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2020-02581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气象局
生成日期 2020-1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发布日期:2020-11-30
  • 浏览次数:
  • 来源:县气象局
  • 字体:[ ]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2

(一)“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2

(二)“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形势...................................... 6

(三)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三、主要任务.................................................................... 15

(一)以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为着力点,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15

(二)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升公共气象服务.................. 17

(三)以气象综合业务平台为支撑点,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20

(四)以生态环境气象监测为落脚点,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1

(五)以台站设施及装备改善为载体,夯实气象发展基础.................. 23

(六)以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24

四、重点工程.................................................................... 27

(一)精准监测预警工程.............................................. 27

(二)公共气象服务工程.............................................. 29

(三)海洋农业及核电气象服务工程.................................... 30

(四)生态气象服务工程.............................................. 31

(五)台站设施改善工程.............................................. 32

五、保障措施.................................................................... 34

(一)明确职责分工  落实规划任务..................................... 34

(二)加大投入力度  实施项目带动..................................... 34

(三)扩大开放合作  推进共建共享..................................... 34

(四)强化人才保障  提升气象软实力................................... 35

(五)加强监督考核  健全规划评估..................................... 35


附表: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投资概算表



前 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天气、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增多趋势,异常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的破坏性越来越大。苍南是我国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沿海县份之一,人们对气象灾害更为敏感、对气象工作期望更高,迫切需要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苍南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关键期,编制好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气象专项规划等为依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得失和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苍南县气象局以“服务转型升级、服务基层群众”为主线,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为抓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气象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健全,应对灾害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任务,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和覆盖城乡的“四员”队伍,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多灾种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探索了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气象信息员等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办法,全县共新建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36套,共建157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81台,共建66个。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建设,建成国家级标准乡镇1个、省级标准乡镇1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9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村15个、精品村4个,并于2012年创成全市首个“标准乡镇创建达标县”。

2、气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监测能力稳步提升

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加强台站建设,通过气象探测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加密监测,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十二五”期间,共建成苍南国家气象站1个,35×25米标准化观测场,填补了建县30多年来的空白点。累计建成中尺度区域自动气象站28个、改建15个,初步构建了比较稠密的中尺度综合立体气象观测网络,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平均间距达到了6公里;新建100米风塔1个,共建1个,大气电场监测仪3个,称重式雨量站2个,雨雪监测站4个,电子全球眼3套,共享18套,气象应急保障车1辆(移动气象台1套),大气成分观测站1个,能见度要素观测站4个,农业小气候站1个,现代气象监测预警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根据“规模适中、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原则,建成投用气象综合办公大楼,搭建了台风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台风预警预报服务平台、台风防御决策指挥平台、台风灾害评估分析平台、台风科研科普教育平台等五大功能平台。同时,对气象信息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气象监测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与多部门实现了监测预警信息共享。

3、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全面应用,预报预警水平不断提高

建成CM-cast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县级远程雷达终端、气象远程视频天气高清会商系统、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及备份系统、气象数据处理系统、本地化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乡镇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和Micaps3.2系统,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和覆盖面,预报时空精度进一步提高,短期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到12小时,短时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精细到乡镇,短期预报产品每6小时更新一次,短时临近预报每小时更新一次;中短期气象预报准确率比五年前提高了2~3%,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达70%,预警提前时间达平均25分钟。建成乡镇视频会商联网,与20多个部门建立了合作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完成气象网站、“96121”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等平台改造升级,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一键式发布平台,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处理、储存、制作、发布效率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发布天气信息近千万条,全县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到85%。

4、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众满意率达到新高

坚持加快建设面向决策、面向生产、面向民生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公共气象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达到30个,形成了《天气公告》、《重要天气报告》、《气象信息内参》、《汛期(5-9月)天气趋势预测》等气象决策服务产品。推进气象为农“直通式”服务,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创成省级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示范园3个,完成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3个,华金瓯柑成为温州市首个获气候品质认证产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成立了苍南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配备1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特种车及设备,并于2015年与林业局成立苍南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十二五”期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7次,有效缓解了旱情,保障了人民群众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以灰霾监测仪建设为载体,逐步完善环境气象观测网,强化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极端气象条件下空气质量防控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每年开展以防雷设施完善程度、防雷安全制度建设及雷电应急方面为主要内容防雷专项检查活动,并做好防雷图纸审核和监督验收工作和危化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的年检工作。做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发挥气象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对防范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开展全县风能资源初步评估,与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深入实施“气象宣传信息工程”和“气象知识普及工程”,开展以“3.23”世界气象日、“4.15”省防汛防台日、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推进气象科普“五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等系列活动近百次,建立防灾减灾培训纳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共分发《气象知识》、《气象科普历书》、《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册》等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份。

