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倪 姓
倪姓始祖——邾友
倪姓,原是郳姓,出于邾姓,系邾挟后裔。邾,原为战国楚地。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居于郳,称郳国。郳国的开
渊 源
倪姓源流与演变 倪姓由于没有进入“中国一百个大姓”之列,致可供考证的史料匮乏,今据《尚友录》、《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和苍南《倪氏宗谱》等记载,予以考证,以作抛砖引玉,求证于专家、学者。
倪姓,亦作郳姓、兒姓,源自邾(朱)姓。《尚友录》云:“邾武公封次子于郳,因氏。”又:“郳黎来之后,避仇改为兒氏,后改为倪氏。”《元和姓纂》云:“邾武公封次子于郳,是为小邾。后失国,子孙为郳氏,避仇改为兒。郳城在东海。”《姓氏考略》云:“倪氏即郳氏、兒氏,避仇改为兒,望出千乘。”《通志·氏族略》载:“倪氏即郳氏也,省文作兒。兒良(倪良),六国时人,见《吕氏春秋》。”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论是郳氏,倪氏或兒氏,其源流出自邾氏,即朱氏。邾原为战国楚地。至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君于郳,故名。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郳氏正是邾挟的后代。当传至夷父颜时,因有功于周王室,周天子将其次子友别封为附庸,居于郧。邾友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而被周天子命为小邾子、小邾娄。因之郳国的开
同为一源的倪、郳、兒三氏,都出自春秋的郳氏,但如果再上溯的话,则是黄帝的子孙。因为春秋时的郳植根于邾,邾是周武王封给上古颛顼帝后裔的诸侯国。颛顼帝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毫无疑问,倪氏当然是黄帝苗胤。
倪姓最初发源地,在今山东滕县。至于“避仇改郳为兒”,始于何时,现无从考证。但从倪氏问世的年代推测,大约在汉朝之前。因为西汉时有一位名叫兒宽的人被载入史册。
倪姓南迁,乃是唐朝以后的事。倪姓先迁居如今的江苏、安徽、浙江,尔后移居于福建,又从福建入迁台湾。
倪姓郡望
千乘郡。春秋时齐国有千乘邑,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猎于境内的青田得名。西汉设置千乘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县一带。东汉时改为乐安郡。
倪姓耕读堂
兒宽,即倪宽。西汉各儒,列于公孙弘、董仲舒之后。其幼时家贫,为人雇傭,于劳作间隙,亦苦学不辍,犹今之半耕半读。后官至御史大夫。倪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刻苦自学的先辈,便以“耕读”为堂号,并以激励裔孙勤学向上,不坠先贤之志。
苍南倪姓迁徙
倪姓迁徙与演变 入迁苍南的倪姓,虽不算历史悠久,但据苍南各地《倪氏宗谱》记载,最早入迁的支系是石路倪姓,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由平阳坡南入迁芦浦石路定居。其次是温州窟倪家堡、倪处、上垟、七河、下庄,以及蒲城等地倪姓,也是在明末清初陆续入迁定居的。现将收录部分迁徙列明于下,以作考证。
芦浦石路倪姓 始迁祖倪棠(1471—1558),讳世能,系平阳县坡南支裔倪则尧次子。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由坡南入迁来此定居。嘉靖三十三年(1554)甲寅建本里石桥,以便往来,乡人德之。配潘氏,生子一:德芳。倪德芳配金氏,生子二:经元(大房)、经朝(二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舥艚泮河,炎亭崇家岙,马站,望里溪头,龙港街,钱库街,灵溪街和平阳县鳌江,以及霞浦县松城镇等地。
繁枝三岙(温州岙)倪姓 始迁祖倪公契,号雾东,系福建莆田倪励三十一世孙。倪励九世孙倪或勋,约于后唐同光或天成年间入迁浙江温州府南塘,至十六世孙倪涛,由南塘转迁玉环县,十九世孙倪立言,由玉环县转迁乐清县蒲岐,二十五世孙倪汝榆,由蒲岐再迁虹桥。倪公契系倪汝榆六世孙。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午,由乐清县虹桥镇倪宅第四村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谊子一:守西、守蟠、守
舥艚倪家堡倪姓 始迁祖倪时岳(1550—1615),系平阳县坡南支裔倪则尧曾孙,倪常之孙,倪柱长子。约于明隆庆年间由平阳县坡南入迁来此定居。配董氏,生子三:如昉、如柏、如松。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大渔小岙,舥艚大埠头,炎亭,大渔南行街,钱库街,龙港街和瑞安县东门教场头,温州,上海等地。
