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姓
封国始祖——章 穆
据有关史书记载,章穆,名处,姜太公友孙,被封于鄣国。其地在今山东省东平县,汉代时为东平府元盐县,县城东北有鄣城,现在还有鄣城乡,尊称章穆为章姓封国始祖。
得姓始祖——章
章,姜太公九世孙,至战国鲁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264年),鄣国被同京的齐国所并。因国被夺,自立为姓,去国名旁边代表地方的邑字,以章为姓,这是章氏受姓之始,定居河间,章姓的郡望为河间郡,尊称章为章氏得姓始祖。
渊 源
章姓的起源与演变 ①出自姜姓。据《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朝初期,姜太公的支孙分封于鄣邑(在今山东省章丘县),为纪国附庸。春秋时,鄣邑为齐国所吞并,其国人以“鄣”为氏,其后去邑旁为章氏。②出自妊(任)姓,据《左传》所载,妊姓分支有十,其中有章氏。
章姓起源鄣国,祖宗姜太公。(姓氏来源)①《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系出姜氏,齐太公支孙封国于鄣,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②《通氏·氏族略》记载:“章氏即鄣国之后也。姜姓,齐太公子孙封于鄣,为杞附庸之国,今密州有古鄣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望出豫章。”
姜太公的时候,因为辅佐周室得天下有大功,就被封在齐国,后来成为春秋一霸,同时,姜太公的另外一支子孙,又被封于鄣国。鄣国最初是杞国的附属,后来则被同宗的齐国所灭,子孙也跟当时其他姓氏一样,去掉原来国名旁边的邑字,以“章”为姓。这一支姜太公的后裔,后来在豫章繁衍为大族。豫章就在今江西省的南昌市。
除上述一支外,章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其中如相传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任为姓,任姓的一支,后来又进一步分衍出章姓。又如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清代满族中有一些以复姓章佳为姓的人,后来改为单姓章;当代土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章姓尽管来源复杂,在发展中则以出自炎帝之后的章姓人为主体,以及以河间(今河北献县)、豫章(今江西南昌)等为郡望,以“弘邦兴泰,泽运嗣昌”等为字辈,以“望居冀赣,源自炎黄”等为堂联,以战国齐威王将章子、秦大将军章邯、汉太中大夫章明、南朝大将军章昭达、宋宰相章惇、清史学家章学诚、章太炎等为代表人物,以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主要聚居之地。
河间郡
河间郡。原为战国时赵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置郡。因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地区。
复生堂
出自宋代大孝子章瑢的故事。“枯竹复生”的典故即出这一传说。章瑢,丹徒人,相传章瑢事亲尽孝,母亲死后,日夜追思怀念,其挚情感动了万物,连枯竹亦被感动得复苏。后世子孙,为纪念这个孝子,遂取“复生”为堂名。
苍南章姓迁徙
苍南章姓,系历史悠久的望族。据有关史志资料和《苍南章氏史志》记载,确认入迁苍南的章姓,系入闽始祖章仔钧苗裔。由于年远代湮,世系鸿支俱难查考。但经多方考证,基本上理清于五代、南宋、明末及清初入迁定居,遍布全县36个乡镇。今将收录部分迁徙概况分述于下。
渎浦支派 章仔钧第8世孙章闳,字肇远,由福建霞浦县赤岸入迁乐清南合,至5世孙章舜俞、章舜授兄弟,由乐清南合转迁沪山百丈。章舜授玄孙章梦飞分迁渎浦横江,繁衍成族。其后裔分居云岩瑞岩、海城章良、对务上江、灵溪九亩浃洋心、蒲城甘溪、湖前、龙港殿后等地。
藻溪支派 章仔钧第28世孙章立煌与姪子章士惜,由福建漳州长泰县溪尾入迁藻溪燕坑及外龙门。其后裔分居藻溪章岙、繁枝魁桥、藻溪照园山、繁枝中岙、盛陶高岙、昌禅横山、南宋青树桥、蒲门龙眼、云亭后炮、赤溪白湾、蒲城西门外、江南河前坑、对务东仓章宅、赤溪塘头、中墩大坵田、宜山芙蓉桥、湖前大岩、龙沙沙坡、矾山高境等地。
