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2022-57405 |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县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
生成日期 | 2022-03-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目 录
第一章 回顾历程,立足旅游发展新起点 4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4
二、“十三五”主要短板 9
三、小结 11
第二章 把握机遇,迎接旅游发展新时代 12
一、“十四五”旅游产业宏观环境展望 12
二、“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15
三、“十四五”苍南发展机遇 17
四、“十四五”苍南面临挑战 19
五、小结 21
第三章 转型升级,明确旅游发展新目标 23
一、指导思想 23
二、发展战略 23
三、发展目标 25
第四章 有序开发,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 29
一、总体格局 29
二、分区规划 30
第五章 创新提升,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42
一、推进“全域提质”示范平台创建 42
二、发展“品质新潮”旅游产品体系 43
三、规划“特色主题”旅游精品线路 49
第六章 微改精提,持续优化全域旅游设施 51
一、构建“快达慢游”旅游交通体系 51
二、提升“全域便捷”公共服务体系 53
三、健全“多元精致”接待设施体系 55
四、打造“5 G共享”智慧旅游体系 57
五、实施“I P引领”品牌营销体系 58
第七章 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63
一、梳理政府职能,完善监管模式 63
二、强化政策保障,完善要素支撑 63
三、推进标准制定,促进规范发展 65
四、构建管控制度,促进生态保护 66
五、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66
“十三五”时期是苍南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县围绕建设“浙江山海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谋划“一线一带八区”空间布局,以“做大做强核心景区、做优作美生态旅游、做好做响滨海旅游、做精做特乡村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初步打响了“山海苍南”全域旅游品牌。
1. 体制改革创新深化
“十三五”期间,苍南县旅游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成立县领导层级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作为旅游产业最高决策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作用,凝心聚力联动全县各职能部门和乡镇合力发展旅游产业。2017年,苍南成立县旅投集团,填补了在旅游投资市场运作方面的空白。作为政府性旅游投资建设的主平台,县旅投集团的持续壮大发展,为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推动苍南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推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2. 旅游经济爆发增长
“十三五”期间,苍南县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各项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全年旅游总人数由2015年的640.03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1622.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26%以上;旅游总收入由2015年的60.6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5.63亿元,突破150亿元大关,2019年,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旅游经济实现爆发增长,旅游业成为苍南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表1-1 苍南县“十三五”旅游发展综合数据统计表
年份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旅游总人次(万人次) | 640.03 | 816.99 | 1086.88 | 1349.51 | 1622.60 |
同比增加 | - | 27.65% | 33.03% | 24.16% | 20.24%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60.62 | 69.85 | 102.65 | 127.91 | 155.63 |
同比增加 | - | 15.23% | 46.96% | 24.66% | 21.67% |
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7.45% | 7.78% | 8.11% | 8.19% |
注:2019年数据仍为龙港划出前原苍南行政范围的数据。2020年因疫情影响,数据尤其特殊性,无参照价值。
图1-1 苍南县“十三五”旅游发展数据统计图
3. 投资建设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苍南布局全域化旅游空间格局,累计启动旅游投资项目数91个,累计完成投资145.31亿元。碗窑、玉苍山、渔寮等一批国有景区重点提升工程顺利完工,极大提升景区整体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同时通过产业项目精准策划招商,旅游招商引资成绩斐然,欧乐湾旅游度假区、半山半岛旅游综合体、海西游艇俱乐部、悦海湾生态旅游区等一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开工建设;沛垒沙滩旅游度假区、棕榈湾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顺利签约引进,大型旅游项目在苍南遍地开花。
4. 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苍南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旅游产品创建,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体系日趋完善,并最终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其中碗窑景区、渔寮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玉苍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评,福德湾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评估,五凤茶园、日月潭农庄、福德湾、欧乐湾、炎亭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区创成浙江省3A级景区城,矾山创成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霞关创成温州首家5A级景区镇;藻溪、桥墩、炎亭、岱岭创成3A级景区镇;福德湾矿工村、八亩后村创成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富源村等182个行政村创成省级A级旅游村庄,覆盖率超50%;此外还创成中魁省级果蔬采摘基地,鹤顶山茶场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温州矾矿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省级研学旅游实践教育基地,玉苍山省级老年养生基地,苍南罗家山无动力滑翔伞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等一批“旅游+”、“+旅游”特色旅游产品。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先后涌现出一批如苍农一品、甜柚牧场等多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农旅产品。
5. 基础设施强力升级
“十三五”期间,苍南县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景象。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系统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县级站——苍南高铁站新站房启用,与同样新建的苍南汽车北站共同组成苍南公铁路衔接型综合客运枢纽;苍南大道、矾山通景公路等一批通景公路、美丽公路建成,甬莞高速苍南段通车,大玉苍山通景公路、168金色海岸带公路相继建设通车,一批高标准公路服务驿站建成投入使用;全县“1+3+X”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大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马站旅游集散中心和矾山旅游集散中心三大区域集散中心的竣工给苍南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抓手;旅游厕所革命有效推进,全县建成A级旅游厕所95座,其中3A级旅游厕所25座,数量居全市之首;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加速,完成全域文旅大数据中心建设,制作完成全域旅游掌上手绘地图,无线局域网已覆盖主要旅游场所和A级景区村庄。
6. 旅游市场有效拓展
苍南在“十三五”期间与央视合作成功举办“苍南县全域旅游文化年”活动,先后与智媒体、新渠道、电视台、传统纸媒等各类平台合作,连续三年举办环球旅行体验师直播“山海苍南”活动,多次组织高铁千人团游苍南活动,在上海、杭州、绍兴等重点高铁旅游城市进行20余场专场推介会,随省市参加各级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和推介会60余次。自主举办明矾节、168金色海岸自驾旅游节和骑行大赛等节庆活动40余场次,开展苍南百县千碗之苍南拾味、苍南十大小吃、苍南十佳旅游伴手礼等评选活动10余次,推出苍南美食品牌,以食引客。“十三五”期间,苍南旅游的知名度逐步提升。
7. 文旅融合效果显著
“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力推进“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苍南文旅资源不断挖掘、集聚、融合,试点样板效应不断凸显,2020年苍南被正式命名为第一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县内公共文化深度覆盖景区,中心湖景区和霞关老街“半书房”、福德湾景区“黄传会书屋”、抢红文化驿站等一批文化设施进驻我县主要旅游城镇、景区。开展“文化润景”工程,布袋戏等本地非遗文化演艺项目唱响碗窑古村景区,矾客工场等文创产品、文化研学等体验性业态添彩福德湾景区。另外蒲城拔五更、岱岭三月三畲族文化节、五凤采茶节、矾山文化旅游节等一批定期举办的文旅节庆影响逐渐增大,“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文旅融合氛围。
1. 缺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
旅游产业发展符合空间经济学规律,需要有旅游核心吸引物作为增长极,通过增长极集聚产业要素,带动区域旅游发展。苍南周边的乐清有雁荡山、泰顺有刘伯温故里,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当地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基本能代表所在县市的旅游形象。而苍南目前旅游项目空间分散,单体规模不够,缺乏能够真正成为增长极的核心吸引物,未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未来渔寮和矾山作为苍南全域旅游中的特色板块,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它们需要有大手笔的提升,来达到一流的资源价值、一流的产品品质,具有培育成为千万亿级大景区的潜力。
2. 缺乏匹配市场需要的休闲度假产品
目前苍南的旅游项目仍以传统观光型景区为主,缺乏深度体验类、休闲类、度假类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精细化、深度化产品需求。苍南的生态山水资源与周边地区存在同质化现象,观光产品的竞争力不强,急需拓展康养、研学等类型的产品。同时现有的玉苍山景区、碗窑景区等传统景区存在保护限制过多、体验方式单一等问题,与未来以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为主的市场需求趋势匹配性较差。
3. 旅游产业链要素不完整
苍南县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已经积累一定规模,但旅游产业配套相对薄弱,旅游六大要素之间存在投资不匹配和质量不平衡的问题,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主要表现在:餐饮资源类型丰富,目前成熟的品牌特色餐饮不足,高档餐饮、品牌化的餐饮产品过少;特色化的住宿系统还不完善,高档次、主题式民宿和度假酒店相对缺乏,专运旅游交通和车辆还有待改进;大部分娱乐活动以白天的户外活动为主,尚未开发针对游客的夜间娱乐活动。
4. 旅游淡旺季客流差异大
滨海观光、山水观光等旅游项目具有需求随季节和时间大幅波动的特点,特别是滨海型旅游景区尤其明显。目前苍南旅游业在旺季虽然需求大幅增加,但供给能力只能有限提升,导致渔寮等地旺季出现价格高、体验差、交通拥堵严重等诸多问题;而在淡季,需求大幅萎缩,供给能力基本不变,由于经营成本呈刚性,企业在淡季的成本难以随需求大幅降低,供需错位的情况非常突出。
5.文旅一盘棋体制不健全
