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05/2024-99940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民宗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民族方面聚焦主线目标,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一是聚焦主线目标,争创示范引领推动民族团结。制订出台《苍南县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对测评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制定责任清单。重点打造典型示范亮点,用示范引领激发带动。县政协、统战部、民宗局等组建调研组深入18个乡(镇)实地调研,了解民族团结生动故事,提炼示范亮点典型经验,明确每个乡(镇)打造典型示范亮点5个以上,形成“以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工作格局。
二是聚焦项目建设,加强资金支持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以来,已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结对帮扶362万元,计划实施项目17个,重点打造民族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项目5个,如苍南县岱岭畲族乡农旅共富产业综合体项目、下魁村水果园道路硬化建设工程、霞关镇三星村传统古村落保护等。
三是聚焦“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认真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三项计划,强化“三交”互嵌,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今年上半年以来,联合县民促会在全县开展2024年各民族困难群众慰问活动,共慰问70名,慰问金及慰问品6.2万元。牵头举办苍南县青少年文化综合体元宵嘉年华主题游园会、“浓浓邻里情·欢乐闹元宵”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2024年石榴红·元宵邻里节”活动,“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等。做好《话共富 促共融故事集》撰写和征集等活动20余场,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宗教方面聚焦和谐稳定,推动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
略
(三)民间信仰方面聚焦提质减量,促进场所规范化管理。
一是提质减量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据2024年省民宗委《关于做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提质减量、规范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苍南实际,制定了苍南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提质减量、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过五年时间,完成全县已登记编号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减量不低于4%,在册管理的未登记编号场所减量15%。对858处已登记编号场所进行了系统更新,排查未登记编号场所792处,已全部录入到浙江省宗教信息管理系统。在前期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前期的试点方案,对苍南1642处民间信仰场所进行分类规划,提出拟登记、拟注销(拆除、合并)等提质减量安排计划,探索创新民间信仰事务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发挥场所示范效应。继续推进“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建设取得实效,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整体提升,下发了《关于推进2024年民间信仰“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建设的通知》,4月份,筛选矾山镇南下村白岩宫等8处作为“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场所上报市民宗局。
二、存在问题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单位对铸牢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宣教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学习层面,缺乏创新,导致宣传效果不佳、感染力不足,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
二是问题村居整治亮点不突出。根据20条标准,逐条对照梳理,发现问题村居整治工作验收台账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再完善和细化,要全面体现整治情况;亮点不够突出,是特别能够加分的项没有进行打造和归纳,在县市区横向和纵向对比上都没有优势,没有发挥最大的整治效果。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积极推进民族项目争优创先。
一是民族团结与石榴红亮点持续推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6+1”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单位。抓好“石榴红·一家亲”党建联建工作,不断完成工作机制,推进活动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5个“亮点社区”。进一步探索民族交流融合工作的“三澳特色”。
二是打造民族乡村同心共富项目。加强民族乡村项目、产业、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实施“五畲”工程,积极探索“乡贤带动”“项目推动”等强村富民新模式,推进7个重点“精品乡村”项目,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重点“精品乡村”项目。打造“20佳”民族乡村同心共富项目,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蝶变升级。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推进民族村集体增收,夯实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
三是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做好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示范县创建对接工作和2023年度民族专项资金绩效工作,积极筹备全国民运会参赛项目日常训练,前往海南参加全国民运会。做好2024年温州市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推动全县创先争优,抓好重点任务完成质量。
(二)持续优化宗教(民间信仰)领域治理落地见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