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切实提高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苍南县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苍南发展环境、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加快“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三年计划”,全面宣传发动、精心谋划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狠抓责任落实,扎实开展“一加强三整治”行动,全面贯彻实施“洁、序、美、特”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环境整治苍南样板。
2017年,我县共有7个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其中,莒溪镇成功创成省级样板镇。2018年我县自加压力,制定了“7+2”工作目标,争取金乡、赤溪、马站、炎亭、藻溪5个乡镇11月底提前通过省级验收,霞关、桥墩、望里、宜山4个乡镇12月底通过省级验收。到2019年9月份前,灵溪镇、龙港镇、钱库镇三个大镇通过省、市级验收,实现创建全覆盖。
2018年,是深入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苍南大地掀起小城镇创建热潮,党员干部、普通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城镇面貌不断提升,加速美丽蝶变。
霞关镇:现代风情与历史韵味的统一
霞关镇是浙江省最南端的滨海集镇,距县城37.5公里,东南濒临东海,与福建海域连接,北靠马站镇,西与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34.5平方公里,素有浙江“天涯海角”的美誉。为打造一个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情小镇、绿色能源示范展示区、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该镇委托中国美院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现项目总数为16个,计划总投资金额6978万元。
为改善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霞关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如火如荼的当口,以房屋外立面为画布,描绘上了现代化的海滨风情与民国风的历史韵味,意在通过外立面改造打造出具有历史底蕴和滨海气息的风情小镇。
老渔民公寓改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渔民紫菜养殖废弃毛竹做成排水渠盖板,以建筑废弃砖石为原料,打造拱形柱廊作为观海平台,以霞关“山、海”形成波浪形的线条为主要构想,用鹅卵石打造边坡挡墙,用蓝白双色装饰外墙,把活跃多彩的海洋气息带向渔村生活。
在立面改造之前,霞关镇城区整体房屋外立面呈现的是新旧年份不一致,设计风格不协调的情况,无法充分的烘托出霞关的特色风情。为了展现出别样的建筑韵味和历史纵深,霞关镇坚持环境综合整治与突出特色亮点相统一的原则,将统一与变化相结合,让现代风情与历史沿革相衬托,对金沙路,海滨路等主要道路沿线30多幢房屋的外墙面、广告牌、卷帘门、防盗窗、空调架等进行统一改造。
立面的改造不能是简单的“粉饰工程”,更要是有内涵的“发展工程”,通过外立面改造,突出品质韵味,提升了城镇品位,为霞关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宜山镇:建设宜居宜业精致新宜山
自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精致新宜山”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先后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动员部署大会、专题协调会、现场督导会,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提高和群众幸福感的美丽小城镇。
宜山镇共有6条县级河道、18条镇级河道,全域49公里,水环境治理一直是宜山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宜山镇的下新河,原本是一条被村民嫌弃的黑臭河。然而经过清淤,生态化改造整治后,如今已经焕然一新,水质稳定到Ⅲ类水标准以上,丰水时期更是达到Ⅱ类水质。2017年11月1日,宜山镇在下新河吴家库段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宜山镇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游泳比赛,这也是这条河30年来首次开游。游泳比赛结束后,数十位村民自发组织纷纷下水畅游,用行动打造出宜山镇水环境资源整治的成效。
宜山镇为人口密集型工业镇,群众生活较为集中,商业生活一条街更是存在已久。在整治中,该镇注重特色街区打造,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实施建设资金“众筹”,对主要街区(球新路)进行了外立面改造,两侧总长1126米,建筑37幢,总间数289间,总造价126.5万元。同时,实行“店招、空调架”统规自建,并实施三网合一、线路上改下,全面改造提升特色街区,工程主要以所辖村居为责任主体,业主众筹资金,形成了小城镇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特色街区的成效。
桥墩镇:醉美桥墩 新颜醉人
桥墩镇坚持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作为优化桥墩发展环境、推进镇域面貌转型升级、加快“隽秀玉苍、醉美桥墩”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宣传发动、精心策划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狠抓责任落实,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力实施30个工程类项目,破难题、强攻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该镇立足“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特邀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等省内多家知名建筑设计院共同参与整治行动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特色项目,充分注重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延续千年古镇历史变迁的理念。全镇改造风格以仿宋基调为主,突显水源保护地区域特色,因地制宜谋划制定规划,通过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打造一个回得去的故乡、到得了的远方,有情怀有韵味的精美生态旅游小镇。
该镇充分利用和发掘桥墩特有的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等元素将之融入到整个规划、整治及项目建设中。借助堤坝修复,建设完成长3.5公里的百里平水骑行公园;挖掘治水千年历史,谋划启动周凯治水纪念馆建设;整合桥墩特有的布袋戏、渔鼓、月饼制饼等非遗文化,谋划建设非遗文化纪念馆,延续传统文化脉络。同时,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桥墩门廊桥新建工程,完成碗窑古村、矴步老街等文物保护点修缮改造工作。
该镇按照“一街一定位、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的要求,依托大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和桥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出“1+2+4”的整治思路,即一个重点整治区域(主城区)、两条核心整治线路(104国道两边、横阳支江两侧)、四条主要改造街区(镇府路、玉门路、西园路、松桥东街),凸显了古镇风韵和区域特色。整治整体上与实际结合,根据各整治片区的实际状况,定量、定位、定型地进行风貌设计和布置,通过对沿街立面、店招店牌、城市家具、道路标识等城市设施的整治引导,打造了一个舒适、优美,富有韵味的生活环境。
游历今日桥墩,目睹蝶变新颜。一湾江水,一座古村,一条老街,浸染整治后的欢声笑语。如今,一个会呼吸、有故事的旅游小镇正以崭新的面貌静候着八方的来客。
望里镇:创建“活力小镇”
望里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和谐、节能、生态”为建设目标,开展“活力小镇”创建,按照“全面推开、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与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任务,精准发力,统筹推进。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次召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专题会议,动员和部署相关工作,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打好拆建管组合拳,在抓好主干道靓化工程的同时,全面整治背街小巷,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望里镇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环境迎来了华丽“蝶变”。碧波荡漾,绿树掩映,凉亭、长桥穿插点缀,时而可见老人惬意散步,孩童嬉戏游玩,漫步其中犹在画中游……
2018年7月2日上午9时,望里镇马鞍村河滨沿岸一片忙碌,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在烈日中来回穿梭、机身轰鸣,备受关注的望里镇城中河滨水漫步道景观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位于镇城中区,涵盖马鞍、罗厝、南茶寮等三个行政村。项目围绕“一轴两岸两心”的整体规划布局,由童享乐园、慢跑步道、健身乐园等三大部分构成,以高标准配备休憩凉亭、亲水栈道、健身跑道、游乐设施、特色景观桥、雨水花园、榕树树池及草坪等,项目建设面积为54654平方米,总投资达700多万元,望里人的家门口新增一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此外,望里民众期盼已久的望里图书馆修缮一新,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望里镇首个党建主题公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它将党建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是邻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已成为擦亮望里基层党建的“红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