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一区五城”
二、发布时间
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16:30
三、发布地点
龙湾区红色革命教育馆
四、发布人
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温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周一富
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常委、龙湾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吴昌亮
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晓春
五、主持人
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陈靓秋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温州市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龙湾专场。龙湾濒临东海,背靠大罗山,历史悠久,文脉深远。属地内有46个革命根据地村,进入新时代,龙湾创成国家自创区核心区、国家高新区。今天,我们将发布会现场设在龙湾红色革命教育馆,邀请到龙湾区委书记、温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昌亮,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春,请他们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一区五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我们先请周书记作介绍。
龙湾区委书记、温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一富: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大家好!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龙湾的情况。首先,我代表龙湾区委区政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龙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龙湾濒临东海、背靠大罗山,人杰地灵、文化深厚,1984年,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应运而生,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如今,龙湾是国家自创区核心区、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所在地,也是温州向东面海发展的主战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主城区,是了解温州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的典型样本。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龙湾地区的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浴血奋战,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早在1924年12月,浙南首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在城区信河街侯衙巷新民小学成立,早期成员只有48人,其中便有祖籍海滨蟾钟的李振声、李日芳和永中新城人王怀玉。1927年5月,东岙村党支部(今海城街道东溪村)成立,龙湾境内有了第一个革命的火种,自此拉开了长达数年的艰苦斗争。1938年6月,省委书记刘英来到天柱寺秘密观察地形,指导永强党的组织发展,同年11月成立了永统环中心支部,并积极开展革命事业。1959年10月,永强公社党委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建成的白水电站正式发电,期间“战美人瀑、建发电站”的永电精神广为流传,在1961年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各地放映,永强公社也荣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的国务院奖状。这些都是龙湾地区在革命、建设年代的奋斗缩影。根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和建设事业中牺牲的龙湾革命烈士有41人之多,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龙湾的当下和未来,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100年来,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广大龙湾地区的儿女高举旗帜、奋勇向前,不断上演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凝聚起龙湾昂然向上的磅礴力量。建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湾飞速发展、高歌猛进,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山海传奇”。这里,诞生了温州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和全国首家民营外贸公司——瓯海登山鞋厂、温州唯一跻身“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青山控股集团。区本级生产总值由1984年建区时的2351万元跃升到去年的467.67亿元,增长1989倍;常住人口从不到8万到超过5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到63938元、40281元,居全市前列。进入新时代,龙湾大地正在发生更多可喜的变化,续写着龙湾腾飞的精彩篇章。
阔步新时代,龙湾紧抓经济转型,打响“浙南科创看龙湾”品牌。龙湾是工业大区,拥有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阀门城等8张国字号金名片,传统产业在一段时间里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新经济、新市场的变化,传统产业受到了挑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迭代更新迫在眉睫。我们聚焦平台提能级。积极融入全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全市“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布局,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在最新的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我区位列全省前6位、蝉联全市第1,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科技大市场试点区、省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2020年首次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国家高新区排名成功迈进全国前50%,坚定扛起了“温州科创看龙湾”的责任担当。我们大抓项目增动力。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浙南科技城核心区块基本成型,中国眼谷、浙南云谷、创新创业新天地等旗舰平台先后建成运营;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12家高能级科创平台陆续挂牌。今年上半年,签约总投资超100亿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超300亿、达产后年产值约千亿、全市最大单体制造业项目——瑞浦新能源产业基地落地龙湾。我们优待人才促创新。我们以最优的政策和服务招引人才,着力打造浙南人才高地。目前,区内集聚院士专家工作站12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海内外领军人才75名,高端人才总数居全市首位。
