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苍南  > 苍南概况  > 苍南百家姓

46、欧阳姓

  • 发布日期:2008-06-28
  • 浏览次数:
  • 字体:[ ]

 

46、欧阳姓

 

欧阳姓始祖——越王勾践

 

据《姓谱》载,欧阳氏源出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地在乌程欧阳亭,因以为氏(欧阳亭,即欧阳戍,在今江苏仪征县东北十里),尊越王勾践为始祖。

 

 

 

欧阳姓源流与演变  欧阳姓由于没有进人“中国一百个大姓”之列,致可供考证的史料匮乏,又没有流传的史稿可资借鉴,今据《史记》、《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和《中国姓氏地图》等书记载,一致认定源出越王勾践之苗胤。在此,不揣固陋,撷取其要,以期抛砖引玉,求证于专家、学者。

欧阳姓源出越王勾践之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卷四十一):“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菜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王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疆立。……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干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 越闽 君皆其后也。”

《通志·氏族略·以亭为氏》:“欧阳氏,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地在乌程欧阳亭,因氏焉。乌程属湖州。”

《姓氏词典》引《姓谱》云:“欧阳氏源出勾践之后,姒姓。支孙封于乌程欧阳亭(欧阳亭即欧阳戍,在今江苏仪征县东北十里),因以为氏。”

《中国姓氏地图·欧阳居山南而得姓》:“欧阳氏得姓距今已有2300多年。据载,欧阳氏被封会稽,是夏朝少康的庶子,这便是历史上的越国。因此,也可以说,欧氏、欧阳氏都是‘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之后裔。越国后来被楚国所灭,越王无疆被杀,他的儿子都臣服了楚国。无疆的儿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山的南面称阳,所以蹄称欧阳侯。于是蹄的后代子孙便以欧阳为姓。欧阳姓就在欧余山一带发展。”

又据《百姓祖宗图典》有关“欧”与“欧阳”、“欧侯”三姓之说:“现今浙江吴兴县,古时有山名叫欧余山。春秋时期,越王无疆将他的二儿子封到欧余山南边做首领。山南向阳,所以这位公子受封后被称为欧阳亭侯。而他的后代有的姓欧,有的姓欧阳,有的姓欧侯。这三种姓原有同一始祖。欧余山的山名,还形成一支欧冶姓。春秋时,越国的冶炼术非常先进,有个居住于欧余山的冶铸名家就被称为欧冶子。欧冶子的后代,有的姓欧冶,有的姓欧,后来还有的简化成了‘区’姓。”

再据《中国文化大博览》关于欧、欧阳、欧侯三姓共宗之说:“其始祖无疆,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次子蹄(古作“),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并引《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夏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用,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姓氏考略》谓:“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结论:“由此可见,欧氏、欧阳氏、欧侯氏,同为一族,皆为越王无疆后裔。”但据《路史》说:“欧阳姓系出渤海郡,欧姓系出平阳郡。”有所不同,尚需考证。

欧阳郡望

渤海郡。有二处:①西汉时(约公元前2世纪)从巨鹿、上谷二郡之地分出渤海郡。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②唐代(公元79世纪)东北靺鞨族等建立渤海国,相当于今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平阳郡。三国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将河东郡分出一部设置平阳郡,治所在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千乘郡。春秋时,齐同有千乘邑,因齐景公有马千驷、猎于境内的青田得名。西汉设置千乘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县一带。东汉改为乐安郡。

 

欧阳姓堂号

传经堂。西汉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为当时今文《尚书》“欧阳氏学”开创者,世传《欧阳尚书》。尔后传其子孙,欧阳生之子欧阳世,孙(不详),曾孙欧阳高、玄孙欧阳地余,六世孙欧阳政,七世孙欧阳宾,八世孙欧阳歙,皆为当 博士,被誉为“八世传经”。欧阳姓后人为弘扬先辈书香,遂以“传经”为堂号,即“传经堂”,也称“八世传经堂”。

聚德堂。北宋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宰相)。精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与子苏轼、苏辙俱得其称誉,受人尊崇。其幼年失怙,母郑氏抚养成人,尝谓人曰:“此非德聚而及人也。”欧阳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受人尊崇的先辈,遂以“聚德”为堂号。

