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累:乐做“麦田守望者”

  • 发布日期:2021-05-27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职称)、省师德楷模、市名班主任、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省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出版个人教育专著《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参与省市级课题7项、参编教材6部……“我喜欢教语文,喜欢当班主任,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会给我带来不同感受,教育让我非常有成就感。”面对诸多荣誉,梁世累总是轻描淡写,用一句简简单单的喜欢诠释了自己的初心。

“我的朋友都说我是老年人,没有娱乐活动,只知道阅读学习。”采访中,梁世累开着玩笑,手边是一摞课题研究材料。从19岁当上语文老师,到如今成为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梁世累把22年的青春都挥洒在三尺讲台。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他的事业追求。

在梁世累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精灵,是一块块等待发现和开发的璞玉;在他的心里,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老师应该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22年的教学生涯,梁世累长期担任班主任,温暖一直是他德育工作中的核心词汇。他总是因材施教,给特殊的孩子特殊的爱。为读写障碍的学生,进行一个人的期末“口试”;为患小儿麻痹症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方便出入;为听力障碍的困难学生,四处奔走,帮忙申请安装人工耳蜗……这样的温暖故事常常在梁世累的班级里发生,也都被记录在他出版的教育专著《献给孩子们的103个吻》中。

谈及与学生相处的“独门秘籍”,梁世累说,和孩子们在一起,需要老师拥有儿童视角和人本思维,只有站在尊重、平等的同一角度,相处沟通才能谐振,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始。

“孩子的成绩参差不齐,尤其需要老师花些心思,想办法在不伤孩子自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多年来,梁世累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成绩相对靠后的学生群体,会想方设法用各种方式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业成绩,并挖掘他们的潜能特长。正因如此,他经常被师生们戏称为“后进生”的“救火队员”。曾经,他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互帮互助”行动,并在学生家长身上下功夫,线上线下联系家长,建立沟通桥梁。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从来不会直言孩子成绩,而是从纵向作比较,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循序渐进,提升自信心。

“老师对我特别关心,每次上课都会问我懂不懂,不懂的话下课就会辅导我,就像我的亲哥哥一样。”“梁老师很关心我们的集体,我会永远记得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在学生们真诚的话语中,梁世累的温情付出也收获着动人的回馈。

“一枝独秀不是春”,梁世累在修炼自我同时,近年来在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更是尽心尽力,先后担任省市县级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和指导师、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导师、县班队课比赛导师及评委等。他说,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现在就应该把能力反馈给学校,反馈给社会,这是一种接力,一种引导。他的同事杨敬来告诉记者,梁世累对学生不仅有耐心、爱心,还有慧心,他的班级管理能力非常突出,可以说辐射了整个学校乃至全县,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正如梁世累所说,学校就是他的天地,班级就是他的麦田,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为师者的全部价值,20多年来,虽然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静静欣赏学生渐渐成长、渐渐走远的背影,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