目前文旅系统行政管理机构拆分为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苍南县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两大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中,存在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工作的协调运转,降低了行政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成效。另外,从全县更广层面看,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乡镇的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政企联动也不足,全县文旅一盘期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小结
“十三五”期间,苍南旅游重点在基础设施和产品供给上持续发力,特别是旅投集团的成立,填补了苍南在旅游投资市场运作方面的空白,充分发挥了其“旅游投融资、开发建设、景区经营、市场开拓”的四大主平台作用,为苍南旅游从持续多年的起步阶段加速换挡做出了巨大贡献。旅投多年来的旅游硬件设施投入,将为下一步产业发展壮大、社会资本招引提供优异的基础,真正吹响苍南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的号角。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苍南县在提升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举办特色活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苍南旅游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纵观全省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苍南目前仍处于一个奋力“追赶者”的位置,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在省内仍处于末尾。
第二章 把握机遇,迎接旅游发展新时代
1. 宏观政策环境
(1)完成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以支持旅游业发展,其中不少都涉及了文旅融合相关内容。自文化和旅游部与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后,文旅融合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而文旅融合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未成熟,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还未出台。针对目前文旅融合呈现“块状式”结合和缺乏宏观长远发展规划引导的现状,“十四五”期间,国家可能会尽快推动完成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并出台相关文件给予战略指导。
(2)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国土空间启动了全面的规划编制,并提出相应的战略环境。其中,2019年发布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了各类自然保护地及景区的开发和管理将得到限制和完善。“十四五”期间,国家层面可能会结合已有规划经验,考虑市场和资本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就环境承载力确定开发边界及红线,提高生态环保要求,将旅游规划空间布局与国土规划紧密结合。
(3)提升出行体验促进消费。2019年出台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措施用以提高个人旅游体验,促进民众消费。其一是优化旅游环境,主要是实施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控制游客数,科学引流降低交通压力,完善应急管理,增加安全系数等措施;其二是提倡休假出游,落实带薪休假政策,鼓励各部门员工带薪休假,引导职工家庭根据放假时间灵活安排休假出行。促进民众出游消费已成为发展趋势,长假免收高速路费、推出各景点惠民政策等消费举措目前也收效显著。顺应这一潮流,“十四五”期间会有更多提升个人家庭旅游体验的福利政策出台,以增强民众出行意愿。
2. 经济社会环境
(1)“内循环”经济驱动供给侧升级。“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我国旅游“内循环”的关键,不仅在于国内旅游消费的扩大、也在于实现出境旅游产品的替代。关键在于供给侧升级,通过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幸福需要。特别是高品质、强体验、重服务的康养旅游、医疗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艺术旅游等,可以从国际导入国内。“十四五”期间,国家很可能会加大产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增长,同时推出相关政策带动服务业与旅游业发展,发展基本面有较为乐观的向上趋势。
(2)高质量发展提升旅游重要性。“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升型、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带动效应强等优势,将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文明、增加社会就业、拉动居民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大概率将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将文创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支撑要素。在此大背景下,旅游消费市场与旅游投资市场迈入了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新阶段,社会旅游投资将在“十四五”期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3)精细化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力。目前来说,居民出游需求增多,旅游产业亟待创新。“十三五”期间,旅游业的用户群进一步精细化,包括亲子旅游、毕业旅行、蜜月旅游和夕阳红旅游等;景区项目不断创新,包括海岛潜水、丛林探险、高空跳伞和沙漠淘金等;旅游主题变得多样,包括研学游、观赏游和体验游等。“十四五”期间,市场需求将随着时代而进一步变化。摒弃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形式、对变动时刻保持敏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变革创新,这三个方面将有很大可能成为产业发展和政策指导的主要思路。
二、“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1. 产业融合趋势
“十四五”期间,产业深度融合将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工旅融合、商旅融合等将成为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其中文旅融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国家文旅部已提出要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点、旅游演艺、文化主题酒店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推出以文化创意为依托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设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苍南县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发展潜力巨大,通过产业融合推动产品创新大有可为。
2. 科技赋能趋势
随着网络普及率增大,技术创新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将会迎来业态革新。即将踏入的5G时代将推动旅游产业多方面深层次的变革,涉及到在线旅游消费、智能导游导航、电子讲解、资讯推送等功能更迭换代;越来越成熟的AR及VR技术将会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即将完善的AI技术以及实体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将会优化旅游业的管理模式和交互服务形式;更多的智慧景区、自动化服务将会在旅游业涌现,完成旅游产品品质与旅游管理效率双提升。“十四五”期间,这些科技创新会高速发展并快速完成商业化,驱动旅游产业的业态革新,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含体感技术和装置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对文化和旅游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影响。而且,科技植入可以将旅游室内化、体验化,帮助部分解决旅游景点淡旺季的问题。
3. 全域旅游趋势
全域旅游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旅游示范工程,也是旅游行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全域旅游的目的在于用时间和空间旅游视角来做旅游拓展,推动旅游消费规模并形成旅游产业的带动性。虽然全域旅游已做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真正做到位,今后的趋势在于产业价值的挖掘和避免盲目的开发项目:因为全域旅游需要体验性项目,而不仅仅是美丽乡村和花海;全域旅游需要重点项目和大品牌带动,也需要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匹配,包括与旅游电商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做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的表面文章。
4. 微度假趋势
在“十四五”期间,周边游将完成迭代更新迎来二次增长,因为随着城镇居民消费品质和复合性的提高,融合主题娱乐、新潮消费和品质度假的2-3天的微度假产品和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这些产品和项目因为主题性突出、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适度,投资回收期较短等特征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同时又能迎合城镇居民短途高频出游的偏好,未来将更受更多市郊休闲群体的欢迎。中国旅游走过了风景名胜游-主题公园游-红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的主题变化之路,“十四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大概率还将会延续休闲度假游的主题。鉴于周边游市场已经发育成熟,且在后疫情时代将发挥重大作用,那么在旅游市场上,周边游市场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主抓对象,在旅游业态培育上,“十四五”规划则会在休闲度假的主题下,引导周边游产品向更具有度假性质的微度假产品方向发展。
5. IP带动趋势
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品牌IP作为头部内容,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IP及其衍生品销售可以解决旅游企业实现积累性的增长,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次性现场消费的项目或者依靠每年投资拉动的新增项目。此外,IP还可以带动那些不收门票的景区创新体验性内容并带动旅游商品(文旅商品)销售, 因为只有IP体验和品牌体验,消费者才会在旅游景区和互联网上持续购买旅游商品、伴手礼、礼品等。
1. 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建设
2020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建设方案》。提出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绿色生态、人流交通、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和美丽经济等五廊道建设,依托快速路、慢行系统、绿道,串接起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休闲区、人文景观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等,形成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彰显、人文活力迸发的滨海绿色发展带。
其中苍南海岸线全线属于全省四个示范段之一的温州168示范段进行建设,将成为生态海岸带高品质生活共享空间和美丽湾区的重要窗口。在“十四五”时期,率先在示范段建成“6+1”重点工程(一条滨海观景的风景公路、大渔湾跨海大桥绿道、一处滨海风情街区·霞关风情老街、一座省级特色小镇〔创新创业平台〕·绿能小镇、一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大渔寮湾度假区、一处生态区域·沿浦湾红树林湿地公园、一条可以承办自行车〔马拉松〕比赛的绿道)。
2. 浙江推动山区26县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1年初,浙江省文旅厅等6个省级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通过“十四五”时期五年的努力,山区旅游业将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主导型产业和助力富民增收的主渠道。为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将在品牌创建、土地奖励、资金扶持、客源引导等方面往26县大力倾斜。特别是A级景区、度假区、民宿酒店等各类品牌和平台创建将改“配额制”为“达标制”,使“十四五”成为达标创建重要的机遇窗口期。