苍南欧阳姓迁徙

欧阳姓迁徙与演变  据苍南各地《渤海郡欧阳氏宗谱》记载,最早一支系南宋镇溪光村的欧阳学楚与括山乡望三州村欧阳学度,于明天启二年(1622)由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入迁定居的,同时入迁的有腾乡玉腾村欧阳学锺,中墩乡尖礁村欧阳缙云,再是清康熙年间入迁宜山金家的欧阳秉钧。

欧阳姓华侨。据《苍南县志》记载,腾底村民欧阳东极携带13岁儿子欧阳宝义于清宣统二年(1910)去厦门谋生,遭受蒙骗而至新加坡。一星期后,欧阳东极死于街头,一位好心的华侨(据说是福建人,不知名)将欧阳宝义收养就学。欧阳宝义以他的勤奋好学,博得这位好心人的赏识。尔后,欧阳宝义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就,而且涉足政界,担任新加坡民政事司通事。这是苍南县有姓氏可考的第一家侨民。

民国23(1934),腾蝉湾底村村民先后5人逃荒到新加坡,被欧阳宝义收留。24(1935),该村又有9人为逃避抓壮丁,也到新加坡,几年后,逃到新加坡骤增至90多人,集体投奔欧阳宝义谋生。

今将收录部分迁徙列明于下,以供考证。

南宋溪光金山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学楚(15961653),字应森,号耀实,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东山。系欧阳隆安七世孙,欧阳万训六世孙,欧阳宏景玄孙,欧阳玄琛曾孙,欧阳魁容之孙,欧阳思忠三子。于明天启二年(1622)与弟欧阳学度由南安县东山入迁来此定居。配林氏细娘,生子五:迪掸(回居祖地)、茂聪、茂荣、茂爵、茂兴,分为“金、术、水、火、土”五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赤洋(今矾山)中村,洋槽坑,赤溪坝头,矾山岚下桥头、新街,昌禅等地。

矾山(赤洋)中村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经(17421793),字日治,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保曾孙,欧阳启政之孙,欧阳成发长子。于清乾隆年间由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配刘氏。生子二:昭刘、昭朗。

南宋垟坑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水(17511823),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保曾孙。欧阳启政之孙,欧阳成贵之于。于清乾隆年间由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女一:昭快、昭裁、昭赛、昭炬。

赤溪坝头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进(17461805),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保曾孙,欧阳肩理之孙,欧阳成辉长子。于清乾隆年间由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元配刘氏、继配陈氏,生子四:昭协、昭宗、昭礼、昭富。

矾山岚下桥头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翼祥(18921963),系木房松派欧阳东麟长子。于民国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配张氏,授子一:后安。

矾山新街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翼向(19161989),系木房松派欧阳东麟次子。于民国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元配来氏,继配苏氏,生子二:后然、后平。

埔坪垟边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翼钿(1925),系木房松派欧阳东贺授子。配曾氏,生子四女二:永经(出继苏姓)、后富(名永辉)、永杉(出继曾姓)、后甫。

昌禅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撕(175O1811),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佑曾孙。欧阳肩良之孙,欧阳成铭长子。其曾祖欧阳文佑于清康康熙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移居福鼎县五斗。欧阳秀撕于乾隆年间由福鼎五斗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七女二:昭谐、昭苞、昭多、昭杭、昭辣,昭璇、昭镇。

矾山金斗烊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桃(17621815),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佑曾孙,欧阳启信之孙,欧阳成之子。其曾祖欧阳文佑于清康熙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移居福鼎县五斗。欧阳秀桃于乾隆年间由福鼎五斗入迁来此定居。配张氏,生子五女一:昭讲、昭饱、昭离、昭敕、昭宁。

南宋垟尾堤岭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文修(16641741),字君生,系欧阳学楚之孙,欧阳茂荣次子。于清康熙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配吴氏,生子四女四:启鹏、启遂、启福、启昌。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永嘉蒲州。杭州,温州上陡门、乐清县乐城镇土墩塘,象山南乡小太平,霞浦牙城西岭。福鼎山前等地。

南宋垟宜园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秀会(17651848),字日朝,欧阳秀气(17801847),讳纳,系欧阳学楚六世孙,欧阳茂聪玄孙,欧阳文佑曾孙,欧阳启谟之孙。欧阳成铪长子、次子。于清乾隆年间由南宋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欧阳秀会配曾氏,生子三:昭栋、昭本、昭款;欧阳秀气配李氏,生子一女一:昭客。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蝉头七亩岗等地。

南宋溪光柯竹脚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茂爵(16381700),系欧阳学楚四子。约于清顺治年间由溪光金山入迁来此定居。生子三:文儒、文伟、文传,分为“公、侯、伯”三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南宋石门岭安基,福鼎店下月爿等地

