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57/2008-16909
组配分类 应急管理 发布机构 金乡镇
生成日期 2008-04-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炎亭镇防御洪、潮、台预案

  • 发布日期:2008-04-14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
  • 字体:[ ]

炎亭镇防御洪、潮、台预案

一、概况

(一)地理环境

炎亭镇位于苍南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20°39"05",北纬27°26"55",距县城29Km,东濒东海,西邻金乡镇,西北与巴艚镇接壤,南与石砰乡相接。

北部为丘陵山地,西、南部均临高山,东部向大海。穿境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炎亭港航运可通大连、福州、温州等地。

(二)气候特征

炎亭镇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C,一月平均气温7.7°C,七月平均气温28.2°C,年平均降雨量1719mm,年平均风速为5.0m/s,最大风速为60m/s,多年平均无霜期300天以上,多年平均雾日天数19.3天,最多44天,最小10天。季风气候明显,海洋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并伴有狂风和风暴潮,发生在5~10月份,集中在7~9月份。暴雨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期和7~9月的台风季节内。

    (三)海洋水文

炎亭镇濒临海洋,水文特征主要体现在海洋水文上面,包括潮汐和潮流两方面。炎亭的潮汐受外海传入的半日潮所控制,一周日两涨两落,属于半日潮港类型。外海潮波传入过程中,由于受山水地形的影响,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即涨潮平均历时6:02,落潮平均历时6:21。经过潮位观测,得知该海区年平均海平面为210cm,最高水位635cm,平均潮差421cm,最大潮差733cm,最小潮差132cm,平均波高70cm,最大波高670cm,平均波周期5.2s,十年一遇高潮位为615cm,波高500cm,风速28.1m/s,二十年一遇高潮位为638cm,波高620cm,风速30.7m/s,五十年一遇高潮位为668cm,波高为770cm,风速34.3m/s。炎亭的潮流经实测资料分析发现,流速的强弱及方向都有周期性的变化,平均流速为0.30 m/s,流速在0.01~0.1m/s范围的占3%,在0.11~0.20m/s范围的占60%,在0.21~0.40m/s范围的占2%(本预案工程高程均为吴淞基准面)。

(四)社会经济

炎亭镇下辖6个行政村,人口1.75万,全镇总面积23km2,其中陆域面积14.7km2,海域面积8.3km2,海岸线长12km,林地面积793公顷,耕地面积197公顷,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梭子蟹之乡

炎亭镇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海岸风景秀丽,以自然式大型沙滩和奇礁怪石为风景特色,2007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00万元。

炎亭镇拥有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2家制冰厂和2家石油供应公司,其中温州宏达利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为我县唯一一家水产品出口创汇企业,2007年产值6400万元,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1158万元,出口供货值250万美元。

炎亭镇是以渔业为主的沿海城镇,是苍南县的重要渔区,是国家二级渔港。主要海产品有梭子蟹、丁香、鳗鱼、黄鱼、虾蛄等。尤以梭子蟹、丁香驰名中外,远销日本、东南亚、香港和国内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是浙江省梭子蟹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全镇捕捞渔船130艘,2007年实现渔业产量10500吨,产值8909万元。同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信息引导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发展效益农业,先后建立了2000亩杨梅基地和500亩菜篮子基地。2007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52亿元。

(五)河流河网

境内平原溪流一横一纵且在下游相互交错,以(一横)即银河溪流、(一纵)即岙底溪流组成蓄水网络,境内平原溪流全长2.7公里。上游集雨面积8.2万m²,水面面积1.625万m²,蓄水量4.8万m³。主要溪流有:①银河溪流发源于八老垟山麓,由西向东总长1.3Km,平均宽度5.5m,水面面积0.715万m²;平均水深0.80m,利用水深2.20m,蓄水容积1.6万m³,坡降1‰,贯穿境内平原东西,沿溪涉及东沙、西沙、振兴等行政村,至炎亭水闸入海。②岙底溪流发源于岙底山麓,向南流1.4Km,至炎亭水闸入海,沿线经过东沙、振兴、新兴等行政村,溪流总长1.4Km,平均宽度6.5m,水面面积0.91万m²;平均水深0.50m,利用水深3.5m,蓄水容积3.185万m³,坡降1.5‰。