3. 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
2018年,温州市积极对接全省大花园建设,提出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并作为推动温州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该产业带定位“国内著名休闲度假目的地”,实施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升级等五大工程,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将美丽乡村精品村、景区村、善治村、田园综合体等串点、连线、成片,精心打造乡村振兴精品带。18年至今,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主平台,全市共谋划建设278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达190亿元。
苍南境内大玉苍山生态休闲区块和世界矾都生态休闲区块被作为重点布局区块纳入,未来重点布局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突出农业园区、乡村民宿、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乡村生态休闲产业项目,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4. 龙港撤镇设市后苍南迎来新的发展定位
2019年8月,原苍南县龙港镇正式“撤镇设市”,正式脱离苍南管辖。在失去经济重镇后,苍南要重新找准新苍南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其中经济占比大幅增加的旅游产业必将成为苍南的战略主导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另外,本次改革先行的成功也让温州看到了苍南浙江南大门的潜力,温州市政府允诺会加大力度支持苍南,给予苍南更多更好政策,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
1. 周边区域竞争加剧
浙南山水资源同质化严重,苍南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面临仙居神仙居、乐清雁荡山、景宁畲乡等市场影响力强的同类产品竞争威胁。并且温州北部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市场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已实现集群效应。周边平阳、文成、泰顺等各县对旅游产业也高度支持,发展势头强劲,对苍南构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会形成“截流”效应。因此苍南如何放大自身资源优势,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差异撬动,互补合作,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挑战。
2. 生态管控开发受限
苍南境内现有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聚堂省级森林公园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5处,且基本与旅游资源富集区重叠,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另外苍南的旅游开发还受各类水源保护地、永久基本农田等限制,优质的山海资源无法开发利用。因此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抢抓浙江省首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试点县的机遇,拓展产业价值,是苍南“十四五”旅游发展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
3. 市场需求迭代升级
旅游消费需求升级,目的地应对多变诉求成新挑战。一直以来,游客群体在不断变化,其对旅游目的地的诉求也处于变化之中。特别是随着游客出游频次高,旅游经历日渐丰富,其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更注重产品细节,要求产品和服务有档次和特色。而苍南目前仍以观光景区为主要产品的产品结构已无法满足客群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旅游景区原有的商业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旅游景区需要开发新业态,创新营收来源,延长产业链,拓展二次消费项目。各部门联动开发夜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人均深度消费,以改善旅游景区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这也是苍南“十四五”旅游发展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
五、小结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在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和促进消费等方面延续“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大方向,并进一步深化细化。同时我国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对经济“内循环”,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文创、夜游等新兴业态将成为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另外,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全面赋能、全域旅游发展、IP主题带动将成为旅游业的新趋势,微度假将成为新风口,在此背景下,苍南需要积极应对国内文旅市场消费变化的新动态,积极发展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聚焦到中观层面,苍南在“十四五”期间也需把握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建设、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两大平台机遇,分别发力东部金色海岸旅游开发带和西部生态山乡旅游开发带建设。并且利用好龙港撤镇设市后旅游业地位提升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类保障要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和浙江省“八八战略”再深化,充分参与浙江“努力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建设中,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度假城市的决策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 “1+5” 发展目标定位,牢固树立和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培育核心供给产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全域品质服务,使旅游业成为苍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和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把苍南努力打造成为浙江大花园建设中的“耀眼明珠”,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现浙江南大门风采。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将文化和旅游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整合,确保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重大项目建设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视山林、水体、乡村田园生态系统的保护。优化旅游产业开发格局,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同时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环境改善,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推行绿色消费,使旅游业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化产业。
2.龙头带动,集群发展
龙头景区一直是旅游市场的吸引核和动力源,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旅游产业链升级的全域旅游是苍南“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现有基础,坚持培育建设两湾(棕榈湾-渔寮湾)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矾山自然保护区、大玉苍山5A级旅游景区等作为县域旅游龙头产品。发挥核心吸引物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在马站、桥墩等区域打造品牌共享、功能互补、发展共赢的旅游集群,成为县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平台。
3.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紧密对接当下时尚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丰富政策供给,注重营销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运营创新。同时注重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交旅融合、养体融合等全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研学、主题民宿、健康疗养、旅游厂矿、旅游电商等产业融合新业态,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催生旅游新产品和新模式。促进全区域统筹、全领域互动、全要素利用、全产业链接、全方位服务和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大提升。
4.需求引领,品质发展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种类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内涵要求越来越丰富化、体验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加快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转变,做好“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推动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加快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努力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从注重开发旅游产品变成注重培育旅游品牌,提高苍南旅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和旅游管理水平,围绕六大要素构建便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智能化的旅游服务网络。
5.开放合作,联动发展
借助苍南高铁站新站房启用和甬台温高速复线建成的新交通优势,持续构建畅达的对外交通体系,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加强与山海协作城市、长三角城市、赣闽皖等区域城市交流合作,开展旅游联合营销,开通旅游合作直通车,加强区域间4A级以上景区合作,共享资源,互送游客。推进苍(南)福(鼎)景区廊道、温州瓯江山水诗路带等区域旅游廊道建设,强化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并抓好地接旅行社升级、“高铁+旅游”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体目标:到“十四五”期末,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苍南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巩固和凸显旅游业作为第一服务业的地位,“人文山海、康养苍南”成为长三角知名旅游品牌。全域旅游和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旅游环境更加优美,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服务更有品质,旅游贡献更加惠民,把苍南建设成为具有山海资源特色,文旅农工深度融合的: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华东滨海生态旅居地
