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苍南榜上有名。这也是苍南获得的又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苍南是浙江省农业大县、海洋大县,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梭子蟹之乡”等“国字号”农业金名片,农林牧渔业产值连续十年居温州第一,培育了番茄、紫菜等两条10亿元级农业全产业链,先后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苍农一品”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两次闯入全国百强。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事关民生。自2021年启动国家农安县创建以来,苍南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压实政府和经营主体“两大责任”,聚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全力构建安全监管、质量检测、全链条溯源“三大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全县网格化监管覆盖率、规模主体合格证应用率均达100%。
压紧压实“两大责任”
苍南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任务,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
经营主体方面,建立监管名录、黑名单、举报奖励等18项制度,督促落实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每年开展番茄、水稻、茶叶、柑橘、畜禽、水产等责任主体培训500人次以上。
聚力聚焦“三大环节”
产前环节:建成沿江、马站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正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县已形成番茄、杨梅、茶叶、四季柚、紫菜等五大万亩产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建立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收集处理体系,并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养殖水域滩涂禁限养区;灵溪、桥墩、马站等农业重点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51847亩,四季柚绿色食品产地整体认定8602亩。
产中环节: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全县限用农药全面退市,农资经营店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农业投入品100%纳入“浙农优品”管理,建成温州市农药安全监管服务示范县。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已建成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制定番茄、杨梅、四季柚等县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2项、省级团体标准1项,累计实施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67个,苍南四季柚“三产”融合入选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产后环节:严格把好农产品上市前的质量检测关,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农产品定量监测2935批次、定性快速检测43524批次,合格率分别达99.28%、99.56%,禁用药物监测合格率、不合格产品处置率均达100%。建成温州市食用农产品标牌标识(合格证)示范县,创新开发“智能云码”合格证,已在全市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推出全省首个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苍农一品。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
2022年率全市之先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建设,18个乡镇全部建成监管办公室和农残速测室。每年组织监管员集中培训,并依托“浙农云”等平台对村级协管员开展线上培训,“农安苍南”APP实现主体巡查覆盖率达100%。
投资350万元建成400㎡的农产品检测中心,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县级检测中心。同时,还建有18个乡镇快速检测室、25个农贸市场速测室和9个基地速测服务点,可全部免费对外提供速测服务。全县检测网络每年可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1000批次、定性快速检测10000批次以上。
与此同时,苍南抢抓“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试点建设机遇,搭建“苍南一物一码公共服务平台”“温州农产品合格证平台”,率全省之先打通“浙食链”“浙农码”系统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目前已累计完成35类1330家生产企业13148种产品源头赋码,全县105家商超实现二维码结算。
同时,苍南以“一物一码”技术为支撑,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一码管终身、全程可追溯”,助推苍南特色农业产品实力“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