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93/2021-40503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霞关镇
生成日期 2021-03-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霞关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霞关镇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1-06-30
  • 浏览次数:
  • 来源:霞关镇
  • 字体:[ ]

各村居,各科室、部门单位:

为扎实推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经镇政府研究,特制定《霞关镇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霞关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5日

 

 

抄送:

霞关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21年3月15日印发

霞关镇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指南〉的通知》(浙旅规划〔2017〕88号)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认定办法〉的通知》(浙文旅资源〔2019〕9号)精神,结合霞关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霞关城区为载体,以“滨海绿能”为核心内涵,对照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标准要求,通过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滨海绿能旅游小镇品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滨海绿能旅游小镇达到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标准,确保2021年底成功创建浙江省第五批旅游风情小镇。

二、实施步骤

(一)方案制定阶段(2021年3月—2021年4月):按照“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地域风情丰富多彩、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完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4月—2021年8月):按照创建规划,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基本完成规划保护、风情体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综合保障等5大方面的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备。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8月至2021年9月):对照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标准,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各类软硬件设施达到创建标准。

(四)准备验收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做好台账整理等工作,上报省文化和旅游厅考核验收。

三、主要任务

对照《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评定细则评分表》,滨海绿能旅游小镇创建浙江省第五批旅游风情小镇的总目标是:规划保护、风情体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综合保障总体得分在560分以上;游客与居民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一)培育可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业态

1、住宿方面。打造类型丰富的住宿设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将隐里悟里、观海澍、福珑岱、半书房在山腰文化民宿、千禧民宿、万霞民宿等提升创建为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将三星、南坪、瑶洞等传统民居打造为具有特色风格的乡村精品特色民宿群;提升打造新涵宾馆、海景宾馆、心怡招待所等经济型乡村客栈。

2、餐饮方面。提高餐饮服务规范化水平,发展特色餐饮品牌。提升霞关半岛宾馆、霞关宾馆等2家酒店为绿色饭店,形成能提供中餐、自助餐、商务餐、盒餐、团队餐的多元化餐饮类型。结合霞关本地饮食文化特色,开发“霞关海味八大碗”系列,规范发展霞关鱼丸、海苔饼、海鲜灯盏糕、霞关鸳鸯饼等特色小吃。开展餐饮食品卫生检查执法行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等有关法规和标准。全面提升现有餐饮场所的就餐环境,创建至少10家卫生环境良好的就餐地点(其中5个单体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3、休闲方面。重点打造滨海风情街、滨海金沙滩、霞关老街、0.618海洋文化创意空间和霞关荔枝公园,加快老街打造建设,提升西巷廿十一号茶书吧、霞关文化客厅等传统民俗休闲空间;种植仙岩高山旱稻、大垅生态农场等观光农业和澄海四季柚、南坪樱桃、霞关荔枝、大垅甜橘柚等采摘农业。

4、购物方面。打造一条独具滨海特色的金沙路购物街区,打造霞关游客中心和苍农一品展销馆为便捷式的现代旅游集中购物场所。包装打造滨海风情主题明信片、船模工艺品、贝壳、霞关鱼丸、虾皮、紫菜、鱼干等至少10种以上具有霞关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

5、娱乐方面。打造智慧海鲜城建设、霞关文化中心、0.618海洋文化创意空间等多元化的休闲娱乐区;组建乡村合唱团、乡村艺术团、乡村民乐团、乡村书画室、乡村摄影社、乡村文学社等,开展常态化演艺;实施夜间灯光亮化景观工程,精心设计观光线路,组合形成成熟的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和多日游线路。

6、旅行社方面。对接交运国旅等3家以上旅行社或地接社,培育3名及以上专业导游,满足风情小镇创建需求。

(二)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资源

1、景观展示与体验方面。挖掘培育一定数量的景观资源,围绕主题风情开发利用;以浙江省首批AAAAA级景区镇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三星、新林、长沙、澄海等A级景区村庄创建工作,使优美的城镇和乡村空间景观相协调;保护展示霞关老街建筑文化和澄海陈良底、南坪陶厝古民居的地方特色建筑风格,利用海滨路室外灯光、美人岛灯光和海滨东路海鲜美食街,打造小镇夜间室外文化和休闲项目。

2、人文展示与体验方面。重点提炼“600年海洋商贸”文化内涵,挖掘小镇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名人、乡贤、乡绅事迹,引进当代文艺青年、艺术家、文化创客成立工作室。加快推进0.618海洋文化创意空间项目建设,做好周末文化公益活动。持续做好“妈祖信俗”、“继光饼制作技艺”和“苍南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形象展示与体验方面。加强霞关老街、南坪张氏家庙、松涛墓、浙闽界碑、北关岛摩崖石刻、古烟墩遗址、南坪革命纪念馆、三星大宫等古建筑的保护保存力度,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害。

