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59/2024-93899
组配分类 应急管理 发布机构 宜山镇
生成日期 2024-01-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宜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4-05-21
  • 浏览次数:
  • 来源:宜山镇
  • 字体:[ ]

宜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

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共富委、社区(村社)、有关部门单位:

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宜山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宜山镇人民政府

                                             20240112

 

 


 


         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

         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县《关于开展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年行动的通知》等精神,统筹推进瓯北应急消防综合治理,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补齐基层应急和消防力量短板,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建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应对高效的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推进灾害事故防范和监管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层组织机构体系建设

1.全面加强镇政府对基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统筹领导,建立书记、主任亲自抓,常务副主任专项抓,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应急消防工作直接抓的工作机制。推动应急消防管理站提升改造,配齐专业力量、聘用编外辅助人员。

2.明确社区村社书记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职责,成立由社区村社书记任组长的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在党员干部中择优配备应急消防管理员。进一步完善网格员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工作职责,统筹企业、工业园区专业安全力量,增强全民避险疏散和逃生自救能力。

(二)加强基层指挥管理机制建设

1.强化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职能,依托平安法治模块中的应急消防管理应用,统一指挥调度辖区应急消防执法与救援力量。

2.推进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现有工作应用与“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按照事件协同、任务执行反馈、风险预警处置等类型,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集成贯通。推进单位场所、风险隐患数据治理,全量纳入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动态管控。

3.建立风险隐患暗访督办15日办结制度,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行派单督办、整改销号全过程工作闭环。

4.实施单位场所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等级动态管控机制。进一步优化基层消防救援队伍结构,全面建强应急消防管理站。完善社区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社区村社“15分钟救援圈”。

(三)加强基层监管职责规范建设

1.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领域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现场工作人员“四方责任”。依法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权力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2.强化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加强党工委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基层消防管理体系,推进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强化“141”系统平台运用,统筹各方力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工作。

3.加强社区村社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建设,建强应急突击队、社区村社微型消防站、社区村社志愿消防队等力量。明确社区村社应急消防管理职责清单,组织社区村社干部、社工和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隐患,能当场整改的督促立即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及时上报、跟踪闭环。

三、实施步骤

(一)全面部署阶段(2024年1月上旬)。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统筹领导,推动社区村社网格协同开展基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二)重点攻坚阶段(2024年1月中旬-11月底)。全面完成应急消防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社区村社网格协同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覆盖率达100%,基层治理四平台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责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24年12月)。进一步查漏补缺,总结经验,确保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全面建成。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强化统筹指导、协同联动,按照既定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建设工作。

(二)强化工作落实。制定《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年行动任务清单》和《2024年宜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提质升级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和责任人员,细化时间表,加快推进任务落地。

(三)强化政策支持。坚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将应急管理岗位津贴补贴以及从事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编外辅助人员的执法装备、制式服装、薪酬待遇、隐患奖励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事业编制人员的值班值守等相关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安排解决。

(四)强化督导考评。将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落实情况纳入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纪委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对组织不力、不按要求推进工作的,进行通报批评。

附件:

1.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年行动任务清单

2.宜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2024年提质升级计划


附件1:

苍南县宜山镇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攻坚年行动任务清单

 

类别

工作任务

具体举措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目标

体系

(一)社区网格协同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覆盖率达到80%

1.明确基层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工作职责。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准入事项清单,常态开展隐患排查。

202312

镇党委

各社区

2.健全完善社区隐患排查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全面融入社区网格,覆盖率达80%

(二)全面完成应急消防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承接应急管理、消防安全行政执法事项赋权和委托执法事项。

3.承接应急管理、消防执法事项目录化清单,落实执法办案规范标准,推动应急管理、消防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202412

镇党委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三)社区网格协同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4.以基层网格为治理单元,积极推进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全面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有效打通基层应急消防治理“最后一公里”,社区协同网格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覆盖面达100%

202412

镇党委

各社区

(四)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责任,扁平化指挥体系更加顺畅。

5.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常态化流转应急管理、消防安全事件,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模块在基层治理平台中高效运行。

