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赖 姓
赖姓始祖——叔颖
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建立赖子国。到了周景王七年(前538年)癸亥,赖子国被楚灵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即赖姓,尊叔颖为始祖。
渊源
赖姓的起源与演变据《中国姓氏》所载:赖姓血缘主要来自两大支:姜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出姜姓。姜姓赖氏出自国名。炎帝姜姓的后裔有四大支系,其中一支系是烈山氏,该氏族善于种植谷物和蔬菜,夏朝以前烈山氏被奉为稷神。商朝时,烈山氏后裔在山西介休建立了厉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厉国南迁到河南鹿邑东的赖乡,因赖、厉古相通,厉国也称赖国。春秋初臣属于楚,到楚武王时,姜姓赖国已经南迁到楚地的厉,在今湖北随州北的厉山店,《左传》称为赖人。其中一支向北迁到齐国的赖亭,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姜姓赖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系出姬姓。姬姓赖氏源出国名。周武王灭商后,征伐商朝的残余,姜姓赖国被迫从河南南部投奔楚国,迁到湖北随州。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子爵,史称赖子国,赖国故地在姜姓赖国的两赖乡之间的赖亭,今河南息县东北的包信集镇。进入春秋后期,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灭姬姓赖子国,迁赖人于鄢,今湖北宜城市,子孙遂姓赖。姬姓赖氏的历史也有3000年,普遍使用赖姓是在国亡之后,这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
赖姓郡望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初置。从颍水得名。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苍南赖姓迁徙
赖姓迁徙与演变 据苍南《颍川郡赖氏宗谱》记载,入迁苍南的赖姓,系平阳县四十五都北港南湖姚朱坑赖亲仁派下与福建汀州府上杭、永定两县赖姓派下,都是于明末清初相继入迁定居繁衍分布的。今将收录各地谱牒的迁徙状况分述于下,以供考证。
北港南湖分居苍南支派
始祖赖亲仁,字朝恩,于明崇祯年间由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后宅坑龙门里鸭仔溪头入迁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四十五都北港南湖姚朱坑下溪定居。配江氏,生子五:总各、聪各、明各、登各、腾各。
五凤思居垟赖姓 始迁祖赖荣昭,系赖亲仁之孙,赖聪各长子。于何时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不详,生子一:孔休。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云岩鲸头殿后赖姓 始迁祖赖荣必,系赖亲仁之孙,赖聪各次子。于何时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许氏,生子一:孔修。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江南垟底赖姓 始迁祖赖荣春,系赖亲仁之孙,赖登各长子。于何时由平阳县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陈氏,生子二:孔昭、孔旭。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赖姓 始迁祖赖荣初,名粗,系赖亲仁之孙,赖登各次子。于何时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先迁蒲门,旋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不详。生子一:孔杰。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云岩金家垟赖姓 始迁祖赖荣新,系赖亲仁之孙,赖登各四子。于何时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苏氏,生子一:孔口。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龙沙玉溪盘山庵赖姓 始迁祖赖焕章(1653—1752),系赖亲仁玄孙,赖总各曾孙,赖荣我之孙,赖已平长子。赖总各生子赖荣我。赖荣我配吴氏,生子四:已平、已正、已思、已秀。赖已平配郑氏,生子二:焕章、焕文。赖焕章于清康熙年间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七:文成、文遗、文龙、文坦、文祠(金家垟谱名文明)、文开、文旭。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大渔、舥艚、新安塔头、矾山金斗垟和福鼎县三盘、王家垟等地。