5、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行政管理能效提速明显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引进硕士学历1人、大气专业本科学历3人,通过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培育气象本科学历4名,与外单位相互交流学习20多人次,团队先后获得首届温州市气象监测预警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2014年度温州市首届防雷装置安全监测技能竞赛团体优胜奖、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操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气象窗口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和“十大效能示范岗”等称号,县气象局多次被省、市、县评为抗台救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学习型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全生产等先进单位,以及“三级联评”第一名、第二名、目标考核一等奖、二等奖。依法行政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等系列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裁量权工作,依法正确履行自身职能,不断拓宽网上信息公开渠道,切实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气象专项、防雷安全专项等领域的审批、执法工作,“十二五”期间,做出行政许可决定1014件,其中防雷装置设计核准意见书572件、防雷装置验收意见书283件,升放气球作业行政许可决定书159件、非行政许可事项及便民服务500多件、开具气象证明300多份,所有审核件都按规定时限办结,无一例超时。

(二)“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苍南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关键期。气象事业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常态、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的新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1、保障“平安苍南”建设要求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苍南县是我国台风最为频发重发的县域之一,台风、暴雨极其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严重,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多次就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做出重要的指示,要求气象工作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防御能力。苍南县把深入推进“平安苍南”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品质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平安苍南”建设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气象预报预警、探测监测、公共服务等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气象工作提出新挑战和压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势必要求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都指出,不仅要加强气候观测系统建设、气候变化监测预估,还要开展气候变化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影响评估,提供气候变化决策咨询,这些都对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要求气象工作必须勇于应对新的挑战和压力。

3、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新要求

县委提出把苍南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浙江美丽南大门,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天气气候作为驱动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因子,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重大气象灾害、极端气候事件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适宜的气候环境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系列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必须系统全面地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4、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气象工作提出新要求

“十三五”期间,苍南县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速发展的“新常态”,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面临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明显增加、气象灾害种类越来越多、影响和损失日益加剧。人口密集、高楼耸立的城市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对灾害性天气有放大作用,往往一种普通的天气现象在城市就可能造成严重灾害;而灾害性天气对城市影响的连锁效应和累积效应,又对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等产生巨大影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农村仍然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新经济,规划选址建设新村镇,气象科技下乡培育新农民,乡村旅游追求新生活,都对农村防灾减灾和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5、科技进步为气象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步伐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战略相继实施,正催生各行各业的变革,使精细化无缝隙的气象预报服务成为可能。电子、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使自动气象观测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新设备、新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多,综合观测系统的内涵更加丰富,天气气候等精细化的监测成为可能,同时将促进观测技术、预报技术和服务方式的交互式发展。随着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拓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气象对公路、交通、旅游、电力等行业的贡献日益增加,气象服务信息发布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将更加多样化、信息化。

(三)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不适应这一根本矛盾在短期内仍将比较突出,与省内先进县市区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1、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覆盖面离要求尚有明显差距,最后一公里问题仍较凸显。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防御和社会响应机制有待健全,社会公众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和应对技能仍显不足。

2、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站网立体空间布局仍需要进一步加密,尤其是海岛、高山等偏远地区自动气象站密度明显不够,局部还存在着探测盲区。监测项目和要素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展,风廓线、大气化学成分监测、电场仪等尚属于起步阶段。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健全和完整,监测的准确性、稳定性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综合探测系统的后勤维护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仍然较为有限

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精细化水平和预报时效还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对局地性、短临、强天气影响的灾害预测预警能力明显不足。对突发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不深。对短期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预估的应用和分析能力仍然较为薄弱。此外,还存在着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不多,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强,海洋气象、环境气象、生态气象等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缓慢,公共气象产品传送途径较为单一和个性化订制选择性不强等问题。