章良支派 章仔钧第8世孙章焘(武都人),初因宦游,徙平阳金舟乡咸通里,继而移居白沙岑浦,即今海城章良。后裔分居蒲城西门、云亭界牌、云亭菖蒲垟、沿浦新塘三十亩、龙港二河、仙居柘园、舥艚流水坑、芦浦鉴后垟、钱库街、儒田、半垟双牌、望里北岙底岙内、江南河前、下堡、平等张家堡、海城刘店、钱库后谢、仙居神宫桥、江山东庄、灵溪浦边等地。
章均垟支派 章仔钧第17世孙章昌华,字光辉,由瑞岩迁居夏口章均垟。其后裔分居钱库街、江南阮处、坝头岗、杨府宫外湾、半垟双牌案桌山、江南浦头汇等地。
城门西边支派 章茂行(章仔钧第几世孙不详)原籍福建漳州龙溪县,后迁居霞浦赤岸,后由赤岸入迁来此定居,至今有440多年历史。
马站霞峰支派 章怀宇(章仔钧第几世孙不详)原籍福建漳州,转徙金华永康之岭下,其兄章敬宇,官蒲门壮所左营把总,由是入迁霞峰。章敬宇仍居永康。章怀宇后裔章日玺入迁繁枝流石。
蒲城支派 章志信(章仔钧第几世孙不详)原籍河南汝宁府上蔡县,由上蔡徙居金乡。其次子章大怀转迁沿浦新塘三十亩,后裔入迁蒲城城内。
苍南章姓人口
苍南章姓人口发展史 据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平阳县章姓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统计,平阳县总人口36772人,章姓约680人;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1290人,章姓约1120人。元至元年间(1264—1294)统计,平阳县总户数53072户(没有统计人口)。明洪武年间(1368—1398)统计,平阳县总人口170358人,章姓约3100人;景泰三年(1452)设置泰顺县,从平阳县归仁乡析出38都、39都、40都划入泰顺县,是年统计,平阳县总人口减至85841人,章姓约1570人;嘉靖年间(1522—1566)统计,平阳县总人口86719人,章姓约1600人。清顺治十八年(1611)统计,因平阳县沿海迁界,逃亡人数约43200人,实际居住人口43554人,章姓约800人;宣统三年(1911)统计,平阳县总人口469760人,章姓约8600人。民国9年(1920)统计,平阳县总人口674765人,章姓约12350人。
苍南原属平阳,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县章姓在籍血缘人口为19516人,占全县总人口1.83%,名列全县第十一位。
2004年7月1日,据苍南县公安户口统计资料,全县在籍章姓在籍血缘人口为226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6%,名列全县第十一位,成为全县十二大姓之一。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千人以上的有龙港、藻溪、灵溪、钱库4镇。
苍南县分乡镇章姓人口统计表
(1990年7月1日零时)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乡镇名称 |
人数 |
灵溪镇 |
760 |
江山乡 |
228 |
渡龙乡 |
203 |
南堡乡 |
7 |
灵江镇 |
325 |
湖前镇 |
395 |
繁枝乡 |
2423 |
马站镇 |
171 |
沪山乡 |
206 |
钱库镇 |
994 |
挺南乡 |
164 |
沿浦乡 |
53 |
凤池乡 |
27 |
芦浦镇 |
121 |
桥墩镇 |
50 |
南坪乡 |
3 |
渎浦乡 |
1080 |
望里镇 |
187 |
观美乡 |
7 |
渔寮乡 |
33 |
浦亭乡 |
82 |
仙居乡 |
193 |
南水头乡 |
11 |
蒲城乡 |
83 |
对务乡 |
228 |
新安乡 |
79 |
黄壇乡 |
34 |
云亭乡 |
11 |
大观乡 |
46 |
陈东乡 |
33 |
莒溪镇 |
7 |
霞关镇 |
14 |
龙港镇 |
753 |
项桥乡 |
125 |
五凤乡 |
14 |
城门乡 |
344 |
沿江乡 |
48 |
夏口乡 |
1688 |
碗窑乡 |
1 |
魁里乡 |
8 |
龙江乡 |
275 |
括山乡 |
58 |
腾垟乡 |
4 |
岱岭乡 |
4 |
白沙乡 |
