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03/2022-56608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机构 县经信局
生成日期 2022-03-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 发布日期:2022-03-0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经信局
  • 字体:[ ]



为深入实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和细化落实《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促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不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平台培育,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壮大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24年,全市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平台体系创新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广普及,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

——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及工业园区等区域实现5G、光纤“双千兆”全覆盖,重点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60%,新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超100个。由我市电气等5大传统产业、智能装备等5大战新产业和N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的5+5+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主导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推动打造35个省级产业大脑试点,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建成市级产业数据仓,力争建成1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力争建成全市性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新增上平台企业3万家、3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以上未来工厂。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行业应用标杆。

——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培育2-3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龙头企业(机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应急处置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基础网络设施升级工程

1.加快企业外网建设。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加快5G基站建设,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推动浙江云谷磐石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工业园区、龙头企业扩大和深化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利用5G、光纤宽带、IPv6、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持产业发展能力。

2.推进企业内网升级。鼓励正泰、瑞明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先行先试,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支撑多元工业数据采集,提升异构系统兼容能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运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探索在既有系统上叠加部署新网络、新系统,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推进IPv6MEC(边缘计算)、TSN(时间敏感网络)、SDN(软件定义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企业网络化升级改造中的应用。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内网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3.深化“5G+工业互联网”建设。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联合基础电信运营商探索5G专网建设及运营模式,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5G网络化改造、应用孵化、测试验证等服务。

4.深化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应用。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龙头企业、服务机构等加强合作,积极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争取支持,结合产业集群优势,加快电气等优势产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推动二级节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面向我市优势行业的规模化标识解析服务能力。

(二)培育多元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1.以企业联合体为主体搭建行业级平台。以电气、泵阀、鞋服、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智能装备、包装、眼镜、锁具、塑料及印刷等重点行业为重点,引导区域内行业骨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软件企业合作组建联合体或行业联盟,以实体化运营机构为主体打造垂直领域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设计、生产、设备等数据及制造资源,推动IT/DTOT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与软件服务企业合作,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搭建企业级平台。全面梳理全市制造企业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等现有平台基础,择优支持一批企业平台升级平台功能、丰富平台资源、开放平台服务,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报喜鸟云翼互联平台等现有企业平台升级,构建设计、生产与供应链资源有效组织的协同制造服务体系,逐步向全市鞋服行业内中小企业开放平台能力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3.搭建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乐清、永嘉等块状经济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区域为重点,以政府补一点、平台出一点的模式,联合我市招引落地的航天云网、阿里飞鹿云、智能云科、浪潮云、天心天思、力太科技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搭建面向区域行业共性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共性基础服务。借鉴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区的经验,由市政府牵头与SAP、华为等第三方工业互联网服务组织、科研院所等合作,联合组建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面向全市提供平台安全测试验证、工业APP测试服务、一致性和互操作测试、可信认证等共性服务。依托创新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安全服务平台,提供标识解析系统授权认证、安全监测等服务。

4.加快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建设。继续深化乐清智能电气产业大脑、鹿城皮革制鞋产业大脑、永嘉泵阀(工业阀)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建设,不断完善政府侧功能和企业侧应用,尽快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加强产业大脑的推广应用,确保我市相关产业规上企业100%上平台用平台。推动包装、印刷、锁具、制笔、眼镜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有基础有条件的行业争创省级产业大脑试点项目。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

1.丰富平台应用资源供给。以现场对接会、推介会等形式,推动广大制造业企业与资源池服务商精准对接,促进制造企业广泛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实现率先发展、领先发展。

