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县城西部教育崛起。11月25日,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和苍南县第四实验小学组建跨校教共体结对学校,在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行动之外,本次两校组团式师徒结对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今后,县实验三小三位骨干教师和县实验四小八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共进团队,共学共进,共同成长。
项目赋能,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思考。通过温州市郑银凤名师工作室第十一次活动巧搭平台,苍南县马站镇第一中学与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数学组开展了一次山海共研活动。在活动中,两所学校的教师通过微项目化学习课《我是隧道设计师》《“对折”的力量》的实践和点评,以及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林新新等两位老师带来的微项目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深入数学项目研究之旅。
浙江省特级教师、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郑银凤引用了弗朗西斯·苏在《数学的力量》一书中的金句为活动点睛,“我们应该给数学一些自由:知识的自由、探索的自由、理解的自由、想象的自由。”
基于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利用2022年温州市高中生物“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在苍南县灵溪中学(三禾高级中学),苍南中学团队三位老师以海拉癌细胞为单元情境,进行了试课展示,展现团队教学思路、逻辑和层层递进的优点。温州市名师袁从容、苍南县高中生物教研员李德梁等四位老师聚焦新课程新教材作业设计,启发多样化、多变化、生活式、项目式作业为教学减负提质,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真实情境中,获得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省特级教师郭吉成、张卫其名师团送教下乡暨矾山镇小学教育集团等四校教学联谊活动顺利举行,通过名师团与四校教师的课程展示,学生通过“寻爱之旅”“读书的三重境界”等学习,穿越千年想象边关日月,读通诗句、吟出诗意、诵出诗情。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创新读书交流会等丰富的方式,启发教师形成学习任务群,并在实际教学中转化运用。
相约云端,三校携手。苍南县钱库镇第一中学、望里中学、钱库镇仙居学校三所学校的教共体同步连线,在《物体的内能》《用字母表示数》等互动课堂上,三校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下的课堂转型,体验了同步学习的快乐。
追风赶月未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苍南县矾山镇第一中学回顾了与杭州朝晖中学七个月跨地区教共体活动,依托费颖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拱墅区运河特级教师刘粉莉工作室的落户,该校14位教师分别成为两大工作室的成员,在每月一次的研讨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和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青春期教育、手机管理、双减背景下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再不是难题。
跨越山海,只为同唱一首歌。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在11月初,组织学生远赴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游学。从“云连线”到线下“手拉手”,与胜蓝合唱团的小歌手们开心唱起同一首歌,孩子们更直接地体验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胜蓝文化,创意纸绳、共享奔跑,传递情谊,共研共学,在跨地区的教共体结对交流中,师生“同频共振”,唱响唱好“教育共富”之歌。
苍南县沿浦镇小学迎来了“求沿”教师交流会,杭州求知小学张裕文和陆郑霄两位老师带来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内容连接,逐层引导,关注技能的高效课堂。在最真实的课程学习体验中,学校的师生得到了共同成长。
“研”途有你,携手同行。苍南县灵溪镇渡龙学校与杭州十四中附校的线下教研活动中,结合两节研讨课,杭州十四中的专家提炼出“任务群”的概念,深入浅出地引导老师们如何创设任务链?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画面的链接,产生“群”的意识,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倾力打造素养课堂。
研无止境,教研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多形式合作的教研弥补了区域教育教学不均衡,尤其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教共体为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贡献了极大力量。截至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共体87所实现了全覆盖,已开设同步课堂10737节,名列全省第4位,教师网络研修2414次,结对校数量居全省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