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2017-51110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商务局
生成日期 2017-12-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苍南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2017-12-06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
  • 字体:[ ]

目录

前言........................................... 1(一)地位贡献明显增强............................. 2(三)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4(五)政策体制持续完善............................. 5(二)面临挑战..................................... 9(一)指导思想.................................... 11(三)发展目标.................................... 12(一)全域化发展休闲旅游业,建设浙江省山海生态旅游度假胜地14(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18(五)鼓励发展金融服务,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县........ 22五、空间布局.................................... 25(二)总体布局框架................................ 26六、重点工程.................................... 33(二)项目招引工程................................ 33(四)改革创新工程................................ 34(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36(三)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36苍南县“十三五”服务业总体布局框架示意图  坚持以平台建设助推产业集聚,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集聚平台。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创建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温州礼品城、苍南渔寮旅游休闲度假区、苍南高档营养品集聚区创建为温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平台特色鲜明,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进一步做强,其中浙福边贸水产城交易量名列全国同类市场第四位,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浙闽副食品市场成为浙南闽东规模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建成苍南云创电商孵化园、龙港网商创业园和灵溪嘉恒网商创业园。旅游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以黄金海岸线、大玉苍山景区、马站-渔寮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玉苍山和碗窑景区分别晋级为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

注重服务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工程,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积极提升服务业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形成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名企名牌。引进建成银泰城和财富中心两大城市综合体,形成苍南县服务业发展新的标杆品牌。加大对浙福集团等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启动浙福数码家电城等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推进尊龙物流和阿奇大酒店等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绿邦物业、安顺物流等服务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尊龙物流智能信息化平台以及温州礼品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升苍南县服务业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1、国内外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趋势,补服务业短板是苍南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伴随信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专业服务业的需求,将推动文创、研发、信息、管理、电商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呈现逐步服务化的趋势,经济活动将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三是服务业成为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促进者,服务业对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模式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苍南县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加快、国际化加深的重要时期,2015年三产结构为6.1:40.3:53.6,总体上处于工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阶段,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苍南县抢抓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省市谋划服务业大发展,苍南县 “浙江美丽南大门”建

设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契机

浙江省已进入“三二一”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已经成为经

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十三五”时期将聚焦“6+4”产业,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推动全省向服务业强省迈进。对于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温州而言,服务业正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推进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省市发展纲要为导向,“十三五”期间苍南县将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努力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联动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推进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服务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破解苍南经济发展瓶颈,为苍南实现美丽蓝图提供支撑。

2、苍南县进入“制造业转型、人口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新常态,服务业需求将进入井喷期

2015年苍南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51.9%,作为人口大县、传统制造业集聚区和浙南消费升级的后发区,苍南县服务业需求空间十分庞大。从制造业需求看,当前苍南县制造业在产业链分工中大多处于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随着工业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研发、设计、物流、销售、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迅速增加。从城镇化需求看,“十三五”期末城市化率将达到74%左右,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增加。从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看,当前消费结构正从基本的“吃、穿、住、行”向发展型、服务型、个性化和多样化升级,将为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4、沿海大通道、大枢纽等综合交通建设加快,将加速旅游休闲业、物流业等集聚发展

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福铁路、通用航空基地、崇家岙港区等大交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苍南将形成更加快捷方便的公路、铁路、水运、通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交通节点,对浙南闽北省际物资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促进商品、信息、资金、人才的集聚,吸引大批的温州、宁波、福建、杭州等地区的游客来苍南旅游休闲消费,加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