二、现有水利工程

(一)防洪工程

1、炎亭海堤位于东沙村、西沙村,修建于1994年,到1999年建成全线闭合,全长730m,是炎亭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1.2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工程按III级二十年一遇高潮位标准设计,堤基地质为细砂层,高程3.50~4.00m,堤顶高程8.60m,为浆砌块石、条石镶面的复式堤型,堤顶宽1.20m,堤内路面宽8.00m,种有防护林木。全堤设置挡潮旱闸6座,单孔总宽23.8m,目前堤身安全状况一般。

2、炎亭渔港位于东沙村跳头山,为国家二级渔港,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修建于1998年,到2001年完成,防波堤全长120m,工程按Ⅲ级二十五年一遇高潮位标准设计,防波堤采用桩基承台结构,桩径800mm,孔深22m的钻孔灌注桩,承台为C30砼,厚100cm,承台下部为块石回填,上部为M10浆砌块石,堤基地质为粘土,高程-3.6m,堤顶高程8.10m,防波墙高程9.60m,堤顶路面宽6.00m。二期工程修建于2005年冬,工期3年,续建防波堤全长250m,工程按级五十年一遇高潮位标准设计,采用挤淤爆破块石回填,同时提高一期工程设计标准,加高加固一期防波堤,建成后可容纳渔船安全避风300余艘。

3、银河溪堤修建于1990年,全长1.3km,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穿过境内平原东西,沿溪涉及东沙、西沙、振兴等行政村,堤基地质为砂砾土,高程2.2~2.8m,堤顶高程4.8m,迎水面为干砌块石、水泥砂浆勾缝,堤顶宽1.0m,堤内路面宽8.00m,堤身安全状况一般。

4、岙底溪堤修建于70年代末,全长1.4km,粘土垒筑而成,部分堤段迎水面采用干砌块石,防洪标准低,约为五年一遇,沿线经过东沙、振兴、新兴等行政村,堤基地质为砂砾土,高程2.20~3.20m,堤顶高程5.0~6.0m,堤顶宽1.5m,堤身安全状况较差。

5、崇家岙溪堤修建于80年代初,全长1.2km,砂砾土堆筑而成,部分堤段迎水坡采用干砌块石、水泥砂浆勾缝处理,工程质量差,防洪标准低,约为五年一遇,堤基为岩石,堤高2~3m,堤顶宽1.0m,堤身安全状况差。

(二)排涝工程

炎亭水闸修建于1982年,拆建于2004年,为小型出海水闸,1座单孔宽4m,泄洪流量20.3m/s,工程安全状况良好。

(三)蓄水工程

岙底山塘修建于1998年,1座总库容1.5万m3,上游集雨面积      0.75Km²,坝型为重力溢流坝,坝基地质为晶屑凝灰岩,高程 21.80m,坝顶高程24.70m,坝长14.80m,坝顶宽1.80m,设置引水管道400m,工程安全状况良好。

(四)工程管理情况

全镇的水利工程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目前,除大型水利工程外,一般水利工程都是由各村委会落实责任人进行养护管理,镇政府驻村干部联系监督管理,管理人员报酬由受益村分摊负担,河道及水闸管理人员由镇政府适当误工补贴。

三、历史灾害及原因分析

(一)水文特征

炎亭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9°C,最高陆域气温35.2°C,最低气温-0.8°C。多年平均无霜期300天以上,多年平均雾日天数19.3天,最多44天,最小1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1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452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5%,多年平均降雨量1719mm,最大年降雨量2392mm,年平均风速为5.0m/s,最大风速为60m/s。