浙江文旅融合示范地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2400万人次,年均增长保持在15%,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4%,逐年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中的比重,旅游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同时旅游投资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50亿元。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稳步提升,旅游接待体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时期,新增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大玉苍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完成5A级资源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扎实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力争省级5A景区城创建和景区镇全覆盖,另外,在村庄景区化工作中,提升现有省级A级景区村庄品质与服务,狠抓精品化、个性化的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3A级景区村庄)。
——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住宿、餐饮、休闲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多元化的度假住宿设施,到2025年,新增高星级酒店或高端知名品牌酒店7家,新增精品民宿30家,其中省级银宿及以上民宿10家。加快培育一批百县千碗体验店,科学配置高、中、低端餐饮点;持续提升5条美丽乡村夜游精品线路。
——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充分发挥富民强市的作用,全域旅游战略全面实施,城市整体发展环境显著提升,旅游产业对全县 GDP 综合贡献率稳步提升,2025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5%以上,旅游对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促进就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表3-1 “十四五”时期苍南县旅游业主要发展指标
类型 | 指标 | “十四五”末期(2025) |
旅游经济 指标 | 旅游总人数 | 2400万人次 |
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速 | 15%以上 | |
旅游总收入 | 200亿元 | |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 | 14%以上 | |
过夜游客比例 | 25%以上 | |
人均逗留天数 | 2.0天 | |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 | 150亿元 | |
产业要素 指标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新增1家(过资源评估) |
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 新增2家/2家 | |
省级旅游度假区 | 新增1家 | |
省级特色小镇(旅游类) | 新增1家 | |
5A级景区城 | 新增1家 | |
4A级及以上景区镇 | 新增3家 | |
3A级景区村庄 | 新增10家 | |
高星级饭店(四星级及以上饭店) | 新增5家 | |
省级等级民宿 | 新增10家(白金宿2家) | |
社会效益 指标 |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本地 GDP 比重 | 11.5%以上 |
农民年纯收入来源于旅游收入的比重 | 15%以上 | |
全县旅游就业人数占本地就业人数比重 | 12%以上 |
注:数据基数以龙港划出后新苍南行政范围的数据为主,目标体系的对象也是新苍南。
第四章 有序开发,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全县资源特色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突出全域布局、集群发展的理念,围绕“一城一核,两带四区”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工业旅游、滨海度假、生态观光、乡村休闲等不同主题的集聚区建设,培育产业增长极。
“一城”即苍南休闲服务城,提升城市休闲和综合服务功能,是县域旅游的综合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一核”即大马站滨海度假核,是“十四五”期间苍南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和主要平台,通过主题强化、产品升级等手段成为苍南旅游的突破口,引领区域发展崛起。“两带”即黄金海岸旅游开发带和生态山乡旅游开发带,两带呈交叉状串联起苍南最典型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是苍南文旅的重要发展带。“四区”即大玉苍山生态康养区、世界矾都工矿体验区、金乡炎亭滨海休闲区、钱库望里水乡观光区这四大发展集群,实现区域旅游项目集聚发展,并形成增长极。
二、分区规划
1. 苍南休闲服务城(一城)
位置范围:灵溪镇、藻溪镇
目标定位:以文化体验、餐饮住宿、商贸休闲等为核心功能,把苍南县城打造成为“城景融合、文旅一体”的5A级景区城,全县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是苍南打造浙南闽北独具特色的滨海花园城市的核心空间。
发展思路:
(1)提档城市景观环境。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有机更新,高水平开发建设县城新区南扩区,高质量打造“花园藻溪”,加快拉开城市框架,进一步提升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打造高品质美丽县城。加快新区儿童乐园二期、江滨公园、渡龙山生态公园等多个大型城市公园建设,打造城区月光经济带,利用山、水、田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苍南县城新区山水城市的魅力。
(2)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以5A级景区城创建为抓手,通过苍南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104国道商贸旅游走廊、高星级度假酒店、区域特色街区等建设,将县城打造成集旅游服务、特色商贸、宜居宜游的综合型城市旅游服务核。同时新增公共交通线路串联全域旅游景点,引导游客分流;结合绿道体系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近郊旅游景区景点,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3)丰富城市文旅业态。恢复一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和文化点,作为城市资源整合与形象展示的突破口。以仁英步行街、银泰城等为重点,打造传统美食一条街、时尚购物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以苍南书城、城市文化客厅、文化三馆和中心湖公园为核心载体,强化丰富城区文化休闲业态;以藻溪老街开发项目为引领,重讲老街故事、感受老街肌理、修复历史记忆。
表4-1 苍南休闲服务城支撑项目
中心湖公园绿化景观提升项目。以位于苍南县县城新区人民大道南侧。站前大道至春晖路萧江塘江两侧;湖滨路东侧,人民大道南侧,玉苍路北侧,春晖路西侧。中心湖公园I区、III区南岸、V区。项目总面积约为1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000万元。 沿萧江塘河月光经济带建设。推进河岸两侧的游步道打造、河滨公园二期等工程,大力推进海鲜街、美食街、酒吧街等特色街区打造,谋划推出夜游、夜市、夜演等“夜文化”三部曲,形成具有苍南特色的城市魅力展示窗口。 专业市场集群提升。以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和浙南海西台湾商品交易中心为核心平台,对内重点增设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购物环境,挖掘融合、创新研发苍南县地理标志性商贸旅游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和创新元素。 藻溪老街。藻溪老街位于藻溪镇镇区,计划修缮原有建筑 21810 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 4650平方米。在原有老街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拓展,将藻溪老街打造成以苍南美食为特色的风情街区。 |
2.大马站滨海度假核(一核)
位置范围:马站镇、赤溪镇、霞关镇、沿浦镇
目标定位:力争在“十四五”末期成为浙南滨海旅居度假首选地。
发展思路:
以创建两湾(棕榈湾-渔寮湾)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重要抓手,围绕大渔寮区块,以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为开发重点,按照高品位、大手笔、国际化的要求,加快完成半山半岛旅游综合体项目、海西游艇俱乐部项目、马站旅游集散中心等现有核心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沛垒沙滩生态康养度假区项目、半山半岛二期乐活小镇核心区开发项目、棕榈湾度假开发项目、沿浦湾海洋公园、绿能小镇等项目的谋划建设。
同时以霞关风情小镇为核心空间,统筹沿浦、马站的渔村、滩地、海岛等资源,以文渔体旅融合为统领,加强各类资源整合,积极开发渔文化旅游产品和特色活动,培育渔村渔镇向精品民宿集聚区、民俗节庆举办地等方向转型。
表4-2 大马站滨海度假核支撑项目
棕榈湾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赤溪镇棕利头村,规划范围约3000亩,项目需建设用地400亩,建设棕榈小镇、儿童科技馆及健身娱乐设施,公寓式酒店、康体养生基地、游艇码头等项目,打造以棕榈湾海上风景为主要特色的度假胜地。 凤凰湾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赤溪镇圆屿村凤凰湾,建设范围约337亩,主要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海水浴场、酒店式公寓、游艇码头、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旅游度假区项目。 半山半岛一二期。加快完成半山半岛一期建设,积极推进二期建设。主要建设充满生态之美与特色主题的餐饮、购物、度假体验项目;以森林田园生态为基底的高品质亲子游乐聚集区的玻璃水滑道、绿野溜索、彩虹滑道、魔法塔游乐区、未来森世界等生态游乐项目。 国际帆板帆船运动基地。项目位于渔寮湾乐活小镇北部滨海村,项目用地约150亩、用海约100亩,通过帆船帆板训练中心、海上运动服务中心、游艇码头等设施建设,引进省级以上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和国家级锦标赛,打造集竞赛、健身、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与休闲运动中心。 沛垒沙滩旅游度假项目。建设用地28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通过观海私享酒店、野营酒店和精品民宿群等项目建设,打造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海上运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滨海休闲度假综合体。 南关岛整岛开发项目。南关岛主要发展旅游观光岛,在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的基础上,兼顾发展旅游、度假、观光等开发。 沿浦湾海洋公园。结合国家级“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将沿浦湾红树林打造成我国面积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红树林,滩涂及红树林育苗基地景观、生态、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综合提升打造。 |
3.黄金海岸旅游开发带(两带)
位置范围:沿海各乡镇
目标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全省生态海岸带168示范段“六大工程”建设,将168环海公路打造成为最美山海型滨海旅游公路。
发展思路:
聚焦立体,推进山海空间梯级开发。按照“三核三带”的滨海旅游空间布局,积极引入旅游、康养、文化、体育、教育等各类产业,通过炎亭大渔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两湾(棕榈湾-渔寮湾)生态旅游度假区、霞关两岛(南北关岛)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三个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组团和多个特色小镇、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培育创建,并将各类平台创建融入示范带落实“七大标志性工程”要求,全力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美黄金海岸旅游景观带。
(1)重点提升滨海景观廊道。提升现有龙魁线的通行能力,打通渔寮至霞关、巴曹至炎亭等未通环海路段,贯通整条168金色海岸带,构建满足旅游体验的“漫游”交通网络。同时全线打造以骑行绿道为代表的慢行系统,在视野、场地开阔带增设观景平台、休闲驿站、指示标志等设施。
(2)强力谋划海上旅游产品。加快构建旅游交通码头和游艇基地体系,开通海上旅游巴士,辅以游艇、快艇等旅游交通设施,鼓励发展观光、娱乐、餐饮、婚庆、游钓等大众型海上游乐项目。与陆路滨海旅游景观带一起形成网络状海陆旅游目的地一体化发展空间结构体系。
