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升国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礼仪制度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0-09-10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教学函〔2020〕120号
  • 字体:[ ]


各学区、直属各类学校,乡镇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升国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和各类庆祝、纪念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的载体作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就全县中小学升国旗仪式、入队入团仪式、成人仪式等礼仪制度规范如下:

一、升国旗仪式

(一)升旗仪式每周一举行(假期、恶劣天气除外)。重大节日(纪念日)或举行重大活动时应举行升旗仪式。

(二)举行升旗仪式的场地必须整洁,气氛肃穆;参加升旗仪式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着装要庄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共青团员佩戴团徽。

(三)升旗仪式使用的国旗不得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

(四)升旗手、出旗手、护旗手要着装统一并佩戴白手套,升旗程序清晰,动作规范。执行升旗任务前必须要经过严格、标准的训练。

(五)升旗开始,全体教职员工、学生面对国旗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升旗手徐徐将国旗升起,同时奏唱国歌。国歌奏响时,走动或经过现场的人员都应停步,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升国旗完毕后,方可走动。

(六)开展国旗下的主题教育演讲。每周国旗下演讲可安排老师或学生主讲,讲稿要简短,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结合重大节日、德育主题、历史上的今天、重要事件等,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教育,时间控制在3-5分钟。

(七)学校要把学生参加升旗仪式的出勤、队列状况、精神状态等纳入常规管理进行考评,并作为评比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

二、入队仪式

(一)入队前教育

在“四知”“四会”“一掌握”(四知——知道“红领巾”“队旗”“队礼”“呼号”的基本含义;四会——会系红领巾、会敬队礼、会呼号、会唱队歌;一掌握——掌握少先队仪式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激发他们的爱党情、爱队情,为加入少先队作好准备。

(二)入队仪式程序

第一项:出旗、全体少先队员敬队礼(大队旗手执旗,护旗手敬礼,全体队员行队礼时目送队旗前进)、礼毕。

第二项:唱队歌(鼓号队奏乐或放伴奏带,由大队文体委员指挥)。

第三项: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老师讲话并宣读新建中队名单、新建中队委员名单。

第四项:由老队员给新队员授红领巾。授巾者为新队员打上领巾结,授巾者向新队员敬礼,表示祝贺;新队员还礼,表示感谢。

第五项:大队辅导员带领全体新队员宣誓。誓词内容:“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宣誓人:×××”。

第六项:为新建中队授中队旗,为一年级各中队的中队辅导员老师佩戴红领巾。

第七项:学校党委或团委领导讲话。

第八项:全体起立、呼号(由大队辅导员领呼)。领呼内容:“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第九项:新队员入队仪式结束、退旗。

(三)规范的离队程序

对年满14周岁的队员要进行规范的少先队离队仪式,可结合入团仪式进行。

三、入团仪式

(一)入团前教育

对年满14周岁的学生要举行入团前的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党、团、队的关系,知晓国情、县情,树立责任意识。

(二)时间

3月18日成人节或“五四”青年节举行入团仪式。

(三)入团仪式程序

第一项:奏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第二项:奏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第三项:团委书记宣布新团员名单。

第四项:请老团员或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代表为新团员佩戴团徽。

第五项:组织新团员宣誓,优秀团员代表领誓;新团员握紧右拳举起过肩,一起宣誓。宣誓内容:“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宣誓人:×××”。

第六项:新团员代表发言。

第七项:老团员代表发言。

第八项:团委书记讲话。

第九项:校领导寄语新团员。

(以上发言稿要结合本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收获和体会,突出对团员的责任和义务相关教育内容。)

(四)开展第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入团仪式结束后,要结合国家时事和团的重点工作,组织新团员开展好第一次主题团日活动。

四、成人仪式

十八岁是成人的重要标志和生活的新起点,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变,身心发生质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被无数教育家所公认的人的“第二次诞生”,因此各校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成人仪式程序:

(一)活动前要制定相关的活动方案,方案中包括活动目的、主题、时间、地点、对象,以及活动流程。

(二)活动流程参照: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唱国歌。

3.诗朗诵:《十八岁》

4.家长祝福和家长代表讲话。

5.宣誓。

6.学生代表发言。

7.校长致辞。

8.教师寄语。

9.结束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要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利用节日和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校内庆祝和典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要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增进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弘扬民俗传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父母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三)要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立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四)活动要有方案、安全预案、活动记录、活动照片及相关总结、报道。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礼仪制度的落实开展情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考核指标;要不断提升本地德育特色,使得全县德育工作规范化、品牌化。同时,各地各学校可结合实际,对相关礼仪制度进一步进行细化完善,并将好的做法、经验,及时报送县教育局学生科。

联 系 人:许亦松

联系电话:64751533

邮    箱:xsk669264@163.com




苍南县教育局

2020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