  贯彻国家、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围绕“浙江美丽南大门”总体定位,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抓住全省加快培育服务业强县的契机,发挥省际边界、山海资源、市场群等比较优势,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特色、创新、融合、开放发展为原则,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着力形成全域协同的“双核四轴三组团”布局框架,着力实施企业培育、项目招引、品牌建设、改革创新等“四大”工程,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转变,努力推动向服务业强县迈进。  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苍南县山海资源、生态资源、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以及省际区位、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对台经贸合作等优势,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全域协同,突出发展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加快形成具有苍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全省打响“苍南服务”品牌。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制,深化服务业准入门槛、财税体制、信用体系、要素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服务业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各领域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拓展新模式、发展新业态,通过创新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力。坚持融合发展。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特色制造业”、“旅游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加快推动服务业内部交叉渗透、跨界融合,着力在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谋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及温州都市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建设,进一步深化浙商回归、引资引智、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加快促进港口开放、旅游业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与周边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增强浙闽省际贸易中心辐射地位。  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亿元,年均增长10%;服务业投资稳步增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700亿元。

产业贡献更加突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作用更加突出,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5%左右,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明显提高。

产业结构实现升级。“十三五”期间,旅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空间布局加快优化,灵溪、龙港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增强,建成一批。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服务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业企业竞争力、服务质量及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到2020年,培育形成10家左右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创建培育浙江服务名牌5个以上。

表2-1“十三五”时期苍南县服务业发展目标

类别

名称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规模速度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19.8

340

9%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83.85

[170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74.9

440

10%

产业贡献

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51.9

55%

0.6个百分点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32.7%

34.7%

0.4个百分点

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比重(%)

68.98%

70%

0.2个百分点

结构特色

旅游业总收入(亿元)

60.6

120

15%

网络零售额(亿元)

92.6

210

18%

金融服务增加值(亿元)

22.9

40

12%

现代物流增加值(亿元)

21.1

37

12%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

40

/

注:[]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四、重点产业领域

立足苍南县制造业转型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业等“五大”服务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科技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5+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同时,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业。

  抢抓旅游消费快速崛起和结构升级的新机遇、新需求,发挥苍南黄金海岸线、玉苍山、古镇(村)文化资源组合优势,着力实施“旅游+”行动,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智慧化水平,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推进苍南旅游全域化发展,努力打造成为浙江省山海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到2020年,旅游收入达120亿元。

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依托滨海资源,打造环海公路海洋旅游带。以环海公路为轴,加快炎亭海口滨海旅游综合体、金乡古城、石砰海洋牧场、大渔风情渔港小镇、龙沙美食休闲街区、赤溪滨海乡村休闲运动集群、渔寮滨海度假综合体、核电绿能小镇、霞关休闲渔港、沿浦滨海湿地游乐区等景点建设。整合山岳资源,打造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区。以桥墩旅游集散中心为中转,以桥墩镇、莒溪镇为主要空间,以大玉苍山景区为核心,加快推进碗窑古村保护利用工程,谋划实施水上运动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建5A级景区。推进美丽河道建设,打造休闲水乡游。积极推进美丽河道、湿地公园等建设,开运水上巴士,精品开发龙港至金乡、宜山至灵溪、朱家站至桥墩等风情水道,打造休闲水乡游。推动个性化旅游服务。适应房车、自驾车、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积极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推动旅游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化旅游体验。

着力实施旅游+农业农村、文化、商贸等“旅游+”行动。抓住乡村资源,打造乡村田园亲农体验旅游带。突出苍南乡村特色,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以232省道为轴,以灵溪镇旅游集散中心为辐射中心,以日月潭农庄、天福生态园、东海渔村旅游度假区以及岱岭畲族乡、凤阳畲族乡等为主要节点,打造主题式精品乡村度假民宿群落,加快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挖掘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体验游。以蒲壮所城、金乡卫城、碗窑古村落、矾矿工业遗址、福德湾古村落、石聚堂、西隐寺等以及非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滨海卫城文化旅游、矾矿工业遗址观光游、民俗文化体验游、宗教研修。联动专业市场,提升发展商贸旅游。充分利用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中国礼品城等专业市场资源,着力打造集休闲购物、展览展示、商务会展、知识博览等功能为主题的特色商贸旅游产品。结合新城建设,培育发展城市商务旅游。以中心湖4A级景区创建提升为重点,整合行政中心、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及银泰城等资源,打造成为集行政商务会展、运动休闲、时尚购物、休闲美食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商务旅游功能区。以龙港新城建设为契机,整合新城商贸综合体、龙港特色商业街、中国礼品城等资源,积极发展商贸会展、时尚购物、休闲娱乐业。以台商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台湾风情湿地观光园、台湾特色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休闲美食、风情体验等旅游功能。引导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行、工业旅游,推动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