大渔赖姓 始迁祖赖福荣(1707—1782),字汉文,系赖荣我玄孙,赖已平曾孙,赖焕章之孙,赖文遗次子。赖文遗元配林氏,生子五女二:福随、福荣、福圣、福者、福金;继配许氏,生子一:福孝。约于清雍正年间由龙沙盘山庵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舥艚东浦口赖姓 始迁祖赖福祯(1714—1762),字汉寿,系赖荣我玄孙,赖已平曾孙,赖焕章之孙,赖文(明)三子。赖文配杨氏,生子五:福全、福庆、福祯、福祥、福信。赖福祯于清乾隆年间由龙沙盘山庵入迁来此定居。配陈氏,生子三:帝万、帝富、帝旺。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项桥塔头赖姓 始迁祖赖福祥,字汉光,系赖荣我玄孙,赖已平曾孙,赖焕章之孙,赖文四子。约于清乾隆年间由龙沙盘山庵入迁来此定居。配氏不详,生子二:帝道、帝贵。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矾山金斗垟赖姓 始迁祖赖文旭,字钦耀,系赖荣我曾孙。赖已平之孙,赖焕章七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龙沙盘山庵入迁来此定居。配汤氏,生子二女三:福保、福松。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南坪柳垅和尚垟赖姓 始迁祖赖帝秀(1752—1810),原名帝富,系赖焕章曾孙,赖文之孙,赖福祯次子。约于清乾隆年间由舥艚东浦口入迁来此定居。配黄氏,生子三:永生、永新、永理。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龙沙安峰北山赖姓 始迁祖赖帝众(1773—1831),系盘山庵赖焕章裔孙。约于清嘉庆年间由龙沙盘山庵入迁来此定居。配许氏,生子二:永金、永世。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渎浦镇江赖姓 始迁祖赖应麟,字君亮,系赖有福长子。约于清初由平阳县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配连氏,生子赖天赐。赖天赐配黄氏,生子七:文德、文灿、文秀、文珍、文五、文六、文全。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沿浦巷赖姓 始迁祖赖应科(1664—1722),字君玉,系赖有福次子。于清康熙年间由北港南湖姚朱坑入迁来此定居。配林氏,生子赖士宗。赖士宗配郑氏,生子三:文光、文元、文魁。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碗窑赖姓 始迁祖赖经藩,字益先,讳以先,系松阳郡汤湖派赖立潮之孙,赖钟爱五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伍便村石鼓坑入迁来此定居。配郑氏,生子赖元善。赖元善配杨氏,生子五:天文、天伦、天禄、天与、天水。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矴埠头柯节岭脚赖姓 始迁祖赖凤生(1683—1746),系赖立石玄孙,赖善义曾孙,赖玉田之孙,赖胜荣次子。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汀州府永定县汤湖入迁来此定居。配郑氏,生子四:文朗、文开、文茂、文亮。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五凤(五岱)顶西山赖姓 始迁祖赖曜岳(1609—1661),约于明天启年间由福建汀州府永定县汤湖胜连里入迁来此定居。配姚氏,生子二:天育、天治。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蒲门斗垟、白岩下和霞浦县柏垟郑家山等地。
蒲门斗垟赖姓 始迁祖赖德良(1675—1735),字祖荫,系赖曜岳之孙,赖天育长子。于清康熙年间由五岱顶西蝉入迁来此定居。
白岩下赖姓 始迁祖赖德丰(1691—1760),字祖满,系赖曜岳之孙,赖天育四子。于清康熙年间由五岱顶西蝉入迁来此定居。
藻溪丁岙赖姓 始迁祖赖万兴(1685—1747),系福建上杭赖姓派下十六世孙。赖发林玄孙,赖文台曾孙,赖仲圣之孙,赖智生之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上杭县五坑乡入迁来此定居。配刘氏,生子赖陵佑。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马站桥头圆山仔赖姓 始迁祖赖新养(1761—1818),系福建上杭赖姓派下十八世孙。其父赖燕梁约于清乾隆年间由汀州府永定县入迁福鼎县十八都南溪王茶湾定居。赖新养于乾隆年间由王茶垮转迁来此定居。配潘氏,生子三女二:冯成、基成(分居蒲城)、桂成。繁衍成族,后裔分居蒲城、岑山(今金山)等地。
桥墩矴埠头、碗窑赖姓 始迁祖赖应生(1740—1806)、赖应有(1808—?)堂兄弟,系福建上杭赖姓派下十八世孙。赖应生于清乾隆年间入迁石丁埠头定居;赖应有于道光年间入迁碗窑定居。
括山将军岭脚赖姓 始迁祖赖明仔,字日明,号耀东,系福建泉州派下赖洪进曾孙,赖朝让之孙,赖观养次子。约于明季间由福建泉州入迁来此定居。配黄氏,生子四:天保、世保、三保、四保。繁衍成族,后裔分居龙沙龙山腰、顶半山等地。
括山东括内赖姓 始迁祖赖成仔,字东成,号汲一,系福建泉州派下赖洪进曾孙,赖朝让之孙,赖观养三子。约于明季间由福建泉州入迁来此定居。配蔡氏,生子三:克振、玉振、受振。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福鼎才堡等地。
龙沙龙山腰赖姓 始迁祖赖子瑞(1742—1821),字伯瓒,系赖明仔玄孙,赖天保曾孙,赖应爵之孙,赖士韬次子。于清乾隆年间由括山将军岭脚入迁来此定居。配王氏,生子五女一:崑式、崑道、崑友、崑旭、崑两。
