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56/2008-01183 | ||
组配分类 | 规划信息 | 发布机构 | 龙港镇 |
生成日期 | 2008-05-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龙港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摘要)
一、导 言
为适应苍南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城市化进程,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发[2000]122号),撤销湖前镇、平等乡、江山乡建制,将其并入龙港镇。
由于经省政府批准的原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政主体和管辖范围发生了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龙港镇人民政府按新的行政区域重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合并后龙港镇行政辖区的范围,是龙港镇土地利用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及部门规划,均应按照本规划的用途管制、控制指标和要求进行。
本规划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作调整、修订,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 规划修编期限
规划修编的基年是2000年,规划期限为2001-2010年.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
全镇土地总面积7805.38公顷,其中耕地4601.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97%;园地102.85公顷,占1.32%;林地22.22公顷,占0.2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7.32公顷.占19.82%;交通用地67.13公顷,占0.86%;水域 1392.48公顷,占17.84%;未利用地71.40公顷,占0.91%。
(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l、存在问题
(1)人均耕地少
根据200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结果,全镇耕地面积为4601.9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199公顷(合0.30亩),人均耕地量较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
(2)耕地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农田基本建设的限制,部分农田排灌能力较差,限制了士地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3)耕地后备资源丰富、但需投入大量资金
龙港现有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主要是滩涂、荒草地,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2000年滩涂227.31公顷、未利用地71.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而实际上,如有大量资金投入,可围垦3300公顷左右海涂(约4.9万亩)并开垦为耕地。
2、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是为了提高已利用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龙港镇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农民的积极性高。目前,龙港镇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正在加大力度开展农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在1997-2000年间,通过在白沙、海城的第一期土地整理,净增耕地57.22公顷,二期和三期工程也已近完成。计划在规划期内完成农地整理2009.32公顷,可增加耕地183.25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313.91公顷(见附表四),在规划期内,加大整理力度,努力使整理面积达到整理潜力的90%以上。只要资金许可,有约3300公顷海涂可围垦并开发为耕地,开发潜力是很大的。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
全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140亿元,年平均递增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 .67万元。
2、人口规模
规划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大量向镇区迁移,同时,也吸引较多数量的外来人口到龙港居住、经商;2010年全镇总人口将达到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农村人口为3万人,城镇化率89.29%。
3、人民生活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201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 .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8000元。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龙港镇规划修编的有关指标见附表五。
l、2010年耕地保有量3990.47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3518.00公顷。
3、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98.02公顷。
4、补充耕地量445.69公顷;其中通过农居点复垦增加耕地282.52公顷,通过农地整理增加耕地163.17公顷。
5、建设总用地控制在2363.61公顷。
6、待置换区 通过本镇农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安排待置换区400.00公顷。根据龙港镇建设规模要求,扣除分配给龙港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及本镇可安排的待置换地,尚需从全县土地整理折抵的待置换指标中划补459.18公顷。县政府己同意从全县待置换用地指标中安排给龙港镇459.18公顷。龙港镇待置换用地指标解决方案见附表六。
