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03/2024-9949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县经信局 |
生成日期 | 2024-10-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4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运行承压上行。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37.98亿元、增速7.9%,居全市第6位,二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7.2%,居全市第5位;新产品产值增速39.6%,居全市第1位;制造业投资额18.78亿元,增速10.1%,技改投资额12.87亿元,增速22.2%;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速-3.9%,居全市第10位。
(二)传统产业稳步发展。1-8月,五大传统产业规上总产值135.7亿元,增速15%,占全县规上总产值的63.5%。其中,塑料制品行业规上产值49.7亿元,增速7.3%;纺织业(含纺织服装)规上产值34.0亿元,增速8.6%;食品制造业(含农副食品加工业)规上产值21.6亿元,增速756.1%;印刷业规上产值18.3亿元,同比增速9.6%;造纸和纸制品行业规上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速6.7%。
(三)数字经济壮大提升。制定《苍南县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迭代“一号发展工程”九大攻坚任务,凝聚各部门、乡镇(平台)力量,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1-9月,新招引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2个(云码科创和优德智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强力挖掘优质企业,做好行业代码调整指导,完成1家企业转码纳统;全面推进487家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1.0全覆盖工作,组织8场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训调研活动,启动数字化改造企业112家,完成改造企业112家,完成率100%;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71个、工业机器人125台,九龙塑胶获评2024年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四)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统筹做好矿山井巷业、塑料新材业、清洁能源及关联产业、大健康产业、现代针纺织业等5大产业链服务、指导、协调等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出台《苍南县塑料新材产业培育发展2024年工作方案》、《苍南县新能源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完善产业链配套,提高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五)企业培育提质增效。深化“小升规”专项行动,结合用能、用地、上年度产值数据选定75家培育企业,实行乡镇、税务干部“一对一”帮扶结对机制,预计完成本年度升规40家目标任务数。引导并推动中小企业聚焦“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传统行业走势低迷,企业增长乏力。今年以来全县30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规上工业产值负增长,占比超4成,截止8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17家,占总量的3.5%。纺织、纸制品、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受外贸订单减少、海运成本提升、市场饱和等因素影响,增速整体放缓,部分企业陷入生产要亏损、停产要倒闭的困境。同时叠加2024年统计启用新行业增加值率,对我县工业增加值核算影响较大,塑编、纺织、印刷、纸制品、仪器仪表、食品等传统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食品、纺织、服装下降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乳制品制造行业增加值率从23.55降至17.56,下降幅度达5.99个百分点,企业增加值增长乏力。
二是重点项目支撑不足,发展后劲不足。截至目前,我县本年度完成工业用地出让(含在挂牌用地)330.695亩,且30亩以上基建款可能超过亿元的项目仅2宗,分别是码尚二期和在金乡城北地块。2025年上半年,可形成一定支撑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0亩以上)仅有远景、万洋、码尚(一、二期)、恒琛、通光、蒲门和亚陆行等7宗,其中远景仅剩小部分设备款进入。万洋、码尚、恒琛已进入附属阶段,因三宗项目设备投资有限,预计届时投资效益将锐减。通光、蒲门和亚陆行因体量有限,无法作为支撑明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点。同时在数字经济领域近年仅成功招引落地并投产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只有柯尼达1家,没有其他拉动效应较大的项目落地,导致数字经济产业增长缺少后劲。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驱动不够。苍南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陈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生产、管理、销售环节衔接不畅。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危机和进取意识,总体实力较弱,创新投入有限。在数字化改造上,大部分企业也仍处于“机器换人”的初级阶段,普遍存在“不敢数字化、不愿数字化、不会数字化”等现象。
三、2025年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
2025年在市场环境平稳的情况下,我县工业经济将依托近年来新增的重点企业项目,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以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速15%以上,技改投资增速20%以上。
一是坚定不移优服务,稳运行。全力筑牢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做优做细助企服务,确保实现全年工业经济目标实现。一方面加强企业走访,特别是超亿元、小升规、数字经济等重点企业,紧盯圣吗哪、天信、喜乐等大体量的企业,全力挖掘产业增长潜力,确保企业平稳运行;深化经济运行分析,每月开展经济运行分析交流,并做好经信系统业务培训和企业统计申报培训,确保产值应统尽统,数出有据。另一方面加强助企纾困,针对苍南仪表、熊猫乳品等负增长重点企业加强走访和对接,抽丝剥茧做好原因分析,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加强产业对接,推进县内产业协作共赢,加强企业助企纾困,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和惠企资金兑现,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坚定不移攻项目,扩投资。全力夯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坚决打好项目为王主动战,以项目的加速度,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提速。一方面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强部门协作,鼓励采用“容缺”审批,尽量缩短开、竣工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争取中炭、英可尔、揽胜、鼎辉、联益、欧飞、金乡城北等7宗项目年内实现开工,为明年一季度做好投资储备;同时,深入摸排远景、沃府、恒琛、码尚等项目设备投资计划,督促企业尽早完成设备入驻和调试工作,鼓励企业尽早开具设备发票,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添加动力。另一方面加快谋划新项目落地。针对现有的空间保障,围绕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数据得地等政策落实、快落地,做大做强投资,夯实发展后劲。2025年,力争招引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2个,推进通光线缆、罗美特、优德智能等项目顺利投产纳统。
三是坚定不移抓产业,提质效。全力塑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一方面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梳理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政策集中倾斜、措施量身定做”的扶持机制,加大生产要素保障,深入全产业链开发、培育四新业态开发等多渠道多形式手段,着力培育改造提升中坚力量。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优质项目,发挥优质项目引领作用,带动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重点引进各类装备类项目,补齐苍南产业链短板,促进行业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产业创新。聚集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省、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辅导,组织培训,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强化创新人才支撑,积极对接浙工大、浙理工等高校师资教学力量,建立行业专家组,来苍深入企业开展“问诊”活动,把脉发展方向、梳理提升短板、整合内外资源。着力引进企业紧缺人才,加快培育提升本地技能人才。
四是坚定不移培企业,强实体。全力壮大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坚持以更到位的服务,更精准的政策,推动企业做在做强,让企业梯队顶部更高,中部更壮,基础更实。扎实推进“万名干部进万企”助企服务活动,开展加快企业问题的化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小升规”工作宣传活动,在全县形成持续性的影响,营造良好升规氛围,力争全年升规25家。做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努力新增国家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五是坚定不移强要素,优环境。全力消除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瓶颈,为企业发展腾出更多的资源要素。一方面加快“腾笼换鸟”攻坚行动,以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六种模式为企业拓空间。做好政策宣传及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继续深入谋划符合连片改造的区域,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要求全力推进,及时总结提炼相关特色做法,抢抓机遇,争先创优。完成老旧工业区拆除380亩,拆后开工建设40万㎡,其中市场化模式拆除200亩,拆后开工建设20万㎡。另一方面深入实施“数据得地”无感评审机制,加大摸排力度,建立“数据得地”企业储备项目库,深挖“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本土优质企业,掌握企业用地需求及企业发展效益情况,制定供地推进计划,协商解决“卡脖子”难题,落实、落细项目供地全流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