4、民俗文化方面。创建场馆展示、农家展示、生产展示区,依托农业采摘发展农事体验项目,培育四季柚、樱桃、荔枝等旅游采摘项目;积极举办苍南霞关妈祖文化节和库下郭圣王信俗等特色民俗活动。

(三)构建较为完整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交通服务方面。在沈海高速复线公路上设置有清晰路牌指示,在马站高速出口、距离小镇10公里和5公里处设置有路牌指示;做好168黄金海岸线三澳至瑶洞段四好农村路收尾建设,加快推进228国道核电连接线建设进度,完善进出便捷的交通设施,打造瑶洞至长沙滨海栈道等游步慢行道。

2、公共设施服务方面。结合霞关车站和滨海广场建设,完善霞关镇游客中心提升改造建设,配有咨询、购物、休闲、展示、资料、投诉及慢行系统交通工具服务区等,配备停车位200个以上车位(含大客车车位),制作好小镇导游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导览图等旅游标识系统,规范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在长沙村村民中心创建AAA级厕所,南坪村生态停车场、三星村党建文化广场、新林村生态停车场创建AA级厕所,霞关车站、瑶洞村生态停车场创建A级公共厕所。在金沙路和海滨路等购物街区增加不少于2公里以上盲道,并在霞关车站、滨海广场等区域设置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发展培育乡村精品酒店,文化特色酒店、绿色酒店、星级酒店和民宿等5种类型的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结合当地特色做好旅游+农业、工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等社会访问点项目10个以上,并有体现地域文化与时尚生活相结合的休闲场所或产品。

3、信息化服务方面。加强提升霞关镇现有免费无线WiFi的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增加进入城区的欢迎短信和APP咨询服务(内含投诉监督电话号码),建立3个以上二维码电子导览和语音解说服务景点。

(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空间环境方面。通过开展“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和森林城镇创建,使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边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段绿化建成彩色林相,实现“四边三化”基本目标;加强河道督查管理和城区生活污水治理,使全镇实现“五水共治、河长制、污水零直排区”基本目标;有效提升空气质量,大气、噪声、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标准。

2、人居环境方面。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居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使城乡建设与滨海绿能旅游小镇风格相协调;完成金沙路和滨海路“上改下、白改黑”项目建设,电力、通信等公共设施满足生产生活、旅游服务需求,全面提升城镇整体品味;完善公共保洁制度,加强保洁工作管理,全面清理城乡卫生死角,杜绝乱堆乱放现象;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污水纳管及处理率达到60%以上,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75%以上。配备消防、防洪排涝等防灾设施,建立相应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并有记录。有凸显小镇地域基因的文化元素,利用当地历史文人雅士、名人、乡贤事迹,引进当代文艺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客成立工作室,做好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写生基地艺术辐射效应;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建立良好的民风民俗,文明经营,游客与原住民和谐相处。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

1、文化和旅游安全保障方面。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服务管理制度、安全保护制度、特殊人群安全保障制度、治安消防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考核和奖惩制度等;明确文化和旅游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社会治安管理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人员等专人负责;制定应急预案,每年进行至少2次培训或演练;对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合理、清晰、明确的安全警示标识;在停车场、主要游览区域和危险地段,设置24小时监控设备并正常使用。结合霞关中心卫生院地理位置,合理配备医疗急救设备设施及医务人员。

2、文化和旅游质量保障方面。设置文化和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制定投诉处理、质量监督、质量奖惩、质量评估等制度,建立文化和旅游统计制度,配备专门文化和旅游统计人员,统计信息系统与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联网,并及时上报文化和旅游相关统计数据;合理设置意见簿(卡、箱),并明确标示投诉监督电话号码,12小时内及时处理投诉并做到有投诉必复和投诉档案记录完整;文化和旅游诚信经营户依法诚信经营达到95%以上;小镇内从业人员和居民旅游素质培训年人均参培次数不少于3次,且有完整的人员、内容、方式和聘请老师等多种记录。

四、综合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强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县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以霞关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霞关镇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由镇纪委、镇人大、党政综合办公室(财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宣传)、综合信息指挥室(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城镇综合管理中心、县公安局霞关派出所、马站交警中队、县司法局马站司法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站管理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马站管理所,县水利局马站管理所、县交通运输局马站运管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马站执法中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做好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的申报建设、保护管理和运营工作。

(二)争取政策保障。用好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生态保护、渔港建设、道路交通和省文化和旅游补助及贴息专项资金等各方面政策,积极向省、市、县政府争取创建项目及资金,用于支持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各有关部门派出基础站所要加强工作指导,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并积极做好同县级、市级、省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对接。鼓励支持与各大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战略合作,开发建设小镇相关业态,引导浙商、央企、民企等各类资本参与小镇项目投资。争取上级采用划拨方式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公共停车场、旅游公厕等与小镇建设配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提供土地利用支持。

(三)狠抓工作落实。霞关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小组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总结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对照创建标准和条块工作年度任务,按照相关职责,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