(3)大力修复区域生态环境。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生态海塘提升工程为建设任务,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与景观改造,推动沿海本底资源绿化与美化升级。推进沿浦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炎亭沙滩修复、霞关镇海岸线修复、苍南海塘安澜提标加固等蓝色海湾修复工程。
表4-3 黄金海岸旅游开发带支撑项目
滨海旅游公路。完善可供自行车、马拉松等运动的绿道设施体系、150公里。由车行系统(一条开放联通的快速路)、慢行系统(一条可承办自行车〔马拉松〕比赛的绿道)、滨海风貌带、配套服务设施等4部分组成。 官山岛国际垂钓旅游开发项目。官山岛是苍南县最大的无人海岛。海岛总面积1.4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有小型的沙滩和奇特的海岸,岛上植被丰富,周边海水清澈、海浪平静、深度合适,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海上垂钓基地。离岸距离约2.5公里,以游艇为交通,犹如世外桃源。主要建设项目:垂钓中心、休闲会所、游艇码头、环岛公园、海上垂钓游船、度假公寓式酒店、露营基地及海上运动基地。 苍南县直升机观光游览项目。该项目初步选定渔寮、炎亭两个空中游览场址,主要包括起降坪飞行区、滑行道、机库、停机坪、油车库及附属设施等,配套综合办公楼。 |
4.生态山乡旅游开发带(两带)
位置范围:232省道与桥莒线沿线各乡镇
目标定位:结合特色精品村和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村建设,打造“点上有精品、沿线连成景”的靓丽风景线,目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靓丽窗口和苍南山区乡镇加速绿色崛起的新走廊。
发展思路:
以232省道与桥莒线两条通景公路为依托,除连接碗窑景区、玉苍山景区、矾山旅游风情小镇等核心景点外,重在带动沿线乡村休闲产业节点的发展,推进南宋、岱岭、凤阳等特色显著的小而精乡镇的发展,加快五凤、矴步头、桃湖、埔坪、中魁等特色精品村建设,着力打响乡村振兴的“苍南品牌”。
(1)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景区镇、景区村、风情小镇等“千镇万村景区化”建设平台为重要抓手,加强吸引物打造,完善景观和服务体系,产业化运作,引导乡村旅游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
(2)深入挖掘“600年”文旅IP。结合文化进景区改革和温州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工作,持续深化“600年”遗产型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建设,整体打造一条以遗产观光体验、乡村生态度假、乡村文创休闲为核心的风情旅游线,成为长三角区域一流的自驾车风景道以及苍南山水诗路文化带的主阵地。
表4-4 生态山乡旅游开发带支撑项目
五凤鹰之乐滑草场。依托五凤田园综合体万亩茶园的规模优势和品质优势,以现状观光和体验产品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新建项目以苍南鹰之乐滑草场为核心,建设内容主要有接待服务中心、无动力游乐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为一体的项目。 五凤香茗园综合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亩,其中地块一为叠墅项目,占地面积15.4亩,总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地块二为酒店项目占地面积14.5亩,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周边旅游服务设施与景观配套工程。 南宋生态休闲旅游小镇。以清水白米南宋垟为底色,挖掘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锡箔文化、家文化、七夕文化、茶文化、井巷文化等“一园六厅”文化旅游创意园,串连千年树王、百年古民居、百年普安寺、炼矿遗址等独特资源,进而打造“小而精”生态休闲旅游小镇。 凤阳畲族乡畲族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杜鹃花海占地4000亩,核心区总占地200亩,包括畲族文化广场、花海、露营基地及10亩商服用地建设等。 蒲城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主要开发内容包括古城及民居修缮,游客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剧院、抗倭场景演艺广场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
5.大玉苍山生态康养区(四区)
位置范围:桥墩镇、莒溪镇
目标定位:全面构建大玉苍山综合型景区,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生态康养旅游胜地。
发展思路:
以桥墩、莒溪山地生态资源为核心,加快推进大玉苍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玉苍山缆车索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碗窑、莒溪等旅游景区提升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康体养生、山地运动、文化创意、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产品;不断完善提升景区规范化、品质化、综合化管理服务水平。
表4-5 大玉苍山生态康养区支撑项目
莒溪大峡谷。莒溪大峡谷旅游开发主要以峡谷游览系统、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主,包括悬臂式栈道、索桥、游步道、电瓶车骑步综合绿道、服务驿站、游客中心、集散中心等建设内容,打造成原生态的山水旅游宝地和大玉苍山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景点。 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项目包括森林景观化改造工,缆车索道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包含景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通景公路建设,导览牌、护栏、旅游厕所等现状设施的整体建设和提升,为打造国家5A级景区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桥墩旅游集散中心二期。主要是外围旅游集散功能完善以及二期酒店、餐饮等功能的植入。 桥墩乡愁小镇项目。依托桥墩悠久的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特点鲜明的民俗风情小镇,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用特色文化留住乡愁,打造以常住、久居为目标的优质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 |
6.世界矾都工矿体验区(四区)
位置范围:以矾山镇为核心
目标定位:打响世界矾都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温州工业文化旅游新高地。
发展思路:
充分把握矾矿工矿体制改革后的发展契机,高战略谋划、高起点招商和高标准建设,打造集工业旅游、矾矿体验、研学教育、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世界矾都旅游区。以矿硐旅游为依托,谋划矾山核心区概念设计,激活矾矿312平硐、鸡笼山采空区地下空间和炼矾煅烧炉等特色矾矿工业旅游核心空间;整合资源,建设炼矾遗址、矾山地质、矿山开采、机械展览、生态体验等体现矾山工业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拓展研学旅行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快提升福德湾、水尾等矿工村的特色历史村落街区建设,完善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做好月光经济,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做铺垫。
表4-6 世界矾都工矿体验区支撑项目
世界矾都312平硐旅游开发项目。前期矿体3D测绘、安全评估、国际招标功能性设计。利用矾山镇最大的炼矾采矿遗址312矿洞,修建连接312平硐与三车间的铁轨、建设灯光秀广场、建设矾都文化广场、修缮煅烧炉和旧厂房,通过矿硐修复利用、旅游业态产品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业态最丰富的的矿硐工业旅游景区。 矾山深洋矿硐旅游开发项目。利用硐洞面积5000平方米,完善灯光设施、安全设施、轨道车、排气水循环与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洞穴酒吧、矿硐探险等娱乐设施建设,配套用地20亩。 矾山镇水尾矿工村建设。依托村内大量废弃矿硐、老知青茶场、挑矾古道和矿工集聚的生活区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特色的五彩石屋,利用100多个废弃矿硐打造亚洲最大的硐穴酒店、修旧如旧石头房屋和青石板路,改造2-3个街区,建设一座养老中心,建设一处绞车岭等游乐设施,配套建设通景公路及管线改造等。 福德湾4A景区项目。福德湾景区入口景观打造、福德湾老街店面规划和文创产品开发,启动部分工业遗址修缮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落实国保区域消防和安防工程建设, 福德湾4A景区需要配套用地25亩主要用于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景区配套设施及停车场。 矾山镇鹤顶山旅游综合体。茶通天下“体验中心”标准厂房、茶通天下“体验中心”二期民宿、坑门岭至鹤顶山通景公路提升工程、天湖拓展中心提升工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
7.金乡炎亭滨海休闲区(四区)
位置范围:金乡镇、炎亭镇、大渔镇
目标定位:打造集滨海休闲、渔文化体验、海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黄金海岸线北部旅游发展区。
发展思路:
以金乡卫城和炎亭景区为两大核心空间,重点突出抗倭海防文化和渔乡渔业文化的打造。同时,强化两大核心载体的连接性,通过建设田园综合绿道、文化景观带等方式串联起卫城与炎亭镇区,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形成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滨海景观相融合的休闲区块。
以炎亭“浙南滨海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为近期主要建设内容,围绕“两沙一岛”,突出风情小镇的“六风”展示,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提升滨海景观的同时,重点做好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海鲜美食。
金乡镇围绕“金沙、山海、古城三位一体”,重点通过古城墙修复、西大街提升、博物馆建设及海防文化主题乐园的谋划,恢复卫城的重要历史要素和空间载体并活化利用,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海防军事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夯实“明代海防东南第一卫城”的历史地位。
表4-7 金乡炎亭滨海休闲区支撑项目
炎亭景区提升工程。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集散停车场、人行隧道、滨海栈道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 金乡历史文化街区延伸项目。在建成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东门大街推进,外立面改造,修缮潘氏、陈氏等古民居,开发相关旅游演艺品牌。 悦海湾旅游度假区。用地147亩,地上总建筑面积约7.8万方,规划内容包括民宿、公寓、酒店、娱乐、宴会、餐饮。 石砰海洋海岛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完善金乡“山-海-城”旅游发展格局,在金乡镇石砰片区马尾礁山南北两侧及马尾礁山顶、石砰外湖渔港建设滩涂填平地投资建设石砰海洋海岛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
8.钱库望里水乡观光区(四区)
位置范围:钱库镇、宜山镇、望里镇
目标定位:利用区域内平原为主,水网密布贯通的江南水乡肌理,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指引,重点以乡村人文休闲为发展方向,谱写新时代苍南乡村振兴新“亮点”。
发展思路:
推动钱库“钱王福地,百里水乡”文旅综合项目、江南水乡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在“十四五”期间明确钱库镇和望里镇对于燕窠洞的管理权限,以燕窠洞道教名山等为核心资源,推进开发燕窠洞、望洲山等文化旅游区项目,通过提升游览环境和创新产品设计,真正在“十四五”期间盘活存量旅游资源,挖掘宗教旅游产品,丰富苍南高品质旅游产品类型。
表4-8 钱库望里水乡观光区支撑项目
江南水乡旅游建设项目。建设玉龙村、东西街村至项东村水乡示范带二期项目,全长6公里,囊括钱王司库、风情一条街、游船码头、游步道、历史文化街区、沿线村居美丽乡村提升等项目。 钱库田园综合体。打造1平方公里田园综合体,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文化街区、智慧农业、游步道、精品民宿、婚庆基地、创客基地、星级农家乐、龙舟基地、农业采摘基地等项目。 燕窠洞文化旅游区。燕窠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VR+旅游、燕窠洞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精品民宿、宣传营销强化项目。 |