(二)灾情摘录

主要自然灾害有风、旱、暴潮等。建国以来有台风影响达90余次,每年受台风影响1~5次,其中7、8月份最多,9月份次之。影响较大有:1956年9月3日22号台风,风力12级,炎亭街道过水深1.2m,倒塌房屋上千间;1958年9月2日,5807百年一遇的12级以上强台风正面袭击我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山洪暴发,炎亭平原水满1.8 m,大风过处千年古树连根拔起,民房倒塌千余间,渔船损失上百艘,造成人员极大伤亡;1990年9月4日,9017台风在本区域登陆,日降雨量达530mm,山洪暴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倾泻而下,炎亭平原水深数尺,一片汪洋,倒塌民房70多间,损坏渔船50余艘,造成人员伤亡; 2002年9月8日,0216百年未遇的风暴潮三碰头强台风森拉克正面袭击我镇,来势凶猛,顷刻间暴风骤雨,惊涛骇浪,摧毁民房100多间,损失渔船80多艘,街道水满1.8m,良田被淹,家园被废,造成人员伤亡,损失惨重;200505台风海棠、200509台风麦莎、200513台风泰利强台风对我镇产生重大影响,狂风暴雨,山洪暴发,水位暴涨,积水严重,导致十多间民房倒塌,转移人员3252人次;2006年8月10日,8号桑美超强台风正面袭击我镇,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祖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全镇完全笼罩在一片暴风雨的包围中,房屋轰然倒塌,大树连根拔起……史无前例的狂风裹挟着如注的暴雨如万箭穿空而下,顷刻间,炎亭平原一片汪洋,街道水漫2米多,民房完全倒塌547间,半塌及一般损坏385间,渔船毁坏50多艘,转移群众1万多人次,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供电、供水、交通、通讯中断,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狼藉不堪,所幸的是由于宣传发动早,转移工作迅速,防御措施得力,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2007年的9号台风圣帕、13号台风韦帕和16号台风罗莎三次袭击我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转移群众1.6万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

(三)灾害原因

1、炎亭镇地处苍南县东南沿海之滨,历来是台风、暴潮、洪水频繁侵袭的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年之中降雨量的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往往引起暴雨,干旱交错发生,夏秋之交,台风登陆与过境往往带来台风雨,台风期引起潮位增高和狂风巨浪。

2、全社会干部群众防灾抗灾意识淡薄,麻痹侥幸思想严重,对防洪避险缺乏思想准备,是造成灾情损失的根本源泉。

3、炎亭镇区平原三面环绕群山丘陵,一面临海,地势低洼,上无控制性防洪工程,平原溪流径流短,溪床断面过小,淤积严重,蓄水能力少,防洪标准低。再加上溪堤年久老化失修,有效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出海水闸又为单孔小型,若遇天文大潮位,风暴潮交加,涌潮顶托,无法排洪。

4、崇家岙岙内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上游集雨面积大,山洪直泻而下,溪堤防洪标准低,工程年久失修,溪床坡降较大,水流冲刷严重,绝大部分群众沿溪切坡建房。

5、全镇范围内危房较多,均始建于五十、六十年代,房屋初始建造标准偏低,结构布置极其简陋,加之已超基准期使用,而缺乏妥善的维护及修缮,其整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抗震性能薄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重点隐患部位

(一)海堤

炎亭海堤修建于1994年,设计标准不高,基础深度不够,易被巨浪淘空,护坡垫层下陷,沿线涉及东沙、西沙两个行政村,有金沙滩路、海滨路民房273间,户数266户,人口1046人,餐饮服务业30余家。

(二)溪堤

1、银河溪堤沿线地势低洼,防洪标准低,溪床淤积严重,涉及东沙、西沙、振兴三个行政村,户数1831户,人口6958人,工矿企业4家。

2、岙底溪堤年久老化失修,人为破坏严重,防洪能力差,沿线地面高程低,经过东沙、振兴、新兴三个行政村,户数386户,人口1463人,工矿企业2家。

3、崇家岙溪堤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年久老化失修,人为破坏严重,沿溪住户156户,人口572人。