提升全域化旅游设施配套水平。深化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合理规划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基地布局,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加快苍南铁路、通用机场、高速、国道等主要对外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打通或修缮苍南中心城区通往各景区的支线道路,全面提升旅游交通设施、餐饮住宿设施、旅游购物设施、智慧旅游设施等。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应用,开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大精品景区与项目开发。

专栏1苍南县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重点

旅游交通设施:加快龙港新城通用航空机场、温州市域铁路S3线、甬台温高速复线、G228国道等主要对外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灵沙公路、渔寮至霞关公路等景区间交通项目建设;提升全县各旅游区主通景公路,包括建设232省道、桥玉线、桥南线、碗天线、龙魁线、炎亭景区入口道路等,加快景区对外联系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建设苍南县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桥墩、金乡、马站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渔寮景区、雾城景区、海口景区等重要景点配套建设大型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绿道网、旅游交通标识、观景平台等建设。

餐饮住宿设施:重点建设环玉苍山生态养生度假酒店集群、黄金海岸海景度假酒店及渔村民宿集群、中部乡村田园度假酒店及精品文化主题民宿集群。发展美食行业特色街区,扶持培育老店、名店,开发“金名片”美食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设施:加快培育灵溪镇和龙港镇的商贸旅游基地,形成2家5星级旅游购物场所;在各3A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内,设立小型的购物场所;引导矾矿博物馆、碗窑博物馆、席草加工基地等工艺美术行业建设特色购物场所。

智慧旅游设施: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RAID等技术,在景区部署视频监控、电子门禁、无线语音导游、多媒体展示、流量监测等智能采集终端,在“旅游+互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向“旅游+物联网”拓展延伸。

大力推进灵溪、龙港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城市有机更新,构建专业市场、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与社区商贸的四级现代商贸体系。通过推进市场功能、经营制度和交易方式的创新,积极开展电商化改造,以O2O模式等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转型提升,努力建设浙南闽东北省际贸易中心。到202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

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加快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温州礼品城质量提升和功能完善,推进苍南县浙闽台水产贸易城扩建、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二期、苍南家电数码广场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苍南县重点市场的商品、商户、品牌和市场举办者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推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互联网+”进程,积极开展电商化改造和O2O模式,鼓励利用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价格发现和信息交互等传统功能,增强物流配送、质量标准、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和咨询服务等现代功能,实现从卖商品向卖服务转变。

推进零售业转型发展。创新商业业态,鼓励大型实体店向智能化、多样化、主题商城等综合服务体转型,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体验消费,由商品销售转向“商品+服务”并重;支持中小实体店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增加快餐、缴费、目录销售、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功能。引导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商业综合体等商贸企业发挥线下体验和服务优势,加强与电子商务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和智能化展示功能,逐步向网络展示、到店体验、在线支付的体验式消费转型。

统筹城乡商业网点功能布局。依托苍南商贸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打造或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注重休闲与购物并举,促进商旅文联动,突出现代、时尚、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重点培育一批美食街、历史文化街、特色旅游购物街、夜市区、土特产街区等,使特色商业街区成为苍南金名片。加强城市商圈建设,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鼓励结合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促进高端商业资源集聚发展,加快提升苍南县城新区、龙港世纪新城等商业集聚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商贸发展中枢。

  深入实施“电商换市”,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及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发展行业电子商务,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加快构建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逐步健全电子商务支撑配套体系,努力将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新常态下苍南经济重要增长点,努力打造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县。到2020年,苍南县网络零售额达到210亿元。