南宋溪光三进屋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文仪(16611762)、欧阳文伯(16741758)、欧阳文仲(16821747)、欧阳文侯(16881759)兄弟,分为“元、亨、利、贞”四房。系欧阳学楚之孙,欧阳茂兴之子。于清康熙年间由金山入迁来此定居。欧阳文仪,字吉生,配康氏,生子二:启明、启玺(居棋杆内);欧阳文伯,字彬,配郏氏,生子三:启博、启三、启郁(居三进屋);欧阳文仲元配黄氏、侧室钱氏,生子五:启先、启元、启和、启浩、启振(居新宅);欧阳文侯,字钦生,元配陈氏、继配张氏,生子二:启皇、启让(居顶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昌禅石板溪和温州信河街、富阳高桥大方,嘉兴秀水,福鼎嵛山竹仔坑、芦竹港,桐山龟岭,霞浦三沙三岙、陇头,以及湖北宜昌少林开发区等地。

昌禅石板溪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东欣(18921952)、欧阳东让(18851928)兄弟,系土房亨派欧阳秀天玄孙,欧阳昭田曾孙,欧阳宣阔之孙,欧阳泉雄之于。约于清末民初由溪光三进屋入迁来此定居。欧阳东欣配周氏,生子欧阳翼酒;欧阳东让配周氏,生子欧阳翼宝。

腾垟玉腾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学锺(15871640),字铭宇,号来腾。原籍福建泉州府永春县交湖。系欧阳隆安七世孙,欧阳万春六世孙,欧阳宏真玄孙,欧阳玄斌曾孙,欧阳魁荣之孙,欧阳思立次子。于明天启二年(1622)由永春县交湖入迁来此定居。元配戴氏,生子一:茂祖;继配郑氏,生子二:茂田、茂文。欧阳茂祖配吴氏,生子四:文绅、文缙(兄弟徙居温州)、文纶、文伍(兄弟俱无传)。欧阳茂田配柯氏,生子二:文魁、文义,分“乾、坤”两房;欧阳茂文配氏不详,生子一:文聪。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莒溪大峨内,温州百里西路,象山县乌岩仰天塘,长兴县泗安大前、乌龟庄,欧阳泉元居新加坡。

莒溪大峨内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昭科(17521834)、欧阳昭邦(17561811)、欧阳昭士(17581847)、欧阳昭政(17691846)兄弟,系欧阳文魁玄孙,欧阳启椿曾孙,欧阳成国之孙,欧阳秀显之子。于清乾隆年间由腾玉腾入迁来此定居。配张氏,生子四女一:宣载、宣固、宣恈、富竹;欧阳昭邦配姚氏,生子三:宣陈、宣泰、宣岸;欧阳昭士配陈氏,生子四:宣暖、宣川、宣学、宣巧;欧阳昭政配张氏,生子二:宣元、宣陶。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长兴县煤山黄家村、江苏溧阳上兴埠。

南坪长沙岭头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泉碧(19241987),系欧阳秀霸曾孙,欧阳昭丈之孙,欧阳宣耕次子。于民国年间由腾垟玉腾入适来此定居。配吴氏,生子二:东立、东住。

中墩尖礁欧阳姓  始迁祖欧锦云、欧阳缙云、欧阳秀云三兄弟,分为“天、地、人”三房。约于明末清初由福建迁居平阳县北港显桥清江浦,旋迁来此定居。欧阳锦云配林氏,生子二:茂云(居瑞安)、茂心;欧阳缙云配曾氏,生子一:茂廷;欧阳秀云配黄氏,生子一:茂廖(迁居霞浦马坑)。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括山望三州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学度(1603—?),系欧阳魁容之孙,欧阳思忠四子。于明天启二年(1622)与兄欧阳学楚由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东山入迁南宋溪光金山定居。配杨氏,生子欧阳茂祀。幼随伯父欧阳学楚经商,家于南宋垟,转迁来此定居。配罗氏,生子欧阳文添。文添配吴氏,生子三:启彩、启水、启守、分为“智、仁、勇”三房。繁衍成族,后裔分居海城缪家桥、舥艚老城底、项桥林家塔等地。

海城缪家桥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泉移(19011991),系仁房派下欧阳秀才曾孙,欧阳昭沛之孙,欧阳宣改嗣子。于民国年间由括山望三州入迁来此定居。配方氏,生子三:东村、东贺、东余。