(三)山塘

岙底山塘没有经过资质单位设计,基础处理不够理想,施工质量欠佳,下游危及一个自然村,户数102户,人口389人和镇自来水厂制水车间。

(四)地质灾害

全镇有3处地质灾害点:东沙村的园山,因开挖道路而致,主要隐患为山体滑坡,影响房屋已搬迁,影响范围主要是出入海渔民及旅游人群;西沙村的西爿山因切坡建房而致,主要隐患为山体滑坡,影响范围为旅游人群;振兴村的杨家尖山脚因切坡建房而致,主要隐患为山体滑坡,影响房屋为镇政府办公楼及宿舍楼,影响人数为镇政府机关和广电站工作人员62人。

(五)危房

全镇有危房432间,绝大部分为木质结构,建造标准低,使用年限久,主体结构破坏严重,居住户数427户,人口1745人。

(六)船只停泊

全镇有渔船235艘(包括季节性作业的渔船等105艘),5100吨位,24500匹马力,渔民1085人,港口码头4座,停泊处2处,由于避风港未建成,自然港湾面向东海,受台风正面袭击可能性大,因此,每逢台风来临,我镇所有渔船都驶往石砰、舥艚、龙港等地港口避风。

五、防汛措施

(一)工程措施

针对我镇地理位置,防御洪(潮)水灾害,在工程措施方面主要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指导方针进行科学安排。

1、上蓄:在岙底坑口建设振兴水库,总库容18万m3,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预计今年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本水库建成后,大大提高径流调蓄能力,对洪水有调洪削峰作用。同时,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充分利用现有山塘蓄水,建造拦水坝,增加洪水汇流时间,以达到拦截洪水和削减洪峰流量的目的。

2、中疏:疏浚、拓宽、截弯取直平原溪床,结合美化绿化环境,对溪堤进行砌石加固,以便增加溪床蓄水防洪能力,防止水流对溪堤的冲刷,使溪堤基本稳定。

3、下排:主要是增加出海水闸的排水量。主要完成溪床疏浚,清除溪床障碍物;检查维修现有出海水闸,确保行洪安全,同时要增建出海水闸。

(二)非工程措施

1、防汛指挥机构。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强化责任、落实预案,依法防台、严肃纪律,依靠群众、合力抗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为促进炎亭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炎亭镇的防汛抗台工作由炎亭镇防汛指挥部统一负责指挥,常设机构为镇防汛办公室,镇防汛指挥部指挥由镇长担任,副指挥由副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担任,成员由水利、边防、人武、城建、交警、农业、渔业、电力、旅游、通讯、广电、安监等相关部门组成。

2、建立村级自防机制。以村为单位,建立村级防汛抗台指挥小组,并成立村级民兵突击队,对本村管辖内的水利工程及各类危旧房进行台前、台中、台后检查,结果上报镇防汛办,并做好群众转移和安置工作。

3、设立防汛通讯设施。使出海水闸能及时启闸排涝和海堤旱闸准时闭闸挡潮,并落实好各个水利工程的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好台风的预报、撤离等工作,并采取电话通知、广播、敲锣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撤离警报由镇防汛指挥部发布。

4、防汛物资、抢险队伍准备。成立炎亭镇防汛抗台应急小分队,队长由人武副部长苏中建同志担任,队员40人,全副武装,就地待命。镇防汛办已储备防汛编织袋5000条,发现某处出险,由专车将抢险队伍、物资及时送达出险地段进行抢险救灾,并明确规定不得把防汛物资移作他用。

5、水利工程统一调度。出海小型水闸、海堤旱闸及山塘的日常运行操作严格按镇政府制定的防汛预案执行,泄洪和挡潮指挥统一由镇防汛指挥部发布调度令。

六、操作规程

(一)汛情划分

1、一般汛情

(1)发布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下同)消息阶段;

(2)潮水位达到5.60~6.05m;

(3)日降雨量小于50mm,过程降雨量小于100mm。

凡符合上述3条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一般汛情。

2、较大汛情

(1)发布台风警报阶段(特殊情况作重大汛情处理);

(2)潮水位达到6.05~6.32m;

(3)沿海最大风力达8~10级;

