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17/2021-53223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 发布机构 苍南县卫健局
生成日期 2021-12-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苍南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87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布日期:2021-12-27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卫健局
  • 字体:[ ]

苍卫便函〔2021〕20号

侯华美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 “关于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提案,县政府已交由我单位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现状及成绩

(一)强化并提升疫情防控基础能力。

一是发挥预检分诊“哨点”作用。目前苍南县四家县级医院(包括县妇保院)均已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正常开展对发热病人的日常诊治工作,18家中心卫生院也已完成发热诊室的建设工作,能较好地发挥发热预检分诊“哨点”作用,实现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从2020年2月7日至2021年6月23日,苍南县累计排查发热病人66750人,其中确诊新冠肺炎并痊愈出院9人、无症状感染者1人、排除66740人,全县已连续49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二是实施重点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苍南县目前已经具备全员检测能力,共有核酸检测机构4家,检测人员57人,核酸采样人员1246人,达到18个乡镇全覆盖,4家核酸检测机构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6.4万份/日。全县设置采样场所47个,采样组160组,已研发全员核酸检测系统,并配备相应的手提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扫码枪和采样转运箱等设备物资,共投入经费130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7万份/日,实现完成5-7日天完成全县85万人的全员检测能力。根据工作开展需要,我局支持县妇保院开展核酸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县域核酸检测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符合苍南县情的疾控体系。长期以来,苍南县形成以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干,县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为主要救治力量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均已建立公共卫生科室,其他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公共卫生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格化管理职责,全县579位责任医生组建成738个健康管理网格团队,每个网格团队包括一名责任医生、一名村居干部、一个专业小组和一个县级医院,实现全县18个乡镇各村居全覆盖。同时,每年开展应急及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至少2场以上,加强骨干人才培养,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评估研判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能力。苍南县疾控中心核定编制75人,在职职工72人,其中,在编职工66人(有4人已去龙港市,但编制还在苍南),编外合同工6名,已经达到省定标准1.2人/万。

(二)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目前苍南县四家县级医院(包括县妇保院)和18家中心卫生院均已设置规范化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以提高患者收治、救治能力。同时,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设、整体搬迁等重点工程均在按照计划有序建设中,争取项目早完工、早投用。

二是加大医疗救治能力储备。苍南县建立以三家医共体总院为支撑、分院为前哨的联防联控救治网。三家县级医院抽调感染科、急诊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相关专家成立感染性疾病救治专家组(每家3个梯队)和县级救治专家组(22人)。同时,开展全员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及个人防护培训和模拟演练,培训4825人次,应急演练24次,县级应急演练比赛1次。今年我县加大人才招聘力度,招聘219人,其中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共30人。

三是全面落实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依托县医共体三级平台,全面实施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全县579位责任医生组建成738个健康管理网格团队,做好预防保健,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等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同时,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发挥“两员一中心一团队”作用,积极参与医共体公共卫生项目服务。

(三)加强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为确保应对突发事件时重要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的损失,我县相继出台了《苍南县应急卫生防护物资储备管理规定》(苍卫发〔2020〕150号)、《苍南县秋冬季疫情防控防疫物资储备方案》(苍防办〔2020〕117号)、《苍南县疫情防控重要物资保障供应工作方案》(苍防办〔2020〕118号)等文件。

二是加强组织保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的需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落实县本级疫情防控物资采购、运输、储备等相关工作。县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负总责,结合具体实际,成立由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商联、县审计局多部门联动的生产生活保障工作组,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三是设立防疫物资专用储备仓库。根据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建设本地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防护物资储备遵循集中管理和分散储备相结合,统一调度管理原则,按1+3模式设立防护物资实物实地储存点,在公共卫生中心院内设立总库房,三家医共体牵头单位设立分库房。同时,对于酒精等危化品应按危化品管理相关规定专项储存于危化品仓库。

四是建立安全储备库存。对有可能出现短缺的疫情防控重要物资,按照统筹布局、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综合调度、统一指挥的要求,建立 2 个月的安全储备量。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完善重要医疗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目前,我县共储备实物储备主要包括:N95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物资约660万元,核酸检验试剂约300万元,重点药品储备约100万元。

五是建立保障供应响应机制。按照《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重要医疗物资保供工作方案》,根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以及疫情防控重要物资需求的紧急和紧缺程度,建立分级应急响应机制。

六是经费保障。各储备单位在年末将本年度应急物资的消耗情况,以及次年度卫生应急储备经费预算报县卫生健康局汇总,由县卫生健康局审核后,对接县财政部门,将应急物资储备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体系。

苍南县2012年已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达到18个乡镇全覆盖。县应急局正在建设“苍南县应急一张图”平台系统,目前有安全风险态势、减灾救灾能力、风险一张图、监测预警、职能预案、数据管理等六大模块,可快速了解苍南县安全风险和应急应对能力,主要用于安全风险防控和自然灾害监测。通过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体系建设,为及时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和指挥决策、为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能力提供科技信息化保障。

