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旱 后期大雨 玉苍杨梅今夏“伤不起”

  • 发布日期:2017-07-05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新闻网
  • 字体:[ ]


       优越的地理优势,独特的气候条件,桥墩玉苍山成为杨梅盛产地,产量占据全县“半壁江山”。“多年来,我们当地种植户严格按照杨梅标准生产,顺利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精心打造‘玉苍’品牌杨梅,受到了市场和客商的广泛好评。但今年收成非常不好,我们真的伤不起。”昨天,县兰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兰祖树无精打采地对记者说。

  在拥有千亩杨梅种植面积的玉苍山半山腰石龙村,兰燕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杨梅基地。兰祖树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他的百亩杨梅树都是15多前种下的,树干粗壮,杨梅个头大,产量高、品质好,引得购买者纷至沓来,每年都有好收成。记者了解到,石龙杨梅比起山下的凤岭村因为海拔高,天气比较冷,成熟期也要晚十天左右。好酒不怕巷子深,由于兰祖树的杨梅颗粒大,甜度高,颜值好,每年农历6月初开始,温州、瑞安、龙港、鳌江、灵溪等地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是回头客。

  兰祖树对记者说,虽然是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成就了“玉苍”杨梅,但人工管理尤为关键。早在多年前,他就通过技术专家的指导,对基地的杨梅树进行科学整形修剪、拉枝、矮化栽培等技术措施,促使果树通风透光。基地的杨梅树采用人工摘心、控梢、促花、促果、疏花、疏果等方法,全面实施质量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注重科技生态,不使用化学农药,而是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学原理诱杀防治病虫害,全程做到了无公害栽培,保证了每一颗杨梅的品质。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杨梅种植业也一样,今年天公不作美,6月份一直下雨,让种植户有的颗粒无收,有的仅收一两成。”兰祖树告诉记者,不幸中的万幸,他今年1万多株的杨梅树,有三分之一收成,目前也销售了6万多斤,贵的一斤达25元,均价也在15元左右。剩下的4—5万斤杨梅将在最近5天左右采摘完毕。

  “今年杨梅损失惨重,雨水一直浸泡,基地禁用打虫剂,蚊虫侵害严重,我们合作社里的十几户种植户仅收10%,损失达60多万元,我个人的30多亩杨梅去年收入8万多元,今年也只有万把元进账了。”玉龙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孙丁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吐苦水。无独有偶,同处石龙村的桥墩春华水果专业合作社主任吴苏华对记者说,合作社的200多亩杨梅,由于早期大旱、后期大雨,收成期又遇大风和雷阵雨,今年杨梅生产很倒霉。客商因为担心味道不好而走了大半,文成、青田、瑞安、仙居等地因为雨季气温低成熟期推迟,正好与玉苍杨梅上市期相撞,造成滞销,这也叫玉苍杨梅在市场销售和价格上真心伤不起。

  据了解,我县今年杨梅栽培达17000亩,主要集中在桥墩、灵溪、赤溪等地,其中桥墩占比一半以上。今年全县杨梅生产损失重大,桥墩梅农收成仅为去年的40%左右,有的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