阔步新时代,龙湾紧抓城市转型,打响“未来城区看龙湾”品牌。曾几何时,龙湾的城中村比比皆是,是温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现在的龙湾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区域面积由61.4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11.9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91%。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拆整建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形态重塑,大刀阔斧开展城中村改造,累计实施59个城中村整村(区块)和24个旧工业区拆迁改造,腾出土地超1.45万亩,开工建设安置房项目34个、24812套,竣工验收28个、11335套,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区”,着力破除“半城市化”现象。我们开拓创新建设“未来城区”,城区品牌全面打响。以未来视角、国际视野给龙湾城区未来发展作了一个科学定位,全力实现龙湾城区跨越式发展目标。按照“抓点、连线、成面、构体”四步走战略,全力推动未来社区建设,富春社区、南洋社区先后入选省级未来社区试点,相关案例入选浙江发改“未来社区最佳实践”,是全市唯一入选省政府未来社区建设督查激励名单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我们率全省之先建设“未来城区”,今年5月份龙湾作为全省唯一的行政区入选省2021年未来社区全域类创建名单。接下来至2035年,我们将布局12个未来社区、15个未来园区、8个未来街区、10个未来乡村,实施全域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努力实现城乡发展互促共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全力打造温州最佳居住地、工作地、旅游地,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我们持之以恒强化交通建设,枢纽地位愈发明显。龙湾是温州唯一集空港、海港、陆港于一体的城区,历来是温州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们坚定承接温州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交通建设“3311”工程,甬台温高速、甬台温沈海高速复线等横穿境内,机场大道、瓯海大道贯穿东西,市域铁路S1、S2线在这里交汇。建成投用T2航站楼,龙湾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1200万人次、地市级仅次于三亚。温州东部交通枢纽、温州高铁东站、杭温高铁、温福高铁、S2线、M2线、金丽温高速东延等加快推进,假以时日,龙湾将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海西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阔步新时代,龙湾紧抓社会转型,打响“共同富裕看龙湾”品牌。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强村富民、绿色发展相统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共同富裕县域发展新路径。我们注重民生补短板,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品质教育·学在龙湾”战略,与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建成投用学校20所,创成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着力提高健康龙湾水平,温医大附二医龙湾院区、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康复医院建成投用,落地35个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创成全国健康促进区;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成投用,省级体育强区创建通过复评,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41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通过验收,群众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我们持续保持75%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实现了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居家养老中心、村文化礼堂等民生服务全覆盖。我们稳住就业基本盘,群众收入节节攀升。把就业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抓好居民就业、乡村振兴等工作,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火起来。近年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人均GDP走在全省前列;2020年辖区所有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分别是63938元、40281元,收入比1.58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温州最小,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了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我们重视群众获得感,加快建设幸福家园。龙湾风光秀丽、风景优美,生态的底子很好。这些年,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域推进环境整治,全面完成195个劣Ⅴ类水体剿劣销号,五夺省治水工作最高荣誉“大禹鼎”,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获评省级分类工作优秀区。建成瑶溪休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心区慢行系统等工程,新增城区绿地259.9公顷、游园18个、绿道38.9公里,城乡更加生态宜居。我们加快数字化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更加智慧、安全、韧性的幸福城区正在逐步成型。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百年正风华,奋斗写春秋!立足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扣温州“五城五高地”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未来城区”,全力打造浙南科创新城、温州产业新城、东部枢纽新城、国际开放新城、滨海幸福新城,努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龙湾样板。
主持人:谢谢周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温州电视台记者:党史学习教育是今年建党100周年的龙头工程、牵引主线,龙湾作为温州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如何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教新篇章?
龙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春:我们党走过的这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重要篇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组成了属于全体国民的共同记忆。读懂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百年史,应该是每个龙湾人的自觉。为此,我们重点上好“三门课”,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一是挖掘本土资源,上好“特色课”。提炼红色资源,突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凸显党史学习教育“龙湾味道”,并联合相关媒体开展“百年风华 龙腾瓯越”大型融媒体寻访,总结鲜活经验,凝聚龙湾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抓住“关键少数”,确定每月10日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固定学习日,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开展“跟着总书记的足迹学党史”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4次到龙湾来的考察点打造成一条精品研学线路,作为现场学教的重要场所。打造学教阵地,在永兴绿色田园里打造了一条“红飘带”,我们现在所在的龙湾革命教育馆,就是这条“红飘带”上最闪亮的一颗星,这是龙湾第一家革命教育馆,附近有萼芳陈府庙、五溪瞭望哨所等红色遗址,这里将成为我们重温艰辛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此外,我们还提升一批红色阵地,打造一批“文化企航”企业学党史基地,布置等一批“红色影院”,欢迎市民朋友来我们龙湾的红色阵地参观学习,接受精神洗礼。
二是突出分众宣讲,上好“理论课”。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分层分类开展基层宣讲。针对机关党员,我们将学党史学习纳入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区各单位每日在党员学习群推送学习资料,做到机关党员“天天学党史,月月有目标”。针对企业党员,组建非公企业“书记宣讲团”,选拔优秀青年担任“车间政委”,进车间、班组宣传党史。针对农村党员,邀请乡贤用“土话”“白话”“实话”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引导广大群众学习党史。针对青少年,邀请他们拍摄“红色故事少年说”“青年讲党史”等宣讲视频,在“花young·青春直播间”轮流当主播,从“粉丝”转变为“讲师”。另外,我们还组建了“老兵宣讲团”“党外代表宣讲团”“外语宣讲小分队”等宣讲队伍,开展特色宣讲。