202412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组织体系

(五)扎实推进应急消防模块化改革。

6.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统筹解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重大问题,推动“应急消防”模块化建设。

202312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六)承接应急管理、消防安全行政执法事项赋权和委托执法事项。配强应急消防执法力量,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强化重大工作协调、重点力量征招、重要工作保障等。

7.承接应急管理、消防执法事项清单赋权。落实《现场执法检查手册》、赋权事项“标准化办案指引”和执法办案规范标准,推进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20241

综合执法队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8.按照一类标准建设应急消防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含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

(七)全面加强党委对基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的统筹领导。

9.按照“1X”责任体系建设要求,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等议事协调机构,统筹纳入安委会、消安委、应急委职责。

202312

镇党委

10党委定期研究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重大事项或议题,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述职报告、履职评定等内容。

11.按照工作要求,建立并落实分析研判、排查整改、群防群治、预警督办、执法打击、宣传教育等六大消防工作机制。


(八)建立应急消防管理站。

12.按照一类标准建设应急消防管理站

20246

镇党委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13.按照工作要求,应急管理中心和消防管理工作站进一步落实工作场所、人员配备、装备、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等要求,完成标准化建设。

(九)将应急消防治理全面纳入平安法治跑道,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中建设应急消防管理模块。

14.结合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要求和具体业务需求,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纳入应急消防管理模块,实现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和突发事件、事故处置指挥调度的业务功能。

202412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十)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巡查,以及协助做好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将企业安全员、园区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等充实到13N”网格团队统筹管理。

15.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以及协助做好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

202312

镇党委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16.根据《温州市网格准入事项清单S1版》要求,开展工矿企业、群租房、合用场所、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等领域隐患排查。

(十一)成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加强社区、网格与包干联系部门常态联系,落实干部驻社制度。

17.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职责,择优配备应急消防管理员,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1名委员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人;依托驻社区干部、平安巡防员和网格员等成立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日常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

202312

镇党委

 

18.制定领导班子、驻社干部、值班干部定期暗访检查的安排表,落实常态联络,推动力量深度下沉。

指挥体系

(十二)强化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职能,依托平安法治模块中的应急消防管理应用,统一指挥调度辖区应急消防执法和应急救援力量。

19.做优做强综合信息指挥室,构建“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考评”的综合指挥体系,切实发挥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大脑作用。

20246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20.开展联合值班备勤,将辖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应急救援等力量纳入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体系,统一指挥调度辖区应急消防执法和应急救援力量。

(十三)推进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现有指挥系统、重大应用与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

21.落实预警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配齐应急指挥音视频、指挥调度设施设备等,强化融合通信建设,健全高效应急通信保障力量调度机制,推进基层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数据与省级各类应用的贯通。

20246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22.更新迭代消防“秒响应”平台,加强消防“秒响应”平台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的融合互通。

(十四)借助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定点定向、快速预警到户到人。

23.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平台设备运转正常,有专人负责且操作熟练,确保风险隐患预警及时到户到人。

20246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十五)推行风险隐患暗访督办15日办结制度。

24.完善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3030”闭环机制。

2024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25.健全完善并执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媒体曝光、挂牌督办、整改闭环等工作机制。

(十六)推进单位场所、风险隐患数据治理,全量纳入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动态管控。

26.按照全领域全量纳管的要求,对各类经营主体基础信息及排查检查发现的隐患,统一纳入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管理,实现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一网统管”“一库全管”。

202412

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27.数据库全量纳管各类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及隐患治理情况,形成统一数据库,动态管控全各类经营主体及其隐患治理情况。


(十七)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隐患判定标准,分级分类督改。

28.按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实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并明确重点风险企业纳管名单。

20246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29.按照《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隐患判定标准》分级分类督改。

(十八)进一步优化基层消防救援队伍结构,全面建强应急消防管理站。推动社区全面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推动人员下沉。

30.完成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强力推动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落实落地。

20246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31.社区、工业园区全部成立有人员、有装备、有车辆的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 