舥艚老城底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昭眼(1838—?),系仁房派下欧阳秀梨之子。于清同治年间由括山望三州入迁来此定居。配张氏,嗣子二:宣意、宣倩。宣意元配苏氏,继配章氏,生子一:泉趋。泉趋配洪氏,生子三:东寡、东世(居望里)、东坎;宣倩配陈氏,生子一:泉进(此支派已迁出)。

项桥林家塔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启守(17281790),系欧阳茂祀三子。于清乾隆年间由括山望三州入迁来此定居。配方氏,生子六女一:成亿、成谦、成万、成龙、成定、成谨。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钱库街等地。

宜山金家烊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秉钧(1644?),系欧阳翊皇之孙,欧阳如珪之子。其祖父欧阳翊皇约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漳州府南靖县入迁浙江温州府瑞安县沙垟定居。配蔡氏,生子五:如琼、如环、如骊、如珅、如,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房。其父欧阳如珪配谢氏,生子三:秉钧、秉镜(居祖地沙蝉)、秉鉝(居祖地沙垟)。欧阳秉钧约于清康熙年间由瑞安县沙蝉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文智、文正、文贵、文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岱岭云遮,江口下埠,南堡石壁头,铁龙水门和温州龙湾四十亩、七都以及福鼎县海口才堡,白琳,秦屿,牙城,泉州等地。

岱岭云遮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宣虞(18841959),系次房派下欧阳日对之孙,欧阳昭作之子。于民国年间由宜山金家垟入迁来此定居。元配陈氏,继配(不详)、三配何氏均不详,各生子一:懋锁、懋林(住马站街)

龙港下埠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懋荣(18911937),系次房派下欧阳日微曾孙,欧阳昭彻之孙,欧阳宣登之子。于民国年间由宜山金家蝉入迁来此定居。配邱氏,生子二:永福、永生。

南堡石壁头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宣忠(18661932),名志忠,系三房派下欧阳日珠之孙,欧阳昭喜长子。于清光绪年间由宜山金家垟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养子一:懋墨。

铁龙水门欧阳姓  始迁祖欧阳宣富(19011997),系三房派下欧阳口针之孙,欧阳昭弟之子。于民国年间由宜山金家垟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四:懋明、懋向、懋水、懋林。

 

苍南欧阳姓人口

 

苍南欧阳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县,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

根据苍南县公安局户籍人口统计资料,欧阳姓与欧姓分为两个姓氏,2005年在籍血缘人口合计为4892人。但据苍南各地欧阳姓《渤海郡欧阳氏宗谱》记载,根本没有“欧”姓,其热心于家族文化整理的人士也同样说明苍南没有“欧”姓。哪这“欧”姓从何而来,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几经分析,有可能在历次普查户口之时。欧阳姓本人或普查员忽略了“欧”与“欧阳”的区别,认为“欧阳”可以简称“欧”,因之造成误写。腾垟乡玉腾村欧阳昆向同志于2006年间,将全村欧阳姓误写为欧姓的村民,报请县公安局校准。统一改为欧阳。

为了澄清不必要的烦琐,删去1990年第四次全国普查户口(苍南县)统计资料,将2005年苍南县欧阳姓在籍血缘人口为4892人,每平方公里402人,占全县总人口040%,排列全县第四十六位,分布全县34个乡镇,其中千人以上的有南宋镇。在下列表格之中,各乡镇欧阳姓与欧姓的人口以“其中”作为鉴别,并资参考,以便今后不再重复出现。附表于下:

 

苍南县分乡镇欧阳姓(2005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人数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欧阳姓

欧姓

南宋镇

1324

1257

67

溪光金山、垟曹坑、长溪源、垟尾园

腾垟乡

758

155

603

垟心、增欧

宜山镇

713

92

621

金家垟、铁龙水门

矾山镇

441

186

255

南堡顶村、南堡石壁头、金斗垟、街路、岚下桥头、埔坪垟边

灵溪镇

426

191

235

县城

莒溪镇

291

51

240

大娥内

中墩乡

258

123

135

尖礁、中墩

括山乡

144

12

132

和垟、望山洲

龙港镇

113

20

93

街路、下埠、缪家桥

桥墩镇

105

30

75

三十六、园角、碗窑、松山路

昌禅乡

72

32

40

石板溪

钱库镇

58

7

51

独立户、妇女嫁入

藻溪镇

46

17

29

繁枝白坟

新安乡

19

1

18

小云兠

望里镇

17

4

13

 

