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治水先贤“平水王”周凯古墓遗址考察——百里平水公园文化探源

  • 发布日期:2018-06-14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
  • 字体:[ ]

为进一步推动浙江知名超级线性公园打造工作,6月12日下午,县水利局章明安副局长率平水公园办人员,到桥墩镇后隆村西晋治水先贤周凯古墓葬遗址,进行百里平水公园综合景观带文化寻根考察。

桥墩镇是浙南边陲小镇,有千年文化历史,从出土的文物看,新石器时期便有先民在古平水溪流域栖息繁衍。这座千年古镇四面环山,其中南面松山,是桥墩镇古名松山镇的由来。

松山在后隆有一支脉,叫柳庄岭。沿柳庄古道上山到半岭,有一座平水宫,始建于西晋永康年间,历经沧海桑田,如今古迹已荡然无存,遗址上只剩一座复建于17年前的小庙,这宫庙之中供奉着一尊中古神祇,乃西晋时期临海郡治水先贤周凯,老百姓称为平水侯王、平水圣王或平水大王。

据民国《平阳县志》等史书考证,周凯便是这松山人。另据明朝史学家、文学家宋濂撰写的《仁济庙碑记》一文描述:周凯字公武,“生而雄伟,身长八尺余,发垂至地,善击剑,能左右射,博文而强记”,并记载:司马氏统一三国后,他和东吴陆逊之孙——陆机、陆云兄弟结伴到洛阳游学,结交天下名士,受中书令张华赏识,推荐为官,但他觉察“晋室将乱,独辞不就”,而返回临海郡,率领百姓修筑堤防海塘,治理洪涝灾害,公元300年在一次抗击台风的时候英勇牺牲,为感激和纪念他的功绩,百姓修庙供奉他,官府每年祭祀他,唐、宋、元、明、清各代皇帝对周凯屡加敕封,累称威惠通天护国仁济平水显应大和冲圣帝。

从平水宫沿古道上行约200米,则是一座清代奇墓。该墓之奇在于神人同墓、千年同墓,葬的是“平水圣王”周凯的一掬遗骸和清朝末年姓丁的一户人家。

据当地老人介绍,这村中世代相传,后山“平水神穴”为“平水爷”周凯埋身之地。到了清朝道光、同治年间,村里有个姓丁的少年乩童拜“平水爷”为契父,常在平水宫打理事务。有一天,少年扶乩时,宣称“平水爷”古墓沉陷,要他这个契子重新给予安葬。于是众村民上山深挖“平水神穴”,竟然真的发现古迹。但因敬畏心理,不敢乱动,只取一掬遗骸,放入坛中。乩童一家鉴于贫穷,便修了一座草墓,自左向右按尊卑长幼分三圹,第一圹葬了那一掬遗骸,第二、第三圹留给自己家人。古迹遗骸下葬的时候,乩童还按照父子礼仪,披麻戴孝。

再从“神人合葬”奇墓沿古墓道蜿蜒上行约500米,便是周凯古墓葬遗址“平水神穴”。

该遗址坐落在山坡上,山体为土质,植被茂密。历经千年,如今仅存上首三块自然岩壁,中间岩壁上有后人凿刻“平水神穴”四字。前面岩缝长出一棵胸径约30厘米的枫树,把前面的岩石一分为二,枫树下则是一个小石宫,里面放着一个香炉,供村民上香。

目前,后隆村两委正着手一些简单的保护工作,桥墩镇政府正准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章明安副局长在现场与村民交流了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