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凝聚爱心,叙事提升智慧。5月20日,为期3天的苍南县教师教育叙事写作提升培训顺利完成。本次培训由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陈庆锐亲自组班带班,在培训过程中,市县7位教育叙事写作专家,以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为基础,讲述自己对教育叙事写作的理解,引领40多位学员用发现的目光选取身边的教育故事,用崭新的视角看待教育问题,进一步提升学员的教育叙事写作素养,解决了教育叙事“是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大大激发了学员们教育叙事写作的热情。
教育叙事写作是教科研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水平成长的必由之路。在培训的前两天,市名师、市二十一中林甲景的讲座将教育故事写作技巧提炼为“真、构、细、理、雅、特”六字诀,强调“贴地行走”、清晰结构、细节价值、思考性、可读性、独特性;市教坛新秀、温州中学陈只信老师强调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结合本校办学理念,渗透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塑造,尝试构建了一个共情、内生、回归的校园文化体系;正高、特级教师、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蔡呈腾老师从学习意义、育人意义、研究意义、协同意义四个方面阐述教育叙事表达的意义,为学员分享了自己十年写课例、写理念、写历史和写学生,指出成长路径;《教师博览》等专栏签约作家、温州市道尔顿匡双林强调做、读、思、写,把事情做好、做对,关注儿童立场,读得进、想得清,把握好行文节奏和叙述节奏。
培训最后一天分为专家讲座、特邀导师演讲、学员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四个板块。明来路,知归处。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研究室主任林日正为学员搭建起教育叙事写作的支架。教育叙事不仅仅指向“故事”,而更多地指向“意义”。教育叙事让工作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让教师的工作更客观直感,让教师的成长更直接可见,是教师的自我唤醒乃至觉醒。教育叙事主要分为教师成长、学生个案、课堂变革、课程研发、班级管理和学校发展六个类别。好的教育叙事要包括好主题、好结构、好故事、好冲突、好细节和好思考,避免论文化、案例化、理论化、虚构化、碎片化和图表化。可以叙述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是困惑、智慧、问题、策略、反思、总结,可以多种方式表达,也可以纯粹叙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两位特邀导师市名师、苍南外国语学校林茂和钱库镇第三小学陈肖慧演讲,把握好三个时间,及时反思教育行为,实时捕捉教育动态,适时促进二次学习,提供教育叙事写作模板,促进学员的专业化成长。
写作是工具,通过写作建造自己新的教育生活,为苍南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接下来环节中,各组学员相互传看教育叙事作品,结合培训所学,交流互动,仰取俯拾,自主提问,导师解答,进入沉浸式学习,过程中掌声不断。藻溪一幼学员朱雪辉说:“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完善自己,其中点滴的细节和事件构成了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教育叙事,让我们走向更有价值的自己……。”澄海小学学员陈春明则表示,三天的沉浸式学习,让她明白了“无用之用”,教育不应有太多的得失心、功利性,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育。望里一小学员胡拉拉对自己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慢慢克服写作的恐惧,重拾写作信心,努力做好教育现场的记录,做教育的有心人,做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掌灯人。桥墩一幼学员黄冰冰感慨道:“原以为教育叙事离我很远,原来只是我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记录的习惯。回去之后,我会一点点一点点地开始改变自己。”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是记录还远远不够,多阅读、多学习、多思考、多倾听,善于运用教育机制,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三天的培训教的是写作,但远不止写作。诸位专家讲师的诚挚分享,温暖和滋润了每位学员心中一块名为教育的田地。“坚持实践,坚持思考,坚持阅读,坚持写作。”这是来自前辈们的热切期待,讲好教育故事,写下身边的“特别”瞬间,让我们期待教育好声音、教育新行动在在苍南被听到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