4、气象发展软硬件条件总体比较落后

苍南国家气象站业务用房现为简易房、用地采用租用的形式,上山公路、气象站护坡等附属设施尚未建设,严重影响气象站业务正常运行和职工人身安全。气象综合办公楼存在着沿街路面沉降严重、绿化不足等问题。气象人员的数量和整体素质与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仍十分缺乏。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和防灾减灾基本要求,坚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信息化为着力点补短板、以设施完善为基础强保障、以科技人才为支撑抓创新,着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制化,基本建成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高效的智慧气象,为全面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提倡适度超前。正确处理当前急迫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实际补短板、又要瞄准气象科技发展前沿,强化先进技术在台风、暴雨监测预警预报等关键领域的应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在局部实现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

2、坚持服务为本、深化气象改革。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把发展气象事业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为民、安民上。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激发气象事业单位内部活力,着力提升气象服务民生、服务生产、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坚持开放合作、实施融合发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强化多部门之间的平台共用、网络共建、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推进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积极创造有利于多元提供气象服务的政策环境,共同发展气象事业。

4、坚持上下联动、突出本地特色。着眼于国家、省、市等上级气象台无法聚焦关注的本地化、局地性气象灾害问题,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本地化订正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气象服务保障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中去,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5、坚持科技引领、强化人才强业。强化科技在气象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与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统筹发展。

(三)发展目标

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智慧气象体系,公共气象服务更加广泛、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监测预报预警更加精准、台站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科技人才基础更加夯实,综合气象服务能力达到同期全省同类型县市区的先进水平。

1、公共气象服务更加广泛。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加迅捷多样化,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位居全省同类县市前列,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到2020年,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达88%。

2、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运行顺畅,多部门应急联动防范机制更加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体系全面建立,重大活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全面建成,乡镇气象工作机构协理员与信息员到位率达到100%。

3、监测预报预警更加精准。建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自动气象站平均站网间距达到5.5公里,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率100%,1-7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3%,1-7天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2%,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0%,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达到30分钟,24小时预报产品精细化程度达到1公里,24小时台风登陆点预报误差控制在60公里以内,24小时台风风雨预报准确率达到70%。

4、台站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一站、一路、一附属”的台站基础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50万元,气象台站业务保障能力基本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气象服务的需求,台站体系更加完整、气象装备设施更加完善、气象业务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向着“四个一流”的标准不断靠近。

5、科技人才基础更加夯实。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气象科技条件明显改善,气象科技创新对现代气象业务的支撑力和贡献率大幅提升。人才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分布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显著提高,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到80%和25%以上,高级职称占比达到20%以上。

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指标

领域

指标名称

2020年

规划值

2015年

现状值

公共

气象

服务

1

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

95%

90%

2

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88%

85%

综合

气象

监测

3

自动气象站平均站网间距

5.5km

6km

4

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率

100%

100%

5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

85%

80%

精确

预测

预报

6

1-7天晴雨预报准确率

83%

80%

7

1-7天气温预报正确率

82%

80%

8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量

30分钟

-----

9

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80%

69%

10

24小时预报产品精细化程度

1km

5km

11

24小时台风登陆点预报误差

≤60公里

-----

12

24小时台风风雨预报准确率

70%

60%

防灾

减灾

体系

13

标准化乡镇覆盖率

100%

100%

14

工作机构协理员与信息员到位率

100%

-----

科技

人才

基础

15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70%

45%

16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20%

4.5%

17

高级职称占比

≥15%

4.5%

三、主要任务

(一)以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为着力点,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牢固树立气象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理念,以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和全社会响应机制为保障,强化局地性、小流域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继续推进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创建,强化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系统化提升防御灾害的能力。

1、健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与社会响应机制

明确政府与各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职能与责权的划分,加强政府、气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协同防灾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出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实施办法》,编制气象灾害防御公民行为规范,逐步推进社会公众和组织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的法制化,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重点行业行动方案,推进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向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组织延伸,并进一步发挥气象“四员”队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应急准备认证,鼓励主动防灾避灾,有效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2、强化局地性、小流域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基本消除全县小流域山洪多发区、台风暴雨多发地区以及海岛等自动气象站观测盲区,进一步提升台风监测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利用省、市两级无缝隙监测预警预报指导产品进行订正加工的能力,建立健全台风预报预警系统,努力提高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预报能力。编制承灾体脆弱性区划灾害区划,明确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主要气象及其次生灾害易发区域与时段。建立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规定村组织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的范围、方法以及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措施等。建立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和风险分担策略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重工程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灾情立报制度和气象灾情收集热线,健全灾害信息沟通、会商制度,及时掌握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气象灾害和灾情。

