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我县召开的“漂流书”活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征集书籍及书架的采购工作。届时,“漂流书”将率先在县城100个试点进行投放,免费提供给市民阅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森森出席会议。
据悉,漂流书是指一本书贴上特定标签放到公共场所,供市民无偿阅读,市民在看完后,可放回任一个漂流书架上进行归还,从而将书传给其他素不相识的人。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阅读“游戏”。
漂流书屋的设置本身就是在向公众传递一种崇尚知识的氛围。林森森说,书是消费品而不是珍藏品,在漂流的书就算没能回到书架上,我们也希望它能够继续流传下去,可以向更多的人传递知识。他指出,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图书漂流实际是一种阅读活动的延续,让图书“漂流”起来,让阅读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书中获得快乐,呼吸芬芳。现在“漂流书”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让市民积极参与捐书活动;科学设置书架的布点,让书真正起漂。同时,要加大对该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漂流书屋义工的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好活动的各项工作。
编后语
让你的书“漂”起来
图书漂流近些年在国内日趋流行。把书集中到固定的场所让读者随意取阅,这种新鲜的方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
日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征集书籍及书架的采购工作,“漂流书”将率先在县城100个试点进行投放,免费提供给市民阅读。
这时,有人担忧,由于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一段时间后,图书或毁坏,或长期“流落”在外。确实,媒体报道了全国各地一些图书无“漂”回,组织者草草收场的尴尬局面。虽然这类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诚信规则的缺失,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回漂率低就否认图书漂流的价值,只要不是把图书毁坏变废纸,从你手中到他的书架上,阅读的价值仍在传承。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森森在部署该项工作时就说,书是消费品而不是珍藏品,在漂流的书就算没能回到书架上,我们也希望它能够继续流传下去,可以向更多的人传递知识。
图书漂流的根本目的,在于把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的书,让感兴趣的人再看,只要有人拿去阅读了,图书漂流的目的就达到了。能否顺利回流,所影响的只是可供几个人阅读的问题。因此,图书漂流不能因尴尬而终止,相反还应该“前赴后继”,继续做强做大,其目的首先是让更多人参与图书漂流活动中来,并从中分享图书漂流的价值——阅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
因此,目前当务之急是发出倡议让更多的人把对自己无用要淘汰,但对他人还有价值的书籍捐献出来参与漂流。这对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社会来说意义重大,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林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