实施农村电商增效行动。依托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苍南特色馆,积极开展季节性特色农产品网上促销,探索生鲜农(渔)产品网上直销,全面扩大苍南县农(渔)产品销售。加快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布局,拓展服务网络功能,通过服务网点对农民的购物需求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进行汇集,探索发展统购分销、统购集配以及农产品上网销售等服务,积极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采购各类农资和商品。完善农村电商创业及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返乡青年等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及其相关行业发展。

实施工业制造与电商融合行动。进一步加大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领域优势企业开展“电商换市”,强化与阿里巴巴及行业电商平台的合作,放大阿里巴巴·苍南产业带品牌集聚效应。积极推广电子商务代运营,为各类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第三方运营服务。推动依托专业市场、分销网点等工业品传统分销商,积极发挥线下渠道优势,探索网上订购,实体店支付、提货及售后服务等模式。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优化配置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优势资源,有条件的可自建电商平台开展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培育发展跨境电商。鼓励企业发展以需定量、定时、定价的电商消费新模式,探索建立在线定制、网络预售、众筹团购以及个性化、定制化销售。

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建设。以灵溪、龙港为重点,打造电子商务核心区,推进海西电商科技园、浙闽台电子商务城、中国龙港网商创业园等一批规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和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主体,培育本地有影响力的电商服务企业。

构建良好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注重电子商务生态协调,从生态圈建设的角度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各环节、电子商务产业与物流、信息、支持等支撑服务间的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店建设、仓储管理、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售后服务、跨境服务和代运营等电商服务业。加快物流配送、公共仓储、保税仓库建设,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强化电子商务物流支撑。有效整合电商服务资源,加快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园区及电商村公共服务站等多层级、全覆盖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低成本、高质量的电商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和枢纽建设,加快构建以公路系统为主骨架,铁路、水运等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物流资源、合理布局发展物流园区,强化物流企业培育,构建完善智慧物流体系,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业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37亿元。

大力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建设与制造业紧密配套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完善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服务,促进物流业与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特色制造业融合发展。结合苍南特色农业和海洋渔业发展,支持鲜活农(渔)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储存设施建设,完善浙闽台水产贸易城、渔港等重要节点的物流设施体系,积极发展农(渔)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以专业市场配载物流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促进传统专业市场和商贸流通业转型提升。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县、乡(镇)、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性物流服务水平。

强化物流企业培育。鼓励和引导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品牌快递企业。推动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扩大物流服务网络,提高增值服务能力。加快整合供应链体系,培育发展具有物流供应链集成功能的平台型领军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苍南县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龙头物流企业积极走出去,不断做大做强。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鼓励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运用大数据、北斗导航、物联网、射频设别等新技术,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和配送系统。推进物流标准化,推广标准化设施设备应用,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商品标识、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加强物流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支持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对线下运输车辆、仓储等资源整合优化,实现运输工具和货物的实时跟踪和在线化、可视化管理,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结合交通枢纽及产业布局,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重点建设浙闽物流配送中心、苍南冷链物流园、龙港新城物流园区、龙港城西物流园区、钱库物流中心、马站物流中心以及浙南海西公铁物流园,推动崇家岙港区、霞关港区建设,完善货运场站体系,促进物流企业集聚、物流功能集成。积极推进各物流园区、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与互通,构建物流节点之间的功能协调和互联共享机制,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服务效率。加快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完善周边公路、铁路配套。

  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建设的契机,提升苍南金融超市的服务能级,突出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资管理公司等金融特色,加强金融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业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县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县。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到4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做大做强主力金融。吸引主力金融机构入驻,积极争取各类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在苍南县设立分行或分公司。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型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形成符合苍南县基础设施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业务模式。重视证券期货和保险的积极作用,拓宽证券期货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业务领域,做大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推动各类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各类险种,加大保险抵御风险、支农惠农作用。

发展壮大地方金融。进一步支持浙江苍南农商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具有地方法人资格的金融组织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普惠金融的主力军。积极支持浙江苍南农商银行做大规模、做强效益、做特市场,结合苍南实际情况,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坚持“小微化、普惠化”的发展定位,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互助组织、民间融资管理创新机构、融资租赁、金融租赁等准金融、类金融业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发展一批建立在“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础上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积极发展由龙头骨干企业和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发展民营融资担保企业。