第五章 创新提升,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1. 谋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之后,苍南应持续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超前谋划布局,吹响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号角。在“十四五”期间,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板块,下好一盘棋,立足县镇村互动、点线面联动,系统性地厚筑生态底色、深挖文化底蕴、发展休闲旅游、带动全民致富,实现产业布局的全域优化、服务设施的全域配套、特色产业的全域融合、市场开发的全域联动、监管治理的全域覆盖和推进旅游发展的全域统筹。同时夯实创建单位主体责任、编制对标提升创建方案,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
2. 持续推进“百千万”景区化工程
“十四五”期间,按照主客共享理念,持续扎实推进“百城千镇万村”工程,积极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村三级景区化体系,推动城乡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争将苍南(灵溪)创成5A级景区城;景区镇创建完成全覆盖目标,其中积极培育扶持马站、桥墩、炎亭、凤阳、岱岭等乡镇创建4A级景区镇。另外,在村庄景区化工作中,提升现有省级A级景区村庄品质与服务,狠抓精品化、个性化的迭代升级,因地制宜培育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3A级景区村庄)。
3. 加快建设高等级旅游品牌产品
“十四五”期间,苍南需积极适应旅游业发展基础和组织方式的新变化,把旅游品牌建设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着力开展旅游品牌创建和景区质量提升行动,不断丰富旅游供给的品质,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其中,持续推进大玉苍山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力争“十四五”末期通过景观质量评估,超前谋划大渔寮5A景区的创建工作;力争福德湾景区、金乡卫城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完成两湾(棕榈湾-渔寮湾)滨海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谋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
二、发展“品质新潮”旅游产品体系
立足苍南县自身特色和产业基础,顺应“景区时代”向“目的地时代”的发展趋势,围绕供给侧改革,“十四五”期间要重点突出滨海度假旅游、工矿体验旅游、文旅创新旅游、品质乡村旅游等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受制于资源、土地和市场因素,多点齐发的策略不利于集中优势火力快速发展,因此,“十四五”时期苍南的产品体系应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并且放大优势资源,聚焦休闲度假,构建三个梯队的九大产品体系达到高层次发展的目标。
开发目标与策略:优先整合资源,深度开发,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深化区域旅游形象为目标。
(1)滨海度假产品。充分挖掘苍南的滨海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主题开发、精细化运营滨海度假区和度假地,强化环境营造、功能分区和设施配套,促进产品体系的规模化、管理服务的系统化和度假目的地形象的品牌化发展。以苍南“168金色海岸带为轴,以渔寮湾群、棕榈湾群、炎亭湾群为支撑,加快完善滨海度假带,全面提升沛垒沙滩、凤凰湾、悦海湾等区域的度假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辅以乡村驿站、自驾车营地等项目,形成以滨海自驾、滨海观光、民宿度假、美食体验、渔乡体验等产品为核心的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国内滨海自驾车旅游精品线、长三角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2)工矿体验产品。利用苍南的特色工业、手工业等的产业基础,挖掘矾矿、食品加工等工业文化内涵,积极创建一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开发集观光、展示、科普、购物、体验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形成工业旅游和主题专业体验旅游产品。其中核心是立足矾山“世界矾都”近现当代工业发展历史脉络,探索工业旅游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壮大工业旅游产品规模,构筑起完善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3)文旅创新产品。苍南县历史流长,人杰地灵,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和宗教等多元文化和谐并存。培育本地文化,保护当地风俗习惯与文化遗产是旅游业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之一。在“十四五”时期,以“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整合多元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功能,植入现代运营方式,全面发展历史民俗文化、历史建筑文化、古遗迹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等。同时注意需平衡实现市场定位和文化理念,在旅游产品、项目研发等方面突出创新特色,避免出现盲目跟风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强调个性化发展。
2.夯实推进产品
开发目标与策略: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高产品品位和档次,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
(1)乡村休闲产品。“十四五”时期,主要做到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典型、壮大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四大任务。重点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小镇与特色旅游村,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由浅层生态观光向深度体验与休闲度假转变,由低附加值形态向高附加值形态转变。重点发展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古村落、休闲农庄等产品形态,深入挖掘整合果蔬采摘、赶海拾贝、农(渔)事活动、民俗节日等资源,积极培育乡村旅游节会活动。
(2)山水游憩产品。以龙头项目带动山水生态产品体系,依托玉苍山、莒溪大峡谷、鹤顶山等山地景区,以大玉苍山景区创 5A 级景区为契机,大力发展山地生态旅游,积极推进传统山水观光与户外运动、生态养生的融合发展、创新业态,打造一批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生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苍南山水游憩产品内涵。特别是莒溪大峡谷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旅游开发,应提前谋划以户外运动休闲、峡谷探险、滨水露营、峡谷极限运动为主要开发方向,把莒溪大峡谷打造成户外休闲运动的天堂。
(3)体育旅游产品。“十三五”时期,苍南县在体育旅游方面的主要发展路径是各类赛事活动的举办,但是只凭以赛事资源为核心发展有参与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制约。因此,“十四五”时期,苍南应紧抓市场发展机遇,着重在常态化开放的体育运动基地建设方面发力,同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通过对传统景区的功能拓展、在建项目的建设落实、谋划项目的招引推进,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建成空中滑翔、水上帆艇、山地拓展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兼具运动休闲体验和体育训练比赛功能的十大运动休闲基地打造,成为苍南“十四五”旅游体育发展的重要产品。
表5-1 十大运动休闲基地
序号 | 项目名称 | 位置 | 运动类型 | 实施类别 |
1 | 苍南罗家山滑翔基地 | 马站镇 | 滑翔伞飞行
| 对现有基地的提升,提高非赛事期间的人流量 |
2 | 海西国际游艇俱乐部 | 马站镇 | 游艇航海 | 在建项目 |
3 | 鹰之乐滑草场 | 桥墩镇 | 滑草休闲 极限运动
| 新建项目 |
4 | 官山岛国际垂钓基地 | 大渔镇 | 海钓运动
| 新建项目 |
5 | 渔寮景区 | 马站镇 | 沙滩运动 水上运动 | 传统景区的功能拓展 |
6 | 玉苍山景区 | 桥墩镇 | 山地自行车 登山拓展 | 传统景区的功能拓展 |
7 | 莒溪大峡谷 | 莒溪镇 | 丛林穿越 峡谷探险
| 传统景区的功能拓展 |
8 | 国际帆板帆船运动基地 | 马站镇 | 帆船帆板
| 新建项目 |
9 | 直升机观光游览基地 | 马站镇 炎亭镇 | 直升机 架乘观光 | 新建项目 |
10 | 龙腾峡漂流生态旅游度假区 | 赤溪镇 | 漂流溯溪 水上游乐 | 新建项目 |
3.机会发展产品
开发目标与策略:发挥辅助作用,在配套设施和区域品牌开发较为成熟的基础上,与高梯度旅游产品整合发展,反向支持高梯度旅游产品开发。
(1)海洋旅游产品。东海苍南段近海相对省内其他区域来说,海水深蓝,清澈宜人。因此,在滨海旅游产品设施相对建设完善后,可进一步深入海洋、开发海岛,统筹优势海洋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海洋旅游装备,构筑多元化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海上旅游、海岛休闲和滨海度假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客源共享的海洋旅游发展格局。具体布局海上观光、海上运动、低空旅游、海岛度假等蓝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做大做强海洋旅游产业,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打好产业基础。
(2)医疗康养产品。苍南在“十三五”期间发布《关于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目标建成辐射浙南闽北的“区域医疗康养产业强县”和“浙江健康养生胜地”。“十四五”期间,苍南应充分利用好中药材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和山海兼顾的生态优势。以“生态、山海”为特色,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滨海养生、运动养生、山地养生、中医养生、医疗美容、健康管理、高端养老、游乐养生、美食养生等各类健康旅游产品,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养生养老和医疗机构,打造一站式健康养生中心,力争打造成为立足浙南地区、辐射长三角与海西区的健康养生胜地。
(3)商贸旅游产品。依托灵溪镇浙闽省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以及为数众多的专业市场,以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和浙南海西台湾商品交易中心为核心平台,对内重点增设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购物环境,挖掘融合、创新研发苍南县地理标志性商贸旅游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和创新元素;对外加强渠道商合作,将专业市场加入旅游线路试点,强化宣传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形象,真正做到促进旅游经济的提质升级。
1. 山水生态游
(1)莒溪大峡谷——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灵溪城市花园——燕子湾滨海森林文化休闲园
(2)莒溪大峡谷——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凤田园综合体——鹤顶山茶通天下旅游综合体——龙澳海涂主题公园
2. 海洋休闲游
炎亭-海口旅游度假综合体——欧乐湾梦幻海洋乐园—— 大渔风情渔港小镇——两湾(棕榈湾—凤凰湾)旅游度 假区——大渔寮景区——龙澳海涂主题公园——沛垒沙 滩旅游度假区
3. 文化体验游
(1)碗窑瓷韵风情小镇——矾山国家矿山遗址旅游公园— —笔架山景区旅游文化园——岱岭畲族风情小镇—— 燕子湾滨蒲壮所城
(2)碗窑瓷韵风情小镇——矾山国家矿山遗址旅游公园— —金乡古卫城
4. 工矿风情游
苍南商贸旅游综合体——矾山国家矿山遗址旅游公园——福德湾景区——水尾矿工村——茶通天下
5. 乡村体验游
(1)五凤田园综合体——南宋生态特色小镇——福德湾古村——云上畲乡——江南水乡田园综合体——钱王福地·百里水乡
(2)五凤田园综合体——南宋生态特色小镇——福德湾古村——亚热带果蔬田园综合体——燕子湾滨海森林文化园
第六章 微改精提,持续优化全域旅游设施
结合苍南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项工作部署,从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和硬件结合、内部和外部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快达慢游”旅游交通体系
1. 公路交通网络
实现内部交通畅通循环。依托“十四五”期间苍南着力打造的“一环两纵、三横四通”公路主体框架网络,积极接轨长三角、浙闽边际,建立与区域交通体系良好衔接的对外交通体系。优化县域内部交通网络系统,通过168金色海岸带未开通路段、观藻炎公路先行实施段以及桥墩至莒溪、矾山至藻溪、矾山至凤阳等“四好农村路”工程项目,同时推进干线公路与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最后一公里”连通提升工程。结合通景公路要求,力争启动王孙至下魁隧道工程建设,在大渔寮景区形成环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渔寮景区交通拥堵问题。
