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16/2021-5455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生成日期 2021-12-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2021-12-2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苍南县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动文广旅体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今年以来工作情况

(一)围绕主线,党建引领促队伍建设。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推进会,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讲座和“七一”重要讲话宣讲3场,开展百年党史专题学习各类活动36次。开展“党课下基层活动”15场次,认真落实“三为”实践。围绕模范机关创建,抓好党建日常工作。紧扣“四个学出”目标,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数字化改革大学习大讨论”“强担当、勇争先、开新局”等主题研讨学习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执行,丰富做好“日做”和“夜学”内容,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围绕作风建设,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在中层干部中开展“讲政治、敢担当、优服务”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再排查和细化防控机制建设。召开新上任的中层干部任前集体谈话和廉政教育学习会,建立健全中层干部廉政档案。持续开展“爱廉日”查岗宣廉活动。开展“四百结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城市文明指数。

(二)精心筹备,营造浓厚献礼氛围。围绕建党百年、建县4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系列献礼活动和县第十届文化艺术节。挖掘文艺精品创作本土特色。大型原创话剧《诚信老爹》,被列为2020年温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作品,成功入选温州市庆祝建党百年精品展演剧目。创作廉政情景剧《清风一号线》,创新推出音乐剧《农民老张的流水账》,用舞台艺术传递苍南人民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创新全民参与式活动载体。在文博馆中庭设置全县首个“共享唱吧”,作为温州市庆祝建党百年“百首爱国歌曲我来唱”的活动分会场,邀请市民自由点播演唱。县博物馆举办“匠心筑梦——喜迎建党100周年虞金顺《中国梦》黄杨木雕系列作品展”等展览。精心举办了“永远跟党走”苍南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表彰暨文艺演出、“百年光辉”苍南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视觉艺术主题展、红色书籍“五进”阅读推广等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线上线下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90余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搭建特色文化交流平台。成功举办苍南县第十届文化艺术节,采取“赛演结合、线上直播”的方式,持续近三个月共举办本地特色活动20余场。为让更多群众参与并欣赏到精彩文艺演出活动,本届文化艺术节将赛事、惠民演出的舞台搬到了企业、景区、村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乡土风味的文化“盛宴”,同时开通活动直播通道,使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深入群众。

(三)谋划亮点,文旅数字改革有突破。加快升级数字阅读体验,推进“满意图书馆”常态化。启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提升项目,县图书馆、7个百姓书屋升级图书借还智能化服务模块,并纳入长三角区域公共图书馆“城市阅读一卡通”服务系统。截至11月上旬,全县数字资源访问次数达34.75万次,电子图书下载量达10.5万册次,微信阅读量2.8万次。加快构建苍南文旅大数据平台。完成全县文旅核心业务梳理、县文旅数据仓与省文旅数据仓的数据接入等工作,推进系统核心模块一体化应用,实现省、市、县数据和应用的互联互通。建设景区运行监测、文旅企业口碑监测、新闻舆情监测、游客住宿监测等应用系统,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和营销效果的评估支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系列文旅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提升游客满意度。对标省厅数字化改革任务,成功入选省改革试点单位。以“苍南县文体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联办一件事应用”为主题,线上搭建苍南文体组织审批联办“一件事”服务应用,通过业务梳理、流程再造等,促进审批项目便利化,提高监管有效性,成功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单位,温州仅三家。

(四)提升服务,做好示范区“后半篇文章”。乡镇文化阵地提档升级。组织指导全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参加浙江省第七次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灵溪、金乡文化站被评定为浙江省特级文化站,全县二级以上文化站占比达到89%,高于市定年度目标9个百分点。灵溪镇、金乡镇顺利通过浙江省文化强镇复评。灵溪镇大门社区等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了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复评,金乡镇六祥村、钱库镇项东村创成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新型文化空间提质增效。指导建成了全县首家入驻星级酒店的城市书房,已顺利通过市级文化主管部门验收。新增藻溪长泰茶书院文化驿站、金乡瀛岭文化驿站、钱库项东文化驿站,推动文化馆优质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全民阅读服务提升进位。深化县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巩固省级“满意图书馆”创建成效,进一步优化阅读环境。截至11月上旬,全县图书借阅量达31.1万册次,新增县级馆藏4.8万册,新增注册读者3900人,县级馆接待读者14.6万人次。举办第十届全民读书节,开展祝福党的百年大庆诗歌朗诵、4.23世界读书日书香苍南现场直播、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85场次,参与读者达15万人次。文艺惠民服务推动下沉。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百名党员百场服务进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向村(社区)、学校、企业、乡村艺术团等征集艺术辅导需求,按照“一包一”的方式,组织党员文艺骨干60余人次“下沉”一线,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努力打通文化供需“阻梗”。

