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兜底保障新作为,构建镇级养老服务新体系,建立儿童关爱服务新平台,健全惠民绿色殡葬新机制,探索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日前,记者从县民政局了解到,桥墩镇打造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实施意见新鲜出炉。11月12日,县民政局和桥墩镇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要坚持把民政“小窗口”放到“重要窗口”建设的大棋局中去谋划,奋力推动县域及乡镇基层新时代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桥墩镇着力推进镇域大救助改革,实施大救助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乡镇、片区和社区、村居社会救助服务网络。探索实现主动发现机制,着力优化完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权限合二为一,事权下放至乡镇改革工作,确保社会救助精准、及时和高效,力争明6月前通过二维码门牌提交的救助申请转办率达到100%。大力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工程,即“1+5+X”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工程,将桥墩镇分为5个片区,提升和设立“X”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长者日间服务站”,明年底前初步形成镇级养老服务新体系。推进机构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实现敬老院公建民营。深化特色养老争优创先领航工程,开展镇级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在桥墩镇内着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互助养老服务机制。
桥墩镇着力实施“1+1+1”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个省市级示范型儿童服务平台,打造“暖心工坊?让爱回家”心理辅导项目及“彩虹课堂”、“让爱留守”、“为eye护航”等一系列儿童服务品牌。成立“政府+村(社区)+社会组织”儿童关爱保护队伍,形成“需求—传达—解决”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同时健全惠民绿色殡葬新机制,大幅降低以传统墓穴安葬为主要特征的资源消耗型安葬比例,推行以树、花、草坪葬,撒葬等为主导的节地生态型葬式葬法,打造葬式葬法改革典范;转变群众治丧观念,推进文明节俭办丧新风,变家庭私设灵堂、占道搭棚办丧为到殡仪馆(殡仪服务设施)集中办丧,打造丧事集中办理改革典范。力争2022年6月底,桥墩镇全区域丧事集中办理率、一次性出殡率实现“两个100%”.坚守私坟禁新改旧底线,推动按“四化六标准”私坟生态化改造应改尽改,打造私坟禁新生态化改造典范。健全完善青山白化网格化治理制度,源头控制新建、翻新、扩建私坟,打造桥墩门社区私坟生态化改造样板区。
桥墩镇着力探索社会组织培育新模式,将融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基金会、金融机构、媒体等多方资源,以“党建+公益+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发展模式,打造“公益桥墩”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实施“公益桥墩?益起来”行动,建立社会组织结对村社服务机制。建立桥墩公益慈善发展资金,扶持支持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和公益项目。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成立镇级慈善基地,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帮困、志愿服务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善品牌。
该镇提出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村民自治规约和民主协商示范镇、基层减负和阳光村务示范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镇,打造城乡协同发展治理服务、文化、生态、空间、产业、共治、智慧“7”大场景,实施定指标、定类别、优区划等“3”项基础工程,构建城镇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农村社区“半小时生活圈”。桥墩镇还将打造区划地名服务新形象,实现水库移民融入新发展,树立婚俗文化改革新风尚,实施数字民政服务新试点。桥墩镇将在库区半岛和丁埠头村旅游景区建设富含古典韵味的“苍山为媒,玉龙为证”室外颁证基地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婚俗文化主题公园。设立“数字民政?一码到家”苍南县民生服务嵌入二维码门牌信息集成系统工程桥墩镇试点,充分发挥门牌管理“一码清”、村社治理“一码知”、社会救助“一码办”、养老服务“一码助”、信息服务“一码通”和健康服务“一码送”功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深化改革中筑牢底线,在统筹兼顾中突破难点,在服务大局中追赶超越,培树好乡镇民政事业发展改革样板的主题纷纷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他们针对桥墩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数字民政赋能领域、民生保障服务领域、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社会专项服务领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个新”的具体实施意见和32项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清单,要求按照“培植样板、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原则,努力尽快实现“有见效、出亮点、见成果”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