(五)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管理。苍南县卫健局一直致力于推进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管理,由指挥型逐步向急救型发展。在县人民医院二期扩建工程中建设苍南县医疗急救中心,设置急救指挥中心、院前急救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的项目今年正在论证中。同时,县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马站中心卫生院将在今年完成急救站点提升改造,藻溪中心卫生院急救点提升改造已列入该院建设规划,后续将推广到全县急救站点进行提升改造。此外,今年还将按标准新增苍南县妇幼保健院和霞关中心卫生院两个急救点,后续也将继续增设急救站点,争取实现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站点的目标。

二是提升急救车辆配置水平。苍南县目前共有救护车22辆,其中母婴监护型救护车2辆,负压救护车10辆,负压占比45.45%,急救车配置及负压急救车配置已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辆/5万);急救车辆和装备均按省标规定(8年年限或50万公里数)进行报废更新,截至目前已按规定更新救护车12辆。

三是加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是苍南县卫健局努力想要争取改变的目标,要实现科学设置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岗位,建立院前急救人员定向委培制度,完善院前急救人员转岗流动的保障机制,制订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倾斜制度等这些措施,均需要县编委和县财政局大力支持,目前正在协商中。

二、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并提升疫情防控基础能力。

县疾控中心作为主导公共卫生安全的专业机构,纳入全县公共安全体系全盘考虑。苍南县将根据国家、省、市疾控机构改革方案成立苍南县疾控局,赋予相应行政权,突出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统筹、协调、谋划和管理职能,形成具有相对自主权的行政管理机构。寄宿制学校、非寄宿制且600人及以上的中小学要做好卫生室(医务室)建设,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非寄宿制且600人以下的中小学做好保健室建设,配备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寄宿制托幼机构需设卫生室(医务室),非寄宿制托幼机构设立保健室,并配备卫生保健人员。乡镇、村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格化管理职责。苍南县卫健局大力支持县妇保健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核酸检测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

一是实施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平战结合原则,落实专项经费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建成高效严密的重大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医疗机构全面开展实名制预约诊疗,强化预检分诊前置,开展“三查一问”,全面推行红外线体温监测和健康码刷卡识别、初筛。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和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等重点工程,争取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投用。

二是加大医疗救治能力储备。抽调县域内传染病、重症(急诊)医学、儿科、中医、检验医学、院感控制、心理等领域专家,按传染病类型分类组建不同专业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加强常态化备战管理,乡镇卫生院和县二级及以上医院每年至少开展1次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及个人防护培训和演练。加强医疗救治专家团队后备力量建设,每年遴选一批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积极开展重点专业继续教育,持续更新基层人员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加大基层医疗设备配置,按照《浙江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要求填平补齐和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检测能力和实验室安全性建设,两年内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验室达普通型P2实验室标准,三级综合医院实验室达加强型P2实验室标准。

三是构建高效医疗救治体系。建立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物资储备制度,分区域、分层级落实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疫情应急响应期间,优先保障定点医院需求。完善应急响应动员献血机制,紧急状态下由县人民政府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献血。加强中医药参与救治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县级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医疗救治效率。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干预等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统筹调配机制。针对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等突发事件,完善各类应急物资目录并动态调整,科学储备。通过政府采购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物资,建立应急物资统筹调配机制,制定物资调拨和库房管理等工作制度,形成卫健行政部门统筹、储备中心采供、医疗机构使用的闭环管理。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生产、流通、储备、使用信息共享机制,动态掌握应急物资生产供应水平,提高战时应急扩容能力。

二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专项资金。完善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运营机制,按照“平战结合”模式,平时可作为药械物流中心合理使用。由县卫健局牵头负责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支持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实际,建立本地本单位储备库。设立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加强对统筹调配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基地建设、采购存储、运输调配、管理使用、日常运维等经费投入,由县乡两级财政予以保障。通过政府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的生产流通储备。

(四)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体系。

依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苍南县应急一张图平台”系统,进一步加强卫健、公安、应急和大数据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完善安全风险态势、减灾救灾能力、风险一张图、监测预警、职能预案、数据管理等六大模块功能,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和自然灾害监测能力,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院前急救体系一体化管理。到2022年达到主城区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5-10公里,乡镇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10-30公里(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设1个急救点)的目标。

二是提升院前急救业务水平。以医共体为单位,在苍南县人民医院、苍南县中医院和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建设三个急救站,推进苍南县急救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高水平的院前急救人员。健全院前、院内联动培养机制,建立临床医师到院前急救机构定期轮岗模式;乡镇卫生院急救点的院前急救人员每年定期到医共体单位进修。加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规范急救信息标准,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的实时互通、远程视频医院指导等功能。

三是加强急救车辆配置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以现有急救车辆数量为基础,逐年增加急救车辆配置预算投入,到2025年底,急救车及负压急救车配置达到1辆/3万。科学设置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岗位,建立院前急救人员定向委培、职称晋升倾斜和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完善院前急救人员转岗流动的保障和分配机制。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林上统,电话:13587670668。

苍南县卫生健康局      

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