(五)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再上新台阶。多措并举保安全。压实属地责任,县、镇、村三级逐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完成国保单位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强化日常监管,全县共出动600人次,检查文博单位180次,发现隐患问题60余处,全部落实整改;提升技防水平,推进蒲壮所城(二期)、矴步头谢氏民居平安工程,完成矾山矾矿遗址平安工程设计报批;凝聚执法合力,联合住建、综合执法、乡镇等力量,及时妥善处理蒲城文昌阁民居、矾山矾矿遗址、金山古井违建事件。加强宣传培训,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流动博物馆”等,开展文博知识、文物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提质增量促利用。新增藻溪陡门桥等20处县保和21处县级文保点。完成蒲壮所城五显庙、倪氏宗祠、西晏公殿三处古建筑修缮,东南西段城背三合土维护等工程。完成矾山矾矿遗址传统民居三期、矴步头谢氏民居、藻溪杨府宫及通福亭、曾氏民居等7处文保单位修缮工程。编制《蒲壮所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白湾堡城墙修缮工程与消防工程设计方案。有序推进陈式纯纪念馆、朱程纪念馆、林夫纪念馆、南坪革命纪念室建设。非遗传承有成效。积极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在灵溪镇状元文化公园叶文运点色剪纸微馆和苍南夹缬体验馆、灵溪镇吾南非遗研学基地、金乡镇非遗驿站(余家大院)、桥墩镇松山区织梦工坊四个示范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截至10月底,各示范点已开展“非遗在社区”活动141场,受惠民众达3722人次。完成省市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投入40万元,实施非遗展厅“微改造 精提升”工程,调整、更新和维护展馆硬件软件设施。创建县级非遗数据库,分阶段完成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基地的资料录入,实现省市县数据共享。

(六)着眼长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加快实施“文化进景区”行动,确定碗窑景区、霞关镇为本年度文旅融合景区(镇)创建培育单位,持续推进“文化进景区”五大行动。打造碗窑书吧、茶吧、咖啡吧、陶瓷手工作坊、非遗馆;霞关旧书馆、美术馆、艺术文化客厅、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音乐基地)等实体项目。常态化在景区开展非遗表演,提升景区整体文旅服务水平。文旅融合宣传不断加强。以文旅结合为主线,协同县旅体中心举办山海苍南“村”光明媚2021苍南文化旅游推介会,主办“古今共鸣苍南有请”2021苍南文旅消费季暨喜迎518国际博物馆日和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完成文旅口号标识社会征集,围绕“浙南看一看 苍南第一站”全域旅游宣传口号,举办了2021温州苍南旅游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及官方旅游宣传营销口号发布仪式。配合参与“山海协作”苍南-龙湾台州专题旅游宣传推介会,提升苍南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统计稳步运行。坚持依法统计,日常对旅游景区、旅行社、住宿设施、乡村旅游等主体进行数据审核,开展全域旅游集聚区数据统计调查工作,完成年度全域旅游名录库的分类维护。今年1-10月份,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318.91万人次,同比增长3.38%;旅游总收入145.08亿元,同比增长10.09%

