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探路” 生态“生金” 全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在苍签约

  • 发布日期:2023-06-1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6月8日上午,浙江第15个世界海洋日主场活动暨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启动仪式在苍南举行。作为培育浙江省蓝碳交易市场意识,探索和试验碳排放交易程序的首次尝试,以及落实国家有关碳排放和碳交易政策安排的具体行动,本次交易蕴含着苍南对蓝碳生态价值实现的美好“期”盼,同时也为服务“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苍南实践。自然资源部东海局局长黄海波,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阮飙,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无文,县长曾仁海等出席活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和岸线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宜林生境改造45公顷、岸线修复20.5公里,成功在北纬27.3°打造中国北缘最大的红树林生态湿地,现有红树林规模超1600亩、占全省四分之一。红树林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里,是地球上固碳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滨海湿地海洋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把蓝碳转换成碳交易产品是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活动中,沿浦镇与远景(苍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基于买卖双方公平自愿的原则,采用“期货”形式,签订购买协议,待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和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备案后,核算二氧化碳减排量,完成最终交易支付。本次红树林碳汇项目收益将直接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上,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同时,将切实发挥红树林蓝碳交易固碳储碳经济价值,助力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以及蓝碳自愿市场、履约市场和普惠市场的全面发展,成为撬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黄海波指出,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以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监管为主体,不断提升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水平,强化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着力构建智能监管体系、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修复和价值评估体系、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海洋观测预警报体系、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助力东海区三省一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海局将始终高度重视对海区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积极推进部地共建、部企共建、部校共建,携手同行谋新篇,赋能共建新生态。

阮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海洋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浙江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表示,浙江将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按照“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的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努力探索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总体战略中注入更多浙江元素、作出更大贡献。

曾仁海表示,苍南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坚决做到依法管海、科学用海、常态护海,努力让苍南的海更清、岸更绿、滩更净、湾更美。同时,期待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大家走进苍南、了解苍南、记住苍南,共同探讨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携手开拓海洋合作新蓝海,不断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海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科普知识讲座,公布了浙江省获得“和美海岛”称号的名单,并启动浙江省第十届海洋知识创新竞赛等。

据了解,本次交易的红树林一共十年期权,能抵消企业近3000吨的碳排放。下一步,沿浦镇将依托国家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和全省红树林重要湿地平台,依靠全国首个亚热带海洋滩涂研究院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大红树林种植区域的管护力度,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再设置6200亩的大型生态综合养殖区,构建红树林种植与生态养殖的共存模式,产生更多的红树林蓝碳,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