211 |
金乡镇 |
214 |
大龙乡 |
45 |
澄海乡 |
1 |
海城乡 |
2899 |
巴艚乡 |
214 |
天井乡 |
1 |
赤溪镇 |
211 |
宜山镇 |
208 |
大渔乡 |
38 |
矾山镇 |
106 |
龙沙乡 |
52 |
铁龙乡 |
47 |
石砰乡 |
36 |
华阳乡 |
5 |
半垟乡 |
158 |
平等乡 |
346 |
新城乡 |
164 |
吕禅乡 |
400 |
凤阳乡 |
6 |
凤江乡 |
141 |
炎亭镇 |
77 |
埔坪乡 |
6 |
中墩乡 |
206 |
云岩乡 |
359 |
藻溪镇 |
1713 |
南宋乡 |
51 |
信智乡 |
21 |
苍南县分乡镇(2004年)章姓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 |
人数 |
每 平 方 公里人数 |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
龙港镇 |
6409 |
77.22 |
海城章良、岑浦、龙港街、龙江新美州、海城二河、平等章家垟、江山东庄、海城刘店、湖前、平等张家堡、河前坑、殿后 |
藻溪镇 |
4813 |
63.58 |
燕坑、蔗岙、丁步莲花山、建光、高岙、小心垟、罗木、青山内、繁枝流石、三岙、北山坡、魁桥、丁岙、下山虎、挺南内西岙、东湖、中岙、照园山 |
灵溪镇 |
3838 |
44.37 |
渎浦横渎浦、沪山塘下、东仓章宅、横江、灵江浦边、沪山百丈、九亩浃垟心、上江 |
钱库镇 |
3014 |
144.90 |
夏口章均垟、钱库街、项桥后谢 |
昌禅乡 |
546 |
15.60 |
陈家擂、枫脚横山 |
马站镇 |
510 |
14.17 |
城门西边、霞峰 |
赤溪镇 |
419 |
8.38 |
赤溪街、信智、双牌案卓山、白湾牛母礁(全部迁出)、塘头、半垟 |
舥艚镇 |
419 |
23.28 |
|
云岩乡 |
394 |
30.30 |
联友石头桥、五株树、瑞岩 |
宜山镇 |
358 |
27.75 |
|
金乡镇 |
221 |
5.00 |
|
望里镇 |
218 |
6.73 |
北岙岙底内、下堡 |
中墩乡 |
217 |
21.70 |
大丘田 |
仙居乡 |
183 |
22.88 |
神宫桥、柘园、儒田 |
芦浦镇 |
138 |
23.00 |
监后垟 |
桥墩镇 |
129 |
1.60 |
|
矾山镇 |
117 |
2.20 |
矾山街 |
浦亭乡 |
108 |
3.95 |
大亭 |
蒲城乡 |
87 |
9.67 |
甘溪、西门外、城内 |
炎亭镇 |
80 |
5.72 |
|
新安乡 |
62 |
7.55 |
塔头、芙蓉桥 |
龙沙乡 |
60 |
1.82 |
岭门山内和尚坑 |
沿浦镇 |
57 |
1.68 |
新塘三十亩、云亭后炮、菖蒲垟、界牌 |
括山乡 |
47 |
1.95 |
|
南宋镇 |
45 |
2.05 |
|
石砰乡 |
38 |
3.80 |
|
渔寮乡 |
30 |
1.77 |
|
凤阳乡 |
28 |
0.57 |
鹤峰章家山 |
观美镇 |
26 |
0.60 |
|
大渔镇 |
21 |
1.32 |
|
霞关镇 |
21 |
0.60 |
|
五凤乡 |
13 |
0.45 |
妇女嫁入 |
凤池乡 |
12 |
2.00 |
妇女嫁入 |
莒溪镇 |
8 |
0.15 |
妇女嫁入 |
岱岭乡 |
3 |
0.15 |
妇女嫁入 |
腾垟乡 |
2 |
0.1 |
妇女嫁入 |
苍南章姓人物
据明万历《温州府志》、明隆庆《平阳县志》、清乾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和《苍南县志》等史志记载,苍南境内自宋、明、清三朝,章姓人物共有21人。其中,武科状元1人、进士12人、举人5人、贡生1人、地方官3人、其他5人。
章永,字延仲,灵江浦边人。北宋崇宁元年(1102)壬午科太学生。
章木,字茂先,灵江浦边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子科进士,官永州判官。
章,木曾孙,灵江浦边人。南宋官南剑判官。
章杰,木曾孙,灵江浦边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进士,官闽清县令。
