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58/2023-76292 | ||
组配分类 | 规划信息 | 发布机构 | 钱库镇 |
生成日期 | 2023-03-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抓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抓好经济指标。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做强企业梯队,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做优做强企业梯队,力争“小升规”净升规企业13家,培育产值超5千万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3家,实现“百家企业上规”目标。二是推动工改落地。整治低效企业3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家,企业增容提升150亩。加快推进万洋科技众创城项目企业准入,富苍科技、碧亮制袋工程、旺无无纺布工程、新华印业有限公司等6个工改工作落地。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强化企业用地支撑,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150亩、低效工业厂房整治5万平方米;完成工业用地出让86亩,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00亩、供而未用土地7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1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30亩、旱改水30亩。强化企业资金保障,重点谋划一批政府营收项目,重点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申请发行政府债券10亿,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
(二)兴建设,推动城镇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城镇品质。加快推进横街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E-2-02、QK-02-07地块出让,建设高品质住宅小区。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谋划商业综合体周边基础设施、星级宾馆、酒店建设。二是大干交通建设。继续推进瑞苍高速、228国道、219省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以两个高速互通为核心,布局全镇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交通内循环,投入1.1亿元推进市政道路大提升工程,启动环城东路、西城大道、东一路、龙亭路、钱库大道等5条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金鑫路,对钱东路、环西路等市政道路进行“白改黑”,谋划东一路至管店村的延伸道路建设。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实施朱家斗村至龙河村、瓦海线两条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三是开展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以管店村、湖广店为第一批试点,率先开展整村拆建,加快安置点建设,谋划章均垟二期、小云兜等第二批试点;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交通类(商业综合体地下通道)、生态类(垟西村湿地公园、九龙湾公园)的子项目建设。
(三)促民生,狠抓民生实事落地。一是大力发展文卫教等社会事业。围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第二公办幼儿园建设,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谋划钱库二高地块后续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擦亮“医在钱库”金名片,加快推进苍三医二期、钱库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在农村设立“云诊室”,实现“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全覆盖。二是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常态化开展对留守儿童、智障妇女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排查,制定网格联系人清单,加强关心关怀,防止诱拐事件、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幸福养老工程,持续推进国投馨园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策划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快文娱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十分钟健身圈”建设。依托钱库水域优势,以垟西两座小岛为中心,打造城市态湿地公园,为群众休闲游玩提供去处。
(四)强治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周一夜巡”、“出租房登记备案”等长效机制,完善“三设施一力量”建设,规范村社微型消防站运行机制,应急取水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维护制度,健全打更夜巡队、督查巡逻队、行政执法队等队伍建设。加快“两类场所”数字化管控工作,充分发挥苍南县两类场所数字化管控平台作用,建立排查整治机制。二是加强城镇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职权,健全队伍。大力开展交通“堵点、乱点、隐患点”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智能监管手段,启用违停电子眼3个,新增违停路段3条、严管街1条,新建智能景观停车场1座,新增停车位50个,大力整顿镇内三轮车、共享单车,统筹解决停车难、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是夯实社会治理基础。要运用好数字化改革成果和网格体系,实现“雪亮天网”“交通监控”“治安天眼”三网兼容智慧指挥,以网格为单位精细化开展消防安全、危房整治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建设社会治理中心,为钱库镇群众提供“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解决”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
(五)树典范,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一是建设和美乡村。以未来乡村、村貌整治为主抓手,集中整治一批风貌落后村,加快新建一批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等风貌示范村,巩固提升一批已建成的未来乡村和美丽乡村精品村,实现村庄地面洁化、空中序化、水体净化,高质量建设一批在全省具有引领性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深挖农村经济建设。指导做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增加农户收入。引进新模式新业态,谋划建设“千亩”水稻种植基地和农光互补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文旅融合环境。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完成项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启动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建设“百里水乡画廊”党建示范带,开展石棚墓环境整治、李锐夫名人故居修复、黄庆澄名人故居维修等文保点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