积极探索新型金融。顺应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趋势,推动金融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金融与本土产业的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金融拓宽区内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创新区域市场金融产品等。强力推进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服务品质,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等领域。

文化创意。突出发展创意设计,推进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农业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力促包装印刷、文具礼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时尚化发展。深度挖掘苍南民间艺术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鼓励建设艺术品创作、展示和交易中心,积极引导扶持以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体现鲜明本土性的商业化文化品牌。加快推进矾都文化创意产业园、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桥墩碗窑瓯瓷文化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积极发展艺术品生产、演艺休闲、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影视文化等产业。

科技商务。围绕苍南本地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服务,支持培育、引进教育培训、科技咨询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资源改造建设市级众创空间5家、县级众创空间10家以上,加快构建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结合商务楼宇建设,积极引进现代商务企业,大力发展创业创新、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电商中心等各类分支机构,积极培育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等新业态。

健康服务业。充分挖掘浙江省稀缺的“居山揽海”山海资源兼具备的综合优势,以藻溪、马站、桥墩等区域为重点,重点发展以养生度假、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业态,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养生养老机构以及养老地产商、养生度假地产商,打造一站式健康养生养老中心和健康小镇,力争打造成为立足浙南地区、辐射长三角与海西区的浙南健康养生胜地。加快推进养老机构项目和社区养老设施项目建设,不断规范养老机构和设施管理,加快完善服务功能,建立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居养型为补充的养老机构模式。

  五、空间布局   

  针对苍南服务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在符合县域总体规划要求、尊重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对苍南县现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突出重点,以灵溪中心城区、龙港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交通干线和地形地貌为轴线,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格局,努力形成发展导向明确、功能定位清晰的布局体系,构建“双核四轴三组团”的苍南服务业总体布局框架。

“双核”:灵溪中心城区和龙港中心城区未来仍将是全县服务业发展的主平台。结合城市化进程,积极建设县城新区、龙港新城,依托人口、产业和城市服务功能集聚优势,对城市空间景观、商业空间整合、综合交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集聚人气,强化“双核”的集聚辐射功能。统筹两大中心城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专栏1“双核”服务业发展导向

灵溪中心城区。充分发挥灵溪中心城区作为全县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优势,突出发展商贸流通、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科技商务等重点服务业,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特色,强化要素集聚,提高核心辐射能级。依托高铁、高速、国道等大交通以及区位优势,加快县城新区电子商务、科技商务等项目建设;利用灵溪中心城区已有的产业基础,以“互联网+”加快提升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凭借吴家园水库、挺南水库等生态优势,重点建设藻溪休闲养老康复基地、城市休闲运动中心等项目,推进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服务和集散功能建设。

龙港中心城区。借助沈海高速复线、228国道等交通项目的建设,龙港中心城区以龙港老城、世纪新城、龙港新城三大城市功能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建设会议展览、现代商业、商务办公等重大服务设施,加快完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龙港金融中心、龙港商贸城、龙港城市商业综合体、龙港文化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合理谋划龙港新城商业设施布点,结合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工业发展诉求,积极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轴”:依托滨海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228国道等重要交通路线,串联龙港、炎亭、大渔、赤溪、霞关、沿浦等乡镇,凭借苍南良好的海岸线资源,整合渔寮景区、炎亭景区、雾城等滨海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滨海旅游精品工程、对台经贸合作提升工程等,打造海洋服务业轴。以104国道、新104国道、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区域大交通走廊为纽带,以灵溪为龙头,以桥墩为重要节点,推动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浙闽边贸物流中心、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等服务业平台联动发展,打造沿104国道商贸物流发展轴。以78省道、104国道、桥南线、碗天线为轴线,连接桥墩、南宋、矾山、马站、沿浦、霞关等城镇,着重发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打造山区生态产业发展轴。以灵沙公路为主轴线,连接灵溪、藻溪、赤溪等乡镇,着重发展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打造灵沙健康产业发展轴。