3、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

树立气象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继续推进气象科普“五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并结合世界气象日、防汛防台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依托苍南国家气象站建设苍南县气象科普教育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农村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一站、一栏、一员”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主动争取科技、教育、科协等相关部门支持,积极将气象科普融入到地方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普讲座培训之中,并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进一步推动气象科普。定期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综合演练,提高公众灾害防御意识和正确使用气象信息及自救互救能力。

4、继续推进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

按照“八有”标准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建设,实现100%的乡镇达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考核标准,进一步发挥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效益。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有效提升乡镇气象灾害的防御水平。“十三五”期间,重点在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增乡镇新建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定期对现有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服务能力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四级海洋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和开展海洋减灾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确保金乡和马站两镇国家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有效运营。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完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个乡镇至少建设1~2个村居达到防雷减灾示范村居考核标准。

(二)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升公共气象服务

按照公共气象服务要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基础,促进公共气象向农业生产、城市防灾减灾、海洋、旅游等领域拓展,不断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范围。

1、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气象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和公共气象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公众气象服务的多样性、精细化、高频次和广覆盖。积极配合我省精细化气象格点预报业务试点,聚焦于上级气象台无法聚焦关注的本地化、局地性气象灾害问题的本地化订正预报。推出个人气象信息服务定制,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将天气预报业务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逐步实现气象预报从文字预报向精细化预报转变、从评分预报向效果预报转变、从云天预报向灾害预报转变、从测站预报向责任区预报转变,提高天气预报精细化程度及准确率水平。建立“网格化”的城乡信息服务系统,拓宽公众气象信息获取途径,解决气象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2、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四个融入”发展

按照气象为农服务的“四个全面融入”要求,将农业气象预报预测服务全面融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彻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开展“四清单一平台”服务,重点理清气象为农服务责任清单、职能转移清单、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清单和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清单。新建农业气候服务站、完善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控网络数据,获取农作物生长情况、气候实时变化等农业信息,并分析出当前农作物生长状况,定期公布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农业管理建议。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名优特农产品效益的提高注入气象科技含量。逐渐培养一批农业气象、气候等方面的专家,加强认证管理,扩大特色农产品认证范围,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支撑。

3、加强城镇气象防灾减灾“七个融入”发展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建立城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适应城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镇气象灾害防御社会组织体系,开展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积极推进气象服务融入城镇运行管理,加强城镇重大活动常态化气象服务,为城镇运行部门的调度、指挥、联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开展城镇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完善城镇排水管道、大型工程建筑防灾气象参数指标体系,为新型城市化、产业集聚区布局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建立城镇人居环境气象服务系统,加快雾、霾、酸雨、负氧离子等监测分析系统建设,建立城市雾、霾天气污染程度判据指标体系,开展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城镇气象服务和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气象服务,满足城镇居民生活多样化需求。

4、推进海洋气象、旅游气象服务

加快国家海洋局苍南海洋站气象观测场、苍南县海洋气象台规划建设等,进一步完善海洋监测预警预报装备和台站基础设施,促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新能源建设和气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着力围绕浅滩围垦、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滩涂养殖、新型临港工业等的专业气象服务需求,制作专业化、精细化、无缝隙的海洋气象服务产品。围绕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莒溪大峡谷旅游气象服务需求,建成系统先进、流程优化、服务规范的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开发和完善针对性强、准确性高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进一步加强景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气象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提升面向游客、面向管理人员的旅游气象信息发布覆盖面,拓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外延,丰富旅游气象服务的内涵。

(三)以气象综合业务平台为支撑点,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顺应气象监测预报精细化、防灾减灾预警及时化、气象信息服务智慧化等要求,以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为重点,同步推进以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智慧气象,进一步提升监测预报预警的水平。