舥艚大埠头倪姓 始迁祖倪家楠(1822—1874),字子南,系倪家堡仁房倪廷宽之孙,倪大斌次子。于清道光年间由倪家堡入迁来此定居。配曹氏,生子二:孟建、孟笋。
大渔南行街倪姓 始迁祖倪孟窠(1888—1961),字张科,系倪家堡义房倪廷松曾孙,倪大合之孙,倪家谦四子。于清光绪年间由倪家堡入迁来此定居。配杨氏,生子三:正宇、正守、正通。
钱库倪处倪姓 始迁祖倪恭伯,系平阳县坡南支裔倪常之孙,倪柱三子。于何时由平阳县坡南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张氏,生子四:京晓、京昉、京曙、京晰。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大渔小岙,矾山土地宫后和乐清县西岙、宋家庄,玉环县大门山杨梅田,以及福鼎县二十都东坪,霞浦县乐成田头垟葛藤垵等地。
大渔小岙倪姓 始迁祖倪圣聪(1713—1790),系倪处三房倪京曙玄孙,倪国先曾孙,倪习学之孙,倪应生七子。约于清雍正年间由倪处入迁来此定居。配杨氏,生子一:士护。另一支始迁祖倪有凤(1769一?),系倪处长房派下倪圣祖之孙,倪士泰之子。约于清乾隆年间入迁来此定居。配韩氏,生子一:家雅。再一支始迁祖倪士印(1729—1787),系倪处三房倪圣志长子。约于清乾隆年间由倪处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四:有美、有俊、有友、有议。
矾山土地宫后倪姓 始迁祖倪有敦(1801一?),系倪处长房倪圣育之孙,倪士重次子。约于清道光年间由倪处入迁来此定居。配氏不详,生子一:家福。
龙沙石塘半岭枫树坪倪姓 始迁祖倪正教(1850—1878),系倪处长房派下倪孟聪之子。约于清同治年间由倪处入迁来此定居。元配黄氏,继配黄氏,生子一:发盛。倪发盛配李氏,生子五女二:聿昌、聿文、聿蓬、聿荣、聿桂。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本县新安东浃头等地。
新安东浃头倪姓 始迁祖倪维通(1943—),字肇通,名开通,系倪孟聪玄孙,倪正教曾孙,倪发盛之孙,倪聿昌之子。于建国后由石塘枫树坪入迁来此定居。配黄氏,生子三女一:庆亿、细亿、庆判。
舥艚泮河倪姓 始迁祖倪蒙煜(1825—1868),原名新煜,系石路大房次派倪元武玄孙,倪明魁曾孙,倪大法之孙,倪家临长子。约于清道光年间由石路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一:正陈。
炎亭崇家岙倪姓 始迁祖倪家传(1859—1911),系石路二房倪元志曾孙,倪明逊之孙,倪大运长子。于清光绪年间由石路入迁来此定居。配蔡氏,生子二:蒙德、细德。
马站倪姓 始迁祖倪蒙银(1886—1922),系石路二房倪元志玄孙,倪明堂曾孙,倪大钱之孙,倪家府长子。于清光绪年间由石路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二女一:正祖、正明。
望里溪头倪姓 始迁祖倪蒙遛(1883—1929),系石路二房倪元福玄孙,倪明科曾孙,倪大照之孙,倪家有四子。于清光绪年间由石路入迁来此定居。元配陈氏,继配侯氏,抚子一:正奎。
舥艚七一包处倪姓 始迁祖倪明媄,系石路二房倪昌纷玄孙,倪成俊曾孙,倪绍贤之孙,倪元臣三子。于何时由石路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王氏,生子二:大尤、大高。
平等陈家宅上垟倪姓 始迁祖倪圣定,系平阳县六都
龙江河北庙倪姓 始迁祖倪裕业(1848—1890),字培业,讳瑞业,系倪圣定七世孙,倪帝德六世孙,倪明信玄孙,倪王义曾孙,倪德发之孙,倪高咏长子。约于清同治年间由陈家宅上垟入迁来此定居。
白沙第七河倪姓 始迁祖倪圣甫,系平阳县六都
平等环河下庄倪姓 始迁祖倪元臣、倪元士、倪元桂诸兄弟,系何派于何时由何地入迁来此定居不详。三支系共同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蒲城东门倪姓 始迁祖倪当,号泰源,系倪启圣之孙,倪则笃之子。于何时由宋家港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王氏,生子倪文偁。倪文偁配陈氏,生子三:仲英、仲庆、仲嘉。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本县魁里下魁、下坊和杭州,以及福鼎县嵛山、店头瓦溪等地。
魁里下魁倪姓 始迁祖倪尚可(1886—?),约于清光绪年间由蒲城东门入迁来此定居。
马站下坊(峰)倪姓 始迁祖倪可春(1902—1958),于民国年间由蒲城东门入迁来此定居。
石砰倪姓 始迁祖倪成庚(1642一?),字固巷,系石路大房倪经元曾孙,倪一武之孙,倪昌济三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芦浦石路入迁来此定居。生子三:士俊、士英、士法。
苍南倪姓人口
苍南倪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县,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
苍南县分乡镇倪姓(1990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灵溪镇 |