大渔教场后赖姓 始迁祖赖光祚,于何时由何地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未详,生子一:士发。赖士发配陈氏(原韩圣朗之妻),生子一:子臣。赖子臣元配黄氏,生子一、养子一,继配陈氏,生子一、养子一:帝鹏、帝友、帝修、帝宽。
苍南县赖姓人口
苍南赖姓人口发展 史苍南原属平阳县,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
苍南县分乡镇赖姓(1990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灵溪镇 |
97 |
江山乡 |
123 |
桥墩镇 |
78 |
南坪乡 |
9 |
灵江镇 |
25 |
湖前镇 |
7 |
黄檀乡 |
2 |
蒲城乡 |
46 |
沪山乡 |
6 |
钱库镇 |
2 |
莒溪镇 |
18 |
云亭乡 |
1 |
凤池乡 |
1 |
望里镇 |
8 |
五凤乡 |
166 |
霞关镇 |
5 |
渎浦乡 |
268 |
仙居乡 |
2 |
碗窑乡 |
206 |
城门乡 |
1 |
大观乡 |
2 |
新安乡 |
3 |
腾垟乡 |
6 |
魁里乡 |
2 |
龙港镇 |
63 |
项桥乡 |
17 |
大龙乡 |
54 |
澄海乡 |
40 |
沿江乡 |
8 |
夏口乡 |
2 |
天井乡 |
4 |
赤溪镇 |
11 |
龙江乡 |
104 |
括山乡 |
149 |
矾山镇 |
26 |
龙沙乡 |
90 |
白沙乡 |
25 |
金乡镇 |
29 |
华阳乡 |
2 |
半垟乡 |
5 |
海城乡 |
5 |
大渔乡 |
233 |
昌禅乡 |
1 |
凤阳乡 |
1 |
宜山镇 |
12 |
石砰乡 |
3 |
埔坪乡 |
4 |
中墩乡 |
14 |
铁龙乡 |
5 |
炎亭镇 |
1 |
南宋乡 |
32 |
信智乡 |
2 |
平等乡 |
9 |
藻溪镇 |
59 |
南堡乡 |
40 |
|
|
凤江乡 |
22 |
渡龙乡 |
8 |
马站镇 |
21 |
|
|
云岩乡 |
373 |
繁枝乡 |
207 |
沿浦乡 |
18 |
|
|
苍南县(2005年)赖姓人口
2005年,据县公安局人口资料统计,全县赖姓在籍血缘人口为3306人,每平方公里有2.72人,占全县总人口0.3%,名列全县第61位,分布全县29个乡镇。今按乡镇人口多少序数列表于下:
苍南县分乡镇赖姓(2005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 |
人数 |
每平方公里人数 |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
灵溪镇 |
592 |
6.85 |
县城、渎浦镇江 |
龙港镇 |
471 |
5.67 |
凤江凰浦、白沙方良(新村)、街路、下涝、江山垟底、张处、九板桥 |
云岩乡 |
441 |
33.92 |
金家垟、联友石头岙、山前路头、鲸头新村 |
桥墩镇 |
387 |
4.82 |
碗窑、矴步头 |
藻溪镇 |
246 |
3.25 |
繁枝丁岙、街路 |
大渔镇 |
241 |
15.06 |
北行街、小渔 |
五凤乡 |
164 |
5.65 |
思居大丘田头、西山 |
括山乡 |
141 |
5.88 |
将军岭脚、东括内 |
龙沙乡 |
105 |
3.18 |
龙沙腰、盘山庵 |
矾山镇 |
90 |
1.70 |
金斗垟、街路 |
钱库镇 |
62 |
2.98 |
三秀桥、项家桥(移民)、项桥林家塔 |
霞关镇 |
54 |
1.57 |
长沙、柳垄、蛟龙头、库下 |
蒲城乡 |
51 |
5.67 |
城内 |
金乡镇 |
42 |
0.96 |
城内 |
南宋镇 |
36 |
1.64 |
街路 |
宜山镇 |
33 |
2.56 |
|
莒溪镇 |
26 |
0.52 |
圢埠头、富垟坑底 |
赤溪镇 |
26 |
0.52 |
过溪破船、街路 |
沿浦镇 |
23 |
0.68 |
街路 |
中墩乡 |
18 |
1.80 |
海滨 |
马站镇 |
18 |
0.50 |
街路 |
望里镇 |
11 |
0.37 |
妇女嫁入 |
观美镇 |
8 |
0.19 |
茶山 |
腾垟乡 |
8 |
0.40 |
妇女嫁入 |
新安乡 |
3 |
0.37 |
妇女嫁入 |
石砰乡 |
3 |
0.30 |
妇女嫁入 |
凤池乡 |
3 |
0.21 |
妇女嫁入 |
仙居乡 |
2 |
0.10 |
妇女嫁入 |
芦浦镇 |
1 |
0.17 |
妇女嫁入 |
附 录
一、赖姓在历史上的分布和迁移
赖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在广东、江西、台湾地区中比较常见。赖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18%,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赖的人至少有18个,总人口大约在近220万。
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西入四川、湖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西、浙江。在唐宋之际,赖姓已经在长江以南形成了优势,清初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赖姓人口稀少,福建是赖姓的主要集聚之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赖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O.14%,排在第一百一十二位。江西为赖姓第一大省,占赖姓总人口的72.4%,占江西总人口的O.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14.8%)两省,这两省赖姓大约占赖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这两省的赖姓又集中了10%。全国赖姓的人口聚集中心在赣粤闽地区。