1、推进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建设

推进气象综合业务改革,加快组织业务人员培训转型,完成综合业务平台集约化建设,完善县级气象综合业务一体化。加快苍南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建设,融入“支撑有力、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省-市-县一体化预报技术体系,提供精细化、格点化、定量化、专业化的业务服务产品。依托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开展上级精细化指导预报产品检验、订正,开展格点和站点(乡镇)精细化要素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加强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研究,加强预警预报模型、模式和高新技术运用,分灾种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重点加强苍南县主要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的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2、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建立和完善本地化的监测预报预警产品体系,以各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共传播设施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中的利用率和预警信息传播覆盖面。争取成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实现民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安监、林业、旅游、气象、海洋等部门的预警信息接入预警发布系统,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平台、有制度、有业务,初步实现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开展社会传播设施普查和共享工作,提高社会公共传播设施在预警信息传播中的利用率。按照乡镇全覆盖的标准建设乡镇气象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建立农村应急广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即插即播分平台。

3、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气象

按照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建立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和统一管理的集约化气象云平台,形成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培训、政务管理等的“云+端”应用模式,建立业务运行和气象管理的信息化扁平业务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基于标准、高效、统一的数据环境,建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综合观测、公共气象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气象业务应用和科学管理系统。建立物理隔离的气象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基础平台及门户网站。以信息化为基础,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加快构建和发展智慧气象,实现观测智能、预报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模式。

(四)以生态环境气象监测为落脚点,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为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提供生态文明保障的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科学开展生态脆弱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生态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容量评估。

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气象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苍南优越生态气候资源,开展负氧离子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打造地方特色气候资源服务品牌。建设玉苍山、渔寮、莒溪、鹤顶山、炎亭等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为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提供基础资料,利用气象短信、网站、微博、微信等手段及时发布景区气象预报预警和实况监测信息。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和共建共享,共同开展大气环境气象常态化预警预报。通过改造升级灰霾监测仪,新建温室气体观测和自动酸雨监测,新建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网,开展雾霾、大气成分、酸雨等环境气象的监测预报预警,并主动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和会商研判,建立环境气象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

2、开展生态脆弱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围绕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水和改善环境,加强人工增雨作业点建设,改造提升人影作业系统。进一步完善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加强对人工增雨、消雹作业条件的监测预报和预警,以便快速高效地指挥和实施作业。建设与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系的移动作业指挥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加强对人影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开展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作业。

3、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与环境容量评估

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及工程气象理论研究,完善在进行城市规划、重大工程时落实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发展气候论证专业技术和服务体系,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规范。在我县城乡规划、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和气候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前,充分考虑气候资源、气候灾害及气候变化,以及项目实施后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咨询服务,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保障。积极探索开展气候资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安全评估机制。

(五)以台站设施及装备改善为载体,夯实气象发展基础

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综合观测体系、进一步加快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基础装备,为建设现代化气象提供设施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

1、进一步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按照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工作要求,优化站网布局,提高监测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力,实现乡镇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到100%,建成站点布局合理、多观测手段结合、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保障有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共享水利、水文等雨量自动监测网,实现对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等区域的暴雨自动监测和报警。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在重要设施农业生产区建设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开展小气候自动观测以及作物和林草生长状况实景观测。针对江南和大渔湾海涂围垦区、渔寮旅游度假区、赤溪凤凰湾以及霞关风力发电厂区,相应建海岛自动气象站。同时,建设与自动观测系统相适应的装备维护巡检和快速维修机制。

2、进一步加快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气象台站是落实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拓展气象服务领域重要基础保障,也是推动苍南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一流台站”和气象现代化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与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台站基础设施。以苍南国家气象站及配套建设工程、上山公路等工程为重点,加快解决苍南国家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与此同时,推进气象综合办公大楼沿街地面沉降增高和绿化工程,分别在灵溪和霞关建设两处集气象科普宣传、抗台警示教育、气象文化、旅游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气象展览馆。

3、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基础装备

按照省级的气象信息化要求和标准,完成苍南气象统一的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规范制定。建设县气象装备机动巡检测试维修保障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和网络改造,对气象网站的安全保护、安全区域的合理划分、内网安全综合保护、外网边界防护等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建设。网络安全系统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知名度高的网闸、内网终端管理、网页防篡改、防火墙、IDS及网管系统等设备。对全局的网络设备、安全事件、安全策略、安全运行进行统一集中的监控、调度、预警和管理。