实施美丽公路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美丽绿色交通发展、交通智慧化发展,提升旅游交通道路景观。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示范带沿线的景观提升建设,坚持依山、就势、临海,打造华东最美自驾山海线。推进高速和通景公路美化工程,创建最美公路服务区,布置停车港湾、观景台、公路服务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公路沿线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花则花,打造全新的公路旅游体验。重点改造提升马站至渔寮景区沿线道路景观,设计具有苍南文化特色的旅游标志标牌,完善全域旅游标志系统。注重104国道入口、高速互通等城市入城口景观打造,增强休闲旅游氛围。
2. 公共交通服务
着力发展旅游公交。推动旅游客运服务体系,适应苍南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完善主城区景区(点)公交线网,加快县城至主要景区(点)旅游专线交通网络建设,推进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与旅游集散换乘体系建设。开通苍南县旅游集散中心至全县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鼓励重点景区互通旅游专线班车,开通至周边城市的班车。鼓励推广新能源车船,加强小火车、接驳车船、缆车、游船等交通载具管理。目标到2025年,县级实现公共交通直达4A级景区的无缝对接,县级公共交通完善重要旅游场所公交线网的覆盖。
推动汽车租赁服务。统筹布局,推广“一站式”汽车租赁体系,不断优化共享出行基础设施环境和运力投放机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引进全国知名的汽车租赁公司,积极引导品牌汽车公司、公交公司、旅行社参与汽车租赁体系建设,推行异地旅游集散中心、交通枢纽借还模式。同时吸引共享出行领域知名企业入驻苍南,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实现投放200辆以上共享汽车,建设“一点租多点还”的出行服务体系。
3. 慢行交通系统
构筑全域绿道体系。不断完善全县风景道、慢行绿道、驿站等基础设施布局,构筑主客共享的慢行交通体系。重点推进城南片区山体绿道连接工程、168金色海岸带分离式绿道、马站—沿浦田园绿道等项目建设。打造若干条智慧网红荧光游步道,地面采用部分荧光涂料,方便居民游客夜间跑步、散步和骑行。到2025年,城乡基本普及15分钟亲水圈,主要江河从源头到河口贯通能漫步、可骑行的滨水绿道。
建设营地类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户外营地、自驾车营地等新型旅游产品,规划在五凤茶园、笔架山等处打造具有苍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示范性旅游营地,提升游客体验,增强休闲旅游氛围。
二、提升“全域便捷”公共服务体系
1. 旅游集散(咨询)
依托苍南高铁站新站房,重新恢复苍南旅游集散中心,充实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打造综合性核心集散中心;加快提升桥墩、马站、矾山三大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集散功能,谋划推进炎亭、金乡(钱库)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以及景区城、街、村的游客中心功能优化、服务升级,全县改造提升至少30个游客中心。 整体上,在“十四五”末期完成苍南县全域“1+5+X”的三级旅游集散(咨询)中心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窗口”形象。优化旅游集散功能,完善旅游交通换乘系统,加强旅游停车场建设,增设旅游集散线路,重点连接主要交通节点、旅游景点、旅游接待设施。
2. 旅游厕所
至2025年,力争全县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旅游集散点、旅游餐饮娱乐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区和乡村旅游点实现A级旅游景区厕所的全覆盖,新建、改建标准旅游厕所100处以上。重要旅游节点的保障达到3A级景区厕所要求,从数量分布、文化构建、细节设计、配套设施、厕所标志、文明宣传、如厕环境、厕所管理等指标方面严格监管,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旅游厕所注重设施完备、功能实用、通风良好、清洁卫生。兼顾外观,与周边环境及景区整体设计相协调。创新旅游厕所的运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完善“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机制,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市场化。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旅游厕所管理及保洁服务标准的相关要求。
3. 应急救援
加强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把旅游应急救援纳入全县紧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指挥,联动响应机制。各镇乡(街道)统一组建旅游应急救援小分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雄风、壹加壹、慈航、蓝天、雄鹰等民间专业救援队的力量,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1+1”救援网络。注重加强旅游从业者公共卫生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者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对各种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全县旅游企业配备公共安全防控专业人员将安全防控纳入应急救援灾备机制,大幅全县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和紧急救援水平。
三、健全“多元精致”接待设施体系
1. 餐饮服务
打造“苍南味道”旅游食谱,包含苍南必去的吃的店、必去吃的菜以及必去参加的美食节。以培育本地美食为特色,大力发展矾山肉燕、华阳牛肉等十大经典美食,推出特色海鲜、特色小吃、养生保健产品等为重点,打造苍南美食老字号,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百县千碗”活动,展现苍南美食特色、丰富物产与当地民俗。加强苍南美食的宣传营销,借力热度宣传苍南味道。
2. 住宿服务
坚持“适度超前、完善配套、增加功能、提高服务”的原则,规划建设多类型、多层次的住宿设施,建立结构合理的高、中、低档旅游饭店,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苍南实现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在县城大力发展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等标准化住宿设施。在度假区、景区等大力发展特色化度假设施包括高端度假型酒店、文化主题酒店、集装箱营地、帐篷营地、生态型度假木屋等,为不同喜好的游客提供特色化的度假服务。在乡村地区,注重个性化的乡村田园客栈和主题民宿建设,通过木屋、庭院等丰富的形式,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引入国际度假酒店品牌,促进苍南住宿业的品牌化。
3. 旅游购物
以“十大文化街区”建设为重点,丰富旅游购物业态,打造集旅游集散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多层次的旅游购物场所。注重文化创意小型购物场所建设并形成集群,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大力发展旅游电商,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及苍南旅游门户网站,依托互联网交,构建苍南县旅游商品的网络电商官方店铺。持续推进“苍农一品”品牌建设,开发以五凤茶叶、马站四季柚、矾山肉燕、桥墩月饼、渔寮文蛤、宜山鱼饼等等为代表的农产精品;依托浙闽边界水产交易、纺织品、纸制品、塑料制品等产业优势,构建培育苍南特色的旅游小商品体系;发展以竹编、草编、剪纸为代表的实用型特色手工艺品;推出苍南县风光片、主题明信片、纪念信封等旅游纪念品。
4. 休闲娱乐
依托城市建设、景区建设及全域乡村旅游的开展,以休闲街区、特色休闲综合体等休闲空间建设与完善,提升苍南县娱乐空间。以美化、亮化等要求提升街区、公园、广场,完善休闲空间公共服务、信息咨询及设施配套,提升休闲空间品质。进一步整合文艺演出资源,开发雅俗共赏的综合性旅游演艺娱乐节目,发掘木偶戏、布袋戏等民间艺术,把文化精品工程与旅游娱乐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引进夜间度假娱乐产品,包括民俗艺术精品演出、主题艺术演出、文化沙龙、茶道表演等。在县城集中发展城市型时尚娱乐产品,以夜间娱乐业态为主,包括酒吧、影剧院、KTV等。
四、打造“5G共享”智慧旅游体系
推动苍南文化旅游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使互联网成为苍南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推进交通、公安、住建、城管、国土、旅游等涉旅数据信息共享。搭建苍南的全域公共信息数据中心,采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全域旅游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以及发布。实现对全域旅游数据的监测与收集;具备旅游行业的监管、旅游产业数 据分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职能落实公共信息数据中心与温州市、浙江省旅游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WIFI、5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和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咨询服务热线的作用,健全信息查询、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无缝化、即时化、精确化、互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完善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支旅游基础数据采集队伍,专人负责旅游基础数据采集与运转工作;加大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依据旅游大数据挖掘,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新的旅游营销方式。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实现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服务智能化。到2025年,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达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实现旅游集散中心、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旅游公交等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乡村旅游APP、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动更多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
五、实施“IP引领”品牌营销体系
1. 品牌形象营销
对于苍南重点旅游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和其他相关旅游企业,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和塑造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品牌辨识度。围绕重点打造的景区镇和美丽乡
村景点,积极构建不同品牌形成小范围品牌体系格局;坚持以山海和矾矿作为两大对外输出旅游IP,同时将苍南本地的生活方式、习俗等人文要素通过交互式旅游体验的方式呈现给旅游消费者;延长营销互动时间,可持续性营销,优先发展县城中心,错位发展其他乡镇;在“山海苍南”旅游IP形象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
2. 市场营销推广
(1)营销主体构建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完善大市场营销模式,相关管理部门与旅游机构、企业一同组织策划和活动宣传,围绕“一城一核,两带四区”的空间格局,坚持县城中心集散功能,结合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做好本土化营销。开发营销策划的新模式,开展垂直营销、代理营销,积极采取措施营造全县联合营销、统一宣传促销的组织格局,调动公众、媒体等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实现营销全民化,调高营销渗透力。
(2)品牌形象营销
对于重点旅游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和其他相关旅游企业,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和塑造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品牌辨识度。围绕重点打造的景区镇和美丽乡村景点,积极构建不同品牌形成小范围品牌体系格局;坚持以山海和矾矿等文化为主开发旅游产品,将本地的生活方式、习俗等人文要素通过交互式旅游体验的方式呈现给旅游消费者;延长营销互动时间,可持续性营销,优先发展县城中心,错位发展其他乡镇;在“山海苍南”旅游品牌形象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
