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45/2021-52234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发布机构 | 苍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
生成日期 | 2021-12-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苍综法函字〔2021〕20号
陈良株代表:
您在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县城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管理”的建议,县政府已交由我单位主办,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问题现状
(一)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一直以来在道路建设中,往往忽略城市非主干道及相关街巷的建设,只重视城市快速路及重要主干道网络建设,导致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功能紊乱,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在几条贯通性主干路,交通干道与支路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
(二)城市道路质量问题,影响交通出行的便利和通畅。城市道路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路基回填不当,道路路基施工处理不当;路面结构过早破损,路面基础下沉;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养护不当及表面平整度差引起的裂缝、壅包、车辙、坑洼等损坏。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是由于超常抢工、质量标准控制不严、设计及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以及施工组织编制不当,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开挖导致行车不畅或路面坑洼,市政附属管线设施的交叉施工,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的顺畅。
(三)城市道路排水功能低,缺少相应的绿化设施。我县辖区内许多道路建成时间较长,道路设计科学性、建设标准化偏低,很容易因雨水汇流在路面形成径流,而地下排水管线布局不合理,管径设计偏小,边井设置不当,边井数量不足、管道变形严重,管道堵塞等原因导致雨天排水不及时,路面积水形成“水膜”,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增加行车的难度。
另一方面,道路地上部分除了具备基本交通功能外,绿化作为道路设计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扩建、改建道路时,一味追求在有限地域内最大限度地增加道路宽度,而新建道路绿化带一缩再缩,甚至为了满足停车位的需求而将绿化部分完全消失。
二、已做的工作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定期组织公路路况检测,采用全自动路面检测技术,对路面平整度、破损率等指标进行评定,2020底我县国省道公路路况优良路率是99.3%,列全省第17名,2020年底农村公路路况检测,优良中等路率83.35%,列全省第55名。日常养护以提升公路技术状况为重点,开展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全县管养里程578.624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条G104京岚线24.892公里;省道1条S232水霞线48.365公里;县道25条409.661公里;乡道26条95.706公里,下设4个公路管理站负责日常养护工作。2021年对重要县乡公路:灵海公路、灵沙公路、龙金大道、华水公路开展常态化保洁,年预算为130万元,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发包,每月对保洁单位进行考核,按照考核情况支付保洁费用。国省道公路养护资金由省里按照公路等级划拨,用于日常养护管理,而县乡道养护资金有限,对一般县、乡道以开展应急养护为主。根据国省道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向省局申请大中修计划,农村公路每年安排70公里大中修,提升公路技术状况。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推进我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作,我局牵头于5月份组织起草《苍南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5月14日和5月24日,《苍南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送审稿)》分别通过县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审议;6月21日,县政府正式印发《苍南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苍政办〔2021〕29号),成立了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县道路整治办,并明确了项目安排(计划三年实施9条主要道路的整治提升,主要道路总长度约20公里)、整治内容和标准、实施主体(县城市建设中心作为实施主体,相关部门和灵溪镇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和资金安排(总投资约8亿元,由属地乡镇和建设平台自行承担相关道路改造资金)等方面内容。
今年以来,我局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识别行动。一是路面塌陷防范方面:已开展城市运行领域路面塌陷安全生产风险底数摸排,并督促属地乡镇及县水务集团开展2021年度道路常规检测及道路大口径管道检查工作。通过确定风险普查的主要内容,融入规划建设和城市安全管理要素,对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做好预警监测,强化风险信息在防范路面塌陷安全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截至目前,累计识别发现地质塌陷问题1处,现已制定整改措施并持续跟进。二是城市桥隧安全方面:我县共有市政桥梁约185座,全部由属地乡镇负责相关维养工作。2020年度我局委托桥梁检测公司开展桥梁常规检测,并根据检测报告完成了69座桥梁护栏升级改造工作;检测出灵溪、钱库2 座 D 级桥梁,现已制定整改方案,落实项目资金,陆续推进危桥加固工程。2021年度桥梁常规检测目前正在开展阶段。
三、下步的具体措施