(六)以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主动融入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住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深化气象审批制度改革和气象部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把深化改革转化为气象事业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

1、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防雷行政审批改革,全面完成三张清单并在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减少审批环节、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层级,确保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既要按照防雷服务改革要求开放市场,全面清理规范防雷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又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防雷安全相关要求依法落实到位。出台防雷安全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细化落实防雷管理中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防雷安全监管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强化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引导建立防雷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自律性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竞争行为。

2、深化气象审批制度改革

积极融入我县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中气象有关工作,推进实施核准目录外建设项目不再审批改革和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验收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转变部门职能、简政放权,明确并公布气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气象安全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创新气象行政审批方式,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和网上审批,改进和优化办事流程,确保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层级监督管理,强化气象行政执法。

3、深化气象部门管理改革

按照管理要与气象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气象部门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以落实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等新增职能为重点,加大争取地方气象机构、编制和经费的力度。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编制委员会、财政的沟通,加快将防雷机构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强化公益性、监督性技术服务。强化编外人员的地方财政保障,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相关人员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努力提高人员保障率。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改革政策。深化全员岗位管理,规范事业岗位聘用管理,调减编外用工总量,优化人员结构。

4、创新现代气象人才工作机制

深化基层气象机构改革,以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气象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完善岗位和绩效工资制度。强化气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气象人才引进、聘用、交流、培养工作机制,依照岗位需求选拔使用人才,健全考核奖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强化气象人才教育培训。加强联合协作,构建项目培养、实践培训、合作交流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以专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气象人才培训体系,健全业务和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家、省、市气象局学习进修,全面提高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推进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以满足气象事业发展中对领导人才的需求为重点,培养优秀领导干部;以适应气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为重点,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传统气象向现代气象、可持续发展气象转变的需要为重点,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现代管理专业等紧缺人才。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四、重点工程

(一)精准监测预警工程

苍南是我省台风灾害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县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苍南有“台登县”之称谓,影响温州的台风大多在苍南登陆,在福建登陆的台风严重影响苍南。台风、暴雨引发风暴潮、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实时共享显示国家级、省级、市级短临指导产品、中短期和短期气候预测指导产品、强对流落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等产品。综合气象和遥感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天气雷达终端、中尺度自动站、历史气候资料分析等系统,根据上级各类指导预报,人机交互方式快速加工制作本地各类预报预警产品。及时收集气象实况信息和灾情信息,对各类预警预报产品、风险评估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精准监测预警工程主要包括台风、暴雨精细化监测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信息接收系统等三大子工程,安排建设资金1300万元。

1、台风、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台风、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包括风郭线雷达、台风风雨预报系统以及自动气象站等设施。通过流层风廓线雷达获取地面到大气对流层内实时风场、温度场的三维数据,提高对苍南及温州地区台风、海上大风、东风波等灾害性天气的立体监测能力。依托台风风雨预警预报系统,逐步开展台风风雨影响预报。在莒溪天井、望里、龙港芦浦、甬台温高速复线以及官山岛等区域新建自动气象站,逐步升级改造已建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山洪易发区、海拔高落差区、河流沿线、人口密集区等区域站间距达到3-4公里,其他区域站间距达到5公里。台风、暴雨精细化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期2017-2020年,安排建设资金950万元。

2、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建设数字化、格点化、精准化的台风、暴雨预警与服务发布系统和台风、暴雨次生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系统。促进预警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专职化的综合应急业务发展,与应急突发平台对接,实现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通过各个层面的视频会商实现视频决策。根据《温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实施办法》的要求,遵循“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依靠科技、手段多样,统一发布、及时高效”的原则,建设苍南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实现民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安监、林业、旅游、气象、海洋等部门的预警信息接入预警发布系统,并建立农村应急广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即插即播分平台。苍南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建设期2016-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

3、气象信息接收系统

加强乡镇和农村公共气象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气象信息预报预警平台,主要包括多媒体预警系统和大喇叭预警系统。在社区、重点村居、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场所等建设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显示平台,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城区和气象灾害易发地还要增加建设室外大型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工程建设期2016-2020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

