新增孵化场地建设,全年确保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配合苍南经开区完成苍南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方案,招引专业运营机构1家,打造苍南数字经济孵化基地,促进苍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招引落地一批主导产业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苍实现产业化,全年新增入孵企业150家、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200人。强化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宣传,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提升苍南孵化基地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