(七)强化监管,文旅体市场平安健康有序。严抓实干,聚力日常审批和行业监管。全年共审核执法案卷35个,受理娱乐、网吧、演出、广播影视、游泳等行政审批项目34件,办结率100%。继续开展“双随机”执法,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全年抽查29次,其中跨部门“双随机”5次。截至10月底,日常巡查出动检查1976人次,检查场所724家次,行政处罚立案调查48件,办结案件35件,罚款710500元,没收违法物品143834个。部门联动,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依据各重要时间节点有序开展“扫黄打非”、非法卫星接收专项整治、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等各项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开展印刷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立案查处无证印刷等案件4起,其中“浙江忠简文具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为全国首例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用标识图案”用于商业发行案。推进文旅市场安全隐患清剿。注重日常动态巡查,抓好法定假日、旅游黄金周、国家重大会议及暑期汛期等重要时期的文旅市场安全工作,积极开展旅游新业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截至10月底,累计检查文旅场所341家,落实安全隐患整改87处。加强旅游社、星级酒店等行业监督管理。开展“平安旅行社”创建活动,加大旅游经济扶持力度,推动县政府出台《苍南县旅游经济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双减”工作,完成艺术类培训机构排查摸底,有效进行艺术培训市场进行监管。全力保障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安全保障工作,实现全年安全播出零事故。加强体育社团管理和业务指导,顺利完成体育协会、俱乐部年检、年审工作,体育社会团体“3A”以上达标率达到50%以上。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加码”群众幸福感。完善文化设施布局。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为抓手,优化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城乡文化空间建设,重点打造1家主题城市书房、1家特色文化驿站,支持乡镇创新打造本土化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内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在空间布局、常态活动等方面提档升级,全年入选温州市“五星城市书房”不少于1家、“五星文化驿站”不少于2家,争取上星级站点占比达到70%。推动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加快省级试点“文体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联审监管一件事”项目投入应用,重塑服务流程,提炼文旅领域数字化改革苍南样板。加快提升线下数字体验馆建设,如数字文化馆,引进围棋机、书法桌等沉浸式互动体验设备,增强文化体验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化数字文化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官方抖音号等平台,常态化推出云赛事、云演艺、云慕课等线上免费服务项目。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宣传。组织文艺志愿队,将话剧《诚信老爹》、音乐情景剧《清风一号线》、音乐剧《农民老张的流水账》等原创精品节目送进农村文化礼堂、学校、企业等,全年计划开展巡演不少于50场次。

(二)聚焦全民阅读,深入推进书香苍南建设。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公共阅读阵地。以国家一级馆复评为契机,推进县图书馆基础设施、业务建设、服务水平、办馆效益有效提升,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等级评估验收。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围绕“读书、荐书、送书”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举办全县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计划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不少于60场次,重点组织世界读书日、阅读马拉松等品牌活动。完成送书下乡(图书流通)不少于1万册次。开发系统化、特色化的地方文献资源,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征集与利用工作,全年计划采集不少于100种地方文献,填补当前我县有关年鉴、统计资料的馆藏空白。做好读者业务研究咨询及文献捐赠的接收工作。

(三)聚焦服务下沉,不断增强文化遗产发展后劲。优化文博场馆公共服务。计划完成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程。推出“流动博物馆”走进军营、景区、社区,继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精做细“青鸟课堂”“爱吾家乡”博物馆社教品牌。扶持民办博物馆免费开放,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文化礼堂、进校园、进旅游景区、进革命老区活动,在防疫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做好春节、端午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活动,做好“文化遗产日”非遗等系列活动和非遗走亲活动等对外交流活动。筑牢文物保护安全底线。试点文物安全第三方监管、文物建筑私有产权流转置换。实施文保单位修缮保护。继续推进《蒲壮所城保护规划》、白湾堡城墙修缮工程与消防工程,做好壮士所城遗址公园建设、蒲壮所城预防性保护工程。启动蒲壮所城文物建筑修缮(三期)。

(四)聚焦凝力建设,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围绕公共文化进景区、文化遗产进景区、文化产业进景区、文化元素进景区、文化服务进景区,结合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拟培育金乡卫城、五凤香茗园景区作为2022年文旅融合景区创建对象,深度挖掘抗倭文化、茶韵文化等文化标志植入相应景区。积极鼓励全县A级景区(镇)申报县“文旅融合景区”,争取将文旅融合标准纳入A级景区城、镇、村等核心产品的创建任务中一并考核。2022年目标创成2家以上“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全力助推苍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监督质效,全面确保文旅体市场安全。坚持不懈抓好文旅体市场执法监管。对标省、市重点指标任务,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有针对性的对各类市场进行监管整治,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文旅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自行组织并配合省、市开展体育执法“双随机”抽查,确保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更加规范。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督查。开展全县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集中整治,确保文旅行业领域安全有序。贯彻落实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化举措,依法合规开展好日常行政审批办件。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内容,对权力事项库进行重新梳理,确保“证照分离”改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