当前阶段,我局主要着力于城市运行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点摸排整改,包括路面塌陷防范、危桥修复加固等,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成立苍南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下称“县道路整治办”)作为综合整治工作牵头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综合整治工作;灵溪镇、县城市建设中心和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心成立相应的机构,统筹推进各自辖区内的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县、镇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改、财政、审计、经信、资规、住建、水利、环保、交通、公安(交警)、水务集团等部门和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道路综合整治工作。同时,县道路综合整治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的工作例会制度、专项通报制度、抄告制、检查督办制度和考核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县政府将道路综合整治纳入对灵溪镇、县城市建设中心和县工业园区的考绩内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根据《苍南县城市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苍政办〔2021〕29号)文件精神,重点针对城市道路现状存在的路面不平、景观不美、环境不洁、设施不齐、管理不严等问题,实施包括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沿线建筑、附属设施、夜景亮化、架空管线“上改下”和文化元素等内容的改造提升,达到完善交通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2021年先期实施苍南大道(沈海高速口至人民大道)和车站大道(104国道至玉苍路)2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目前两条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已完成设计方案评审、招投标工作,预计将于9月底开工进场施工。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进灵溪镇河滨东路、塘北路,县城市建设中心人民大道、渎浦路、体育场路、春晖路、玉苍路、仁英路、湖滨路、建兴路,工业园区山海大道、兴园路、银杏路、台北路等县城主要道路开展车行道“白改黑”、道路路面提升、现状水泥板块病害处理、侧石更换、井盖更换、雨水支管更新、交通标线标志、侧分带绿化提升,人行道铺装更新,建筑店招整治,附属设施治理,多杆合一等改造工程。一是以县城整体概念打造、同步设计,灵溪镇、县城市建设中心和县工业园区内改造的同一条道路原则上由一家设计单位整体进行设计,按照县城特色整体进行设计打造,形成统一的风格标准,再根据区域分别实施;同时建立专家指导组,发挥专家的参谋作用,对综合整治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二是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项目立项由县发改局审批,其他审批事项(如地下管网建设、绿化迁移、苗木补偿、占道挖掘、临时排水许可、夜间施工许可等)由县道路整治办召集联审会议,按照“以审代批”的方式进行审批。三是道路综合整治设计单位探索通过邀请设计等竞选择优确定,允许以县道路整治办计划下达文件作为依据进行方案竞选。四是重视排水设施的改造完善,加大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科学的在道路下敷设排水暗涵,并沿程设置预留支管收集两侧地块的雨、污水,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路面雨水,对于大到暴雨,扩充通道,加速排流。
另外,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道路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以照顾原有绿化为基础,主要依靠路段扩建来解决,而新路建设时应从长远考虑,采用宽分隔带,宽绿化带的设计。尽量形成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结构,可选择树形别致,高低错落、树冠大的树种交替种植,其下种植低矮植被,增加城市道路的灵气与活力。
(三)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加强对城市道路占用、开挖等行为的管理,保持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区间道路及街巷道路的有序畅通。一是规范工程项目施工。电信、移动、供电等有关单位的市政工程项目,由我局市政公用指导服务中心统一协调、计划、组织,按“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建地下各项工程,后建地面工程。二是严厉查处违法占道行为。对车辆乱停乱放、占道洗车、摆摊设点、基建占道等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整治。启动城管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对违法占用人行道、广场停放机动车辆进行查处的执法工作机制。
(四)提高基础能力建设。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与“智慧城市” 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开放平台对接。依托智慧城市系统框架,新型智慧城市社区网格综合体项目(一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将基于GIS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产生的事部件处置信息、行业监管数据信息、决策分析指标信息等,按照县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规范要求,接入“智慧城市”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开放平台,满足县级平台“大整合、大共享”的要求。
