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公开  > 乡村振兴

苍南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2022.10.12)

  • 发布日期:2022-12-19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农业农村局
  • 字体:[ ]


 

2018年以来,我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启动了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和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点,依托乡村带状整体规划、协同发展,吸引工商资本、各色人才和先进科技上山下乡,全面推动苍南乡村转型、升级加速打通我县“两山转化”通道,全力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顶层设计,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2018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我县根据中央、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精神,坚持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苍南样板。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七组”,抽调相关部门和乡镇人员组成乡村振兴办,开展常态化实体化办公。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是明确目标任务。立足苍南实际,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苍委发〔2018〕1号),系统性地提出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重要举措、重大工程,绘就了“一带十线百村”(即突出抓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高标准打造10条以上乡村振兴风景线,以及100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的战略蓝图。

三是狠抓工作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心工作写入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同时多次召开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会、示范带建设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2020年12月3日全市乡村振兴‘两带一园’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获得了原市委书记陈伟俊以及其他市、县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突出两大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推进载体。坚持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工作抓手,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新样板”。

编制了《浙江省苍南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2018-2022)》,高起点谋划了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在全市的创建标准上,进一步提出“水变清、地变净、白改黑、墙刷白、线拉直、平改坡、田园美、灯点亮、绿彩化”的 27字要求,全面打造苍南示范带形象。2018年至今,我县高标准建成世界矾都•休闲观光、桥莒瓷韵•生态旅游、马站•碧海金沙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总投资38.0834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03。示范带的建成加速我县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形成山区乡镇加速绿色崛起的新走廊,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二是塑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形象”。

围绕“十村标杆、百村联创”和“一带十线百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实施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培育、环境优美村创建和镇级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至今,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个,市级美丽乡村标杆乡镇5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9个、市级未来乡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12个,培育完成县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41个、环境优美村64个,354个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实施7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完成4个,创成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绿色发展指数不断攀升2022年计划推进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148个;未来乡村提升1个、新建4个未来乡村,培育5个,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创成 5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启动实施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保护利用1个村、完成1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一般村保护利用1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分理村14个,巩固提升90个。着手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和未来乡村打造,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新水平。

(三)推进五大振兴,强化乡村振兴发展支撑。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抓产业发展。坚持以“高效、生态、融合”为导向,推动我县4万亩番茄基地、2.5万亩茶叶基地、2万亩杨梅基地和1.1万亩的四季柚基地等“四个万亩”基地建设,率全省之先,推出了“苍农一品”这个全产业、全门类、全品种的县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强化农产品产销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平均溢价15%以上),目前共有96种产品纳入“苍农一品”产品体系,建成14个展示展销中心和市政府品牌专营店。聚焦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大渔寮景区提升工程、马站半山半岛旅游建设项目、马站滨海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马站现代农业蔬菜种苗繁育基地、苍南浙闽台水产城扩建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落地见效,引领和带动苍南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领域和时代。

二是抓村貌整治。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村貌整治工作,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不断改善乡村生态宜居环境。针对影响农村环境整洁的突出问题,实施清洁乡村“百日攻坚”,开展环境整治“六清行动”“看不见垃圾”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全面清理各类垃圾和卫生死角,开展“最脏村”、“最美村”评选,营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全面改造和提升农村风貌。

三是抓乡风文明。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礼让斑马线、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改变群众的不良习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18年,大量推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城乡文化客厅、图书馆和农村书屋的建设,提高群众的公共文化空间拥有量,引导群众少去教堂、多去礼堂,少参加宗教活动,多参加文体活动。

四是抓乡村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十招破十难”活动,不断强化村级组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广覆盖推进党建示范创建,通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完成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全县涉及366个村,建立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51个,完全融合率达67.55%,直接融合率达90.73%。切实推进德治、法治和自治的有机融合,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48个,县级民主法治村创建率100%。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提升干部清廉意识,规范村干部的小微权利使用,畅通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议事和监督渠道,进一步提升村居治理水平。

是抓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消薄工程,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消灭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居。实施产业扶贫、下山脱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步伐。创新开展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新举措,近年来全县累计实施财政扶贫资金“折股量化”项目60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总投入约4.06亿元,扶贫资金预计年均收益875多万元,带动 4300多低收入农户增收,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其中矾山福德湾、马站中魁村旅游总收入及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2019年1月份,苍南县莒溪镇溪东村折股量化项目得到了袁家军省长批示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县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但任务仍然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低,结构不合理,产品短缺与产品过剩同时并存,产业发展项目同质化严重,产品、市场同质竞争等现象突出。如全县主导农业主导产业番茄近4万亩、紫菜近6万亩,但效益较低,受市场波动较大农民盲目跟风,使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较大市场风险。

(二)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较弱。多数农业生产企业规模小,产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00多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2家,总产值在全县农业总量中占比较小。大部分的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大多为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低,组织架构也不规范,缺乏管理经验和品牌运作能力。

(三)财政资金支撑后劲不足。受疫情影响,近几年苍南县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加上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可用财力相对不足。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资金制约尤为明显。以2018年为例,苍南财政投入1.5亿元左右,用于两条示范带创建,明显感到压力,而之后几年的示范带创建工作,县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减少,到2021年财政预拨资金总共才2000万,严重制约了示范带项目的推进进度和基层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不顺畅。主要体现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农村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尚未有效盘活。优秀人才下乡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导向机制和支持措施。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配套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吸引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的“洼地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我县是一个农业农村大县,农村人口众多,三农基础总体比较薄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早日实现从农业农村大县到农业农村强县的转变,进一步夯实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农村基础。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乡村振兴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以示范带提升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抢抓苍南全域旅游发展及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的新机遇,为苍南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加大对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力度,定期组织研究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充分运用督查考核等手段,加强各部门和各行业的沟通协作,推动形成各级各界共同支持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工作。立足苍南乡村实际和资源禀赋,全力做好推进打造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的“三农”贡献。重磅打造共富乡镇▪未来乡村、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等十大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各项共富指标水平,对准“1+7+N”重点工作跑道,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县一策”,探索共富型典型做法,对准“1+5+n”重大改革跑道,聚焦破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新题,进一步集成突破低收入农户产业帮促、肥药两制改革试点、未来乡村建设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重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等一些重点工作,形成一些典型案例、典型经验、普遍意义的成果。

(三)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持续加大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力度。结合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投入予以重点支持,努力提高资金投入总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既要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充分调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