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26县的跨越式发展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应有之义,山区26县的土地面积约占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台州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崔凤军就明确指出:“26个山区县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都是‘弱势群体’,但在服务业经济、消费经济、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其后发优势明显。山地资源富集度高,旅游吸引力强,是浙江大花园、共富新天地。依托‘山海协作’政策,发展旅游大有作为。”而文化与旅游两者的融合发展既实现了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也为旅游产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要抓手,其行业特殊性不仅契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对于推动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更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苍南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苍南作为山区26县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山海风貌,文旅资源十分丰富。2021年1-10月份,苍南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318.91万人次,同比增长3.38%;旅游总收入145.08亿元,同比增长10.09%。以获批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试点县为契机,苍南县强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化进景区”标准建设,不断推动文旅融合深化发展,努力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格局。具体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顶层设计上,率先编制完成《苍南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文化旅游融合三年行动方案》,以“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为主攻点,发布全省首个“文化进景区”行业标准,积极谋划文旅项目。在今年全省一季度文旅投资项目成绩单中,苍南的项目投资综合评价指数排在全省前三十,体现了山区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在项目打造上,着重包装推出苍南黄金海岸游、桥莒瓷韵生态游、矾山研学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为创建“文旅融合精品景区”,苍南深度解码“矾文化基因”,将矾山镇福德湾景区以及五号车间集散中心作为文旅融合试点单位,全方位融合工矿遗址、矿硐、古村、古道、非遗、红色等文化元素,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方案。
在活动举措上,大力推进“文化进景区”行动,组织了渔鼓、提线木偶、布袋戏等非遗项目进入碗窑、福德湾、炎亭等景区展演,并在福德湾景区打造了“非遗一条街”。同时坚持开展“以节促旅”,在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举办“瓷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蒲城“拔五更”等文旅融合节庆,全面提升游客文化体验感。
在资金投入上,积极发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首创将“文化众筹”理念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先后孕育出半书房、城市文化客厅、抢红文化驿站、“雁过藻溪”文化客厅等金字招牌,并在重要景区植入“旅友书吧”、“景区半书房”等阅读体验载体,打造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旅阵地,展现“书香苍南”的山海旅途。
在保护发掘上,矾山矾矿遗址、蒲壮所城、金乡卫城、碗窑古村落、桥墩矴步头谢氏民居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先后得到修缮。“文物+”“博物馆+”等保护利用新模式也初步在矾山、碗窑及部分名人故居取得成功。海防、制瓷、炼矾三大体系及黄金海岸线沿线文物资源研究、提炼工作稳步推进,苍南精神和苍南价值逐步构建。
当然,即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当前苍南文旅仍然存在着融合进程较慢、体制机制不健全、复合人才紧缺、市场营销策略落后等问题,未来还需以理念创新、机制整合、宣传推介推动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升级发展。
二、以文旅融合助推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一)不断创新理念,深化融合发展
推进文旅融合,必须要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理念。要深入开展文旅资源普查,着重挖掘、研究、阐释苍南优质文化元素,提炼其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遴选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的矾矿文化、抗倭文化等文化标识重点加以培育,形成文化标识建设的工作链条;要深化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谋划开发特色文旅品牌,如“三个600年”的文旅苍南旅游线、世界矾都国家矿山公园、全国首个核能主体旅游地等,实现文化旅游项目与其他各类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统筹规划、同步建设;要深耕文旅企业战略合作,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强与文旅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引导监管,扶持非遗文创产品提升,做好文旅惠企政策“直通车”工作,在疫情影响下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二)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管理融合
推进文旅融合,一是要完善联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与农业、国土、交通、宣传等各部门的互动合作和联动协调,理顺工作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加快推进进程。二是要注重规划引领,依托《苍南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旅游融合三年行动方案》,统筹考虑苍南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资源条件、市场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探索建立规划评估机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要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机制,鼓励居民、乡贤、本地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参与到文旅融合进程中,优化资金引进机制,规范合作形式,明确收益分享机制,始终保护好村民和文旅产业主体的利益。四是要建设专业的管理团队,一方面以优厚的条件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和文旅人才,另一方面以联合培养的模式挖掘和培育本地优秀人才。
(三)强化宣传推介,打造文化品牌
推进文旅融合,规划是基础,项目是支撑,营销是关键。在信息时代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信息化营销,才能让更多的潜在游客感知到苍南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和魅力。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短视频新媒体,拍摄vlog类、美食类、攻略类、科普类等凸显苍南本地的文化特色的视频,在抖音、微博、微信投放,吸引外来游客;另一方面要打造文旅营销平台,建立官方社交账号进行宣传,策划文旅创作创意活动,聚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募集社会力量和行业力量,征集和打造苍南主题IP和特色IP,以IP为基点建立苍南文旅阵地,打响苍南文旅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