三是聚焦成果转化,上好“实践课”。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再启新程、开创未来。学史的过程,不仅要听“故事”,更要亲身实践。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在省“三服务”小管家平台共录入服务事项1909个,已办结1893个,化解率99.16%。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实践活动。在服务群众方面,全面实施“民生设施夯基”行动,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奥体中心二期主体育场等民生工程建设。在“妇女节”“劳动节”“全国助残日”“儿童节”等节点,开展特定群体走访、慰问活动,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在服务企业方面,持续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两个健康”等活动,及时兑现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今年已拨付各类奖补资金超6500万元。在服务基层方面,依托“双组双促”活动,领导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整治文山会海”“村(社)减负增效”等活动,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工作中。
浙江日报记者: “十四五”期间,龙湾提出要打造“一区五城”。我们想请周书记具体为我们介绍下什么是“一区五城”,同时,龙湾将怎样推进“一区五城”建设?
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 “一区五城”是龙湾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以未来视角、国际视野科学定位,提出契合龙湾实际、彰显自身特色、实现跨越发展的“十四五”目标。所谓“一区”即加快建设“未来城区”,“五城”即全力打造浙南科创新城、温州产业新城、东部枢纽新城、国际开放新城、滨海幸福新城。
“一区”是主路径,是总的目标,是实际工作中总揽全局的总抓手。5月底,龙湾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行政区成功入选省2021年未来社区全域类创建名单,6月初,我们即发布了全省首个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三化三地五图景”的总体架构,即坚持人本化、生态化、智慧化,着力构建魅力龙湾、绿色龙湾、智治龙湾、科创龙湾、枢纽龙湾等五大新图景,打造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瓯越风格、龙湾特质的未来生活地、工作地、旅游地。
“五城”是五个坐标系,是分项目标,是实现总目标充分且必要的条件。为此,我们重点通过打造“五个新城”这些分项目标加速产城人相融合、科技文化生态相融通的“未来城区”建设。
一、浙南科创新城是最大动力。龙湾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温州国家高新区、浙南科技城所在地,在浙南独此一家。我们将坚定扛起温州创新发展的先锋大旗,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一区一廊一城一会一室”创新大格局,把龙湾建设成为浙南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温州产业新城是最优支撑。坚持改造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并举,谋划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新优势,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温州最具活力的产业新兴增长极。
三、东部枢纽新城是最实基础。龙湾是温州唯一空港、陆港、海港齐备的城区。我们将围绕空铁一体化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加快构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真正打造“未来交通”。
四、国际开放新城是最广延伸。以构建“国际友好型城区”为目标,主动融入东盟RCEP、一带一路等倡议,充分利用温商网络、跨国企业等优势,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构建全方位改革开放新格局。
五、滨海幸福新城是最美内涵。龙湾依山傍海临江,气候适宜、交通方便、文化深厚,非常适合居住、创业和旅游。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最佳居住地、工作地、旅游地,始终从群众身边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解决好实际问题,全力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均衡、优质提升,社会管理和谐智治、整体向上,让龙湾成为幸福温暖的家园。
温州商报记者:今年6月初,龙湾率全省之先谋划并出台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请问龙湾将如何保障这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昌亮: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是“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的宣言书,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保障:
一是用务实之措。可以说,我们集中全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未来城区建设。清单化落实《行动方案》,围绕五大未来新图景创新方向,明确50条具体任务举措,形成百个项目抓手,协同推进未来社区、未来园区、未来街区、未来乡村四个标志性平台建设,总投资达到2241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总投资约1199亿元。2021年,计划安排未来城区五大工程和标志性平台项目共68个,当年计划投资123亿元。同时,我们还计划重点搭建未来城区CIM平台、未来城区国有运营平台两个平台,特别是通过国有运营平台,积极探索精细化、科学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力争实现未来城区可持续、数智化运营。
二是行创新之举。我们突出规划建设一体化,在实施单元全面开工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规划单元,做到同步推进。如规划单元280米超高层地块(云上智城)与富春社区联动打造,谋划将空港东部交通枢纽打造“温州智眼”综合门户地标,成为具有龙湾辨识度的“未来城区”标志性成果。突出政策赋能特色化,争取省未来社区建设基金支持龙湾全域未来社区创建,探索未来社区场景空间资产融资证券化等省级政策支持,争取市级老旧小区改造财政补助资金,优先支持未来城区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区级“金六条”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三是集民意之需。未来城区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未来社区则是未来城区的基底,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基本单元。我们的富春社区项目多轮次多渠道征集原住民意见,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打造“让居民来做主”的民生工程。《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提交区“两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全区面上共谋共建共享的最大认同。在接下来的未来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继续坚持以民为本,充分听取民意,做到场景设计和群众愿景深度融合,运用网络等各个渠道,充分听取居民、网友、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把群众智慧吸收到未来社区建设中,让群众参与到未来社区建设中,让群众更早的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鹿城融媒体中心记者:龙湾作为全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核心地带,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请问龙湾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思考?