(二)公共气象服务工程

公共气象服务工程主要包括苍南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乡镇气象信息工作服务站等三大子工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600万元。

1、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

根据“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监测预警)”验收大纲(浙气预函【2016】3号附件)的功能要求和验收标准,建设具有气候与实时气象要素监测、省级无缝隙监测预警预报指导产品订正加工以及为气象服务开展提供前端产品支撑等基本功能的苍南县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并需预留预报服务产品的发布接口。苍南县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期2018-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

2、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对接国家、省、市等上级信息平台的标准,建立气象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存储、交换管理制度等,有效整合长期积累的公益性基础性科技信息、科学数据、实时探测资料等资源,并加强对气象网站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和网络改造,为业务、科研、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建设期2017-2018年,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

3、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

按照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全覆盖的要求,新建龙港新城、大渔、炎亭、望里、莒溪、霞关、沿浦、南宋镇等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并定期对已有的12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基层气象预警信息服务能力。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建设期为2016年至2018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

(三)海洋农业及核电气象服务工程

海洋农业及核电气象服务工程主要包括海洋气象监测系统、农业气候服务站建设、苍南核电气象服务站建设等三大子工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700万元。

1、海洋气象监测系统

围绕为“双海双区”战略提供一流气象服务的目标,开展海洋专业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提高海上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崇家岙、霞关、舥艚、炎亭、赤溪等作业区以及南关岛和北关岛建设海洋气象监测设施(海洋移动气象站),主要包括观测场、业务用房、配套道路等。海洋气象监测系统工程共5套,建设期2016-2018年,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

2、农业气候服务站

新建台湾农民创业园、日月潭农庄、龙港梦江南等3个农业气候服务站,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灾害的监测预警。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种植大户、渔业养殖大户等数据库,建设气象为农专网,开展直通式服务,进一步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每年开展1-2个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农业气候服务站工程建设期2016-2018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

3、苍南核电气象服务站建设

国家核电重大专项苍南霞关三澳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复杂,工程建造中大件吊装、大体积混凝土等受气象因素影响十分明显。为更好的促进工作,加强沟通交流,保障工程进展顺利,减缓气象条件对重大施工活动的影响,提供高水平的气象预报预警和气象信息服务。在霞关核电站周边新建气象服务站,配置先进的气象设备、精干的技术力量,尽最大努力为核电建设做好气象保障服务。核电气象服务站工程建设期2017-2020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

(四)生态气象服务工程

生态气象服务工程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三大子工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000万元。

1、景区气象观测站

在玉苍山、渔寮、莒溪、鹤顶山、炎亭等景区建设由区域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大气负氧离子含量监测、太阳紫外线辐射监测、能见度监测等组成的景区气象观测站,为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提供设备保障。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共5套,建设期2017-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300万元。

2、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系统

顺应公众日益关注空气质量的新常态,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大气环境气象常态化预警预报。通过改造升级灰霾监测仪,新建温室气体观测和自动酸雨监测,新建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网,初步建立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工程建设期2017-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300万元。

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围绕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水和改善环境,按标准化要求建设玉苍山、昌禅等两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火箭弹仓库1个。加强人影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演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期2016-2019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

(五)台站设施改善工程

台站设施改善工程主要包括苍南国家气象站及配套建设、气象综合办公大楼附属设施、苍南国家气象站上山道路等三大子工程,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150万元。

1、苍南国家气象站及配套工程

苍南国家气象站位于灵溪镇岩头山,2014年1月1日开始投入运行,业务用房为简易房结构、气象站护坡等附属设施尚未建设,难以满足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气象站员工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苍南国家气象站及配套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800平方米业务管理用房和气象科普馆,以及围墙、护坡、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期2017-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800万元。

2、气象综合办公大楼附属设施工程

气象综合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于大楼建设年份已久,存在着办公大楼大院及沿街路面沉降严重以及缺乏职工活动室等基本配套设施。为消除路面沉降对日常业务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干扰,气象综合办公大楼附属设施工程将对沉降路面进行增高和绿化,建设期2016-2017年,安排建设资金150万元。

3、苍南国家气象站专用公路

苍南国家气象站自2014年1月1日投入使用后,由于上山公路未能同步开工建设,致使气象站日常业务开展及综合效益发挥等都受到对外交通的极大制约,加快上山公路建设迫在眉睫。苍南国家气象站上山公路总长度约1.5公里,标准段红线宽度6-7米,建设期2017-2019年,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  落实规划任务