(4)日降雨量50~200mm或者任意连续三小时最大降雨量50~100mm,过程降雨量100~300mm。

凡符合上述4条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较大汛情。

3、重大汛情

(1)发布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2)潮水位达到6.32m以上;

(3)沿海最大风力大于10级;

(4)日降雨量大于200mm或者任意三小时最大降雨量大于100mm,过程降雨量大于300mm。

凡符合上述4条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重大汛情。

(二)防御措施

根据预报或实际出现汛情等级,确定防御措施

1、一般汛情

召开镇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紧急会议,布置防汛抗台工作,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镇防汛办发布台风信息、动向、趋势等情况,分管领导进岗到位,加强值班,认真检查山塘、海堤、水闸运行状况,发现隐患及时除险加固,立即通知渔船返港避风,及时掌握船舶的动态情况,并对低区洼域地段和危旧房居住人员、物资做好转移准备工作,做好上情下达和防汛调度工作。同时要求各驻村干部及时到各村宣传防汛抗台工作。

2、较大汛情

分管领导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台风动向、趋势,并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重大灾情,做好防汛抗台抢救队伍、物资准备,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落实防御措施和群众安全转移措施,动员危旧房居住人员、地势低洼住户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动员并强制山区危旧房居住村民提前向炎亭学校安全转移(崇家岙、海口村除外)。同时告知渔民要加强值班,采取应急措施,对停港避风的船舶做好加固锚泊、防止碰撞等保安措施。

3、重大汛情

根据《防汛条例》关于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防汛减灾以减少人员物资损失,抢险人民生命财产为第一宗旨,镇防汛指挥部全面部署防汛抗台工作,发布紧急警报,动员全社会进入抗台、抗洪、抢险工作,抢救队伍在险段的地方就地待命,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强制迅速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和物资转移,根据实际情况,预先编队分组,明确转移目标,并了解熟悉转移路线,指定落实负责人,妇幼老弱病残、外来务工人员都应编制有序的队组,规定通信联络的方式,备足应急的物资等,做到紧急有序,有条不紊。渔船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全体渔民上船值班,开动机器。同时动员村干部、党员和企业负责人,担当起本村、本厂和本单位的防御工作,发挥村自为战,厂自为战,人自为战,以减少人员伤亡为主。

4、危险地段安全撤离路线及人员安排

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防汛工作的首位,尽最大努力,想一切办法把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发生重大汛情启动特别紧急撤离预案时,先用广播、电话、敲锣等形式通知险区群众,再由各村驻村干部逐户逐人进行动员,限时撤离,逐户逐屋检查,做到人人安全撤离,并实行警戒,防止群众冒险再入险区。

东沙村沿溪低洼地段的村民、海堤沿线金沙滩路和海滨路村民、危旧房居住村民向东沙村老人协会活动中心转移,园山地质灾害点实行安全警戒。责任人:东沙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西沙村沿溪低洼地段的村民、海堤沿线金沙滩路和海滨路村民、危旧房居住村民向西沙村老人协会活动中心转移,西爿山地质灾害点实行安全警戒。责任人:西沙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振兴村沿溪低洼地段的村民、山塘下游岙底自然村村民和危旧房居住村民向炎亭学校转移,责任人:振兴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新兴村五显君自然村沿溪低洼地段的村民和危旧房居住村民向炎亭学校转移。责任人:新兴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振兴村杨家尖山脚地质灾害点由镇政府负责向炎亭学校转移。责任人:许陈材。

崇家岙村沿溪危险地带和危旧房居住村民向本村办公楼转移。责任人:崇家岙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海口村危旧房居住村民向本村办公楼转移。责任人:海口村防汛抗台驻村干部(人员名单表附后)。

当海堤坍塌无法继续抢险,且险情继续升级,在保证群众转移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由镇防汛指挥部上报县防汛指挥部批准后发布弃守命令。

(三)领导分工

1、镇党委书记黄建华直接领导全镇防汛指挥工作;

2、镇委副书记、镇长许陈材具体负责镇防汛指挥部工作;

3、镇人大主席黄维川负责海口村;