章,字舜俞,沪山百丈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进士,官同安县丞、历官太常博士、庐州知府。
章硕,渎浦横渎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武进士,官高州知州。
章梦飞,字云翔,沪山百丈人。南宋淳祐七年(1247)丁未武科状元,官御苑统卫兼左司马事。同年十一月,蒙古军江大举进犯,潼关陷落,梦飞督领大军抗敌,一举收复潼关,擢京湖宣抚使,节制五城大司马兼督粮饲事。
章廷俊,白沙章良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进士。
章宗元,白沙章良人。南宋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进士。
章舜工,沪山百丈人。南宋嘉泰进士,官高州知府。
章舜中,沪山百丈人。南宋开禧进士。
章慰,章焘之孙,白沙章良人。南宋宁宗时官秘书省校书郎。
章梦升,沪山百丈人。南宋进士。
章昌,章木曾孙,灵江浦边人。南宋官南剑判官。
章太泽,沪山百丈人。南宋咸淳进士,官雷州同知。
章如囦,渎浦横渎人。南宋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武进士,官司马师机。
章时中,字德先,沪山八丈人。南宋进士。
章哲,又名嚞,字德元,号春谷,钱库章均垟人。方志家。历官永嘉教谕、翰林院修编。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丁酉七月十四日,平阳遭特大飑风暴雨,海潮上涨二丈,江南水乡成为泽国,房屋漂荡,横尸遍地。章哲目睹乡邻流离失所,感慨万千,写成《风潮赋》,呼吁政府推吊死济生之心,乘拯弱救济之手,均减赋而蠲租,毋远落而尔厚!获的百姓爱载。
章仕尧,灵江浦边人。元举人,官永嘉都谕。
章功懋,字子勉,祖程从孙,白沙章良人。明洪武十三年(1380)甲寅科举,官兴山县丞。
章善,祖程从曾孙,字惟初,白沙章良人。明洪武十四(1381)辛酉文学举人,官汝宁府上蔡县丞。
章惟恂,白沙章良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辛酉举人,官新丰县丞。
章参,白沙章良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科举人。
章云伯,白沙章良人。明宣德八年(1433)癸丑举人,官平阳县训导。
章仕昌,渎浦横江人。明慈善家。成化二年(1446)丙戌,江西垟连续台风暴雨,粮食锐减,灾民极度困苦,他发谷300石拯救饥民,后又发谷150石运送边境,作为军饷,支援边军。章赈济饥民、支援边军的功绩,被成化皇帝封为七品将士郎。
章祖程,字和父,号宜竹,白沙章良人。明之际喜爱林景熙《白石樵唱》诗说,著有《白石樵唱注》。
章照,参孙,白沙章良人。明弘治贡生,官福宁训导。
附 录
章姓历代名人
秦代有大将章邯,秦二世时官为少府。汉代有大夫章明。宋代有朝清大夫章冲,湖州人;殿中侍御史章谊,建州浦城(今福建)人;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章颖,临江(今江西)人,著有《南渡十将传》;右丞相兼枢密使章鉴,隆兴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校书郎、太常寺丞章衡,建州浦城人;谏议大夫章元振,建州崇安人;丞相章得象,宰相章惇,副宰相章良能,诗 章岷。明代有袁州知府章庠、工部尚书章拯、经学家章潢、礼部右侍郎章故。清代有画家章诏,史学家章学诚、章大来。近代有章炳麟。
章岩,南安人,晋永嘉年间官兵部尚书;章及,字鹏飞,唐时官康州刺史;章仔钧,五代时官高州刺史,夫人杨氏,以德全活建州全城民众,世称练夫人;章仁坦,五代南唐官雅州刺史检校太傅;章仁昉,五代南唐官二郎尚书;章仁燧,官建州制置使;章仁嵩,官检校尚书;章仁澈,官观文殿大学士;章仁旭,官建州观察使;章仁政,官武耀大将军;章仁愈,官检榜太保;章仁鉴,官耀武都指挥;章仁肇,官监察御史;章仁缴,官御史大夫;章仁耀,官光禄大夫;章仁佑,官检校,太子宾客;章仁逊,官检校太子少师;章仁辅官监察御史;章得象,北宋仁宗宝元年(1038)入闽拜相;章惇,北宋哲宗时,官枢密院事;章楶,北宋时,官广州知州;章衡,官颍州知州;章友直,官将作监主簿;章文谷,官工部侍郎;章冲,官台州知州;章频,官宣州知州;章望之,官光禄寺丞。