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07/2024-91246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苍南县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4-03-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苍南县民政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思想,从民生小切口入手,一点一滴补短板、创亮点,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高质量完成各项年度任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进一步巩固民生兜底保障。一是“老有康养”成效突出。县社会福利中心、公投“馨园”养老机构投入运营,改造提升老年食堂52家,共计73家,累计助餐超110万人次,其创新助力老年食堂长久运营的经验做法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养老服务案例入选人民网2023乡村振兴创新案例,系全省民政唯一。二是“弱有众扶”坚实有力。三级助联体县域全覆盖,建成县级“助联体”1家,乡镇级“助联体”18家,村社级“助联体”427个;充分发挥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的桥梁作用,如善居工程链接残联、住建等部门老旧危房改造资金、引入建筑协会会员商家过剩的建材资源免费供应,改造完成“善居工程”项目50户任务要求;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每月1035元调整到每月1110元。依托“综合帮扶在线”平台,迭代升级帮扶应用,形成就业岗位2405个、公益性岗位148个、共富工坊2691家、产业项目14个。三是未保工作更加有力。打造“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制度、阵地、队伍、资金和服务联动成效显著,以涉未成年人案发率为例,截至11月底全县同比回落31%;率全市之先出台《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联合出台“一体化”关护全过程政策16个。18个乡镇设立未成年工作站、427个村设立未保工作室,配备儿童权益监督专员42名、乡镇儿童督导员23名、村社未保服务公益岗760个,培养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9支300人、儿童社会组织32个800人、儿童主任427人、乡镇网格员1008人。
(二)进一步创新多元基层治理。一是基层治理服务不断增效。落实村社减负增能,各类制度牌子从精简到64种,各村社证明事项压缩30%,负面清单出具频率降低50%;打造2家浙江省现代社区,4家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每万名社区常住人口配置专职社区工作者提高至18.3人,达省定要求;畅通晋升渠道,专门安排3个事业编制岗位,面向工作满3年的优秀专职社工进行招考。二是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深化。持续深化“强基提能”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年行动,探索实施党建“六个同步”,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4家,重点支持“一老一小一特”扶困助弱、农村富民工程等领域,开展公益创投项目,评选出15个优秀项目,资助项目40多万元,开展“红社惠民”服务。全县现有市级及以上品牌社会组织7家、市级及以上领军人物12人,53家社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活动近500场,实施项目60余个,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多措并举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在民政部网站全文刊登。三是慈善氛围不断浓厚。获得省财政慈善引导激励资金100万元;引导成立基金会4家,认捐慈善资金2亿多元;新增慈善组织5家,慈善信托项目2个,信托资金260万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报考人数达3000人,报考人数较去年增加35.14%,通过人数600人,两项数据再创新高,全县持证人数达3006人;率全省之先融合开发“数字门牌·一码帮”应用,探索推进“专业社工+数字化”融合治理模式,得到章月影副市长批示点赞,相关做法被浙江日报推介报道。四是地名文化服务不断拓展。以数字门牌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打造特色地名标杆、编撰地名文化书籍《山海苍南 地名记忆》赋能乡村振兴成果显著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不断完善省建系统地名地址数据归集46.3万条,归集率、上图率100%。
(三)进一步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一是婚俗改革成效明显。被列为全省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全省集中补领婚姻登记试点、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试验县,高质量谋划全市集体婚礼暨苍南县婚俗改革引领文明新风活动;打造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6696件,满意度达100%。二是殡葬改革有力有效。落实18项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免费,惠及我县每位办丧群众,涉及资金共计595万元。三是移民工作扎实开展。水库移民专项资金项目共24个,涉及移民资金1891.12万,推进移民共富,不断提升移民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为解决移民村低保户、因病致贫户等困难群体提供经济保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县民政局将树牢一个目标“打造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县域样本”,抓好“十大民生实事”,开展“小切口、大民生”“小而美”项目谋划,切实提高民政服务能力和水平,主动服务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强化兜底保障能力。依托县镇救助联合体,做好“点亮心愿”行动,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分层分类工作,建立发展支持类、精神文化类、护理照料类等县级帮扶项目10个以上,各乡镇3个以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之家阵地建设,组建“公安干警+检察官+法官+团干部+志愿者+心理咨询专家团队”的社会化服务工作队伍,开展全县困境家庭儿童,低保低边家庭的重病、重残儿童等关爱服务活动,争创国家“品牌未保站”。
(二)推动养老体系发展。结合《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协调属地、住建、资规和国资等部门进一步商讨将零散的社区养老用房通过置换、调配等方式进行集中使用,进一步优化我县养老设施布局,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提升社区服务现代化水平;创新老年食堂运营模式,实施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文化娱乐、医养康养、嵌入式养老等功能,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型养老院,让老人真正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三)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引导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推进村级慈善工作站和慈善帮扶基金建设,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参与慈善氛围。
(四)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督,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体系改革试点,依法有序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双随机抽查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4项专项整治;大力实施“1158”计划,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安家”工程,推行“社会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孵化“一老一小一特”扶困助弱、农村富民工程等专业领域社会组织。
(五)推动殡仪体系改革。完善殡葬服务管理,推动移风易俗改革,严抓办丧集中办理工作;推进婚俗领域改革和婚俗文化项目打造,倡导文明健康婚俗新风;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和使用管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持续推进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
(六)强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打造桥墩水库库区“环湖”和美移民村集聚示范带,按时完成第二批省共同富裕示范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第二批省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指导做好钱库镇8个移民村联合购置物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