明确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实施主体和工作要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切实保证把气象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投入力度  实施项目带动

根据气象部门“工作在当地、服务在当地、效益也在当地”的特点,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除了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外,将气象事业建设资金足额纳入到县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切实加大对重大气象工程、信息化和气象科研的投入力度,落实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和已建项目维护经费。优先安排重点气象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最大限度发挥气象投资综合效益。

(三)扩大开放合作  推进共建共享

开放合作是增强气象科技业务能力、完善服务机制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有力举措。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及时跟踪、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为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提质增效注入活力。不断深化气象与国土、民政、农业、环保、交通、旅游、安监、海洋渔业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区域气象信息共享、设施共建和技术交流,形成气象科技支撑苍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强化人才保障  提升气象软实力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在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等方面狠下功夫、花大力气。通过扩大专业进修、跟岗培训、挂职交流等范围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扎实开展气象行业岗位技能竞赛,切实提升气象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管理,着力提高从事预报、预测、科研等核心气象业务人员的比例,推进预报员从过于依赖数值预报和经验的“传统型”向更多依靠科学分析的“现代型”转变。认真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气象行业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监督考核  健全规划评估

加强媒体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关心规划、支持规划、监督规划的良好氛围,通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倒逼气象事业发展。将气象事业发展工作全面纳入“平安苍南”、“安全生产责任制”、“五水共治”等重大考核,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实行分类评价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党委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规划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重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

附表:苍南县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投资概算表

类别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期限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

台风、暴雨精准监测预警工程

1

台风、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2017-2020

风廓线雷达建设工程,台风风雨预报系统,莒溪天井、望里、芦浦、甬台温高速复线以及官山岛等区域自动气象站新建工程,并对已建区域自动站进行改造提升。

950

2

预警信息

发布系统

2016-2019

苍南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农村应急广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即插即播分平台等

200

3

气象信息

接收系统

2016-2020

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并在社区、重点村居、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场所等建设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显示平台。

150

小计

1300

公共气象服务工程

1

气象综合

业务平台(监测预警)

2018-2019

具有气候与实时气象要素监测、省级无缝隙监测预警预报指导产品订正加工以及为气象服务开展提供前端产品支撑等基本功能的苍南县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并预留预报服务产品的发布接口。

200

2

气象信息

共享平台

2017-2018

有效整合长期积累的公益性基础性科技信息、科学数据、实时探测资料等资源,并加强对气象网站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和网络改造

200

3

乡镇气象

信息服务

工作站

2016-2018

新建大渔、炎亭、望里、莒溪、霞关、沿浦、南宋镇等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站,并定期对已有的12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进行改造提升

200

小计

600


项目名称

建设期限

建设内容

总投资

(万)

1

海洋气象

监测系统

2016-2018

崇家岙、霞关、舥艚、炎亭、赤溪等港区海洋气象监测设施(海洋移动气象站)

200

2

农业气候

服务站

2016-2018

台湾农民创业园、日月潭农庄、龙港梦江南等3个农业气候服务站。

200

3

苍南核电气象服务站建设

2017-2020

在霞关三澳核电站周边新建气象服务站,配置先进的气象设备、精干的技术力量

300

小计

700

1

景区气象

观测站

2017-2019

包含玉苍山、渔寮、莒溪、鹤顶山、炎亭等景区建设气象观测站

300

2

大气环境气

象监测系统

2017-2019

改造升级灰霾监测仪,新建温室气体观测和自动酸雨监测、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网

300

3

人工影响

天气作业

2016-2019

玉苍山、昌禅等两个人影作业点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建设,建设火箭弹仓库1个。

150

小计

750

1

苍南国家气象站及配套工程

2017-2019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800平方米业务管理用房和气象科普馆,以及围墙、护坡、绿化等配套工程。

800

2

气象综合办公大楼附属设施工程

2016-2017

大楼沿街路面增高和绿化等配套工程

150

3

苍南国家气

象站专用公路

2017-2019

改造道路总长度约1.5公里、标准段红线宽度6-7米

200

小计

1150

合计

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