32.加强社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打通灭火救援“最后一公里”。

33.深化业务指导,通过骨干培训、轮值轮训、比武竞赛等方式大力提升消防队伍能力。

(十九)加强综合性救援队伍和社区应急突击队建设,建成 135应急救援圈”和社区“15分钟救援圈”。

34.按照“135应急救援圈”和社区“15分钟救援圈”建设要求,提升综合性救援队伍和社区应急突击队出动速度,确保高效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

202312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责任体系

(二十)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领域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现场工作人员“四方责任”。

35.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领域议事协调工作机制,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要强化督查督办,通过督查、通报约谈等措施督促各方履职尽责。

20246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二十一)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依法履行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职责,细化制定基础检查标准,按规定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和“双随机”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依规监督管理。

36.按规定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和“双随机”监督检查,对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023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37.建立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联合惩戒制度,对安全生产、消防问题突出的行业主管单位实施通报、约谈、问责等措施。

(二十二)加强统一领导,推进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统筹各方力量,明确责任分工,联合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38.推进应急消防管理站标准化建设,统筹应急消防管理站、消防中队、公安派出所、综合执法队等各方力量,明确责任分工,联合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20246

镇党委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

(二十三)发挥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指挥、督导、考核作用,强化指挥调度、上传下达、分派流转、闭环管理等职能,协助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重大问题解决,定期研判分析形势,动态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39综合信息指挥室建立完善指挥、督导、考核机制,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线上线下全域收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信息,强化指挥调度、上传下达、分派流转、闭环管理等职能,定期研判分析,开展督导考核。

2023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综合信息指挥室

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二十四)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组建设,建强应急突击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力量。明确社区应急消防管理责任清单,组织社区干部、社工和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能当场整改的督促立即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及时上报、跟踪闭环,织密全闭环风险防控网。

40.建立社区应急消防管理责任清单,明确社区干部、社工和网格员工作职责。建强配齐应急突击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力量。

2023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各社区

(二十五)建立完善定期研究和责任落实考核制度。

41.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任务清单,做好督查督办、考核通报等,形成“指标评价、排名赋分、晾晒通报”量化评价模式。强化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考评挂钩。

2023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各社区

 

(二十六)发挥好社区、企业及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各类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

42.全面开展“党员进社区、共建好家园”活动,常态化组织社区和企业中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在职党员,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为辖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诊断,及时排查潜在安全风险。

20246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党建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各社区

 

43.探索建立企业互助联盟,搭建互学、互查、互助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提高本质安全。


(二十七)建立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队伍管理使用、考评奖惩、晋级晋升等制度机制。健全应急管理领域容错纠错机制。

44.建立基层应急消防队伍招募招录、业务培训、管理使用、考评奖惩、职级晋升等制度机制。

202312

镇党委、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各社区

 

45.落实及时奖励制度,对在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及时予以褒扬激励,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46.落实基层应急消防管理领域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二十八)将应急管理岗位津补贴,以及从事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编外辅助人员的执法装备、制式服装、薪酬待遇,网格员发现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奖励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备必要的办公、训练场所及设施。

47.落实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岗位津补贴政策。

202312

镇党委、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财政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48.从事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相关人员的执法装备、制式服装、薪酬待遇、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隐患奖励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备必要的办公、训练场所及设施。

(二十九)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受组织指派到救援现场为应急救援处置提供支撑保障,在法定工作日8小时之外或正常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承担应急值守任务的事业编制人员,相关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优先安排解决。

49.建立专家库,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为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处置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202312

镇安委办镇消安委办、财政办、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

50.建立事业编制人员在法定工作日8小时之外或正常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承担应急值守、夜查夜巡任务时的补贴机制,相关补贴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优先安排解决。


附件2:

苍南宜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2024年提质升级工作计划

苍南宜山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提质升级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制定应急消防管理站提质升级年度计划(1月底)。

2、按照建设标准,通过社会招录(或其它方式),实现应消站总人数17名,站长1名,副站长1名,具备执法资格证的人员3名。(5月底)

    3、更新下发相应文件,进一步理顺应消站运行机制,人员岗位职责等。(6月中旬)

4、推动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指导村(社区)、网格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开展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上下联动。(9月底)

5、应消站全面提质升级,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7月初)

6、项目完成设区市考评自评,并通过省应急管理厅的验收。(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