62 |
石砰乡 |
75 |
繁枝乡 |
327 |
新安乡 |
14 |
渎浦乡 |
2 |
新城乡 |
434 |
挺南乡 |
2 |
陈东乡 |
15 |
灵江乡 |
1 |
炎亭镇 |
24 |
桥墩镇 |
3 |
项桥乡 |
35 |
对务乡 |
4 |
藻溪镇 |
42 |
矾山镇 |
11 |
夏口乡 |
21 |
大观乡 |
53 |
渡龙乡 |
13 |
昌禅乡 |
1 |
蒲城乡 |
131 |
龙港镇 |
321 |
海城乡 |
29 |
马站镇 |
12 |
云亭乡 |
3 |
沿江乡 |
7 |
宜山镇 |
18 |
沿浦乡 |
17 |
霞关镇 |
2 |
龙江乡 |
23 |
铁龙秀 |
2 |
南坪乡 |
19 |
魁里乡 |
1 |
白沙乡 |
289 |
平等乡 |
435 |
渔寮乡 |
1 |
澄海乡 |
1 |
括山乡 |
20 |
凤江乡 |
2 |
钱库镇 |
363 |
赤溪镇 |
1 |
金乡镇 |
78 |
云岩乡 |
5 |
芦浦镇 |
603 |
|
|
舥艚镇 |
205 |
江山乡 |
23 |
望里镇 |
13 |
|
|
大渔乡 |
20 |
湖前镇 |
18 |
仙居乡 |
49 |
|
|
苍南县(2005年)倪姓人口
2005年,据县公安局人口统计资料,全县倪姓在籍血缘人口为4470人,占全县总人口0.36%,每平方公里3.67人,名列全县第50位,分布全县31乡镇,其中千人以上的有龙港镇,今按乡镇人口多少序数列表于下:
苍南县分乡镇冯姓(2005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 |
人数 |
每平方公里人数 |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
龙港镇 |
1536 |
18.51 |
平等下庄、白沙刘北、街路 |
芦浦镇 |
677 |
112.83 |
石路 |
舥艚镇 |
601 |
33.39 |
新城倪家堡、七一 |
钱库镇 |
529 |
25.43 |
倪处、后谢 |
藻溪镇 |
377 |
4.98 |
繁枝温州岙、九堡、街路 |
灵溪镇 |
264 |
3.05 |
大观岩头、县城 |
蒲城乡 |
124 |
13.77 |
城内 |
石砰乡 |
69 |
6.90 |
坑南 |
金乡镇 |
67 |
1.54 |
城内 |
仙居乡 |
47 |
5.87 |
|
沿浦镇 |
23 |
0.68 |
|
霞关镇 |
22 |
0.64 |
南坪卓垟马路边、三星 |
炎亭镇 |
21 |
1.50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宜山镇 |
20 |
1.55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括山乡 |
17 |
0.71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大渔镇 |
16 |
1.00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新安乡 |
15 |
1.83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望里镇 |
13 |
0.38 |
独立户、妇女家入 |
马站镇 |
11 |
0.31 |
闸桥头 |
桥墩镇 |
6 |
0.07 |
妇女嫁入 |
云岩乡 |
5 |
0.38 |
妇女嫁入 |
莒溪镇 |
3 |
0.06 |
妇女嫁入 |
渔寮乡 |
1 |
0.06 |
妇女嫁入 |
中墩张 |
1 |
0.10 |
妇女嫁入 |
观美镇 |
1 |
0.024 |
妇女嫁入 |
赤溪镇 |
1 |
0.02 |
妇女嫁入 |
昌禅乡 |
1 |
0.03 |
妇女嫁入 |
浦亭乡 |
1 |
0.04 |
妇女嫁入 |
凤池乡 |
1 |
0.07 |
妇女嫁入 |
苍南历史倪姓人物
据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和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收录今苍南籍倪姓人物3人,其名录简介如下:
倪梦龙,字公翼,金乡人。南宋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进士。官浙江缙云知县。
倪梦远,金乡人。南宋官泰和县主簿。
倪济川,倪垟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岁贡。
倪姓历史名人
历史上倪姓名人有:战国时有豪士倪良。汉代有倪萌,大臣:倪宽,官御史大夫。唐代有倪若水,官中书舍人、尚书右丞、户部侍郎;倪麟,画家。五代有倪曙,官工部尚书、进尚书右丞、同平章事;倪可福,官都指挥使。宋代有倪思,官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礼部尚书;倪涛,画家;倪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