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71/2023-7429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住建局(人防办)
生成日期 2023-02-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县住建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 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2023-02-01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字体:[ ]

县住建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及2023 年工作思路

2022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法治社会建设实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21-2025 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建设,认真履行依法行政工作职能,现将我局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工作

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局党组多次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依法行政相关工作,制定了2022年普法工作要点,对法治重点工作做好部署,致力降低行政诉讼发案率、提高群众满意率,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我局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履职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注重实效,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具体如下: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把法治学习列入议程,坚持开展领导集中学法,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二是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健全并严格执行党委工作规则,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落实党委文件、重大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制度。据统计2022年文件合法性审查5宗。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和全员专业法律知识学习,今年组织一次共30人参加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坚持做好建设系统执法人员信息维护工作,对执法证件进行年审,组织14名执法人员报名参加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四是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健全并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完善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的工作机制。2022年行政诉讼案件19宗,共出庭应诉行政案件19次,行政复议5宗,行政诉讼败诉率0。同时,严格履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职责,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三)是加大行政执法、专项执法检查力度。

按照“双随机”执法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局2022年严格按照《苍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方案》制度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执法、综合执法并重。严格按“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执法及综合执法等形式,督促各企业切实开展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抽检内容包括在建项目五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建设程序、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在检查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施工、监理、建设等企业均有积极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各级岗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明确,组织机构健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安全技术交底有针对性,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较到位。布置本局年度随机抽查工作并对事项检查库、检查人员库、抽查事项库进行动态调整,完成检查事项数据更新1800多项(包括子项),11月份提前实现“双随机”事项覆盖率达100%,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占比达25%,市县两级监管事项主项的监管行为覆盖率达到 100%。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执法人员学习法律的主动性不够强,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法治教育培训还不系统,还没有形成长效制度;三是新的执法手段运用不多,特别是在调查取证阶段,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多。

三、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打算

一是全方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配合构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以《省、市统一目录》为指引,依法建章立制和开展业务指导,积极探索新领域执法办案。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继续组织本系统法治培训工作,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严格依照法治政府建设的标准来衡量和促进法治工作,通过推行在用人机制、奖励举措、竞争上岗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整体的法治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深入推进住建领域“互联网+”监管执法。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施工工地行政执法中的监管和应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组织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将责任明确到具体职能股室,分解落实到个人,让执法人员都明确工作职责和应负的法律责任。

四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进一步提升矛盾调解水平。加强行政应诉工作人员法律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复议诉讼办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制度,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理性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