“三组团”:根据苍南县各乡镇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分布特点,按照“山海携手、城乡互动”的发展原则,形成涵盖苍南县域的东、西、南三大特色服务业发展组团,推进各组团服务业差异化发展。通过整合马站、霞关、沿浦、赤溪、矾山、凤阳、岱岭等区域内自然风光、农业特色种植、独特的平原小气候、山岳礁石海岛等资源,重点发展蒲壮所城古镇文化旅游、渔村风情体验、高端养老、滨海度假疗养、特色农产品种植等业态,建设南部山海服务业组团;以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凭借山、石、溪、瀑、湖、林、寺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构建以休闲养生、户外运动为主要特色的西部山岳健康旅游组团;围绕金乡、钱库、宜山、望里、炎亭、大渔等东部乡镇特色产业功能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同时结合金沙滩、舥艚渔港、金乡古城等资源,积极发展集海滩运动娱乐、古镇旅游、海鲜美食、渔业捕捞等业态,打造东部滨海服务业组团。

图5-1苍南服务业“十三五”总体布局框架示意图

  引导服务业企业“特、新、优”发展,壮大服务业企业梯队。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五大主导产业”中重点培育5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20家以上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互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竞争力较强的“小而精”创新型企业。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资金、税收、经营环境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建设重点服务业企业信息库,对服务业企业实施跟踪监测和评估,为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和政策调整提供基础。建立服务业企业培育的产业导向机制、部门挂钩服务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督查考评机制五大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在市场份额、行业位次、创新能力、行业引领带动方面实现提升。

  探索设立服务业招商联席会议制度,由服务业综合管理牵头,联合招商、各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责任单位,统筹协调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准入评估、前期服务和过程管理。加大服务业招商选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制定服务业招商策略,加大产业集群、产业链招商的力度,以优势项目和独特资源为依托进行招商引资。面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商务等主导产业,重点引进投资50项以上服务业项目。以苍南县环境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基础等编制项目手册,引进“平台型”服务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和领导联系制度,强化协调调度、目标控制和考核推动,建立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月报制度、协调服务制度和督查落实制度,努力实现重大项目督查服务全覆盖。

    以苍南县龙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生态县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新的服务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化解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推进对台经贸合作体制改革,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推进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霞关港国家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建设。深化金融改革,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资管理公司、资金互助会等改革试点为抓手,创新性建设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金融平台,加快建设电子金融服务平台,盘活民间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引领全国县域金融改革步伐。

  七、保障措施   

  支持服务业商会、行业协会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服务业产品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标准化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组建苍南县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逐步推进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改革,建立政府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联动机制和对话机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

  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大力发展的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健康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专项资金扶持。按照对要素增量进行市场化配置的思路,对服务业土地,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实行“准入门槛、修正办法、监督机制、竞价办法、投资成本”五个公开,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用地结构,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综合运用“退二进三”、地价修正等手段提高资源配置质量,促进一批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发展。制定个性化、细致化人才吸引政策,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苍南县“十三五”服务业重点平台布局示意图苍南县“十三五”重大旅游项目布点示意图苍南县“十三五”重大商贸流通及物流项目布点示意图苍南县“十三五”重大电子商务、金融及科技服务项目布点示意图苍南县“十三五”重大健康服务项目布点示意图  

坚持“做大支柱型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并重,有力地推动苍南县服务业结构优化。其中,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达64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6亿元,“十二五”年均分别增长24.3%和20.2%。电子商务业快速兴起,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苍南产业带2015年度交易额达25.6亿元,位列“2015年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活跃的50个县”第10名,网络零售总额达92.6亿元。金融业发展特色鲜明,设立全国首家金融超市,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业态蓬勃发展,“十二五”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年末余额年均增长分别达7.3%和13.8%。商贸服务业保持较好发展,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0%,全县13个亿元以上市场实现年成交额145亿元。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设,谋划推进龙港现代物流中心、龙港新城物流综合体、浙南海西公铁物流园、苍南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