(3)特色游线创建
进一步策划苍南文化体验线、乡村休闲旅游线、运动休闲游线等游线路。积极举办全市、全省同类型或相关景区的联合推介活动,成立景区联盟,实现共赢。探索全县各个城市、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的互助式营销模式。加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饭店等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文化创意类企业、健康服务类企业等相关企业在宣传营销方面的交流合作。
(4)营销方式创新
重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资源,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为游客提供最佳旅游景点推荐和旅行规划服务。推动旅游企业合作多赢和创新预订模式,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云服务供应商、在线旅游服务商(OTA)、旅游应用系统开发商、网络媒体及网络社交平台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动漫、微电影、APP客户端、旅游淘宝店等新技术手段和网络营销平台,为游客和旅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自媒体微门户建设,扩大与垂直搜索旅游网站等重点网站平台合作,推出网民参与活动。逐年加大苍南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力度,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效果。
3. 未来市场拓展
大众旅游市场特别是散客市场的兴起是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变化的重要大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苍南要巩固金丽衢及浙南、闽东城市群市场,争取在短途休闲度假市场上有新突破;同时以杭嘉湖及长三角和海西市场为重要拓展市场;远程市场积极开拓浙皖闽赣及湘、苏、粤高铁交通圈市场,然后再逐步拓展京津冀、珠三角市场。
(1)金丽衢及浙南、闽东城市群市场
要注重开发为本地市民提供假日休闲活动的场所,注重旅游集散、休闲服务功能的配套,吸引金丽衢及浙南、闽东城市群市民常来、常住,成为浙闽省际城市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把乡村地区打造成为温州及周边1小时城市圈市民的假日休闲公园。
(2)杭嘉湖及长三角和海西市场
对接杭嘉湖及长三角和海西市场新生代客群,关注时尚、运动和个性化旅游产品,以及自助游、深度体验游等旅游方式。针对家庭客群需求特征,重点开发生态休闲、亲子娱乐、科普教育类产品。针对商务旅游市场,注重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打造长三角商务会议会展、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品牌。
4. 节庆活动提升
结合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苍南旅游特色,以常态化节庆带动苍南旅游客源地市场活力以及吸引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全域旅游产业建设。结合现有相关节庆活动基础,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中国工矿艺术节”(明矾文化旅游节升级而来)和“滨海运动休闲节”两大支撑节庆活动品牌。另外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提升现有“蒲城拔五更庙会”、瓯越“三月三”畲乡风情文化节”、“桥墩中秋月饼文化节”、“碗窑瓷文化艺术节”等,根据特色旅游产品及文化创意元素的物质化、商品化、节庆化,加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合作,寻求旅游发展与非遗保护的合作共赢模式。各类旅游节事活动应结合旅游设施和商业模式整体谋划,提升旅游节庆活动的综合功能,扩大市场影响、增加旅游收益。以联合办节为主导,鼓励各乡镇(街道)及企业自创节庆品牌。
第七章 深化改革,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一、梳理政府职能,完善监管模式
梳理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苍南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和苍南县旅游和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的职能,改善现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多方协调,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探索建立综合监管模式。借鉴省内县市做法,探索建立“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即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积极开展诚信旅游企业、旅游诚信街区、诚信商店和诚信导游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守法经营、文明旅游”的服务环境。
探索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做大做强做优旅投集团的基础上,引进旅游知名企业托管运营旅游景区。具体将一个或多个(成片)景区、旅游产品打包,委托国内外知名旅游运营企业有偿经营(托管运营或投资运营),以提升全域旅游景区营运能力,打造一流旅游服务管理品牌,有效发挥旅游整体价值。
二、强化政策保障,完善要素支撑
创新土地利用政策。积极对接省级层面对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微改造、精提升等工作的支持政策,力争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奖励。强化旅游用地用海保障,通过多规融合,将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适度扩大旅游产业用地供给。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和废弃矿山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全域土地整治等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
建立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定期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考评,依此对旅游项目实行奖惩。
强化财政金融政策。继续通过旅游用地出让金返还等创新方式扶持壮大苍南旅投集团,重点推进以“折股量化”试点为代表的旅游招商引资、旅游扶贫、财税扶持、奖励激励和创新试点建设的政策保障。保障财政专项资金,每年设立不少于3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及温州市用于旅游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合理运用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文化旅专项规划编制和新业态培育、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和景区提升、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强化旅游发展资金引导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已有平台促进旅游资源资产交易,促进旅游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旅游资产交易和流动,对未合理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资产由所在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盘活资源。积极引导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各类旅游项目。
三、推进标准制定,促进规范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应加快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以“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改革试点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抓手,抢抓旅游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的新契机。
以标准促进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切实加强苍南旅游业地方标准的制定、推广、应用,以强有力的标准执行促进旅游行业的规范发展。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加强旅游标准化的宣传推广、分类实施和监督评估,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旅游市场体系的建设。聘请第三方全方位、全时空依据旅游业标准对旅游业各业态进行监督并反馈。
以标准提升行业发展的自律性。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市场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从龙头企业、特色行业中锤炼标准,鼓励协会培育制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行业标准,让标准成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准则。推进制定民宿业的团体标准并认真实施,进一步提升苍南民宿产业的区域地位。
以标准引领“旅游+”融合发展。在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制定新业态的产品标准体系,与省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探索在全县旅游业不同领域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推动特色的业态融合标准化建设。
四、构建管控制度,促进生态保护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机制,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在旅游功能区内新建与保护规划要求不一致的功能性项目。严格规划建设管控,强化对海洋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乡村民俗等资源的保护,依法保护蒲壮所城、金乡卫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全县构建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
五、建立合作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强化行业人才培训。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大专院校合作,构建县—乡镇—企业三级培训体系,重点针对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和民宿经营者、乡村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开展专题提升培训,积极提升全县旅游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定期举行全县导游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以及体现苍南县特色的非遗技能比赛等。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积极探索适应苍南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人才引进鼓励政策,将旅游人才纳入苍南县人才体系。多方法多渠道引进和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产学教育,建立苍南县文化旅游人才定向实习或培训基地,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发挥旅游智库作用。构建现有旅游智库常态化工作机制,真正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拨付专项经费,调动智库专家积极性,提供智力服务。另外可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市场前景好、经营稳健、有高成长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或企业纳入智库专家“一对一”辅导范围,专家针对旅游项目落地、提升景区规划、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新业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协助线上线下营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内容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助力旅游项目、景区加快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