当代赖姓的人口已达到216万,为全国第九十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o.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赖姓人口由13万激增到216万,增长了近16倍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赖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赖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两省,大约占赖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四川、台湾、贵州,这三省又集中了21%。广东为当代赖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赖姓总人口的54%,占省总人口的1.5%。长江以南多赖姓,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赖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赖姓人口主要由东南部向华中和华南迁移。
二、当代赖姓的分布
赖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在两广、海南、台湾、闽赣湘贵四省大部、四川中部和东南,每平方公里的赖姓人口达到0.5人以上,特别在两广交会地区和海南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赖姓人口在3人以上。赖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O.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8%,赖姓人口大约169.4万;不足O.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87.2%,赖姓人口大约76.6万。
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赖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广东大部、福建大部、台湾、海南、江西南部、浙江南端、湖南东南、广西东南、贵州西北地区,赖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6%以上,其中台湾、海南、闽粤的中心地区,这一比例在0.72%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2%;在广东西北、广西大部、湖南大部、贵州大部、四川中部和东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内蒙古东北角地区,赖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3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其他地区赖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O.12%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81.8%。
三、赖姓历史名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赖姓历代名人17名,占名人总数的0.0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八十位;赖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7%,排在并列第一百六十七位。
历史上赖氏名人有:唐代有赖棐,雩都人,肃宗乾元进士,官崇文馆校书郎。宋代有赖文俊,浙江处州人,尝官于建阳,世称“赖布良”;赖绂,福建清流人,南宋高宗绍兴五年进士,官镇南军节度推官、清远军节度判官。元代有赖良,浙江天台人,诗人;赖天赋,福建人,至正举人,官兴宁簿;赖禄孙,福建宁化人,仁宗延祜间盗至,将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请代死,盗不忍害。明代有赖先,福建永定人,弘治三年进士,官常德知府;赖英,江西广昌人,永乐十六年进士,官御史、参政;赖世隆,福建清流人,宣德五年进士,官编修;赖原裕,浙江处州人,官章丘县丞、户部员外郎;赖添贵,福建清流人,永乐三年举人,官郑府右长史。清代有赖珍,福建永安人,画家兼精医术;赖镜,广东南海人,诗书画家,时称三绝;赖文光,广西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将领,晋封遵王;赖文鸿,广西人,原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韦志俊部将,后封匡王,守湖州战死;赖以邠,浙江仁和人,诗画家,能画出雨情风雪各种神态;赖用贤,福建清流人,母病,亲自服侍十年,时称孝子;赖汉英,广东花县人,原籍惠州,洪秀全妻弟,封夏官副丞相;赖裕新,清人,太平天国将领;赖鲲升,江西会昌人,著有《友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