2.打造新模式应用标杆示范。5+5+N”产业重点企业,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按照“智能工段、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五个层次,全面提升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发展智能化制造新模式。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设备、技术、数据等资源,打造贯通供应链、覆盖多领域的网络化配置体系,发展网络化协同新模式。重点在服装、鞋革、眼镜等消费品行业以及智能电气、汽摩配、泵阀等装备制造行业,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发展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推进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重点推动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泵阀设备、教玩具等传统装备智能化升级,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发展服务化延伸新模式。重点推动规上企业打通内部各管理环节,打造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发展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3.以区域行业联盟带动广泛应用。NB-IoT智能泵阀产业联盟经验,推动电气、鞋服、汽车零部件等主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区域内大量中小企业组建区域分行业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市场化模式推动联盟成员率先开展行业平台应用,促进企业和行业效率整体提升。同时,建立市县(市、区)联动的激励机制,以服务券等多种形式鼓励中小制造企业采购工业互联网服务,逐步深化应用。

4.加快实施上平台用平台示范。全面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隐患、通用性强、优化价值潜力高的生产设备上平台,开展生产设备在线监测、工况优化、故障预测和远程维护示范试点;梯次推动电气、泵阀及专用装备等产品联网上平台,开展装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示范试点,带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广泛应用。同时,推动制造企业基于行业平台打通生产现场数据、企业管理数据、供应链数据等,围绕产品设计与制造、产供销、决策支持等集成化应用场景,开展深度应用示范。

(四)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

1.开展共性和关键技术专项攻关。对接国家和省科技专项,将制约工业互联网在制造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纳入市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工程,推动市内行业骨干企业及相关重点企业研究院联合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科研院校、行业组织等开展联合攻关。加强设备联网、设备通信技术及模块、智能联网装备等工业互联网关键设备产品的研发。以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为重点,增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部署能力,推动转型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

2.增强软件和解决方案供给。探索制定行业平台资源开放规范,鼓励行业平台开放平台资源,吸引软件开发者、具备开发能力的制造企业技术人员等充分利用平台数据、工具套件、服务组件等开发行业定制化、标准化的应用软件。以市内重点软件企业为主体,联合制造企业组建市工业技术软件化联合创新中心,推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工艺、过程优化等领域工业知识、工业经验的软件化、模块化,实现知识和经验复用。

3.加强工业互联网企业梯队建设。以应用为导向、以系统集成和综合服务为重点,鼓励全市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转型工业软件技术及服务应用开发,以及制造业龙头企业剥离成立工业信息工程公司,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相关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应用服务企业。以市工业互联网生产资源池建设为契机,以市场引企业、以企业带技术,引导市外工业互联网企业来温州落户,带动技术、产业人才和专业服务集聚。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资源,设立温州分联盟等机构,争取联盟成员机构入驻。

4.打造产教融合发展体系。依托本土高校资源,强化校企合作,支持工业互联网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储备。推广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强业务交流和新技术培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投入,打通产业发展生态链,降低企业工业互联网投入门槛,形成产融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建立工业互联网专家智库,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咨询,各县(市、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结合实际制定行动计划,做好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机制。抓好《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细则落实工作,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程。

(二)加强政策扶持。发挥科技、工业、金融等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产品、平台、应用示范、科技创新等的支持。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对接国有基金、社会资本、股权投资机构、银行、保险等机构。鼓励县(市、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工业互联网领域各项政策,形成市县(市、区)两级梯度政策体系。

(三)加强人才保障。依托我市最新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推动双创人才集聚。切实加强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合作,在温州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所,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和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提供“数字工匠”“数字首席官”。利用好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肯恩大学等大专院校的资源,校企联动,扎实为企业定向培育数字经济发展一线人员。

(四)加强安全保障。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产品研发,形成一批安全防护应用解决方案,引进培育2-3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龙头企业(机构)。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开展安全检查评估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建设,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部署有限安全技术防护手段,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

(五)加强宣传培训。支持举办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领域论坛、赛事等活动,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工业互联网系列分享活动。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建设和案例评选,编制优秀项目案例集,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面向全市经信领域干部、企业高管、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举办系列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鼓励各地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培训、座谈研讨等活动,凝聚发展共识,形成良好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