4、镇委副书记王孝义负责东沙村;

5、镇纪委书记王文华负责西沙村;

6、镇委委员、副镇长林垂共负责崇家岙村;

7、镇委宣传委员吕德炳负责振兴村;

8、副镇长林文泉负责新兴村。

(四)组织分工

当预报炎亭镇发生重大汛情时,镇防汛指挥部对抗洪抢险救灾实行统一领导,分组实施,具体分指挥组、宣传组、巡查组、运输组、救护组、后勤组、抢险组、治安组,各组(人员名单表附后)主要职责如下:

1、指挥组:发布抗洪救灾紧急动员令,制定各项防汛抗洪措施;决定水闸和山塘泄洪、旱闸闭闸挡潮调度以及重大险情的抢险方案;决定调用抢险队伍;负责请示县政府、县人武部调派物资、部队支援抢险;决定抗洪抢险中碰到的其他重要事项。

2、宣传组:宣传组人员应及时深入到各村做好宣传,动员群众配合镇防汛指挥部作出的防御部署;及时报道各村组织抗洪抢险活动情况和广大军民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准确报道灾害情况。

3、巡查组:负责病险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沿海沿溪村落等防御薄弱环节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和镇防汛指挥部汇报;根据灾情、险情提出防御对策措施。

4、运输组:认真做好抢险救灾车辆的调集,负责抢险设备、物资的调运;在接到镇防汛指挥部需要抢险设备、物资运送到出险地段时,应及时传送到位。

5、救护组:在抗洪抢险工作中,救护组人员及时深入到各村,负责灾区抢险、遇险伤病人员的紧急救治;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饮水、食品、环境消毒净化工作,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6、后勤组:认真做好转移安置点的稳定工作,维护好秩序,并负责县派干部、镇机关工作人员和安置点转移群众的生活安排;并配合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有关部门做好公共设施的抢修工作。

7、抢险组:在接到镇防汛指挥部调令后,应及时深入到各村庄、危险地段就地待命,配合好各村抢险队伍认真做好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工作,负责易燃和有毒等化学物品的处理,及时组织修复水毁工程。

8、治安组:在抗洪抢险工作中,认真做好灾区的治安保卫工作,防止在避险转移时不法分子趁机进行抢劫、入室盗窃,及时制止水事纠纷的发生,做好群众安置工作,稳定人心,稳定大局。

(五)灾后恢复工作

1、当险情警报解除后,各村驻村干部应立即下村组织村干部及时查清灾情,并快速向镇政府汇报;镇政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镇防汛指挥部按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迅速配合民政、卫生等部门,及时救治抢险、遇险伤病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做好分工区域治安工作。

2、对全镇农业生产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渔业生产要引导渔民及时检查维修渔船,同时镇政府要组织人员帮助企业清理工场,使之尽早开工恢复生产。

3、对受损的水利工程在报请县有关部门的同时,由各村委会主任为突击队长,带领群众开展灾后自救活动,及时抢修水毁工程,对排涝设施应立即排除机械故障,及时进行积水排涝,减少灾害损失。

4、对受损的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在上级对口部门的支持下,本镇各责任单位及时组织力量突击抢修,尽快恢复,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稳定人心。

5、受灾后,各村必须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饮水、食品、环境清毒净化工作,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确保灾后群众身体健康。

附表一

苍 南 滨 海 潮 候 表

日        期

潮        别

       

低平潮时间

高平潮时间

3:05    15:30

9:30    21:55

3:55    16:20

10:20   22:45

4:45    17:10

11:10   23:35

5:35    18:00

12:00

6:25    18:50

0:25    12:50

廿

7:15    19:40

1:15    13:40

廿

8:05    20:30

2:05    14:30

廿

8:55    21:20

2:55    15:20

廿

9:45    22:10

3:45    16:10

廿

10:35   22:55

4:30    17:00

廿

11:25   23:45

5:20    17:50

廿

12:15

6:10    18:40

廿

0:35   13:05

7:00    19:30

廿

1:25   13:55

7:50    20:20

2:15   14:45

8:40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