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93/2022-7296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霞关镇 |
生成日期 | 2022-12-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霞关聚焦中心工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成效
(一)兴产业、推转型,优势产业持续迭代优化
一是传统渔业内生动力激发充分。以霞关一级渔港为依托,积极配合落实渔港三期和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建设渔港配套设施,夯实渔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渔业加工业发展,深入谋划落实南坪渔业加工小微园项目,群策群力破解智慧海鲜城项目落地难题,延伸渔业产业链,霞关传统渔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二是产业培育转型活力充分释放。重视文旅、渔旅业态培育工作,全力打造霞关海鲜特色一条街;为霞关鱼丸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排忧解难,解决场地限制问题;制定限上企业培育奖励办法,推进企业纳统及转型工作。持续推进霞关港矿地综合开发工作前期,加快新能源产业链培育,谋划综合能源站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二)谋项目、振乡村,城乡面貌演绎精彩蝶变
一是镇村协调发展再升级。霞关美丽乡村创建圆满完成,澄海、长沙的精品村打造验收顺利通过。农村集体发展逐步加强,三澳老人公寓正式开工建设,霞关库下公共租赁房、瑶洞综合大楼等创新性村级集体消薄项目推进顺利,增收入稳就业。二是交通路网建设再完善。顺利完成南坪坑尾至长沙深湾、仙岩十五亩至大姑营等4条四好农村路建设,远景风机运输道路进场施工、228国道核电连接线(霞关段)顺利推进、苍泰高速前期准备等工作推进顺利,内联外畅的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三是生态环境优化再提升。持续开展“看不见垃圾”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脏乱点位”和“脏乱村社”整治工作,按月督查整治,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168基干林建设步伐,加大生态环境优化成效巩固力度,打造滨海花园城市。
(三)惠民生、补短板,社会民生得到全面改善
一是民生工程落实稳进有序。聚焦民生实事,持续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南坪坑尾至长沙深湾四好农村路路灯亮化、300户老旧民房电气线路改造、霞关五化市场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升等项目,完善各类基本便民设施。二是社会保障强化迅速有力。聚焦“一老、一小、一特”等弱势群体,完成全镇范围内弱势群体摸排建档工作,完善落实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优抚等民生保障工作。制定奖励激励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确保将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三是文化惠民践行全力深入。高要求完成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成霞关文化驿站,开展送戏送书、文艺演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金玉沙居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初显成效,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改善并获全市推介。
(四)重安全、保稳定,基层治理不断优化提升
一是安全生产措施强劲有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城镇燃气安全整治、城乡危旧房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对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涉海涉渔等领域安全监管,筑牢平安底线,确保霞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二是疫情防控工作精准夯实。常态化运作24小时疫情防控专班,精密智控疫情数据,组建11支核酸检测队伍,助力核酸检测顺利有序,全面发动疫苗接种,实现接种工作全覆盖,全方位织牢疫情管控防护网。三是各类整治工作推进有力。有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建立数字化应用平台,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助推户外广告违规设置、占道经营、车辆违规停放、违章建筑拆除等事项的处置,助力城镇精细化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核电政策清零与信访维稳压力大。虽然今年我镇起底一批信访积案,落实一把手包案等措施开展信访大化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核电政策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信访矛盾依旧突出,并有串联抱团现象,信访压力依然巨大。
二是矿地开发前期矛盾突出。随着矿地项目的启动,霞关镇社情民意日益复杂,其中政策处理攻坚、信访维稳任务、房屋征迁工作等同比上升数倍。其中兴霞违建苗头显露并呈扩大趋势,特别是新增一些灭失后重新建设的房屋,给拆违工作带来较大的信访维稳压力。
三是海上安全管理困难。霞关镇现有渔船224艘,渔业从业人员七千余人,其中外来人口约1700人,占比1/4,现今即将开渔,大量不同地区外来人口短时间集中涌入,人、货、物交流频繁,疫情防控压力陡增,再加之辖区内大小码头众多,均为开放式码头,且乡镇力量不足,海上生产安全形势严峻。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锚定“浙南首选黄金出海地”建设,努力打造发展模式更加丰富的镇域样板
围绕“苍南海上门户”这一战略定位,以建设现代渔业、加快建设海洋强镇为总体目标,深入谋划霞关港开发,大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渔港拓展区”,开拓临港产业发展腹地,加快霞关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夯实港航物流体系基础,力争成为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地、浙南海洋经济增长极。同时积极拓宽“海洋风情区”,以建设海洋旅游度假区为引领,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海鲜美食、水上运动等港区生活服务型与旅游度假型功能整合,加快联动绿能小镇开发,打造浙南高品质的黄金出海口。
(二)锚定“华东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努力打造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的镇域样板
深化旅游兴镇战略,以全域旅游、主客共享、文旅融合为方向,高质量推动滨海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城乡协调的共同富裕样板区。继续推进AAAAA级景区镇“精提升”工程,依托一级海港、六百年商埠文化古镇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滨海文旅特色城镇”建设。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红色南坪、滨海长沙等旅游资源,以168滨海观景公路串联起一处滨海金色沙滩、一处红色古村落、一座绿色发展城镇,全面推动“滨海休闲、海港度假、乡村农旅”等旅游产品,提升“千帆之港、浪漫霞关”的品牌知名度,推动霞关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著名的旅游海港。
(三)锚定“华东新能融合示范地”建设,努力打造生活品质更优更美的镇域样板
依托三澳核电项目建设带动,以优质普惠为方向,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度,努力打造核电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新典范。深化政企合作机制,大力度保障和改善社会服务,加快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统筹医疗资源配置,突出医养结合,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高标准完善和提高基层治理,探索核电治安管理新模式,谋划核电联调中心建设。深化“一支队伍管全部”改革,不断提高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形成共建共享的融“核”发展共同体。
四、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千亿核电投入。三澳核电项目作为地方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是苍南建设美丽南大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今后的五年,建议我县全力保障三澳核电项目建设,加大发展惠民、暖邻帮扶的力度,稳步推进政策清零工作,为核电项目按既定计划推进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加快霞关港口开发。霞关港作为苍南唯一的一级渔港,是苍南构建现代海洋经济的战略支点。建议要加快推进霞关渔港三期建设和谋划霞关港开发,依托南关岛建设10万吨级深水大港,大力发展海上交通,推进港航服务、港口物流建设,使之成为浙西南闽东北海上门户和对外开放重要枢纽。
三是加快苍泰高速建设。泰苍高速项目是我县完善“一环两纵、三横四通”交通格局的重要抓手,项目全线贯通后,再配合甬台温高速复线,将极大地提升霞关港的辐射能力,同时该高速还与168金色海岸带形成有效串联衔接,有利于沿海乡镇加速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浙南看一看、苍南第一站”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