2000年全镇耕地面积为4601. 98公顷,到2010年各项建设共需占用耕地1057.20公顷,其中:道路建设需占用耕地10.66公顷,城镇建设需占用耕地997.79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启动耕地指标48.75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可补充耕地445.69公顷,其中:由农地整理增加耕地163.17公顷,由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282.52公顷;到2010年全镇耕地数量为3990.47公顷。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坚决将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压缩在控制指标以内。逐步改造中低产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加快标准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将基本农田保护同建设高产稳产田结合起来。
2、园地调整
2000年全镇有园地102.85公顷,规划期间经土地整理,调整为耕地20.50公顷,建设占用7.35公顷,努力提高园地质量和产出水平,2010年园地面积为75.00公顷。
3、林地调整
2000年全镇林地面积为22.22公顷,在规划期间,城镇及工矿用地占用林地1.94公顷,土地整理占用9.47公顷,所占用的林地全部为分布于房前屋后的零星竹林和散布于农地中的小块林地;同时,在规划期间,加强建设沿海防护林带,计划种植防护林20.00公顷;至2010年林地面积为30.81公顷。今后林地主要向防护林用途发展,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发挥保护功能。
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调整
2000年全镇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7.32公顷,其中,城镇用地603.4l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为905.80公顷,独立工矿及其它用地为38.1l公顷。规划2010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2363.61公顷,其中城镇用地为2144.35公顷,为城镇建设安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和待置换用地指标997.79公顷;农村居民点为170.24公顷,由农村居民点转为城镇用地为501.79公顷,由农居点整理为耕地282.52公顷,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待置换用地指标48.75公顷;独立工矿及其它用地38.11公顷,在土地整理中有8.78公顷转为耕地,规划期间有滩涂13.05公顷和荒草地6.64公顷用于独立工矿,2010年工矿及其它用地调整为49.02公顷。
5、交通用地调整
2000年全镇有交通用地67.13公顷:规划期间,公路建设需要占用耕地10.66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8.86公顷的农村道路调整为耕地。2010年交通用地面积为68.93公顷。
6、水域用地调整
2000年有水域面积1392.48公顷。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理,99.76公顷的坑塘和滩涂调整为耕地,城镇建设需占用30.91公顷的坑塘和滩涂,独立工矿建设需占用13.05公顷的坑塘和滩涂,建立沿海防护林带需滩涂20.00公顷。在规划期间,通过加强和新建堤防,建设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局部达到百年一遇,提高抗灾能力;因此2010年水域面积调整为1228.76公顷。
7、未利用土地调整
2000年有未利用土地71.40公顷。规划期间,通过农地整理,将15.80公顷的荒地转变为耕地;城镇建设需占用1.16公顷,独立工矿建设需占用6.64公顷,因此2010年全镇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7.80公顷。
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
(一)规划目标
l、土地整理:至规划期末,计划实现土地整理面积2009.32公顷,净增耕地183.25公顷。
2、土地复垦:至规划期末,计划农居点复垦313.91公顷,净增耕地313.91公顷。
(二)实旅措施
1、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十地开发和整理复垦的有序进行。
2、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土地开发和整理复垦的顺利进行。
3、建立专业技术队伍,规范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4、整理农地与整理废弃地相结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附表八 龙港镇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单位:公顷
项目 地类 | 2000年 | 2010年 | |||
| 面积 | 百分比(%) | 面积 | 百分比(%) | |
合计 | 7805.38 | 100.00 | 7805.38 | 100.00 | |
耕地 | 4601.98 | 58.97 | 3990.47 | 51.14 | |
园地 | 102.85 | 1.32 | 75.00 | 0.96 | |
林地 | 22.22 | 0.28 | 30.81 | 0.39 |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 小计 | 1547.32 | 19.82 | 2363.61 | 30.28 |
建制镇 | 603.41 | 7.73 | 2144.35 | 27.47 | |
农村居民点 | 905.80 | 11.60 | 170.24 | 2.18 | |
其它用地 | 38.11 | 0.49 | 49.02 | 0.63 | |
交通用地 | 67.13 | 0.86 | 68.93 | 0.88 | |
水域 | 1392.48 | 17.84 | 1228.76 | 15.74 | |
未利用地 | 71.40 | 0.91 | 47.80 | 0.61 |
附表九 龙港镇耕地规划平衡表 单位:公顷
时段 项目 | 合计 | 2001-2005年 | 2006-2010年 | |
2000年耕地总量 | 4601.98 | | | |
2001-2010年耕地减少量 | 1057.20 | 638.58 | 418.62 | |
其 中 | 建设占用 城镇建设 农村居民点 交通 其中:重点工程 水利 | 1057.20 997.79 48.75 10.66 | 638.58 598.67 29.25 10.66 | 418.62 399.12 19.50 0.00 |
退耕还林 | | | | |
灾毁 | | | | |
其它 | | | | |
2001-2010年补充耕地 | 445.69 | 267.41 | 178.28 | |
| 开发耕地 | | | |
其中 | 土地整理 村庄整理 农地整理 | 445.69 282.52 163.17 | 267.41 169.51 97.90 | 178.28 113.01 65.27 |
净增耕地 | -611.51 | -371.17 | -240.34 | |
2010年耕地总量 | 3990.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