龙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昌亮:近年来,龙湾区(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以聚焦“两区一廊一城”、瞄准“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和“三大会战”抓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向纵深,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温州高新区排名提升至第80位,达到历史新高。我们龙湾区在最新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中连续位列全省前6位、蝉联全市第1位,并首次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叫响了“温州科创看龙湾”的口号。我们主要有4方面做法:
(一)聚焦科创平台建设,实现创新能级跨越。以浙南科创新城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自创区“八大专项行动”、科创走廊“三大会战”、高新区“一区多园”融合、浙南科技城建设等工作。创新平台方面,瓯江实验室已挂牌运营,中科大温州研究院、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孵化平台方面,疫情期间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双创载体抗疫复工专项政策,目前共有省级及以上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5家。
(二)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发展高新产业。我们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新产业培育计划,建成全球首家眼健康科创园区“中国眼谷”,并获批浙江省眼视光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百城百园”项目等,创成了全市首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落地瑞浦新能源产业基地、大唐5G、天心天思、北斗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磅项目。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1.4%,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基本实现翻番。
(三)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构筑科创企业森林。深入落实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分别达到213家、1119家。率全市之先出台新经济企业培育办法,2019年以来累计认定雏鹰企7家、瞪羚企业13家。推进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建设,集聚各类创投基金41支、38.5亿元。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力度,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2.8%,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增长超1个百分点。
(四)聚焦创新生态优化,健全优质服务链条。先后出台科技创新“新十条”、自创区“金十一条”等一揽子创新政策,形成“5+X”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激发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平台活力,常态化组织开展高能级平台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打好人才“净流入”提升战,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引入高端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产业人才等各类人才,2020年新增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93名。
中国网记者: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使命,龙湾将通过哪些举措,打造共同富裕龙湾样本?
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央赋予浙江从省域先行到全国探路的使命担当。作为浙江的一分子,龙湾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以敢闯敢试、探路先行的鲜明态度,强化举措,努力在现代化先行中展示龙湾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本。一是打造经济发展创新驱动、量质齐升的龙湾样板。坚持大抓旗舰平台,加快建设中国眼谷特色小镇、世界青年科学家产业城等标杆性产业平台,做大做强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发展的“塔尖重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推动优势产业向百亿、千亿级集群进军。二是打造居民收入持续提升、结构合理的龙湾样板。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三是打造公共服务全面提质、普惠共享的龙湾样板。着力推动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办好教育、医疗、居家养老等各类民生实事,打造更高水平的“学在龙湾”“健康龙湾”“幸福龙湾”。四是打造城乡区域互促共进、均衡协调的龙湾样板。依托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全面打好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组合拳,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率先实现突破。五是打造精神文化自信自强、丰富多彩的龙湾样板。构建龙湾特色的红色精神谱系,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打响古堡、名人、民俗、书法等四大文化品牌。六是打造生态环境绿色秀美、集约低碳的龙湾样板。高标准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持续深化全域环境综合整治,让全域美丽成为龙湾城市建设的鲜明特征。七是打造社会治理共治共享、和睦和谐的龙湾样板。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龙湾、平安龙湾,形成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的现代化社会。
主持人:提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