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扫干净”到“扮靓村庄” 苍南168沿线环境整治提速见效

  • 发布日期:2023-03-28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石塘村 张勇/摄


南行街村一角


  原本私搭乱建的农田里,成片的油菜花海与白墙黛瓦遥相辉映;过去渔业生产资料无序堆积公路两边,现在规范有序的毛竹堆放点依次排开;杂乱无章的边角地,摇身变成了青青竹园……在168黄金海岸线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沿线28个村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启“快进”模式,一个个顽疾堵点加快破解打通,从“打扫干净”到“扮靓村庄”,乡村环境呈现日新月异之变,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喜人景象。

  赤溪镇石塘村位于赤溪镇47.8公里海岸线的最北端,甬莞高速、228国道、灵沙公路以及168黄金海岸线在此交汇。一直以来,以渔业、紫菜养殖、农田种植为生的石塘村,毛竹、渔具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长年无序堆放,使村庄面貌难登“大雅之堂”,就连村里过去的热门景观鹅卵石沙滩也早已黯然失色。面对多年“顽疾”,今年2月,该村以168黄金海岸线环境整治为契机,在半个月内推动实现毛竹、渔具分类有序放置,被“尘封”多年的鹅卵石沙滩再次重展新颜。

  “县、镇环境整治工作部署后,我们村里第一时间启动了整治工作,首先将石塘码头附近的山坡地进行平整,建设了3处短毛竹临时堆放点,又将村内东角的10亩地利用起来作为长毛竹的堆放点,对毛竹实行分类堆放。另外还在20天之内,在灵沙高架桥下集中建设了16间渔具集中堆放管理用房,目前还有30间管理用房,我们计划赶在4月底前全部完成。”石塘村书记杨学恳介绍道。

  为彻底根除村内200多亩土地的乱搭乱建问题,石塘村还同步发动全村党员、村干部,共同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利用7天时间将村里的2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并将全村近百个棚架全部拆除,实行集中轮季耕种。同时村里还利用其中3亩地作为试点,建起“一米田园”,形成了一个有颜值、有价值的小景致。

  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看来,168黄金海岸环境整治的目标不单单是将垃圾清理干净,而是要按照“景区化”来打造,那么各村的整治提升就需要多方资源来支撑。根据168黄金海岸线环境整治提升方案,目前168沿线28个重点整治村居均实行了县领导与部门包干,企业挂钩机制,与乡镇、村社(共富委)进行责任捆绑,并制定“一村一策”整治实施方案,以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各村实现“洁化”“净化”“亮化”。

  对大渔镇南行街村而言,项目提升是村里最难啃的硬骨头。“像168公路沿线的党建广场已经有十多年了,因为比较破旧,也成了村里的一个脏乱点,我们希望把它作为一个门面重新进行提升,但就是苦于没有资金和专业团队。包括其他一些点位整治后的亮化提升,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南行街村书记林佳凯向记者无奈说道。

  就在村两委一筹莫展之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迎玲带领苍南经开区和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为该村带来了“及时雨”。县经开区计划投资350万元,独自承包南行街村党建广场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村内整治工作,并于3月2日率专业团队到现场勘察,仅用时4天就高标准完成总长约2公里的大渔镇168黄金海岸线(南行街村段)景观节点、海鲜小卖场、沿线绿化等亮点项目图纸设计。中广核协调深圳市核服园林有限公司抢抓时间,完成设计即进场施工,全面掀起冲刺施工高潮,全过程亲自参与,实时复核,扎实推进工程进度,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4月10日前完工。

  在多方力量支持配合下,南行街村紧缺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实现“一寸土地一寸风景”,最大程度为打造中国东海岸“一号公路”沿线系列旅游品牌增势蓄能。

  包含大岙村在内,目前沿线各村居还结合本村实际,落实群众门前三包和党员公共区域三包责任制,以“红黑榜”评比为有效载体,将评比结果在村中宣传晾晒,把评比结果与群众切身利益挂钩,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确保整治有长效、不反弹。

  为及时掌握各村沿线村居环境整治进度,全面提升168黄金海岸线整体面貌,我县对沿线各整治村居还实行一表统管、每日通报,并每半月评定先进、落后村社,组织开展现场观摩,通过比拼晾晒,在全县形成赶超争先的浓厚氛围,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路域环境和“洁化、净化、序化”的村社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