目前,我局已建设了数字城管系统、人行道违停系统、垃圾在线系统、渣土车GPS车辆定位系统、防违控违系统等多个智慧化应用;视频监控及前端智能感知系统:包括数字城管视频监控10套、人行道违停系统60套、单兵100套、无人机2台。根据全县数字化改革工作安排,拟启动建设城市管理机器视觉项目,通过在公交车车身四周安装7个摄像头,主要采集公路的病害、交通设施的损坏等六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物联网时空大数据平台汇总运算,推送至道路管养部门,以助力实现城市智慧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梳理各信息化系统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形成基础库、业务库、物联网库、GIS数据库,并外联其他单位共享库,形成较为全面的、能切实服务于实际工作的智慧城管数据资源中心库,以形成县市互通、部门互连的政务、视频、物联感知、互联网数据共享交换开放平台为目标,打造全县统一的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开放体系,实现对全县部门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处理、共享、开放和运营。
(五)提升日常管养水平。深化政府购买服务,统合力量,多管齐下,用心、用力、用情对城市道路进行深层次养护管理,不搞蜻蜓点水,并做到固化成果、形成机制。完善分级分类养护措施,按照相关标准,遵循“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重新确定每条道路的养护类别、养护等级和技术状况等级,并将地理信息变化、维修情况等统一纳入管理,形成电子化“健康档案”,实现养护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实时掌控。推行“专业医生”式养护,委托专业检测机构,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特殊检测、技术评估“一条龙”流程作业,一对一“把脉问诊”,出现隐患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医治”。一是制定技术导则,为人行道、车行道、路名牌等道路设施的精心、精致、精准管养量身定制“度量尺”;二是因路制宜,实施好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和应急性养护,挖除病灶,力戒旧疾;三是凝心聚智“四新”手段,改进效能,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严把进材关,保证维修质量;五是严格道路挖掘审批的事中现场勘查、事后监管,严控违规占压行为,杜绝人为因素破坏。以更高的施工标准和工艺水平,促进城市道路展露新姿,保持健康状态,打响“苍南道路”品牌。
(六)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细化标准,明确分工,将日常巡查、维修质量、作业进度、系统结算等全部作为考核内容,范围延伸至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并注重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出导向和激励作用,倒逼工作推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网络。一是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依制度按合同管人管事、评人评事,各科室、各养护单位谁出问题对谁予以究责,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形成权责明确、履职尽责、务实管用的城市道路桥梁管养工作机制,切实改变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境况。二是编制养护标准,实施精细管理。我局将借鉴学习市局或其他县市道路养护手册,督促相关单位总结养护规律,编制道路分类建设、管理、养护标准,举一反三,夯实道路精细化建设管理基础。后续将同属地乡镇协商建立网格监管平台,及时发现损坏的城市道路,提升路面修缮养护的效率,做好市政道路的日常运维工作。
(七)实行洪涝“联排联调”。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渠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依托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跨省、跨市河流的水情、雨情、工情信息共享,健全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坚持立足全局、洪涝统筹,提升调度管理水平。加强统筹调度,根据气象预警信息科学合理及时做好河湖、水库、调蓄设施的预降水位或预腾空工作。
(八)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一是按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日常管理维护要求,制定并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低洼易涝地区、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二是汛前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清疏养护排水设施。加强安全事故防范,防止窨井伤人等安全事故,对车库、地下室、下穿通道、地铁等地下空间出入口采取防倒灌安全措施。三是完善城市排水与内涝防范相关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落实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重点加大排涝泵站、重要供水供电设施及应急抢修通道保障力度,并对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处置时间与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四是加强流域洪涝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按职责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等动态信息。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做好城区交通组织、疏导和应急疏散等工作,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按需配备移动泵车等快速解决城市内涝的专用防汛设备和抢险物资,完善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五是加大城市防洪排涝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九)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出版、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和传播渠道,宣传城市道路综合整治的意义;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和市民监督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您的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周鑫,电话:13906778077。
苍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