赤溪镇

16

5

11

街路、坝头

观美镇

15

15

 

华阳蕉坑

金乡镇

2

2

7

独立户、妇女嫁入

凤阳乡

8

3

5

独立户、妇女嫁入

岱岭乡

8

1

5

云遮

蒲城乡

7

3

4

妇女嫁入

云岩乡

 

5

妇女嫁入

龙沙乡

5

2

3

妇女嫁入

霞关镇

5

1

4

妇女嫁入

浦亭乡

5

2

3

妇女嫁入

马站镇

5

1

4

妇女嫁入

五凤乡

4

2

2

妇女嫁入

芦浦镇

4

4

妇女嫁入

仙居乡

4

4

妇女嫁入

大渔镇

3

1

2

妇女嫁入

沿浦镇

1

1

妇女嫁入

凤池乡

1

1

妇女嫁入

石砰乡

1

1

妇女嫁入

舥艚镇

1

 

1

妇女嫁入

 

欧阳姓名人

 

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所载,西汉有欧阳生,官博士;欧阳政,王莽时官讲学大夫;欧阳地馀,官博士,侍中中大夫。东汉有欧阳歙,官汝阳太守,征为大司农;欧宝,孝子,父丧庐于墓。西晋有欧阳建,官山阳县令,冯翊太守。南北朝(陈)有欧阳颁,历官衡州、广州二州刺史;欧阳纥,官广州刺史,左卫将军,袭封阳山郡公。唐代有欧阳询,官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衮,官侍御史;欧阳通,官中书舍人,夏官尚书;欧阳琟,官岳州长史,上洛郡太守;欧阳詹,官国子监四门助教。五代有欧宏练,官客将、天策府内都押牙;欧阳广,官吉州吉水县令;欧阳炯,官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欧阳彬,官翰林学士,宁江军节度使。宋代有欧庆,官永春知县;瓯阳发,官大理丞,殿中丞;欧阳朴,官衡阳知县;欧阳观,官泰州判官;欧阳言,官迂江县令,员外郎;欧阳泽,官节度推官;欧阳经,朝散大夫;欧阳修,官翰林学士,擢枢密副使,拜参知政事(宰相);欧阳玽,官将作监丞;欧阳晔,历官崇阳、桂阳监,黄州知州;欧阳棐,官潞州知州,直阁知蔡州;欧阳道,官枢密院掌书记,中书令史;欧阳椿,官奉议郎;欧阳辟,官雷州石康县令;欧阳元量,官阳山县令;欧阳光祖,官江西运干;欧阳守道,官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欧阳直卿,饶州判官;欧阳昌邦,官永淳县令;欧阳逢泰,官潭州学录。元代有欧阳玄,历官 国子 博士、翰林直学士;欧阳铭,官临淄知县;欧阳龙生,官文靖书院山长;欧阳尚诚,官江西彭泽县知县;欧阳朝初,官瑞州路录事,通山、龙南二县县尹。明代有欧信,历官大宁都指挥使,辽宁总兵;欧信,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欧辉,官辽东按察佥事;欧磐,历官都指挥使,广西副总兵;欧大任,官南京工部郎中;欧阳旦,历官湖广按察佥事,浙江按察副使,南京右副都御史;欧阳安,官翰林庶吉士;欧阳序,官福建侯官知县;欧阳汶,官开封府学训导;欧阳初,官泉州、柳州二州教授;欧阳贤,官南京国子助教;欧阳诚,官景陵知县;欧阳经,官四川威州知州;欧阳春,官鲁府伴读;欧阳重,官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欧阳复,官福建泉州知府;欧阳恂,历官南京吏部郎中,两淮盐运使;欧阳哲,官浙江按察佥事;欧阳晖,历官南京锦衣卫知事,扬州知州;欧阳铎,官南京吏部右侍郎;欧阳寅,历官都林知州,南宁同知;欧阳谦,官吏部郎中;欧阳瑜,官四川参议;欧阳韶,官监察御史;欧阳德,官礼部尚书;欧阳燧,官盱眙知县;欧阳一敬,官太常少卿;欧阳东凤,官平乐知府;欧阳必进,官吏部尚书;欧阳学启,官河南中牟知县;欧道江,博学洽闻有声誉,从学者达数千人。清代有欧阳兆熊,医学家;欧阳利见,官浙江提督;欧阳厚均,官浙江道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